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一个“活”字

2022-03-25 03:27洪超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

洪超

摘 要:洪宗礼先生在作文教学领域的探索,几乎与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先后经历了问题发现、序列化、体系化、教材化、母语教育研究等五个阶段,其成果丰硕,影响广泛,深受师生欢迎和好评。“活”是洪宗礼作文教学思想的灵魂,“生活”是洪宗礼作文教学思想的价值取向,“想”是洪宗礼作文教学思想的总开关。洪宗礼作文教学的基本范式包括搞“活”作文的八个方面以及引写教学法的“引写十法”和“教学四式”。

关键词:“活”;洪宗礼;作文教学;引写十法;教学四式

研究洪宗礼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主要难在四个方面:一是洪宗礼先生从教时间长,有60多年,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体系。要把作文教学从中剥离出来,是很难的。二是洪宗礼先生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有120多篇,专著有8种,还有中国教育电视台《作文十讲》等多个系列讲座,以及无数个作文公开课案例。要整合洪宗礼先生的多年探索,何其难。三是洪宗礼先生不只是教作文,还教别人如何教作文。他编了一套完整的、惠及全国及海外华人世界30多年的“洪氏教材”,从油印本到实验版,从苏教版到国标本,其中作文体系和结构系统的变化,是难以简单描述的。四是洪宗礼先生还组织了一支“前无古人”的队伍,做了常人难以逾越的研究——中外母语教材研究。煌煌洋洋十卷本,其中涉及中外作文教学的对比研究。其文繁盛,捕获与研究,更为浩大与艰难,遗珠之憾,无法避免。

不过,笔者依然想做一番尝试。

一、 洪宗礼先生作文教学的探索历程

洪宗礼先生作文教学的探索历程,自“文革”结束、教育回到正常轨道以来,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 问题发现阶段

“文革”结束后,教材中没有作文序列,教学无着落。洪宗礼先生于1978年连续在《语文函授》上发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常做写生练习》《坚持文道统一的辩证法》等系列文章,于1979年连续在《教与学》上发表《关于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作文教学注意科学性,加强计划性》《练字 练话 练文——谈语文教师的三项基本功》等系列文章。这一阶段,洪宗礼先生主要是发现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 序列化阶段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洪宗礼先生也想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自己编序列教作文。他从1981年开始,注重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先后发表了《善分析大有益处——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语文学习》1981年第5期)、《思维训练不可忽视》(《江苏教育》1981年第5期)两篇文章,并于1981年11月26日在江苏省中语会首届年会上做了题为《试论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这篇发言稿后来刊发在《中学语文教学》1982年第3期。的重要发言。同时,他在作文教学的序列化方面,也积极探索,先后发表《说明文教学浅谈》《抓住“纲” 理清“目”——初中议论文教学管见》《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要加强作文片段练习》《作文评改应注重实效》《探索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等文章。

(三) 体系化阶段

从1984年开始,洪宗礼先生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开设专栏,连载《怎么写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怎样生动、深刻地记叙一件事》《怎样把事物说得明》《怎样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怎样正确立论、有理有据地阐明正确主张》等几十篇文章;并且出版《初中作文三阶十六步》《高中作文三阶十六步》《中学生思维训练》《作文百课》等多部著作。

(四) 教材化阶段

“洪氏教材”,起步于1983年洪宗礼自编自教的油印本语文教材;1986年,作为省级教育科研项目,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印刷成第一版铅印本;1988年,经原江苏省教委批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省试用;1990年,被正式列入原国家教委九年制義务教育教材规划,其后有15个省、市的部分学校参与实验。1992年1月和9月,苏教版《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用本)》先后通过了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和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向全国推荐使用。2001年初,洪宗礼依据试用修订大纲主编的苏教版《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用修订本)》,又通过了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列入全国中小学教材用书目录,向全国推荐使用(每年有60余万学生使用)。2001年,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洪宗礼主编了第三套语文教材——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该教材于2001年至2002年先后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在含北京市海淀区在内的全国26个省、市的600多个市(县)实验区使用。

