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视域下高职专业社团建设

2022-03-18 01:26朱志强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双创社团

王 慧,朱志强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江苏 江阴 214400)

一、引言

“双创”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是当前我国“双创”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1]。高职学生专业社团是课堂教学之外进行专业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将“双创”教育与专业社团建设有机地融合,极大地促进了专业社团发展,提升了社团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高职“双创”人才培养发展背景

2014 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并在此后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双创”已成为当前最热的词汇之一,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等的高度重视。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在我国的深入普及,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支持,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着手于对“双创”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2]。

尽管国家针对“双创”教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由于各地经济环境以及高职院校培养能力的不均衡,“双创”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工作机制不健全、“双创”课程体系不完善、“双创”培养目标不明确、“双创”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双创”教育开展时,有必要厘清其实质内涵,创新工作思路。

三、“双创”核心竞争力培养

随着国家“双创”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双创”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具体是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意识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3],也就是重点体现在“人”的因素上。结合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学生社团——电子信息协会(以下简称江院电协)多年来的建设成果,“双创”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品、技能、管理三方面。

人品主要指学生为人诚实守信,做事认真负责,以及对专业学习充满热情,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创新创业培训,人品是第一位的要素。江院电协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明确的社团章程,并能按照章程独立开展各项工作,社团的精神是“以实践促进专业学习,以专业提高竞争能力”,努力提高会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人品素养。

技能是专业社团重点培养的内容,没有专业技能的学生无法开展“双创”活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专业技能直接决定了其创业项目是否能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2020年9 月,《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出台,教育部等九个部门还出台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两条重量级的职教改革举措释放出了强烈信号,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学生的技能培养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管理能力是学生在专业社团培养中的专业综合能力体现,这也是社团培养的高级目标。会员经过分级培养,在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后,要分阶段参与到专业课程助教、课程资源测试、教师科研辅助开发等一系列教科研活动中。在这过程中,学习做好时间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将会给社团成员们带来最可贵的收获,这些都将为他们将来能快速胜任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四、专业社团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双创”培养需要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专业社团能从专业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以江院电协为例,经过多年实践,不断完善协会的专业社团建设与管理,探索出了“3322”的电协会员培养方式,即:三层知识与能力结构(基础与认识、实践与提高、综合与创新),三级会员制度(初级会员、中级会员、高级会员),两种角色(教学助手、竞赛选手),两类特长(技能与管理)。

近年来,学生在专业社团的培养下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综合能力大为提升。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电子学会焊接技能大赛、地市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都取得了不俗成绩,电协也成为学院一道亮丽风景线。

五、“双创”教育与专业社团建设融合模式探索

(一)加强社团常规管理

专业社团是由热爱专业的学生自发成立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大力做好社团管理和建设工作,可以让更多的同学经过努力参加社团,让社团成员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担任助管助学助教,锻炼自己综合能力,扩大在同学和学院中的影响。按照章程,定期举行社团大会,社团在每学期之初必须制定目标和计划,主要围绕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服务系部专业教学、服务校园和社会开展活动。社团应建立一套过程化的评教考核机制,每学期对社团成员进行考核。

(二)提供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社团由团委管辖,是团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团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应在创新创业的校本文件或意见中明确规划社团的责任义务以及与其他组织间的联动关系,使社团活动有章可循[4]。学院除了政策层面支持外,在专业社团的硬件建设方面也应联合所在的系部给予相应投入,使学生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以江院电协为例,该专业社团重点服务的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群,作为专业群核心技能之一,PCB 设计制作技能融合了专业的多门课程,贯穿了三年高职学习,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为了能让学生真实体验制造工艺,系部精心筹备建设了PCB 综合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包含了PCB 设计制作的前段和后段工艺流程的软硬件设施。社团同学通过日常沉浸式训练,能极大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加深对创新创业的专业理解,从而有效避免了“双创”活动中的同质化、去专业化。2020年7 月,社团成员以PCB打样工艺为主题参加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得益于真实的PCB创新实验室环境氛围,同学们对此创业主题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同学们的精心策划和路演专业汇报,最终获得了市二等奖。

(三)精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说到底就是学生的核心能力,专业社团如何精准有效设计培养内容不仅促进了专业课程学习,还促进了专业学习与“双创”教育有效融合。将“双创”概念融入到社团的日常管理和培训中,不仅丰富了专业社团的活动形式,还避免了大学生“双创”的形式主义。

江院电协通过多年探索,结合社团制定的三级会员培养模式,从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的基本电路设计到产品级开发,从基本技能训练到行业前沿技术应用,做到每一个社团成员综合能力的精准培养。社团成员通过系列培训,层层考核,成为竞赛中的高手、教师教学上的帮手、企业岗位上的能手。

(四)加强与行业、企业交流学习

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有赖于高校、政府和社会有效合作,形成三螺旋共同发展的局面[5]。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最终还是为了在就业时能具备核心竞争力,无论从毕业生就业时的供需关系,还是创新创业的成果转化方面看,行业协会与企业最能反映市场需求,因此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大力支持。实践表明,行业协会与对口企业对专业社团建设的指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江院电协会长期与江苏省电子学会SMT专委会以及地方电子信息企业交流合作,通过校企共建专业社团,企业工程师担任社团的兼职专业指导老师、企业共享双创实验室,及时将行业发展的最新应用带入课堂,开拓了社团的专业视野,提升了社团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做到了协同创新。

(五)以赛促建,赛学结合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江院电协在经过多年实践后,将“赛学结合”作为社团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并逐步构建了从院系—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技能技术竞赛训练指导体系。通过专业大赛平台,社团成员能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了创新创业的认识,激发了创业热情。

六、结语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当前我国“双创”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高职学生专业社团是进行专业教育的重要阵地,院所在职能部门通过提供配套软硬件设施在专业社团中开展“专创融合”模式管理与建设,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双创社团
缤纷社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K-BOT拼插社团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