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鞍山工业遗产的时代价值和保护性开发

2022-03-17 19:13金莉丽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鞍山市鞍山遗产

金莉丽

(鞍山师范学院 档案馆,辽宁 鞍山 1140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起文化自信.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1]

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和“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山这座钢铁工业城市创造了中国钢铁工业史上的无数个第一,见证了当代中国钢铁产业的百年变迁.因钢而立,因钢而兴,辉煌的钢铁产业发展史,为鞍山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同年代风格鲜明、充满历史气息特质的工业遗产群,使之成为这座钢铁之城的历史见证和独特的工业文化标志.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工业遗产的重要价值,但在保护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缺乏统筹协调、模式单一、资金不足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鞍山工业遗产价值,统筹做好保护与利用,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用”起来、“老树发新芽”,使之成为铭记鞍山历史的独特记忆符号、赓续传承劳模和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化自信,提振发展信心,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

1 鞍山市工业遗产的时代价值

工业遗产作为传承工业文明的现实载体,蕴含着很大的价值功能[2].鞍山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正是工业文明的繁荣推动了鞍山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工业遗产又是工业文明的见证和工业文化的载体,理应成为鞍山历史文化中最重要的遗产.鞍山工业遗产记录了新中国钢铁工业起步、发展、振兴的奋斗历程,并完整保留了钢铁工业遗迹.该工业遗产群跨越百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产业链最为完整的、活态的工业遗产群.分布在鞍山各区域的工业遗产本身就是鞍山真实历史的写照,赋予了鞍山钢铁基因的历史感和文化魅力.然而,鞍山近年来面临着城市特色消失的危机,城市形象不明显,景观特色不突出,极大影响了鞍山城市的整体景观形象.因此,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对于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特质、厚积城市文化的自信力、提升城市精神的外在辨识度、增强城市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1 文化价值

鞍山工业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是无形的、非物质的,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工业遗产具有很强的独特性.鞍山工业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工矿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对城市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鞍钢历史上有孟泰、王崇伦、雷锋等一大批优秀职工,他们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于新时期鞍山城市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教育价值

鞍山工业遗产不仅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起步与发展,见证了中国人民被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与残酷压榨的屈辱苦难历史,更见证了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博物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灵魂客厅”,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沉浸的底蕴.作为鞍山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鞍山市已建设7座博物馆及一批民间文化场馆,构建了以鞍山市博物馆和鞍钢集团博物馆为龙头的博物馆体系,并以博物馆为载体,对人文精神遗产和工业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鞍钢集团博物馆是利用原烧结总厂二烧车间厂房改建而成,收藏珍贵照片3 000多幅、实物1万多件,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展示、爱国主义教育、钢铁冶金知识科普和工业遗产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基地.博物馆于2021年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的1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鞍山市首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3 经济价值

工业历史所凝聚在钢铁工业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对鞍山城市人文特质形成起到推动作用,对鞍山城市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很多工业遗产都会成为城市文化地标.鞍山市非常注重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康养旅游、休闲旅游,来满足游客的怀旧心理,感悟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如4A景区汤岗子理疗医院,成为国内外人们的理疗康养圣地;台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成为商务小聚的绝佳去处.

1.4 科技价值

鞍山工业遗产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象征,反映了人类社会和科学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鞍山工业遗产所呈现的工矿企业规划选址、机械设备建造技术、厂房车间建设、生产制造工艺流程、产品设计等内容具有丰富的科学技术价值.如鞍山制铁所在最初设计建造过程中,技术全部来自日本,从日本进口大量机器设备,采用当时日本采矿冶炼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并且在钢铁厂区和鞍山市内建造了一批日式建筑群.新中国成立后,鞍钢的发展建设得到苏联的大力援助,很多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来自苏联,大批的苏联专家进驻鞍钢指导生产和建设工作.焦耐院等建筑具有浓厚中苏结合的建筑元素.鞍山工业遗产在工业技术史和建筑技术史上都具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

1.5 美学价值

无论是建筑形式独特还是机器设备精密独特的工业遗产,都能够直接激发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特别是体量较大、建筑形式独特、建筑质量高的工业遗产,更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鞍山工业遗产的艺术价值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鞍山工业遗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建筑体现了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二是鞍山工业遗产具有独特的外形、风貌、建筑形式、体量和比例等方面的审美价值,包括老一号高炉、大孤山铁矿等,无一不是具有极强审美和体验冲击力的历史遗迹;三是鞍山工业遗产在城市景观和空间节点上起着重要地标作用,增强了人们对城市的直观感受,并对城市的空间方位留下深刻印象,如焦耐院办公楼,建筑体量巨大,是鞍山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这些建筑融入了历史文化元素,留下了城市的记忆,促进了城市文化对人民的熏陶,让人油然而生对城市文化的怀念和自信.

