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融合教育研究

2022-03-17 10:33宋沛军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会计专业证书

宋沛军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启动职业院校高校毕业生毕业时持有一本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学历证书的有效结合不仅有助于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全面考核,还能保证学生在掌握丰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职业技能,为学生就业增强竞争力[1]。在此背景下,如何能在3年有限的受教育时间内,保证学生拿到更多的技能等级证书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难题,因此,书证融通式的融合教育被广泛推广。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在实施教学时不仅要关注会计行业的发展动向,还要提高1+X证书制度的执行效果,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1+X证书制度对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新产业、新职业不断产生。财务工作向人工智能、大数据方向迅速演变,财务行业的就业岗位需求也随之迅速改变,传统手工财会工作岗位大幅缩减,智能财务工作岗位供不应求。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矛盾更加尖锐。例如,市场上对能利用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迫切,但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却拿着会计初级职称证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此外,职业院校的会计毕业生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很感兴趣,也具备了一定的技能,但是却拿不到统的会计职称证书。1+X证书制度实施与推进倒逼职业院校主动改变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以适应就业市场新需求。职业院校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不仅提高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还提高了他们的岗位适应性,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将学历、技能、证书三者有机融会贯通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切实推行1+X证书制度也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国内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多以理论讲解+仿真模拟的教学手段为主,以课下辅导或者专设课程实现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部分职业院校实施了新的融合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查漏补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核心知识点与技能等级证书的核心技能点进行比对。针对课程中未覆盖的知识技能,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X特有的训练内容。这既避免内容上重复学习的问题,也实现了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两不误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推行智能财税证书的融合教育教学时,可以仅针对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等模块进行单独训练讲解,凭证填制、审核、票据整理等模块在别的课程中已经学习过,无需重复学习。

(二)分解重构模式

这种模式是结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技能证书等级标准,重新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任务目录,使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训有机融合。这不仅满足了X证书技能等级要求,而且使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更加接近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学生通过小组协同学习和仿真账务处理练习,课程结束可直接参加证书考核,考核通过率也大大提高。例如,将会计专业学生参加的财务共享初级证书培训和初级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化课程融合成一个课程组,先拆分3个课程标准,然后对照知识技能点重新安排教学流程,使学生理论实操结合更紧,技能证书考核更加高效[2]。

(三)校企共育模式

当下,各职业院校纷纷在创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智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新型职教模式。如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可与具有引领示范能力的知名财务公司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涵盖 X 证书内容的账务处理、税务申报、财务管理、 数据共享等真实业务,以使学生切身体验真实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教育引导下, 以企业真实完整的业务体系为学习内容,以新兴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为教辅手段,让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处理真实账务,实现真实项目、真实实战,同时,将X证书内容直接融入实际业务处理中,可直接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技能。

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融合教育的意义

第一,融合教育有助于推进证书、技能和学历三者融合的进程。在会计专业职业教育发展中,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发挥着关键作用。融合教育可以增进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衔接,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是针对企业用人标准的分析与总结,不仅实现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指导,而且提高了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整体实效性。

第二,融合教育有助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相关的X证书有智能财税、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等。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保证学生获取一定的X证书成为教学实施的新问题。为此,各职业院校纷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书证融通教育模式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技能培训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而且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及灵活性。

第三,融合教育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历教育为主,会计职称考试为辅。会计从业资格取消之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时能获得初级会计职称的学生比例并未提高,导致大部分学生毕业时只有学历证书没有专业技能证书。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为职业院校会计学生提供了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机会。融合教育更加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了会计理论知识和财务实践技能的高效融合,为学生适应岗位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融合教育的困境

第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1+X证书制度下,会计专业原有课程体系无法涵盖X证书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也实现不了X证书所要求的实训任务。针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各职业院校必须制定出完善的课程体系,否则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无法满足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原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偏向理论课程,融合教育模式下实践课程比重上升,并且要与理论课程高度融合,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创建新的会计课程体系。

