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品牌建设
——以“存折上的学生党建”为例

2022-03-18 01:26杜永强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责任考核

杜永强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纪委纪检室,浙江 宁波 315100)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根植于民、凝聚共识、强化认同、引航导向、整合力量、激发活力、增强动力的基础[1]。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就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理念,理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水平,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服务好广大师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已成为众多高校的重点工作[2]。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自身的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其学生党建既有普通高校党建工作的一般特征,又有其自身党建工作的特有属性。立足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发展需求和学生党建发展困境,构建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特点的体制机制,推动学生党支部高质量发展,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一个新的难题。党建品牌建设能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中的问题,推进学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学生党建品牌建设的战略意义

学生党建品牌建设在破解技能型人才管理难题、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推进党建工作内涵式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

(一)破解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管理难题

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当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2.5+0.5”或“2+1”学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最后半年或全年都在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阶段的分散性、流动性特征使得党员教育管理存在诸多问题[3]。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存折上的学生党建”品牌结合学校“2+1”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构建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的党建育人模式,弥补了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二)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结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4]大学生党建科学化是高校党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在全面深入了解党情、校情、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武装、科学的制度规范,以及推进学生党支部建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党支部的动态过程[5]。学生党建品牌建设可以不断激发党建工作新动力,拓展基层党建新空间,构建党建发展新格局,切实把学生党支部建设好,管理好。

(三)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党建品牌建设过程是党建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发展的过程,也是党建内涵深化、特色亮点凝练、内在价值提升、党建工作特点和内在规律探索总结的过程,还是凝心聚力、发挥表率、增进基层党组织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过程。以H 校“学生党员先锋岗”品牌为例,H 校以学生服务岗位为抓手,设置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和所学专业的个性化服务岗位,实现学生党员与服务岗位相匹配,既丰富了学生党员活动内容,深化了学生党建工作内涵,提高了党员培养质量,又提供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6]。

(四)发挥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领示范性作用

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响和带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局中起着排头兵、火车头作用。学生党建品牌建设一方面可以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树牢“阵地意识”,以党的先进性吸引和影响更多青年学生,真正使党的建设融入青年学生成长全过程[7];另一方面也可以凝练特色亮点,提升内在价值,以点带面推动良好班风、学风、校风建设,影响和辐射整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连海洋大学“红·绿·蓝——海洋先锋工程”党建品牌,通过实施理想信念红色工程、专业素养提升绿色工程、学风建设蓝色工程,明确学生党员目标,增强了学生理想信念,提高了学生党员服务本领和水平,大大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以实绩实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2]。

二、学生党建品牌建设实践案例:“存折上的学生党建”

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特征,党建工作需要准确把握好其内在规律,符合其学生特点,适应并服务其人才培养体系,才能高质量发挥党建育人功能。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存折上的学生党建”,从品牌内涵、设计思路、运行机制和创新做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党建品牌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

(一)“存折上的学生党建”品牌内涵

“存折上的学生党建”是财会金融学院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学院金融类专业特色和“2+1”培养模式,联系学生党员实际,聚焦自我责任、朋辈责任、学校(实习单位)责任和社会责任4 大责任22 个项目形成的。学生党员人手一本形如银行存折的党员责任“星”级卡,每履行1 项责任即为自己加“星”增加储蓄额度,旨在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确保“发展后”学生党员培养质量,解决高职院校“2+1”学制下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实现学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贯穿“三全育人”理念的设计思路

“存折上的学生党建”聚焦4 大责任,从政治理论学习、志愿服务、朋辈帮扶、专业发展、文明行为、考级考证、升学就业、实习表现等方面提炼22 个项目,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清晰量化、即时激励的运行机制

