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撒谎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2-03-25 16:01戈建红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学生

摘 要:小学生对撒谎行为的认识比较复杂。他们认为撒谎这一行为是不对的,但同时认为谎言分善恶,谎言要辩证地看待,而且谎言常有被拆穿的风险。追求虚荣、避免责罚、出于善意和为了模仿等是引发小学生撒谎行为的主要因素。教师要了解撒谎原因,施以相应措施;规范自身行为,发挥榜样作用;创设和谐氛围,开展有效沟通;强化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

关键词:撒谎行为;撒谎心理;小学生

“撒谎”是说话人刻意讲假话欺骗听话人,并不想被发现的言语行为。

李翠.“撒谎”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J].语文学刊,2011(18):32。通常来说,这是每个人都不想也不愿接受的行为。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发育不够完善,常常出于无意识,或者因为心理压迫、环境干预而撒谎。因此,撒谎几乎成了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撒谎也日渐成为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他们希望寻求应对之策。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学生的撒谎心理,也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地应对撒谎行为,笔者对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20份;访谈对象包括三至六年级各年段、各层次的学生。本文将对此次调查中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诊断分析,了解小学生对撒谎行为的认识及其撒谎的心理,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 小学生对撒谎行为的主要认识

了解小学生对撒谎这一行为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究学生撒谎背后的心理因素。在本次问卷调查及访谈中,我们基本了解了学生对撒谎行为的认识,主要包括这样几点:

(一) 撒谎是不对的

大部分学生都認为撒谎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诚实的品质。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撒谎时通常会心跳加速、感到愧疚;但是遇到事情时,他们往往还是会控制不住撒谎,而且一般更趋向于向父母、同伴、不认识的人撒谎,向老师撒谎的情况也有,但相对较少。

(二) 谎言要辩证地看待

问卷中,大约72%的学生认为,谎言也分善意的和恶意的,而且他们普遍认为,善意的谎言是可以被接受的;10%左右的学生认为,有时候撒谎是必要的,只要不触犯道德底线就行;18%左右的学生认为,谎言就是谎言,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是不被允许的。可见,学生对撒谎这一行为有自己的判断,他们普遍持有辩证的观点,即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谎言。

(三) 谎言会被拆穿

从问卷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拆穿他人的谎言这一做法有不同的看法。35%左右的学生提到,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拆穿他人的谎言,认为撒谎的人肯定有自己的苦衷,拆穿谎言可能会给他人造成困扰。另外,26%左右的学生认为,谎言很有可能会被拆穿,大约39%的学生则认为谎言肯定会被拆穿。由此可见,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谎言存在被拆穿的风险。可以说,他们对撒谎这一行为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95%的学生都期望得到他人对谎言的理解和认同,都希望他人能够先了解自己撒谎的原因,并心平气和地沟通,必要时提醒自己。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学生都特别提到了父母,他们尤其希望父母能够多一些沟通,少一些不辨是非的责罚。

二、 引发小学生撒谎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

没有目的的行为一般是不存在的,人们总会根据自身的某些需要作出某种行为,以达到最终目的,小学生的撒谎行为同样如此。

根据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对于撒谎这一行为存在复杂的认知:一方面,他们知道诚实的重要性,反对撒谎;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撒谎不一定都是恶意的,撒谎后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谅解。通过进一步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了小学生撒谎背后的心理因素。

(一) 追求虚荣

调查中,有40%左右的学生指出,撒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一位四年级男生说,平时其他同学都不太愿意和他玩,但他又十分想要融入集体。于是有一天,他在同学们面前谎称自己家很有钱,家里有很多玩具,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那一次,同学们居然和他一起玩了。他觉得这个谎言让他很受用,于是就逐渐养成了撒谎的习惯。这类学生一般虚荣心比较强,比较看重他人的评价,常在他人的羡慕和赞赏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有的学生喜欢表现,喜欢受到关注,他们撒谎同样是追求虚荣。

(二) 避免责罚

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责罚,也是小学生撒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次调查中,出于这一心理撒谎的学生占了42%左右。比如,有学生不想劳动,就谎称自己身体不适;有学生完成作业有困难,就抄同学的作业,说是自己写的……这样的例子非常普遍,且大多数学生往往是在犯错后被问及时,自然而然地否定式或隐瞒式撒谎,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行为。但较大比例的学生会在谎言被拆穿或受到责罚后,自觉终止这样的撒谎行为。此次调查中,这类学生占60%左右。他们表示,谎言一旦被拆穿或者因此遭受责罚后,今后不会再撒谎,因为他们对这样的撒谎行为存有畏惧心理。而40%左右的学生坦诚地表示,即使意识到了错误,今后仍有可能再撒谎。