(五) 母语教育研究阶段

从1997年开始,洪宗礼先生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中外母语教育比较与我国母语课程教材创新研究”。依托这两项课题,他先后出版了16本母语教材研究著作,共计约800万字。“九五”“十五”的两项课题研究的终结性成果——十卷本《母语教材研究》,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出版的重点图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该项目集中了国内外108个高校、科研、教学、出版单位的160余位专家、学者的智慧,研究中国百年以及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代的母语课程教材(含全球8大语系、28个语种),出版了迄今参与人数最多、研究范围最广、成果最为卓著的多卷本母语教材研究专著。

二、 洪宗礼先生作文教学的思想内核

(一) “活”:洪宗礼作文教学思想的灵魂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洪宗礼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我思来想去,没有比“活”字更好的了。

时隔19年,我仍然记得2003年11月8日,在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举办的第二届沪浙皖苏“新语文圆桌论坛”上,洪宗礼先生做《让作文教学活起来》的主旨报告。这是我第一次聆听先生的讲座,当年先生演讲所引发的阵阵轰动仍犹在目。尽管已经无法复现先生的全部讲话,当年先生的謦欬仍犹在耳:“教高三,偷懒,不教阅读,只教写作。教写作,从来也不教教材。”“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死去活来’。要所谓的‘格’‘法’都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的思维少一个‘变’字。”“简单就是美。”“想,是一个总开关。”……

他指出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诸多弊端,如作文内容泛化、情感虚化、形式僵化、语言刻板化,一言以蔽之——“死”。作文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死去活来”。他引用吕叔湘先生1989年所讲的一句话:在各种教法之上,有一把金钥匙,它的名字叫“活”。洪宗礼先生说:“我们的作文教学到了呼唤‘死去活来’的时候了,我们的高考作文如果要换个面孔,是不是也要‘死去活来’呢?”

洪宗礼先生历来主张作文教学要形成一条“活”路,也就是不要去“死”教作文,要少一些条条框框;不要设套路,更不要出题逼文,用偏题、窄题在审题上卡学生。要“活”起来,就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启迪学生自己循标探路,独立作文,联系生活写作文,特别要激发学生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使作文与创造性思维“联姻”。洪宗礼先生认为,提到语文新课改,人们关注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其实,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翼,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在洪宗礼先生主编的教材中,读写是相辅而行的,因为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多种素养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洪宗礼先生说:“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其突出重要的位置和作用。”由此,他为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学新体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也为编制新课标语文教材拓宽了思路,提供了依据。

1. 源头“活”水,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学生怕写作,拿起笔就皱眉头、咬笔头;即使硬着头皮写出来或者杜撰出来,也是干巴巴的,表达的往往是“虚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诸如教师引导不得法,学生不善于思考,某些应试作文的误导;但与教材不注重为学生开源,堵塞了学生的思路,也有直接的关系。洪宗礼先生在编制教材中的作文指导短文和设计作文题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渠道到生活中找“米”,并让他们在找“米”的过程中感受、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2. 自主“活”写,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洪宗礼先生认为,首先必须大力倡导自主作文,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并让他们在观察与感受生活的基础上,促进思想与生活的碰撞,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的作文指导,均应着眼于兹。“洪氏教材”的作文设计,从写作引导、题目设计到写作提示,都比较注重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意识,处处鼓励他们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发表独立的见解。提倡自主作文,鼓励自由表达,更大的收益在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3. 方法“活”用,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要使学生的作文有创意,作文教材的传统设计模式要改变——要有活力,要能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并创造有利于生活与学生思想碰撞的新模式。“洪氏教材”的作文编排,也采取严整而不乏变化的序列,把思维、语言发展、写作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生活内容等多维交织地做了比较科学的安排。从教材的结构开始,使作文教学“活”起来。

