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本中发现表达的精妙

2022-03-30 11:42檀鑫超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慢镜头情深慈母

檀鑫超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精妙之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思考、朗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特色、魅力与张力,从而使学生对文本和人物精神品质的感受越来越深刻,从语言文字以及朗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心灵受到震撼。

【教学片段一】

师:请大家看黑板,我们一起恭恭敬敬地读题目。

生:慈母情深。

师:读得不错。请注意这个“深”字的读法,我们再读一遍。

生:慈母情深。(“深”字读成了重音)

师:好极了!孩子们,你们一定已经发现,在这个“深”字底下,有一个大大的着重号,是吧?

生:是。

师:为什么?(稍停顿)为什么?

生:它是提醒我们这个“深”字很重要。

师:你对文字有相当不错的感觉。(对另一名学生)你请。

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说明慈母的感情非常深。

师:能为“深”字组个词语吗?

生:深厚。

师:是的,感情深厚。往下读的时候,你得特别留心这个深厚啊。(对另一名学生)你也有话想说,请说。

生:我觉得这个“深”字就是题目中最重要的一个字。

师: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题——”

生:(紧接话头)题眼。

师:对,题眼。好眼力!有了这些感觉和发现,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

生:(齐读)慈母情深。

师:对这个“深”字,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问大家?(对一名学生)你请。

生:慈母的情到底“深”在哪里呢?

师:这的确是个问题。(对另一名学生)你请。

生:为什么说慈母的情很深很深呢?

师:问得好!还有别的问题吗?(对另一名学生)你还有问题,问吧。

生:慈母的情有多深呢?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慈母情深深几许。(稍停顿)有了问题,你的感觉会变得更加敏锐,你思考的大门也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

【赏析】王崧舟老师开课就紧紧抓住了课文的题目。让学生读题目,这是多数教师常用的方法,而王老师另辟蹊径,先要求学生“恭恭敬敬地读题目”,再引导学生注意“深”字,接着进一步提醒学生发现“深”字底下的着重号,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過渡到围绕“深”字提出问题。学生提出:“慈母的情到底深在哪里呢?”这一问题直抵文章的核心。由此观之,教师在带领学生读课题不要一读了之,要引导学生思考,抓住文字的特别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找准学习方向,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有目标、有效果。

【教学片段二】

师:我们继续交流。令“我”鼻子一酸的,还有哪些句子?

生:(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为什么发现母亲的这副神情,“我”会鼻子一酸呢?

生:因为,“我”发现母亲非常疲惫,说明母亲工作十分辛苦。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学生齐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这几个句子写得很特别,谁发现了?(对一名学生)你请。

生:这几句话,每一句话中都有“我的母亲”。

师:“我的母亲”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3次。

师:整整3次,一模一样。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句子中连续出现的3次“我的母亲”。

(学生齐读)

师:谁的背直起来了?(对一名学生)你请。

生:母亲。

师:请把话说完整,谁的背直起来了?

生:“我”的母亲的背直起来了。

师:谁的身子转过来了?(对一名学生)你请。

生:“我”的母亲的身子转过来了。

师:谁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对一名学生)你请。

生:“我”的母亲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按照刚才3位同学说的,“我的母亲”应该放在每个句子的最前面才是啊。但是,课文中作者却把应该放在最前面的“我的母亲”放在了最后,是吧?

生:(齐答)是。

师:特别!写得太特别了。按照常理,“我的母亲”出现一次就足够了,而且,完全应该放在最前面才是。大家看——

(大屏幕呈现: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这两个句子,意思并没有变化。但是,相同的意思,不一样的写法、不一样的表达,什么发生了变化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这两句话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朗读,各自体味)

师:孩子们,读第一句时,你读出了一种什么味道?这种味道在第二句中是感受不到的。(对一名学生)你请。

生:第一句读起来好像感情更深一些。

生:第一句感觉母亲很累的样子,而且“我”有点不太相信。

师:“我”不太相信什么?

生:“我”不太相信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我”的母亲,一直到看清母亲的脸才相信。

师:你对文字有一种很敏锐的直觉。来,孩子们,让我了解一下,大家看过电影吗?

生:(齐答)看过。

师:好,都看过。那大家一定都记得电影中有过的一些慢镜头吧?这样,如果用电影中的慢镜头和快镜头来比喻这两种写法,那么,哪一句带给你的是慢镜头的感觉?

生:(异口同声)第一句。

师:第一句,是吗?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慢镜头来描写母亲的神情呢?(稍停顿)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随着这个慢镜头的推移,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孩子们,睁开眼睛,你看到了母亲怎样的背?(对一名学生)你请。

生:极其瘦削的背。

师:极其瘦削的背。(对一名学生)你呢?

生:弯曲的背。

师:弯曲的背,佝偻的背。(对一名学生)你呢?

