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时预防热射病的口服补液方案研究进展

2022-03-23 04:52朱秀梅余庆玲李丽娟蓝雪兵黄菲菲彭山玲综述审校
武警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热射病横纹肌内毒素

朱秀梅,余庆玲,李丽娟,蓝雪兵,黄菲菲,彭山玲 综述 孔 悦 审校

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若不及时诊治会危及生命,病死率达 80%,其发生与高温(35℃以上的生活环境和 32℃以上的训练环境)、高湿环境(相对湿度在 60%以上)密切相关。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热射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方面,而对于热射病的预防关注较少。口服补液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目前口服补液方案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旨在对已有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高温高湿环境下预防热射病的口服补液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classic heat stroke,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sertional heat storke,EHS)。国外资料显示,CHS在夏季热浪期间发病率为(1.76~2.65)/万,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4%~65%,如此高的病死率不能排除与其已存在的基础疾病有关,合并低血压的EHS病死率>30%,而 ICU患者病死率>60%。据报道,现阶段在我国该疾病的死亡率高达70%。EHS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及病死率高的特点。EHS主要发生于夏季剧烈运动的人群,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等较常见。目前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因为环境因素、个人体力活动强度、执行诊断标准不一致,且不能确定对于患者的早期现场处理是否合理,导致国内各地报道的热射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差异较大,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1 补液盐和苏打水

如何预防热射病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其中,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是劳力性热射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口服补液盐和苏打水可预防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钱远宇等研究指出横纹肌溶解症以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各种酶升高为特征。运动负荷导致肌肉损伤越重,肌酸激酶越高,易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刘长青等对同时进行 5 km越野长跑的 400名战士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给予不同的补液方法,A组饮用白开水,B组饮用口服补液盐,C组饮用口服苏打水,D组饮用补液盐加苏打水。通过对四组生命体征、肌酸激酶、肌肉酸痛持续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探讨不同补液方案对预防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的效果。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过程中同时口服补液盐和苏打水对降低肌红蛋白尤其是肌酸激酶效果最好,可缩短肌肉酸痛时间,这提示该补液方案可能对预防运动性横纹肌溶解有效。口服补液盐是 WHO推荐的口服补液用品,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口服后能够迅速补充水分,补充有效循环血量,补充电解质丢失,减轻机体酸中毒。苏打水可碱化尿液,减缓肌红蛋白对肾小管等部位的毒性,促进肌红蛋白等物质的排泄,预防横纹肌溶解症。因此,同时口服补液盐和苏打水对于预防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效果更佳。

2 谷氨酰胺联合维生素C

可预防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热射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氧化应激反应和内毒素血症,有效降低内毒血症和氧化应激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牟东等为研究谷氨酰胺联合维生素 C 对中暑及内毒血症的预防效果,通过对 48例在高热环境下军事训练的士兵随机分组,结果表明加用谷氨酰胺联合维生素C,训练后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齐永法研究显示,军事训练结束后,常规组采用口服补液盐进行预防治疗,其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为 8.33%(5/60),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胶囊和维生素C片进预防治疗,其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为 1.67%(1/60), 联合组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研究结果同薛世祥等的大鼠实验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谷氨酰胺联合维生素C可有效用于高热训练中暑及内毒素血症的早期预防。

3 微量元素或电解质

补充微量元素或电解质可预防热射病的发生。高强度体能训练使机体某些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随着体液排出而丢失,导致体能下降和发生热射病。李成亮等通过对受试者训练前 10 min、训练结束后 2 min及2 h抽取的静脉血的分析,了解口服补液盐对受试者 Na 、Cl 、Glu 、CK 及 CK-MB 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高强度体能训练中战士体液及能源物质消耗比较大,应及时补充。有研究发现热射病早期即有大量出汗,伴水、钠流失过多,在补充水分时往往忽略补充盐分而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宁波等同时证实这一观点,并发现低钠血症可诱发热痉挛 和热晕厥,建议口服等渗盐液或者含钠丰富食物快速补钠缓解症状。林育芳等发现,预防性口服补液盐Ⅲ可降低血钾,提高血钠血氯。所以,口服补液盐溶液较常规能量补给能更及时、有效的改善电解质紊乱和降低心肌细胞功能的损伤,补充战士体能。

4 运动饮料

运动前可补充运动饮料,增加机体储水能力,提高血糖含量,延长运动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脱水是对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极大挑战,高温高湿环境中由于脱水,而无法持续运动,导致中暑,甚至重症中暑。为解决此问题,多项研究通过对 25名自行车爱好者在运动前补充甘油饮料(成分:甘油 1 g/kg体重、果维1.5 ml/kg体重、水20 ml/kg体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前补充甘油运动饮料能显著增加集体储水能力、减少体内乳酸蓄积从而延缓运动疲劳,延长运动时间。此外,李明通过对含糖类运动饮料(11.4%Na+5.9糖类)与口服补液盐对高温环境下大鼠新陈代谢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证实在运动过程中补水时,运动饮料和口服补液盐都能改善电解质紊乱,降低出汗率和脱水率,提高血糖含量。且国外有研究表明,在有限的CHO摄入量和较长的高强度工作时间的情况下,碳水化合物运动饮料与口服补液在运动前90 min血糖含量无明显差异,在运动后90~120 min口服补液组的血糖值为105 mg/dl降至95 mg/dl,糖类运动饮料组的血糖值为118 mg/dl降至115 mg/dl,说明运动饮料能更好地维持血糖水平,从而延长运动时间,为更优选择。

5 补 水

训练过程中补水的科学合理性也至关重要。赵守谦等指出,在军事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补水,更要科学合理性地安排补水时间及补水量,建议训练前2~3 h喝500~600 ml水或者运动型饮料或淡盐水,训练前10~20 min再喝200~300 ml,训练中出汗多就再补充200~300 ml。为了维持足够的水分,在完成训练后的2 h内还应补足丧失的水分,每损失500 mg体重,应补充600~700 ml运动型饮料或淡盐水。简明等研究对战士进行3000 m越野跑时在1000 m处饮口服补液500 ml,并在终点处饮口服补液200 ml,研究结果显示,个人因素中,补水不够、睡眠不足、有潜在疾病还要进行训练是诱发EHS的主要原因。以上科学合理补液对中暑有一定预防作用的结论在王雅娇等、李代波等的研究中提及。可见训练过程中补水的科学合理性以及提高参训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都至关重要。

目前,对热射病并发症的预防为目的的口服补液方案已有研究,但研究重点是在预防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防止电解质紊乱和降低肠源性内毒血症的发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方案。随着对热射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进一步深入,对补液的时机及补液量也进行了探讨,训练中途补水还要因人而异。所以科学合理的口服补液方案,对于预防热射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随着传统中医的发展及饮食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在以后热射病的预防中,可以考虑加入中草药成分或训练前后补充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在进餐时应适当补盐,如选择含盐饮料、菜汤和盐渍食品。

猜你喜欢
热射病横纹肌内毒素
热射病是什么?
热射病是种什么病?
泊沙康唑原料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研究*
污水处理厂生物气溶胶中内毒素污染研究现状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小龙虾遭遇国家卫健委点名警告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运动太疯狂,小心横纹肌溶解!
ICU重症监护室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热射病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