浅析民办高校教育管理中美育的渗透与融合

2022-03-17 01:52张夏伊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7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美育管理工作

张夏伊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

一 引言

在社会教育事业变革的背景下,美与教育内容受到广泛重视,美育概念被引入民办高校的教育实践中,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身具有形象性、终身性和非功利性的特点,为当下民办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还可以在另一方面带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除此之外,在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事业中美育在其中的融合与渗透都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促使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内容带来有效性的内涵,以此来推动民办高校的柔性管理。

二 美育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必要性

美育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必然性,美育又被称为审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审美观和感受美的能力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在鉴赏美的正确状态下形成美的理想、美的品质。从狭义上来看,美育是广泛运用到教育领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就是形式美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开展与之相关的教育活动,比如美学,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等内容。从广义上来看,美育也就是实质美育,是在培训学生群体审美素质基础上所形成的新的教育审美境界,旨在强调美育对生活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教育环节[1]。

当下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美育工作被提出新的要求,这也是顺应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多元化需求,能够凸显出美育工作在其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当前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美育教育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能够培养综合性的素质人才,这也是民办高校根本管理工作的使命和职责[2]。

三 美育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关系探讨

结合美育教育的概念和应用特点,审美教育也算是美育的其中一种,也是在艺术教育课程的安排下所进行鉴赏性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艺术的来源也是美学,是在美学的基础上所开展的,是审美文化汇总中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由此可见,美育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基础功能和教育目的存在重合,审美教育成为美育实施的最佳路径。审美教育在新时期社会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背景下,也受到较大程度上的关注,审美教育的地位尤为突出。但是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之间也存在着不同,审美教育的内容涉及更加广泛,近些年来艺术教育逐渐成为美与教育的重点内容,在高考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3],不再是单一的注重文学成绩,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的范畴,重点考察音乐、舞蹈、美术等兴趣特长和艺术活动的结果。由此可见,在国家发布的相关美育教育的政策和文件中,表明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应该注重对艺术教育学科的肯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进一步表明美育教育的重要价值。

四 民办高校美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变革与发展,民办高校的美育教育工作也逐渐拓展到艺术教育的各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教育部门所提出的艺术教育规划中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美育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受到相应的重视,以此来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同时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在素质教育时代也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当下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职责和神圣使命;然而,在实际的高校美誉管理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对美育管理工作的推进也存在缺失现象,这也会限制高校管理工作的切实性进展,导致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进展缓慢[4]。民办高校美育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介个方面:

首先,在当下高校教育管理实践工作中,大多数院校将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为德育和智育的附属品,导致美育管理工作不能得到重视,教师和学生对其认可程度较低也会直接造成教育管理工作进度缓慢;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美育工作的资金、课程安排和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出现;其次,美育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体系,其中包含着多个教育部门的配合,在民办高校的美育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健全和政策落后的问题,这种状态下将会导致各管理部门的职责落后、组织不健全、监管考核不到位[5];第三,民办高校的美育教育管理工作中不能忽视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在民办高校的美育管理实践中不能确保方法具备艺术性,使得美育教育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体验性的内涵;第四,在民办高校的美育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课程开设数量不足,并且专业覆盖程度不能全面落实素质培养的根本需求,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的问题导致美育课程和各门课程的融合创新力度减小,最终造成美育教育体验和课程实践效率低下[6]。

五 民办高校教育管理中美育的渗透与融合措施

民办高校在自身教育事业开展和管理工作中需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将美育教育内容深入到教学实践中,积极改善学校学生质量低下的问题,并且在相对复杂性的美育课程安排中让学生们做好学业任务,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以此来提高美育素养。因此,美育在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彰显出自身的育人独特价值。

(一) 注重对美育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思想素养

美育在当下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能够为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并且加强学生对美育教育内容的认知和重要性。美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能够直接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素质需求产生直接联系,同样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使命,应该首先在课程教育的安排过程中注重对美育意识的培养;美育是直接关乎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必须始终贯彻到当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能够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产生启发,同时又可以在思想层面上带领学生充分认识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培养重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带来智慧的启迪和创造力的爆发。除此之外,教师对美育意识的培养作为首要前提的原因在于意识会反作用行动,学生在充分学习美育内涵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水平,同时将素质内涵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因此,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应该遵循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目标,将美育意识的培育和教学作为关键内容,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保障美育在整个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从属地位[7]。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加快对学生认知层面的创新,改变美育教育重技术轻思想的错误看法,进一步将美育内容落实到培养学生审美境界和人格塑造的多个方面;并且在美育教育的意识培养过程中增强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及时做好引导作用,加强示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美育教育的内在需求,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美育价值的基础上参与到美育管理实践,在整个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全面发展美育意识的教育观念,发挥出美育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二) 加强高校的美育教育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并深度推进

