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4S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22-04-02 03:52欧阳艳冰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欧阳艳冰

[摘要]培教小学“4S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源于学校开展的“微笑教育”办学理念。因应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原则,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4S课堂”的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 “探索Search → 分享Share → 巩固Solidify → 升华Sublimate”,简称“4S”教学模式。该教学结构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以期构建愉悦、高效的“微笑课堂”,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践

一、基本情况

(一)背景缘由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重点提到: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革课堂”“提高质量”“改变讲授方式”其实都是针对学生的能力、素养而言。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学校的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最终指向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是我们说的素质教育。

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2016年9月以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颇具代表性。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六个方面,是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能力,是我们本课题所谈到的学生能力素养。如何促进学生学科素养,让学生能力素养与学科素养同步提升,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

进入新课程改革浪潮,培教小学提出了“微笑教育成就微笑人生”的办学理念,培养乐善、聪慧、健美的时代新人是我们的育人目标,努力构建愉悦、高效的“微笑课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前提,关注学科素养能力提升,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以适应顺德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在构建微笑课堂的过程中,“4S课堂”应运而生。

何为“4S课堂”?简单来说就是以“探索(Search )——分享(Share)——巩固(Solidify)——升华(Sublimate)”等四个内核构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简称“4S课堂”。

(二)理論依据

“4S课堂”的基本思想是:学为中心的主体思想,合作共学的探究思想、分享启发的积极思想、拓展检测的巩固思想,符合叶圣陶“教育是农业”的教育思想,符合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小组合作教学作为一种被教育界普遍接受和运用的教学形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许多成果,我们摒弃唯分数的合作学习,希望能探索一种符合我校微笑教育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扎实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改变教师“讲授式”的传统课堂,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上。这是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

(三)推进思路

1.健全架构,落实层级职责

本课题研究面向的是学校所有学科,要落实到位,顶层规划、层级推进很重要。由校长担任本课题的主持人与组长,学校各部门配合,科组积极推进,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各层级人员明晰自己职责。具体管理安排如图:

教学线:指导各科组开展模式研究,组织师生培训、备课、磨模、课堂评价等深入开展,及时反馈研究情况。

德育线:组织各年级的文化建设、小组评价、班主任工作研讨等。

总务处:做好课题研究的物质保障。

学科组: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备课研讨,配合做好教学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学习培训,引领同事更新观念,收集日常研究的案例。

年级组:配合模式研究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指导创建微笑班级文化,督促完成小组评价。

2.制定方案,推进课题研究

本课题在2019年9月举行开题报告后,我们密切围绕课题研究方案,逐步推进各项研究工作。首先是整体规划,由校长亲自担任课题主持人,做规划、组织、协调、督促等工作,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其次是把课题研究与教导处工作紧密结合,把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到教导处、科组每学期的计划中,教导处行政与科组长都是课题组成员,能很好地统领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再次是制定了《培教小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学年)》,有力保障了本课题的全员参与性,引导教师达成对课改的价值认同。

二、围绕课题研究我们所做的工作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4S课堂”模式实践研究》是我们关于“4S课堂”研究的二次成长,更清晰于我们对“4S课堂”的思考:摒弃“唯分数”的课改,要树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效课堂观。

(一)全员培训,明晰研究任务

课堂教学改革,应当坚持教师第一,教师第一学习,第一发展。通过对教师不同层次的培训,让大家达成一种共识:课改势在必行,参与课题研究我不能落后!

1.落实校本研修。在推进本课题研究中,有课题组成员的闭门研讨,也有全校性的开放培训,而且我们更注重的是对全校全科教师的培训,模拟课堂、主题辩论、经验分享、专题讲座、思维导图、情景模拟等是我们常用的培训形式,强调的是全体教师参与其中,转换角色,明晰课题研究的任务,让全体教师知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所必备的良好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gzslib202204021613

2.邀请专家把脉。我们先后邀请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志红博士、广州智库教育研究院何池歆院长、番禺区教研室李进成副主任、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黄书刚主任、叶建老师、林雪玲老师等专家为我们深入课堂把脉问诊。

3.异地课改取经。为有效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从2019年至今我们先后派出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学科骨干教师共60多人次到湖南许市中学、成都芳草小学、重庆谢家湾小学以及上海、苏州、广西、中山、东莞等地的名校深入课堂去跟岗学习,异地先进的课改经验确实让我们深受启发,带动了全校老师积极走上课改之路。