4. 序列“活”现,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两种极端,一是过分僵硬,强调体系化;二是过分随意,强调无体系化。对此,洪宗礼先生认为,搞好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克服盲目性。要在认真学习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通盘考虑,按照一定的梯度和层次,以及一定的科学序列,制订初高中作文教学的总计划和各年级、各学期的分计划。要考虑作文教学本身的要求,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要紧密配合教材,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教师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要通览教材。吃透了教材内容和编排的意图,“读写结合”才有依据。有的教师由于胸中有“全册”,知道每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什么,制订年段作文教学计划有根据,安排“读写结合”计划就更加周密。

(二) “生活”:洪宗礼作文教学思想的价值取向

叶圣陶说:“学生平时干什么,玩什么,想什么,教师要有个数。有个数,出题目就有了考虑的范围,就叫学生把干的、玩的、想的写出来,他们绝不会感到没有什么可写。再加上适当的鼓励,引起他们非写出来不可的欲望。”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就必须“广开言路”“广开文路”,“叫学生把干的、玩的、想的写出来”。叶老的这些倡议,对于作文题材的解放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炼出写作的素材来,“想方设法鼓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非写出来不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真知灼见,写出活脱脱的文字。

1. 写“我”的生活

洪宗礼先生说,学生要学会写文章,就要多实践,多练习。多“写”,材料从哪里来?到工厂、农村做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为学生作文开源,固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学生毕竟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可能经常“走出去”。于是,让学生“写自己”就顺理成章。

2. “我”写生活

“我手写我心”,洪宗礼先生一再强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凭主观想象,要营造一个好的写作生活。

一要分析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学习、思想、生活、课外活动,特别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情况,还可以从学生的墙报、发言、作文考试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写作问题看起来扑朔迷离,但只要留心观察、反复研究,还是可以掌握其中的规律的。这样做,就可以针对实际,有目的地开展训练,有计划地实现突破。

二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顾虑,使其敢写。让学生“写自己”,他们可能始则惊讶,继则观望,不敢“轻举妄动”。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情,命制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小题目让学生做,题目还要注意新鲜生动、简洁明确。

3. 生活由“我”写

中学生写作文,一个突出毛病是空空洞洞、模模糊糊。写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不是“姹紫嫣红”,就是“绚丽夺目”。总之,没有具体、细致的描述,只有抽象、概括的介绍,反映不出个性,呈现不出特征。那么,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洪宗礼先生建议: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的意识。只有懂得观察生活与作文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不少范文,所写者小,而所见者大。若能有意識地引导学生思索,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小事”“平常事”的重视。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来;如不留心观察和分析,就会稍纵即逝、一闪而过。

(三) “想”:洪宗礼作文教学思想的总开关

要有活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生活,这些都是洪宗礼先生作文教学思想宝库中的奇珍。俗话说,语文四大法宝,听、说、读、写。而洪宗礼先生说,四大法宝背后有一个“思”,即“想”是其总开关。

1. 学思并重,乐“思”方有泉涌

“作文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训练应当包括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学与思并重,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两者不可偏废。”洪宗礼先生认为,应学与思并重,学与思结合。具体地说,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多仿作,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这些表述放在40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指引作文教学。

2. 言思合一,“想”是一个总开关

洪宗礼先生说,如果把听、说、读、写比作四盏灯,那么,“想”可以说是一个总开关;只有打开“想”这个总开关,听、说、读、写这四盏灯才能大放异彩。“想”对于写,有着多方面的制约作用。提高作文水平,不纯粹是语言技巧的训练问题,它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任何人写文章,总是认识在先、表达在后,只有想明白,才能写清楚;只有想充分,才能写具体;只有想周密,才能写严谨;只有想透彻,才能写深刻。因此,想得好,才能写得好;想得不好,就一定不能写好。这无疑是一条基本写作规律。

3. 思以情重,给学生留有“思”地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洪宗礼先生提出了以下四点策略:

第一,激发情感,引起“思”趣。培养对写作的情感,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诱发学生的“思”趣。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也可以进行启发式提示,做描述性解说,打开学生的思路。

第二,引而不发,留有“思”地。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余地。教师指导的作用只是“领进门”,因此,讲解一不可太多,二不能太实,应当是“引而不发,启而得法”,用语不多,恰到好处。引,就是遵循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想问题;就是指出一个大体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写作的思路。

第三,欲收先放,由博返约。学生写作由多到少、由博返约,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学生写作思路闭塞,经教师启发,思路开阔了,想得多而广,这是很自然的。只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写作指导,学生便可以围绕中心精选材料,逐步收拢。这是“少—多—少”的变化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学生受到了选材、剪裁方面的写作训练,也受到了良好的思维训练。由少到多,由抽象到具体,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由多到少,由具体到概括,又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其次要结合写作知识传授,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表达的需要,把材料逐步“收拢”到中心上。

第四,区别对象,因材施“调”。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思维类型和思维习惯也可能不一样。如有的形象思维较好,有的逻辑思维较强;有的两者兼优,也有的两者兼差;有的思维发展较早,有的却比较迟。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三、 洪宗礼先生作文教学的基本范式

(一) 搞“活”作文的八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找“米”,建立自己的“粮仓”,完成知识积累、情感积累和语言积累。

第二,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在作文中说真话、记真事、抒真情、做真人。

第三,允许学生有规有“犯”,画地不设牢。有规,就是有要求,如要求学生字写得端正,话讲得清楚;有“犯”,就是允许学生“犯规”,允许学生作文有自己的个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第四,简化作文教学训练程序,提倡简单就是美。作文教学要有序列,讲求科学性,不宜过于烦琐。

第五,让学生“吃饱喝足”,即让学生写作前自由阅读与本次作文有关的大量资料。

第六,为学生插上网络的翅膀。现在网络上的东西很多,经常上网浏览,可以帮助学生充实写作材料。

第七,“打开‘想’这个总开关”。作文训练要始终引导学生去想,发挥无穷的思考力。

第八,观察能力的培养。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重视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唤起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从小事情中开掘出大主题。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指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思索;由点到面,发散思维;由分到合,集中目力;由此及彼,展开联想;随手采撷,及时记录,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二) 引写教学法的“引写十法”

1. 导源引写法

为学生开拓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极主动地反映生活。

2. 厚积引写法

引导学生平时多渠道地收集、积累写作资料,囤足写作的“粮食”。要让学生做有心人,从书、报、刊和网络上广泛收集各类文本,从中发现有价值的写作资料,并通过制作资料卡片、剪贴、摘记等方法,把这些信息贮存起来。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学生就可以厚积薄发,并且在厚积的过程中,自然地提高捕捉、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

3. 知识引写法

教师以知识为先导,启发式讲授精要的写作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按照特定的写作要求,独立练习写作。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揭示写作规律,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总结写作规律,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

4. 阶步引写法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写作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写作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训练程序。可以通过全套教材的写作教程、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中写作的不同需要,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片段到整体,有层次地设计写作训练;也可以把一个学段、一册教材中的写作设计若干台阶,分步训练;还可以在一個单元中设计“知识引导”“例文导航”“单项训练”“综合训练”“评论评价”“查找网络资料”“自我修改”等若干步点,逐层引写。这种模式的引写步步为营,让学生拾级而上,主要优点是扎实而有序,但显得死板,缺乏活力。

5. 观察引写法

引导学生运用定点、移位等观察方法,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人物、事物和景物,从中获取自然、社会及人们自身方面的写作素材,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捕捉信息,撷取“浪花”,从而把观察过程与结果按一定的要求写出来。

6. 情境引写法

把学生引入社会、家庭、学校的特定情境,包括生活情境、物理情境和虚拟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辞以情发,自觉地写出某些切身感受。创设的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如把学生带到市场去逛一逛、看一看;也可以是一段描述性的文字材料。