2 鞍山市工业遗产现状

2.1 建构筑物、设备等物质工业遗产

鞍山市现有建构筑物、设备等工业遗存共68处,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其中鞍钢厂区33处、立山区9处、铁东区21处、铁西区2处、千山区2处、千山风景区1处.

鞍山市工业遗存绝大多数始建于1916—1945年日据时期和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这两个时段,基本上为重工业生产建构筑物或与重工业密切相关的设施、社会活动场所,有明显的日据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特征,具有极强的近代工业风貌,有着深厚的近代历史内涵.

2017年鞍山钢铁厂工业遗产群被认定为国家第一批工业遗产,共有29处,2处位于辽阳市、27处位于鞍山市.鞍山市物质工业遗产包括井井寮旧址、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旧址、昭和制钢所研究所、东山宾馆建筑群、2 300 mm三辊劳特式轧机、昭和制钢所 1号高炉等26处建构筑物、设备.

2.2 非物质工业遗产

2.2.1 鞍钢宪法 “鞍钢宪法”是鞍山钢铁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初总结出来的一套企业管理基本经验.1960年3月11日,中共鞍山市委向党中央递交《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主席给予批示,高度评价鞍钢经验,提出管理社会主义企业原则,即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坚持政治挂帅,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并把这些原则称为“鞍钢宪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将“两参一改三结合”内容作为毛泽东思想组成部分,给予充分肯定.

“鞍钢宪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企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鞍钢宪法”是鞍山钢铁厂工业遗产群主要物项之一,于2017年被认定为国家第一批工业遗产.“鞍钢宪法”精神是鞍钢宝贵的精神财富.鞍钢不断赋予“鞍钢宪法”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持续发扬光大并成为推动创新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2.2.2 鞍钢劳模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鞍钢共涌现出各级劳动模范7 600多人次,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01人次.以老英雄孟泰、“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当代雷锋”郭明义和“当代发明家”李超为代表的先进典型群体,把劳模精神植根于悠久的工业历史和深厚的工业文化土壤中,使红色基因一脉相承,见证了劳模精神自主创新、自强不息的核心内涵.正是这一批又一批大国工匠们让劳模精神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发挥思想政治和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并以点带面、全面辐射,激励一代代鞍钢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彰显了劳模精神的巨大魅力,也让劳模精神深深扎根于企业文化之中,以劳模精神引领创新文化,用工匠精神雕琢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振兴、富强做出卓越的贡献.

3 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地方性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

工业遗产分布广泛,情况复杂,仅靠城市规划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难以对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工作进行有效监管[3].国外经验证明,通过立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可以有效避免工业遗产的消亡[4].

对此,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比如: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产业〔2018〕232号);202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发改振兴〔2020〕839号);202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相较于此,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法制保障仅有2021年3月通过的《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由于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地方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致使在实际保护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歧义和相关部门无权介入的状况.

3.2 保护利用模式单一

国内外对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已进行了多种探索,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博物展览模式、创意文化产业模式、大众消费模式、公共开敞空间模式以及混合模式等.

目前,鞍山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较单一,除了改造成博物馆模式之外,最多的是延续曾经的功能继续使用.鞍山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缺乏城市层面的规划与适应性的单体设计,无法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的丰富价值,这种单一的保护与再利用模式明显不能解决工业遗产所面临的价值之间的冲突.