生:脊柱突出的背。

师:因为瘦骨嶙峋,你看到了突出的脊柱,你看到了一根根的肋骨。但是,不对呀!这是我母亲的背吗?在我的记忆中,我母亲的背可不是这样的啊!我母亲的背是——

生:笔直的。

师:是笔直的呀!我母亲的背是——

生:挺拔的。

师:对啊,是挺拔的呀!我母亲的背是——

生:胖胖的。

师:确切地说,是结实的、丰满的、健壮的,这才是记忆中母亲的背呀!可是,如今,现在,我分明发现,母亲的背不再挺拔了,不再结实了,不再健壮了。孩子们,我们闭上眼睛,继续往下看。

(学生闭上眼睛,继续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你看到了母亲的脸,孩子们,那已经是一张怎样的脸了?

生:一张粗糙的脸。

师:粗糙的脸。

生:布满了皱纹的脸。

生:苍白的脸。

师:孩子们,这是母亲的脸吗?母亲的脸不是这样的呀!她的脸是——

生:光洁的。

师:光洁,这才是母亲的脸。她的脸是——

生:美丽的。

师: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她的脸是——

生:红润的。

师:这才是记忆中母亲的脸啊!她是那样光洁、那样红润、那样美丽。可如今,这张脸不见了,消失了。我们闭上眼睛,继续往下看。

(学生闭上眼睛,继续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而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孩子们,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细细地看,慢慢地看。

生:布满血丝的眼睛。

师:布满血丝。(对另一名学生)你看到了——

生:疲惫的眼睛。

师:疲惫。(对另一名学生)你还看到了——

生:一圈一圈的黑眼袋。

师:(点头)这是母亲的眼睛吗?孩子们,母亲的眼睛曾经是那样的——

生:炯炯有神。

师:没错。曾经是那样的——

生:清澈。

师:对呀!曾经是那样的——

生:有魅力。

师:母亲的眼睛会说话呀!然而,这一切,如今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此时此刻,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发现,母亲的背不再挺拔,母亲的脸不再红润,母亲的眼睛不再清澈、不再炯炯有神。母亲啊,我的母亲!你怎么会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稍停顿,全场一片静寂)

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描写母亲神情的这段文字。怎么读呢?我读3次“我的母亲”,其余的文字你们一起读。好!带着你刚才的种种想象、种种疑惑,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朗读来重现这个慢镜头。

(师生合作朗读)

师:一定要找到这样一种感觉,用声音、用自己的心来朗读这段文字。来,我们重讀一遍。现在我们做一下调换,3次“我的母亲”由你们来读,注意语调和语速的变化。好,现在开始。

(师生再次合作朗读)

师:孩子们,为了充分地表达“慈母情深”(边说边在刚才的波浪线下面再画波浪线),这个句子能少吗?

生:(齐答)不能。

师:“我的母亲”能改吗?

生:(齐答)不能。

师:现在你明白梁晓声为什么要这样写了吗?要真正学好语文,我们就应该多琢磨这样的问题。

【赏析】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王老师抓住了三处句尾是“我的母亲”的句子,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王老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回到常规的语言情境中,即“我的母亲……”然后,让学生体会相同的意思,不一样的写法、不一样的表达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的理解是浅层的,不够深入。王老师巧用电影中的快慢镜头作比喻,让学生感悟慢镜头的好处;接着,通过深情而富有节奏的朗读,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想象,随着镜头的推移,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随老师的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与过去进行对比,立体地透过母亲的背、母亲的脸、母亲的眼睛感受母亲的变化与生活的艰辛。王老师两次通过师生合作朗读重现描写母亲神情的这段文字,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艺术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在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特别注意发现文本表达的精妙,通过这特别的表达,巧妙地引导学生完全融入文本。课始,王老师抓住课题,巧做文章,引导学生注意“深”字,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引导学生从“深”字引出与文本相关的问题,为学习课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在第二个教学片段之前,王老师带领学生理解让“我”鼻子一酸的另一段文字,也就是当“我”来到母亲的工厂,那里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王老师抓住“震耳欲聋”“龟裂”“攥”3个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以及“我”的感受。深入分析这3个关键词的目的是为之后“我的母亲”叠现的教学蓄势。

王老师深挖3次“我的母亲”这一特殊的表达形式,通过自己的朗读,引导学生想象母亲现在的背与母亲以前的背,母亲现在的脸与母亲以前的脸,母亲现在的眼睛与母亲以前的眼睛。通过对比,师生合作朗读,一唱三叹,母爱的伟大不用言说,学生便早已深深体会到了。

王崧舟老师善于发现文本的精妙之处,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同时特别注重朗读,在朗读中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文本和人物的精神品质,这些方法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学习。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慢镜头情深慈母
“慈母”原本非亲妈
永远永远爱你
18慈母情深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会“拍慢镜头”
慢镜头在党教片中的设计与应用
峡谷情深
6万字的情书
一“网”情深的勾股定理
慈母龙
电影里为啥会有慢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