7. 激思引写法

在进行语言和写作训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思,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联想,也可以就社会、学校、家庭中的某人、某事、某个问题,做分析讨论,让学生自由驰骋想象。这样,学生便可思如泉涌,达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境界。

8. 例文引写法

教师凭借课文或课外例文的典型解剖,通过范文引路,指导学生写作。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在指导中必须标本兼治,借形取神,由篇及类,着重让学生借助范文,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写作规律,防止机械仿作,做到仿中有创。

9. 活动引写法

也称任务引写法,即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写作实践活动,如课外文学社、小记者采访以及办小报、建网站等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写作。这种引写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出成果”,甚至能到报刊发表。

10. 说文引写法

说,是口头作文;写,是书面作文。“说文”即倡导写口头作文——教师引导学生先说后写,以说促写或者边说边写,说写同步;也可先写后说,写好后说给家人、同学或老师听。说文对语感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对提高书面作文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三) 引写教学法的“教学四式”

张志公先生说过,模式“是一种概括了的一般的讲课内容和步骤,或者说是内容结构”,“好的模式同科学方式有联系,它体现着一种规律性”。洪宗礼先生教了40多年初高中作文,根据教学实际自编作文训练教材,形成了自己的几种作文模式,包括阶步训练模式、读写思同步模式、从读练文模式和自主作文模式。这些都成为“引写”教学的载体。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阶步训练模式”教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全书连载。该刊“编后语”说,这在刊物史上是“破天荒”的。

1. 阶步训练模式

阶步训练模式,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种比较完整且比较科学、有序的教学设计。它以知识梳理和能力训练双线交叉作为序列,在初高中各有若干台阶和步点。这些阶步训练模式的设计,不是机械的文字拼凑,而是中学作文训练阶段性、层次性的体现,即分为以文体训练为主的基础性训练阶段、以表达方式训练为主的提高性训练阶段、以综合运用训练为主的灵活性训练阶段。所设台阶和步点,注意了训练的合理序列,力求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兼顾写作知识点的覆盖面和能力训练、思维训练的完整性。

第一阶着眼基础,突出一个“准”字。教师通过若干次专题指导和训练,有计划地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方面的基本写作知识和基本写作技能,让学生把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思路搞明白。

第二阶着眼提高,突出一个“实”字。教师通过几次专题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和巩固各种强化表达的方法,力求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炼句等方面,把文章写得更深入、更扎实、更有色彩。

第三阶着眼综合应用,突出一个“活”字。教师着重通过语言训练、审题训练和各种表达方法的综合训练,以及各类文体不同形式的作文训练,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各类命题的立意,灵活而熟练地运用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真正把文章写活,对于多种形式的作文都能应付裕如。

三个层次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高中作文教学“少而精”的原则。这个作文教学模式明确的指导思想有三:一是探索建立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系列;二是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积极性,逐步达到“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的理想境界;三是更全面地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为语文课程改革拓宽渠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2. 读写思同步模式

学必思,思须学。阅读写作与思维始终是同步发展的。思维训练必然贯穿于读写训练的全过程,尤其是要重视辩证思维的训练。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思想认识难免会出现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倾向,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会影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开展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深刻和严密。

这一教学模式注意同步安排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将阅读训练与作文训练紧密结合,体现了较高层次的能力训练。在各专题的举例中,洪宗礼先生注意把思维训练同语文学习和文史哲知识、自然常识等盡量融为一体,所选短文内容翔实、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和启发性。

3. 从读练文模式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干,各有目标和分工,读为基础,写是应用,一纳一吐。然而,引读、引写时,不能把读写看作两个分离的子系统。读与写,是紧密联系、互相为用的。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使读写结合、相辅而行。忽略“一翼”,会使“两翼”一强一弱。这样的语文教学是飞不高、飞不远的。