“存折上的学生党建”依据4 大责任22个项目的考核目标要求,以学期为单位对进行量化考核,主要包括责任“星”级动态认定、党员述职答辩、结果运用和结对帮扶四个部分。

一是“星”级动态认定。学生党员在22个项目中每履行1 项责任即可申请为自己赋“星”,即为自己的责任“星”级卡里加“星”。支部根据申请材料决定是否赋“星”,如果不满足赋“星”要求,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申请人。二是党员述职答辩。每学期末,学生党员面向支部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围绕4 大责任22 个项目内容,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从责任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三个方面进行述职答辩。大家根据他们述职内容、述职表现、工作完成情况、现场提问等环节进行打分。述职答辩结果优秀赋2 颗“星”,合格赋1 颗“星”,不合格不赋“星”。三是考核结果运用。支部根据每位党员责任“星”动态认定情况和述职答辩结果作出综合评定,评定结果9“星”及以上为优秀,4到8“星”为合格,3“星”及以下为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党员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在全院公示后存入学生个人档案。四是结对帮扶。对考评结果为不合格党员,支部结合学生党员实际情况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明确教育帮扶目标,制定教育帮扶方案,规定教育帮扶期限,指定骨干党员联系帮扶,从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对不合格党员进行动态帮扶,及时教育转化不合格党员。

(四)凸显高职类型育人特质的创新做法

“存折上的学生党建”立足高职院校特点和学生实际,从责任教育入手,结合专业特色,聚焦4 大责任,凝练22 个项目,制定形如银行存折的“星”级责任卡,以学期为单位对学生党员进行量化考核,精准掌握学生党员日常表现,其创新做法如下。

1.立足学生,贴近生活。4大责任22 个项目,涵盖政治理论学习、志愿服务、朋辈帮扶、专业发展、文明行为、考级考证、升学就业、实习表现等内容,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人成长息息相关,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党员培养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量化考核,任务明确。“存折上的学生党建”注重量化考核过程,4大责任22个项目的考核任务和完成目标明确具体,党员表现达到考核要求方可申请责任“星”认定。如自我责任中的政治理论学习,要求“参加党的政治理论测试成绩达到90 分及以上”可获得1“星”;如社会责任中的志愿服务,要求“志愿服务时长达到20小时以上”可获得1“星”等。

3.“星”级评定,公开透明。“存折上的学生党建”考核分为平时“星”级动态认定与期末述职答辩两部分,学生党员每履行1项责任即可申请为自己的责任“星”级卡加1颗“星”;学期末支部根据党员述职答辩情况进行赋“星”。综合评定结果为9“星”及以上为优秀,4 到8“星”为合格,3“星”及以下为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党员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并纳入个人档案,考核不合格者纳入结对帮扶名单。

4.融入专业,特色鲜明。学生党员人手1本党员责任“星”级卡,形如银行存折,赋有财会金融类专业特色,每履行1 项责任即为自己的责任“星”级卡增加了一定储蓄额度。

5.校企合作,联合育人。“存折上的学生党建”结合高职院校“2+1”育人特质,增加实习单位责任,通过与学生实习单位通力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的育人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

三、“存折上的学生党建”的实践成果

(一)支部品牌特色逐渐形成

“存折上的学生党建”入选浙江省高校党建“双百示范”项目。“知行先锋”学“习”小组入选宁波市特色学“习”小组。支部标准化建设高质量达标,连续二年被评为校“五星级党支部”,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书记多次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二)党员质量不断提升

自2014 年实施以来,16 批445 人次学生党员通过考核。从财会金融学院近三年的人才培养相关数据来看,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党员占比100%,省级优秀毕业生中党员占比65%,校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中党员占比70%,二等奖学金获得者中党员占比为63%,学生党员专升本比率为85%,学生党员每年获市级以上奖项20 余项,用人单位满意度稳步提升。

(三)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通过4 大责任22 个项目的考核,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朋辈帮扶、文明行为、顶岗实习、升学就业中示范引领作用逐年增强,带动了良好的院风与学风。

(四)党团协同融合效果明显

党建引领团建,党团深度融合。依托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体团员青年开展每周1 次的“青年大学习”。依托组织建设,引导团支部每年开展“文明与诚信,责任与成才,感恩与奉献”等团日活动800 余次。依托志愿服务,引导所有团支部均与2~3 个社区签订志愿服务基地协议,每年党团青年志愿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党团组织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对整个学生工作产生了积极的辐射效应。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责任考核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内部考核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