第二,会计课程内容时滞性严重。会计专业相关的X证书培训中涉及的智能财税、大数据等都是互联网发展下的新兴事物。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若更新不及时,很多教学内容就会不符合实际会计工作的需求,致使学生所学内容根本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职业院校课程缺少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关联性,理论和实践未能融合,导致会计专业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

第三,会计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力量薄弱。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团队中老教师比例偏高,新鲜血液输入不足,而且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具备的都是会计职称相关技能证书,对新型的X技能等级证书并不熟悉。融合教育模式下,教师要掌握技能证书的理论知识,具备技能等级实操教学能力,否则无法适应X证书制度下的教学需求。

四、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融合教育实施策略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X证书制度推行下加快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使会计专业毕业生能满足现在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方向的指引,为了使会计专业相关的X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工作有序推进,需要对原有教育资源和新的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制定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制定前期需要做深入全面的市场调查,然后通过分析提炼出企业的用人要求及变化,确保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方向性和科学性,能够增强融合教育成效,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职业院校应明确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指导性作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符合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制度、新会计知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学生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未来工作要求考取相应的会计职业技能证书,增强竞争力。会计相关X技能证书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有强化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更能增强学生未来工作中解决新技术问题的能力[3]。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当中,要结合会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双要求,重新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构建新的实训体系,精选X证书,确保学生在考取证书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提升证书等级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二)推进课程体系更新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更新,也是推进融合教育的关键途径。课程体系的更新可以转变会计专业教育思维理念,使课程体系凸显出先进性与前瞻性,弥补传统课程体系的短板。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通过匹配的课程体系来支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高效衔接,需要合理分配两者的课时比例,专业理论课程构建好知识框架,实践课程充实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应当明确技能证书重要地位。X证书制度的推行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未来职业规划,有选择地考取X证书。对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的等级进行合理划分,通常包括初、中、高3个级别,丰富了证书培训内容,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内容,例如财务共享和智能财税等X证书。职业院校应以融合教育为基础,做好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有效融合,使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更新[4]。此外,为了适应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职业院校可以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融入更多的校企合作交流,邀请会计领域专家对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予以指导,消除教学环节盲目性的问题,增强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三)开发教材教学资源

专业教材内容的严重滞后,致使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新型会计岗位。学生工作后重新学习和适应,这大大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融合教育中应不断开发新的立体化教材,制作新的教学资源库,提高1+X证书制度的执行力,为课程体系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新教材内容不仅涵盖了学历教育外的知识,还囊括了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点。同时,职业院校还要增进和第三方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关注对学生会计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财务人员工作特点对教材内容加以更新,增强教材内容的动态性,使人才培养始终与市场需求同步。

(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可以为融合教育的实现提供保障。1+X证书制度下更应注重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增强教师对新会计教学背景的适应性及其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和实效性,使会计专业学生在深入理解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实践技能,从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融合教育要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满足项目化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切实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强化学生的智能财务思维,从而适应新时期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职业院校可根据技能等级证书的评价标准,对课堂评价体系予以全面优化衔接。教师可在评价方式上更加多元化,使之真正落实到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来。

(五)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1+X证书制度要求教师顺应时代变化,关注自身专业发展,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准的师资服务。专业课程教师不仅要有满足学生学历教育工作的要求的能力,还要有解决学生在获取X证书方面所遇到的困难的能力。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在实施教学中应该邀请企业的会计人才到学校授课,使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深度配合,为融合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内环境。此外,职业院校还应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督促教师不断学习,以适应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学工作的新要求。职业院校应鼓励专职教师走入会计工作岗位当中,通过亲身经历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提供思路。职业院校应对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考察,以确保X证书制度的顺利推行。

1+X 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这是顺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改革中应采用融通教育,以促进会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在X证书制度的实际推行中,由于课程、教材、师资、教学设备等存在限制,导致X证书制度的优越性未能立刻体现。为此,职业院校应该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更新、开发教材教学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等途径落实制度,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会计专业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