(三) 出于善意

此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小学生的谎言中也不乏一些善意的谎言。这类谎言占了13%左右,绝大部分是学生面对特殊情况时的无奈之举。比如,访谈中,有一个学生谈道,父母经常闹矛盾,自己特别希望父母和睦相处,不再争吵。有时就会向父母撒一些谎,帮助其中一方,避免矛盾的激化。还有一些学生撒谎,是为了鼓励和帮助同学,让他们能够有信心面对困难。这类学生一般本性善良,他们本不愿意撒谎,但面对特殊的境况而没有能力改变时,找到撒谎这条“捷径”。

(四) 为了模仿

此次调查发现,有5%左右的学生撒谎是为了模仿。这种模仿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类。有意识的模仿常出现在学生看到撒谎带来的好处之后。比如,学校里,有学生为了逃避责罚而撒谎,教师未发现或未及时拆穿,给其他学生留下撒谎可以免受责罚的印象,他们就会在遇到相同情况时有意识地模仿。无意识的模仿更多地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中,父母经常撒谎,会导致孩子无法分清真话与假话的界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一类学生会习惯性撒谎,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在撒谎。不过,无意识的模仿更多地出现在低年级学生身上,也就是此次调查中的三年级学生。

三、 应对小学生撒谎行为的几个策略

既然小学生的撒谎行为无法从根源上规避,那么,教师应该抓住教育的契机,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改正。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策略:

(一) 了解撒谎原因,施以相应措施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他们并非“白纸”,而是带着思想走进学校的。正如上文所说,学生撒谎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作為教师,面对学生撒谎,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撒谎的真正原因;其次,要对症下药,根据原因展开事实说理或情感教化。如果学生是为满足虚荣心理而撒谎,如向教师谎称自己做了好事以求得到表扬,教师可以先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忽视该生的情况。小学生处于一个渴求得到表扬和认可的年纪。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经常会把自己的想象当成真实的存在。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撒谎,是学生在通过幻想构建一个完美的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这一做法也是成人逼迫的结果。因为在小学生的观念里,只有被表扬的才是好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使其更加自信。如果学生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撒谎,如谎称身体不适而逃避劳动责任,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是否劳动任务过重或者劳动过程中有困难,再做合理分配。

(二) 规范自身行为,发挥榜样作用

撒谎并非只是小学生的行为,成年人的谈话中也时常夹杂着谎言。因此,要想纠正学生的撒谎行为,教师以身作则十分重要。尤其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模仿意识较重,且待在学校时间较长,极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若不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不仅难以正向引领学生,长此以往,也会在学生中失去威信。另外,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未成型,正是塑造的绝佳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寻找学生身边的正面例子,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请学生讲讲自己的诚信故事,并予以表扬,适当地“放大”诚信的价值。同时,教师还要考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正面力量,如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小品表演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事理。

(三) 创设和谐氛围,开展有效沟通

根据调查可以知道,学生撒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心受到责罚,这启示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说出真实的想法。和谐的氛围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比如,面对撒谎的学生,教师不要急于训斥,更不要当众批评,或简单粗暴地制止学生的撒谎行为。因为这样紧张的氛围极易伤害学生脆弱的心灵,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可以与学生平和地沟通,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说出撒谎的原因,并告知他们正确的处理方式;也可以给予他们暗示和自我反省的机会,让他们懂得撒谎的弊害和诚实的重要。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容易也愿意敞开心扉,经历了几次有效的沟通以后,他们会逐渐地主动与教师交谈,坦诚相待。

(四) 强化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

学生思想行为的养成除了需要学校教育的滋养以外,还需要家庭教育的正向影响。因此,要想纠正学生的撒谎行为,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家校联系,有效整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力量,发挥合力作用。学生撒谎行为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或多或少有家庭的原因。比如,学生出于虚荣心理撒谎,可能是父母平时缺少对他的关注;学生出于逃避心理撒谎,可能是父母过于严厉,让其产生畏惧;学生出于矛盾心理撒谎,可能是父母缺少引导和沟通;学生出于模仿心理撒谎,可能是父母本身并未做到诚实守信。无论是何种因素,教师都应该与家长积极沟通,保持一致,尽力为学生提供健康、阳光的生活环境。具体说来,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现及时告知家长,并与家长沟通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主题班会,加强亲子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还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开展座谈会,交流家庭教育的成功秘诀。

总之,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强化与家长的联系,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小学生的撒谎行为,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庞海波.家庭教育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 孙俊娟.小学生有意撒谎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20(16).

(戈建红,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编辑部的一群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