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立德树人机制的思考

2022-03-17 01:45雷卫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全树人立德

雷卫平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的重要保障、有力支撑和思想指南,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动力源泉和科学指南。高校立德树人,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要的实践问题。高校立德树人是一项宏大、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参与,需要关注学生就学期间各个阶段的联动配合,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等的协同支撑。“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1]。诚然,建立健全“三全”立德树人的机制,既是高校落实落细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举,又是高校破解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必由之策。

一、高校“三全”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

高校“三全”立德树人是指高校全员立德树人、全程立德树人、全方位立德树人。高校只有科学理解“三全”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三全”立德树人的组成要素,才能更好地建立健全“三全”立德树人机制,才能更有效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工作。

其一,全员立德树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人员层面。全员立德树人是指高校的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立德树人工作,具体包括高校各级领导、教师、导师、班主任、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科研及图书资料服务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等,还包括高校优秀学生等。全员立德树人要求高校全体教职工具备立德树人的意识,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担当立德树人的使命,立足各自的工作岗位履职尽责参与立德树人。其二,全程立德树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时间层面。高校立德树人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从学生入学至毕业,从低年级至高年级,从每学期的开学至结束,从周一至周日,从短的节假日至长的寒暑假。高校应根据学生就学期间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实际,具体阶段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每个阶段的立德树人都不能遗漏,不留空白,实现全程立德树人。其三,全方位立德树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空间层面。全方位立德树人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采取不同方法、不同方式全面系统落实立德树人。高校应依托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等载体,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展立德树人。

高校“三全”立德树人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又有所区别、各自侧重。高校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关注各个过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致力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二、高校“三全”立德树人的现实困境

(一)全员立德树人的参与不足、合力欠佳

全员立德树人要求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充分挖掘全体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当前,有些教职工在立德树人方面存在错误的认识。如有的教职工认为立德树人是学校各级领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导师、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自己可以不用参与;有的教职工认为高校立德树人主要是任课老师的职责,与不上课的教职工无关;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完成了课堂教学内容,就完成了立德树人的任务,至于成效如何,自己不用考虑;有的后勤工作人员认为立德树人与自己无关。另外,有些部门和教职工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存在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问题,甚至存在彼此抵消、相互重叠的现象。没有整合全员立德树人的力量,高校全员立德树人的合力发挥受到影响。

(二)全程立德树人的力度不均、链接不紧

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整个就读期间的教育工作。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不仅要注重各个阶段的链接,而且要加强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贯穿。就目前而言,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力度缺乏均衡性和连续性。高校往往重视课内学习期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立德树人教育,抓得较紧、管得较严,但课外、寒暑假、双休日等期间的立德树人工作则比较薄弱,周一至周五与周六周日的立德树人工作链接不紧,寒暑假前后与寒暑假期间立德树人教育的连贯性不强。

(三)全方位立德树人的协同不够、融合欠缺

高校立德树人需要全方位的协同发展,需要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等的融合推动。当前,一方面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的协同发展不够,有待深层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共进不够,有待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三、高校“三全”立德树人的机制构建

(一)全员立德树人的参与机制

第一,各级领导干部与广大教师参与的机制。高校全员立德树人的实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的指导和参与,需要广大教师的积级参与,需要建立各级领导干部与广大教师参与的机制。高校各级领导干部是立德树人的关键队伍。高层领导要加强对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指导,正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方向,做好顶层设计,全面谋划、定期部署立德树人工作;中层领导要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工作方案,分析立德树人实施中的困难、原因,找准实施立德树人的对策等。广大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干力量,肩负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理想信念、深远的育人情怀、创新的思维方式、广阔的育人视野、优秀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师德师风、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科研水平、炽热的仁爱之心积极参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要热爱学生、服务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的困难、宽容学生的不足、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需要、欣赏学生的成长,用真理教育学生、用真心赢得学生、用真知启迪学生、用真情滋润学生,用博大的仁爱之心陪伴、引导、激发和照亮学生。

第二,辅导员与班主任(导师)参与的机制。辅导员与班主任(导师)与学生接触机会最多、相处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力度最大,是立德树人的骨干队伍。高校要构建辅导员和班主任(导师)参与的立德树人机制,注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落实好立德树人工作;加强辅导员与班主任(导师)队伍教育培训,夯实他们立德树人的理论水平,提高他们立德树人的参与意识,不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调动他们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及图书资料服务人员参与的机制。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及图书资料服务人员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队伍,要构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及图书资料服务人员参与立德树人的机制,有效发挥他们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作用。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学科研及图书资料服务人员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经常与学生接触,其言行举止、精神风貌、工作状态、服务状态、生活状态等对高校立德树人有重要影响。高校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与培训,使其树立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荣誉感、参与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能动性。

第四,后勤工作人员与优秀学生参与的机制。后勤工作人员与优秀学生是立德树人的保障队伍,高校立德树人需要建立后勤工作人员与优秀学生参与的机制。学生因日常学习生活琐事要经常与后勤工作人员联系接触,如教室管理人员、食堂服务人员、宿舍管理人员等。当学生需要后勤工作人员帮助时,后勤工作人员要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后勤工作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乐于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创新,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立德树人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不断提高立德树人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优秀学生在高校立德树人中也要发挥其重要作用,他们虽然是学生身份,但作为优秀学生,对身边的同学具有模范引领、先锋表率作用。所以,优秀学生也应积极参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