(二)载体支撑,优化研究策略

1.“三人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是小学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是落实学生素养发展的关键。从组建“三人行”到小组培训,从组员分工到组长职责,从小组文化建构(“三人行”公约)到小组评价,都有明确指引。

2.充實备课资源。以科组、备课为单位进行包括“学习单”“备课模板”、作业设计的研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以发展学生学科素养为宗旨来编写,讲究团队合作,以模导教,有效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安排。

3.课堂评价。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在“4S课堂”二次生长上,进行了评价标准的修订,出台了《培教小学“4S课堂”评价标准(2020版)》,落实导评结合。

4.构建愉悦课堂环境。针对物理环境,每学期初我们会进行一次微笑班级文化的评比。同时还开展“微笑课堂文化研讨”的培训活动,要求教师将微笑、信任和关怀带进课堂,规范微笑课堂用语,建立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互联网、思维导图、比赛竞技等教学工具与方式的合理使用,也能极大地增强“4S课堂”的趣味,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立足实践,不断优化模式

1.磨课。围绕课题研究任务,我们一刻不松懈,先由课题组成员上示范课,再组织教师上验收课、比赛课,力求每一节常态课都是研究课,每一次研究课都成为我们的常态课,语数英音体美信科健……各具特色,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形成“4S”+“N”的课堂文化。

2.送教。让老师带着成果送教出去,可以得到认可与成长。在研究过程中,一部分教师成长较快,他们的自身经验需要得到认同,派教师到外地开展课堂教学经验分享与经验传播是教师得到认同的有效途径。我们先后组织周碧霞、吴旭荣、梁杰豪、罗辉凡、涂芳方、侯帅等老师与惠东县及广州、顺德容桂、乐从、勒流、均安等地上课,每一次传播,得到的肯定就是对我们本模式研究的自我认同。

3.区域教研。我们扎根校本教研的同时,还注重区域教研,组建了多个教研共同体,如本街道的第二共同体(三洲小学、仕版奋扬学习)、西部片区课改共同体(汇贤实验学校、羊额何显朝纪念小学、北海小学),跨镇街的有“7校行”(均安中心小学、勒流冲鹤小学、北滘西海小学、乐从罗沙小学、龙江坦田小学、顺德光正学校),跨省的还有与湖南许市中学等课改名校组建的“新课改联盟”,2021年还增加了“林中坚校长工作室”这一个平台共16所学校。我们每个共同体都异常活跃,每学期均有不同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各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极大地推动了我们本课题的研究。

4.小课题研究。在本课题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与本校老师,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问题为抓手,进行小课题的研究,使本课题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4S课堂”操作策略

(一)模式简介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4S课堂”,体现学生为主体,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把课堂让位学生,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由内而外的自主驱动发展。

“探索”(search):把为教师的好教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进行教学设计,把学习前置,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借助《学习单》自学自研。以学定教,教师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新课伊始进行指导与反馈,符合“生本教育”理念。

“分享”(share):《学记》中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分享”环节注重的是学生自己去说、去做、去讲,在小组中通过合作、交流、释疑,教师点拨引导,完成新授的教学。

“巩固”(solidify):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的一个著名反馈效应心理实验表明:及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巩固,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堂上5分钟的即时反馈有助于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新知,内化巩固,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升华”(sublimate):一课一得或一课多得都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希望孩子在每节课堂中都有收获,知识、方法、情感等,都是学生不断成长与升华的要素。

(二)模式优势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4S课堂”,在实践操作中优势明显,归结起来是能做到“六重”: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分享、重运用、重目标,使学生在每节课上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学科素养上得到提升,实现具身学习。

“重自主”:“4S课堂”学生有足够的自主空间,借助《学习单》(课件出示《学习单》)的“自我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如语文学科侯帅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西游记》整本书推进课时,在《学习单》上让学生自主制定阅读计划,选择喜欢的人物与情节,记录阅读时遇到的疑问,这样开放自主、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极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的教学,老师在学习单上让学生利用附页填写2013年-2016年各月天数,探索一年中各月的天数不同,为了解大小月作铺垫,学生自主完成,不仅为课堂新授腾出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乐学善学、信息整理与敢于探究的素养能力。gzslib202204021613

“重探究”:“4S课堂”就是学生探究的课堂,课前未知的探究、课中新知的探究、课后知识延伸的探究贯穿始终,体现的是深度学习的课堂。如罗辉凡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包装的学问》,“两盒糖果包成一包,可以怎样包?有几种不同的方案?”这问题一经抛出,即形成强大的学习磁场,学生动手操作自学自探,然后组员互动、交流,互相启发。完成2盒的问题后,接着探究包装4盒的,学生围绕着“哪种方案最节约”这问题激烈讨论,或计算、或比画,每个学生都行动,教师自始至终只起着点拨、推动、助力的作用,学生在亲身经历与实践中完成探究过程,收获是深刻的。