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系统中的美育工作逐渐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在其中的渗透和融合都将作为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系统,以此来深化高效管理工作。此外,在明确民办高校美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策略实践过程中,应该做好各个教育管理环节上的互动与沟通,保障美育工作的开展得到顺利进行,进一步将美育管理工作放在各部分和各环节的分工配合中,实现多方教育合力,最终推动美育工作。在深入研究国家美育教育方针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宗旨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基于美育管理及机制定全面的美育方案,促进学校的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到美育计划中,在多个维度上评价美育成果,总体上确保美育工作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为了增强民办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文性和有效性,在实际的美育管理过程中应该带领学生减少对错误价值倾向的学习,将其中一味追求服从性和功利性的价值倾向加以摒弃,以美育作为民办高校的根本管理内容,在此切入点上改善学生对教育管理的思想认同和精神塑造的自主性观念,积极投身到高校的美育管理工作中,深入统筹高校的管理实践,将美育教育深度推进到整体素质教育中,从最根本上彰显出民办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文精神[8]。美育教育在整个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中都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政策肯定,因此高校部门应该结合美育教育工作的需求,健全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制度建设,要求工作人员能够遵循相关规定,深化美育教育改革,推动高校的教育管理走向综合性的发展方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 全线开发美育课程,提升高校教学的师资水平

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提高对美育工作的重视和管理,要求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应该致力于开发新的美育教学课程,积极转变课程开展方式,在高校教育管理的推动下离不开对美育课程的开展。因此在民办高校美育课程应该为通识教育和公共选修课上多层次、多角度上的开发与覆盖;与此同时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需要认真研究美育课程自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内涵,充分挖掘出其中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奠定坚实性的基础,让学生在美育实践课程中感受到自身思想素质层面的提高。除此之外,教育工作人员也应该融合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等多方面的内容,顺应当下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状态,在音乐鉴赏和大众传媒的利用渠道上拓展美育课程的开发路径,实现美育教育管理工作和当下信息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在课程参与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9]。此外,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在当下的民办高校美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师资队伍中,应该做好相关的专业化培训工作,保证所有的教师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深造中,在实践互动中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其次,师资队伍也是全面开发美育课程的有力保障,在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素质技能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就可以为美育知识的课程安排和教育实践提供良好的前提,以此来深化美育实践。再加上各个专业学科的教师队伍都应该积极响应美育课程的发展需求,推动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并且走向新的发展高度。

(四) 促使校园文化不断渗透,凸显美育实践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对学生思想层面的认知和素养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校园文化的渗透工作中,首先,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校园物质文化的精神塑造将在自然景观和校园建筑中彰显出来,并且让学生群体从中感受到美育的价值和根本魅力,另外校训、校徽和校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出美育教育 的内涵和文化熏陶,使得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美的能力。因此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村子必要性。此外它们作为精神教育文化的外在凝练,应该在新时期被赋予更加鲜活的内涵和生命力。与此同时,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安排相关人员对美的行为加以宣传,以此来帮助大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并且促进自身的思想层面的完善和发展。因此美育教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校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需求和文化元素,及时开展较为广泛的文化活动和实践比赛,同时建设美育基地,使得美育教育管理工作和艺术教育、思想政治内容的完美结合,在不断融合与渗透的背景下,学生们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创造性思维的拓展也会获得新的平台,以此来提升学生自身的整体素质水平,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10]。

(五) 结合美育教育的内涵和环境,将美育融合到学科中

全面加强并推动民办高校美育管理工作,必须结合美育教育的核心内涵,将其作为塑造美好心灵和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美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校需要植根于美育教育的根本特点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推动美育管理工作在其他学科上的渗透和融合,以此来遵循美育的教育特点,因此在美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加强美育,这也是当下民办高校教育管理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应该注重对美育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开发课程思政,实现知识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镜。其次,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过程汇总,应该注重内部结构和人员的安排,注重老中青三者结合,让美育内涵丰富的教师带领其他人掌握学术经验,新一代的教师也应该遵循社会发展趋势,主动寻求新的学科融合契机,将美育贯彻到课程体系中,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取长补短和教学队伍的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美育在课程体系中的融合与创新都应该将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作为根本内容,从艺术教育学科的内在规律出发,顺应美育教育的多元化内涵和人才培养需求,在此基础上保障学生去感知美、探索美和创造美。再加上美育教育的学科环境中,民办高校的教师不应该只是单一的灌输式教育,而是遵循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做好引导和思想启发,尤其是在当下信息技术更新与知识爆炸的时代下,学生的主动学习思想和主导模式都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的走向;因此,在此状态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部门应该充分结合美育教育的核心内涵,进一步完善高校管理机制,促使美育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条件都能够得到落实,并且还能够为美育工作的执行提供坚实性的基础,以此来确保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六 结语

纵观全文可知,高校教育指导方案和国家所颁布的有关改善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中提出,国家对高校的美育管理工作作出高度重视,并且对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提出相应的标准,使得民办高校在管理和美育工作的开展中得到制度保障。美育教育的内容和审美教育的需求在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被提出新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相比,美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自身的内容和形式上让然存在着模糊性的问题,导致美育在贯彻和实施过程中不能找到切实性的路径和抓手,美育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务实的学习态度中分析美育的内涵和方法,保障美育工作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美育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