3.3 建设资金短缺

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城市的功能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将城市中的工业用地转变为能够产生更多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其他类型城市用地.仅依靠鞍山市政府部门对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来实现鞍山工业遗产的保护远远不够,只有切实解决工业遗产在保护及利用过程中的利益权衡问题,才能将鞍山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如何获得足够的资金,选择投融资模式,是鞍山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3.4 建设与管理不顺

近年来,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形成相应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体系,使得鞍山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很难抵御城市更新建设和地块开发所带来的压力,已有多处工业遗产被拆除.此外,工业遗产的产权归属于不同的企事业单位、机构和个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势必会涉及各方面不同的利益群体和复杂的归属关系,特别是企业容易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业遗产权属的复杂性决定了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时必然面临较大的难度.如何调动产权单位的积极性,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是目前面临的实际难题.

4 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

4.1 开展资源认定与规划

完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建设,成立工业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计划;进一步开展工业遗产调查、评估和认定工作,制定不同等级和类型的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建立工业遗产数据库,把工业遗产的本体和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源.

编制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包括鞍山工业遗产整体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工业遗产群或重点历史风貌区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业遗产展示体系规划等.以各类保护规划为依据,内容全面、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4.2 推进重点保护展示

实施重点工业遗产本体保护工程,将价值突出、内涵丰富的重点工业遗产,经专家评审晋升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及时向社会予以公布;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井寮旧址”等鞍山钢铁厂早期建筑进行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治理,划定文物保护区域,消除工业遗产安全隐患.

依托鞍山钢铁厂工业遗产群,以“红色钢都”为创建主题,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动文博、文旅、学术研究等相关资源加快向示范区集聚,助推和服务创建工作.创新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模式,增强包括文物在内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展示的互动感和体验感,建立中国工业史教育体验基地.

4.3 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

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对工业博物馆进行全新升级,从管理、保护、研究、服务等多层面统一构建工业博物馆管理体系.强化博物馆专业化建设,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形成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工业博物馆文化品牌.

结合工业遗产的厂房空间和工业特色,突出构筑物等物质遗存,合理利用AR、VR、SR、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创新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及产业模式,打造工业文化传播平台和商务交流平台,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挖掘展示博物馆文化,举办各类工业遗产的文化主题展览,创建全国工业遗产研学旅游基地.

4.4 繁荣新业态新模式

打造新市场、新增量、新产品、新技术“四新”模式的工业文化旅游:以商务、研学为主体对接旅游市场;利用废弃工业设施进行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游览体验产品;通过互联网与游客建立情感共鸣.按照“以文兴旅、以旅兴业、文旅融合”的思路,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探索“工业+旅游”融合发展与创新模式,形成符合鞍山特点的工业旅游线路,塑造“红色钢都研学旅游”品牌,打造“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城市旅游名片.

改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发展文化创意园,打造将创意办公、文化展示、休闲娱乐融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集聚区,塑造鞍山红色钢都城市文化品牌新地标;促进工业遗产与现代商务融合,发展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空间载体的会展经济;以钢都文化为核心,以工业复古为整体风格,以追溯钢都的城市原点为主题,打造综合型钢铁主题文化旅游小镇.通过讲述钢都故事、歌颂钢都英模,传承红色钢都精神.

4.5 拓展文化生活新空间

依托工业遗产建设,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适应当代生活方式的城市人文景观和公共开放空间,强化工业遗产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以钢铁工厂为原型,融合现代游乐设施,采用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开发钢铁车间游乐体验、科技虚拟娱乐体验、钢铁主题文化体验等产品,打造城市游乐项目的新引擎.

围绕鞍山“红色钢都”文化主题,打造城市景观,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形象提升相融合;充分发挥鞍山“双奥冠军之城”的品牌优势,实施“文体融合”战略,充分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体育比赛相结合;组织巡演反映老英雄孟泰的历史话剧《孟泰》,通过主媒体、自媒体等线上线下网络平台,以多种形式讲好鞍山“工业故事”,弘扬新时代鞍山英模文化;举办工业遗产主题研讨会和工业文化创意产品交流展.

通过“文化+旅游+工业”的高度融合,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推动鞍山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创新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协同互进,更好地弘扬鞍山工业文化,传承工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鞍山市鞍山遗产
成长相册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oral ability and their strategies
鞍山烈士纪念馆
遗产怎么分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千万遗产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教学纪实
鞍山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鞍山“网格式”服务解难题
鞍山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