“重合作”:“三人行”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在“4S”四个内核环节中,都有合作的任务。我们把小组细化到“三人”,有考虑到物理环境的需要,也有组员之间合作频率、效度的需要,异质同组、同质同组,都能有效地加强组员之间的合作交流。每节课,任课教师会根据教学任务合理设计合作任务,生生之间通过合作、帮助,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人人达成学习任务,才能算高效课堂,学生的课后负担才能有效减轻。

“重分享”: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讲给别人听,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方法。“分享”是我们“4S课堂”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能力与素养得到提升的关键一环。如科学课吴旭荣老师执教的《产生泡泡的秘密》,教师利用小苏打和白醋为原料,用瓶子做了一个灭火器,当老师提出“这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时,学生在课首的自主学习后,都有了自己的存疑,老师整理归纳后,交给三人小组讨论分享。学生要讨论的都是自己想知道的或者都是能帮助同学的,所以显得特别积极,学得特别主动。小组内生生分享、班级里师生分享,质疑点拨,注重的是课堂上思维的碰撞,学生生成的内容,追求的是动态思考后的深度学习,学生的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在每节课上都能得到锻炼。

“重运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反馈与矫正,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可以很好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与调整,巩固理解与运用,如五年级上册美术《家乡的古建筑》,老师通过指导学生欣赏古建筑镬耳屋,寻找发现特点,让学生运用所发现的特点去创作绘画。音乐课上的创编歌词、编创舞蹈等,都是分享后的一次运用。“5分钟堂练”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强化运用。

“重目标”:“4S课堂”的《学习单》有整节课的学习目标,也有学生前置学习的目标,课堂上的“分享”环节,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确立相应的目标要求,使整节课师生的学习能有的放矢,课堂效率得到有效保障。

四、取得的成果和影响

(一)主要成果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1.明晰了各学科在“4S课堂”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架构图,明确了每个“S”中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任务,每门学科学生的核心发展素养。(部分学科架构图如下)

2.汇编了《我与“4S”的故事》《聚焦核心素养,探寻课改之路——“4S课堂”教学设计集》《我在“4S课堂”的尝试——论文集》,让教师们交流研究,相互启发进步。

3.课题组成员撰写并发表了一批关于本课题研究的论文:

(二)成效与影响

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来,也取得一些成效与影响:

1.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在持续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来,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焕发勃勃生机,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学校连续多年获得伦教街道教学质量优秀奖;连续四年荣获顺德区办学绩效评估A等级;2015-2020学年连续六次荣获顺德区先进学校!

2.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科研兴教风气日浓。在本课题研究的推动下,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与教法,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学校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比赛成绩显著,魏玲、潘铭红、罗辉凡老师分别参加顺德区2020年、2021年小学语文、美术、数学课堂教学现场比赛均获一等奖,其中潘铭红、罗辉凡还代表顺德区参加佛山市的比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目前学校开展与“4S课堂”教学相关的省、市小课题研究10个,并有6个小课题分别荣获省教育学会的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从2019年9月至今,我校有6人次的课例获省级奖励,8人次获市级奖励。

3.学生素养得到综合提升。2019年9月至今,我校学生获区级以上各类奖励和荣誉达600多人次,学生在课堂上自信表达、接待外宾微笑讲解,微笑学子的综合素质深得赞赏。学生在全科学习发展均衡,2020学年区抽测四年级科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我校学生成绩优异,均远超区的平均值。

4.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4S课堂”模式的构建和实践,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逐步实现了“教中心”到“学中心”的转变,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三人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整体性,让学生在自我的探索中习得知识,得到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的“让位”、有效的引导,真正以学生素养发展为前提,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4S课堂”上乐学善思,互助担当,健康发展。

5.我校的“4S课堂”初见成效,成果得到认可。2020年2月我校获评为顺德区第一批课堂教学改革先进校、顺德区学科课程实验基地。2020年12月与2021年12月,陆丰教育考察团、惠东县校长跟岗学习班與湛江、粤东校长班学员分别慕名前来了解我们的“4S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仁贤,逄凌辉,刘玉苹.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8.

[2]重庆市聚奎中学.学习的革命:翻转课堂:聚奎中学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3.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