作文,是语文读写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验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强调以阅读为基础,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作文教学,而是要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二者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总之,洪宗礼先生主张语文教学必须使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让二者相辅而行。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有效经验之一。读与写紧密结合、相辅而行,是全面完成读写任务的一个正确途径。因此,洪宗礼先生总是充分利用指导课,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巩固、消化和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知识,并有目的地启发学生复习有关课文,通过类比开导,示范引路,把所学的写作知识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此外,在作文批改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读课文。

4. 自主作文模式

打破单一课堂作文的框框,以课内为起点,把作文拓宽到课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课外作文为主,把作文的自主权放手交给学生。课内,教师着重进行规划、点拨、授法、评价等引导。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可以受到课堂上师生共同的“规划”的制约,但原则上可以自主确定。学生可以随时写下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大至国事、天下事,小到吃喝玩乐,无所不写;文体不限,实用文、文艺作品、随想,形式不拘;篇幅不限,洋洋洒洒几千字,干干净净二三百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天天写,也可以想到才写,不固定“交作文”的时间。总之,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从而真正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这种模式下,只要处理好放与收、课外自主与课内引导、机动与规划等方面的关系,学生就不仅会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文,而且会获得作文的“真能力”。

笔者尝试这种教学模式,从开始担心,到逐步放心,直至称心。当然,这种模式的运用,应当考虑到地区、学校、班级及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可一刀切,更不能把拓宽到课外误解为撒手不管、无为而治的“放羊式”。

四、 洪宗礼先生作文教学的重要影响

研究洪宗礼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及范式,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必然是挂一漏万、不无阙如,或胶柱鼓瑟、刻舟求剑。但作文的教学艺术,核心是“活”。教师要善于根据读写训练的目标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个性特点、思维类型、智力水平、知识基础以及学习习惯等,以彼时、彼地、彼课的教学环境氛围,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从实际出发,随机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总结和创造出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同教师的教法强弱、优劣、精粗、雅俗,不能只看所总结的方法数量的多寡,还要在是否“活”上加以区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如何,也只能在“活”字上加以体现。活,是作文教学的生命,是作文教学的灵魂。只有“活”,才能获取最佳教学效果。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自己在实践中创造出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教法,总结出若干条原则,但却不能形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这是因为,方法要因教学对象和各种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随时间、空间的转换而发展,无成规可墨守。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而且必须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充分研究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法,开拓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许嘉璐说:“洪老师,正是那种在路上遇见时应在三步之外就向他深深鞠上一躬的人!”

黄厚江说:“洪宗礼是无法超越的。”

宋子江说:“洪宗礼是个奇迹,是个大大的奇迹,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孙绍振说:“博士当如洪宗礼!”

沈健说:“(洪宗礼是)从教师中走出来的教育家!”

朱永新说:“洪宗礼完成了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名师,再到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教育家的发展、成熟和凤凰涅槃。他可称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优秀楷模!”

王湛说:“洪宗礼老师就是在基础教育一线成长起来的优秀教育家,是江苏基础教育领域内教育家的优秀代表。”

欧阳汝颖说:“(洪宗礼是)语文教育界的瑰宝!”

谈凤梁说:“你(洪宗礼)是忠诚普教事业的典型。”

傅东缨说:“这(洪宗礼)是一位个性十足到顶风十里令你有预感,接触瞬间令你終生不忘的人。”

……

评论洪宗礼的教师是国内最著名的教师,学者是国内最上乘的学者,也不乏华文世界的一流名家、学者。

将再华丽的语言、再抒情的诗句、再褒赞的语句,用在洪宗礼先生身上,都显得词不达意,因为这些词藻根本无法表达出言说者内心对他的景仰与敬佩。

参考文献:

[1] 洪宗礼.让作文教学“活”起来[J].语文学习,2004(1).

[2] 洪宗礼.洪宗礼文集[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 袁振国.这就是教育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洪 超,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实践
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