(二)全程立德树人的联动机制

第一,入学至毕业不同时期(初期、中期、后期)的联动机制。大学生入学的初期、求学的中期、快毕业的后期,各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学习重点。高校应根据立德树人的目标和各个时期立德树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立德树人的方式方法,建立入学至毕业不同时期(初期、中期、后期)的联动机制。入学初期是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夯实基础学习、充实自身实力、发展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高校应开展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理想信念教育等,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树立切实可行的新目标,养成自立自强、顽强拼搏、勤奋刻苦的作风,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能力,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动态、学科前沿,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中期是学生思想观念更趋成熟、职业理想逐渐明确的时期,也是学生全面拓展自身素质、由基础课学习向专业课学习过渡的重要阶段。高校应引导学生重视专业发展和职业定位,引导他们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对本专业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大学后期是学生将所学与所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实习、考研、求职等的重要时期。高校要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职业素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投身实习、勇于实践,明确自身职业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

第二,“5(周一至周五)+2(周六周日)”的联动机制。高校应积极部署立德树人工作,建立“5(周一至周五)+2(周六周日)”的联动机制。“5(周一至周五)+2(周六周日)”联动机制的特点在于时刻关注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时刻对学生给予不同形式的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在休息中学习,在学习中休息,特别是有助于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周末完成学业、充实生活、完善自身素质,避免周末无所事事,避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间断。

第三,课外与课内的联动机制。大学生有很多课余时间。对课外时间学生立德树人的开展,有些高校要么不太重视,要么工作不够扎实,没有建立课内与课外之间学生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联系。高校立德树人需构建课外与课内的联动机制。落实立德树人,离不开课内,也离不开对课外时间的利用。利用该机制,可以扩大立德树人的覆盖面,更有效地推动学生加强修养、提高品德、丰富学识、完善素质,成为理想崇高、品德高尚、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第四,寒暑假与每学年上下学期的联动机制。立德树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校应根据每学年上下学期人才培养的重点,研究部署寒暑假的立德树人工作,避免立德树人工作中断,避免立德树人工作放任自流。高校要建立寒暑假与每学年上下学期的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做好学生立德树人工作。放假前后要依据该学年该学期的培养重点和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立德树人。如高校可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培养需求,开展理论宣传、义务支教、社会调查、岗位实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学习参观、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多角度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多举措彰显社会实践的价值,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完善和充实自己,健全人格,塑造品德,更多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锻炼毅力、拓展能力、提升品德、完善素质。

(三)全方位立德树人的协同机制

第一,党委与行政的协同机制。“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2]。高校党委肩负总揽立德树人全局、统筹协调立德树人各方的核心作用,要加强党委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委对立德树人的领导核心。高校行政要扎实系统落实党委的决策,充分调动各个职能部门与院系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党委和行政工作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党委与行政的协同机制,明确党委和行政各自的任务,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合力。党委统一领导、全面领导、顶层设计,党政共同努力、协同配合、齐抓共管,高校办学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都围绕立德树人开展工作,形成立德树人的工作合力。

第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要依托,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务必发挥课程的作用,务必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思政课能够引领学生受教育、塑品德、促成长、长才干、有作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高校落实立德树人,除了依靠思政课程,还要依赖课程思政,更要依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配合。“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念,不是增开一门课,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4]。所以,遵循立德树人的规律,结合各类各门课程的实际,注重各类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重视课程思政价值的引导,将各类各门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融入课程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客观需要。各类课程要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结合起来,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把科学思维训练和科学伦理教育结合起来,把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格局,可以有效地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同发力。

第三,课内与课外的协同机制。立德树人需要理论教育、课程教育、书本教育的支撑,需要课外实践的支撑,需要建立课内与课外的协同机制。课内主要通过教学立德树人、课程立德树人,课外主要通过实践立德树人、校园文化立德树人。高校应有效整合课内与课外立德树人资源,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外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课外的立德树人功能,积极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如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得到强化,高深的科学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得到巩固。大学生唯有勇于实践、知行合一、乐于实践,才能学真知、品真理、悟真谛,才能丰富知识、更新观念、锤炼意志、砥砺品格。因此,落实立德树人,必须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以用促学,在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高校应大力支持社会实践基地的创立和建设。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物质、环境、活动、行为、制度等为载体,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文化。校园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道德情操、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中要重视校园文化的价值,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坚决提倡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绝对抵制不良的校园文化,依托校园文化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保障。

第四,线上与线下的协同机制。网络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立德树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强线上立德树人的有效性、针对性、预见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建立线上线下的协同机制。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便捷丰富、快速高效等优势,推动立德树人工作与网络高度融合、线上立德树人与线下立德树人深度协同,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丰富的资源,营造优良的立德树人氛围,激发全体师生利用线上与线下开展立德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五,校内与校外的协同机制。立德树人是系统工程,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政府、社会、家庭的应担之事和应负之责。“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1]。高校立德树人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应建构校内与校外的协同机制。政府务必加强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检查、督导、评价、考核,为高校开展立德树人添砖加瓦、领航掌舵。全社会都要承担立德树人的义务和责任,统筹规划和整合利用立德树人的社会资源,在全社会树立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传递立德树人的精神力量。落实立德树人,家庭、家长责无旁贷,家长的耳濡目染、以身作则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立好德,而且可以帮助孩子树好人。

猜你喜欢
三全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