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混龄班级常规培养策略探究

2022-04-02 18:33谢婵娟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常规幼儿园策略

谢婵娟

[摘要]学前混龄教育活动,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将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按一定的比例组织起来开展游戏、生活、区域以及教学的活动,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证明混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混龄教育在国外比比皆是,同样,混龄教育带给我们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班级常规管理,良好的常规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混龄班级的常规培养与常态班有共同之处,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常规培养上要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班;常规;策略

前言

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园班级常规所涉及范围较广,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良好的班级规则有助于幼儿建立安全感、高质量地开展幼儿的一日活动,同时也为幼儿社会性发展铺路,为幼儿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奠基。混龄班级管理有自身的特殊性,通过查找文献、书籍,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对混龄班常规管理的策略。

一、混龄编班的理论基础

学前混龄教育活动,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将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按一定的比例组织起来开展游戏、生活、区域以及教学的活动。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他们认为混龄教育对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如今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展混龄教育。

二、混龄班级常规培养的特殊性

幼儿期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所谓常规,简单地说是孩子遵守规则,深入地说是让孩子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也对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做了具体的要求,作为社会人规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幼儿从事事以自我中心的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从个体走向集体,是常规培养的关键期,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遵守一些规则,使其社会化。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常规?是听话服从还是理解、内化?我认为常规教育不只是要求孩子乖乖听话,而是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理解常规的重要性,从而内化成自觉遵守的行为,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教师扭曲了常规教育,往往采取“方便自己”的教育手段,以“高控制”求得表面上的井然有序。因此,常规教育常常陷入这样的怪圈,高控制形成幼儿对教师的高依赖,这种高依赖反过来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和规则意识的形成,最终导致幼儿缺乏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教师对幼儿的控制,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反而限制了幼儿的发展,所以真正的常规培养不是为了要让孩子“听话”,而是逐步地“内化”,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这才是积极、有效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幼儿终究要走上社会,因此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是发展幼儿内在的自由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混龄班级的常规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班级中有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组成,他们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对规则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教师在常规培养上提出更高的挑战,在培养的策略上也要有针对性。

三、常规培养的策略

(一)以爱为基石,建立规则

真正的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所有的教育要以爱为基石,只有孩子从心里对教师产生爱意才谈及教育,在混龄班级就是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大家庭,大家庭里有很多小家,大家庭里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还有像妈妈一样的老师,在“家”里大家相亲相爱,既然是一个“家”就会有爱、有理解、有包容。我常常也对孩子说老师也会犯错,但我们会努力做到最好,在充满爱、理解与宽容的氛围下建立起来的常规才是有温度的,而不是冰冷冷的制度规则,我们也常常让哥哥姐姐讨论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会发生怎样的后果。通过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慢慢让幼儿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在真正理解规则的前提下自觉遵守。

(二)大手拉小手共成长

在混龄教育中的常规要有别于常态班,不能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因为有小、中、大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我们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给予不同的策略和要求。

刚接触混龄班级时,在喝水、盥洗环节我开始按常态班的方法进行要求,很快哥哥姐姐们早就把事情做完后无所事事,接着就在教室打闹,而弟弟妹妹早已忘记自己该做的事也加入到哥哥姐姐的行列,导致班级常规一度混乱。后来我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活动,使得教室里井然有序。并以小家庭为单位开展“比比谁是小能手”的活动,不但锻炼了小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大孩子的沟通指导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凝聚力,增进幼儿间的感情。在不断地反思、调整、总结下,班级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作用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有序环境中游戏,渴望有序将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环境是隐性的规则,有序的环境能减少幼儿的行为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在环境中体现规则,比如班级空间的规划,环境的整洁、有序,善用环境中的提示语等。在混龄教育中我会请大哥哥用绘画的形式把讨论的常规要求展示在环境中,这样有利于弟弟妹妹更直观地理解,也能起到提醒的作用。

(四)教师的指导语对混龄班级常规的影响

教师的指导语对混龄幼儿的常规培养非常重要。不同年龄的幼儿理解能力不一样,因此教师对大中小班幼儿的指导语要有所不同。很多教师的指导语存在不够具体、提出的要求过多、缺乏逻辑和年龄特点,从而導致常规管理上的混乱。对幼儿的常规性的提示语一定要简洁,每次提的要求不能过多,还要注意指导语的顺序以及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这样才不会让幼儿面对教师的要求无可适从,如:一会喝水时老师提三点要求,第一、接水时要有序,第二、请回到位置喝水,第三、喝完水的小朋友在建构区进行玩具分享,哥哥姐姐记得带上弟弟妹妹一起做。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教师要注意指导语的简洁和顺序,根据幼儿的能力特点提要求,每个环节前要提要求,环节后小结,避免长篇大论的道理,只有简洁、明确的指令才有助于幼儿执行,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混乱。gzslib202204021843

(五)在体验、讨论中建立规则

《指南》指出幼儿所有的学习都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常规教育也一样,幼儿体验到没有规则的不方便,才能促使他从内心理解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内化于行,主动遵守。比如,玩具分享日时,一个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变形超人的玩具,这时候有几个小朋友都想玩,大家开始抢,结果时间到了大家都没有玩到。活动后我把抢玩具的情景用视频呈现给孩子,组织哥哥姐姐进行讨论:玩具少、人数多时应如何玩?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要先请弟弟妹妹玩,因为他们小,作为哥哥姐姐要照顾他们,然后可以请玩具的主人点名玩,也可以石头、剪刀、布轮流玩,每人玩的时间是分针转两个圈。规则制定后,如再遇到这种情况,幼儿能非常有序地轮流游戏。对大孩子,遇到冲突时,可以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在体验讨论中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只有这样的规则才能内化为行为。然后让哥哥姐姐做弟弟妹妹的榜样,这样班级常规才能形成。

(六)坚持一惯性、一致性原则

大家都知道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需要坚持一惯性,始终如一地认真执行,良好的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因此在常规建立中班级教师、家长间理念和方法的一致性也非常重要,否则会使得孩子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行为,从而导致习惯很难形成。

(七)科學、合理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

很多时候孩子的混乱是由于无所事事,以及活动组织与安排缺少趣味性和科学性,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需要考虑动静结合、室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在内容和组织方法上要有趣多样,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四、结束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建立必要的、合理的班级常规是各项活动有序、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3-6岁是幼儿规则意识形成和建立的关键期,教师要和家长共同配合,抓住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规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规则,在混龄教育中班级规则的培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挑战,希望我们能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善于反思、总结,探索出更好的班级管理方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幸福新童年.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职工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猜你喜欢
常规幼儿园策略
常规之外
爱“上”幼儿园
破常规 获巧解
想念幼儿园
Passage Four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