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现状调研及“1+N”设计实践

2022-04-02 21:55潘丹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调查思考实践

潘丹

[摘要]优化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政策、促进教学提质增效、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必要课题。教师重新审视作业的功能,思考现实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构建“1+N”作业设计模式及优化路径,有效解决作业问题。通过优化内容设计解决了以往作业功能认知单一、目标指向单一、类型结构单一、难度不适、题量不适等问题,通过丰富批改方式、精准统计分析、多元评讲反馈,关注学生个体情感态度及知识技能的形成,切实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调查;思考;实践

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作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重构作业设计、挖掘作业的育人价值,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新问题。我们需重新审视作业设计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寻找原因,并思考如何重构作业设计。

一、关于作业的现状调查

(一)作业系统的缺失

作业系统由以下五步形成。第一步是“教师的设计”,是老师基于课标、教

学,对一个单元、一个课时所进行的设计,包括设计“什么题目、多少题目、怎么完成”的问题。第二步是“学生的完成”,这一环节的主体是学生。第三步回到了“老师的批改”。第四步是“作业的分析”,是基于学生作业的情况及批改结果的分析。第五步是“讲评和辅导”,是师生共同完成的部分,分析学生还存在哪些地方的问题,以及哪些学生有问题,教师开展针对性的讲评和辅导。

而现状是,在国家“双减”[1]政策之前,学校一般未能精准管理老师的作业设计,教师大多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感觉来设计作业的量及难度,不管是哪个思维层级的学生,都统一要求,没有选择,也没有个性。教师在作业批改的过程用时最多,对作业的分析和个性化指导少之又少。这是作业系统中的缺失,教师没有花时间去好好设计,整个作业系统是不健全的。

(二)作业设计质量整体存在的问题

社会、学校之前对作业的认知单一化,具体表现在作业的功能、目标、难度、类型、结构、差异、时长、批改方式、统计分析、讲评辅导、学生作业态度的关注、教师设计能力不足等十二个方面。

①对作业功能的认知比较单一,认为作业就是用来巩固每天的课堂教学内容,作业的功能单一化影响了作业设计质量。②作业目标指向比较单一,体现在作业目标低水平,中低水平作业内容重复布置。③作业难度普遍偏低。④作业类型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趣味性以及针对性。⑤作业的结构单一,缺乏整體的设计。⑥作业设计没有差异,一般是全班统一布置,教师极少根据学生的不同来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没有兼顾作业的差异。⑦作业时长管理不明确,没有控制和管理的意识。⑧作业批改的方式单一,教师一般以对错勾叉的方式为主。⑨统计分析不足,教师在看完作业以后,极少对学生的作业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多数凭感觉判断哪些题存在的问题比较大,就集中讲评哪一道,很少沉下去询问孩子,帮助其详细归因与针对性解决。⑩作业讲评方式单一,一般是借助板书集中讲评,方式单一。⑪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极少被关注,后进生尤为突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⑫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力不足。

(三)作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认识上的局限。老师、学校,直至整个教育群体,对作业的认识存在时代局限性。大多数人当了多年老师,从没接受过作业设计的培训,也极少人关注这个问题。

第二,能力上的缺乏。老师普遍缺乏正确理论指导下的作业设计能力,缺乏作业设计方法上的指导。

基于以上对调研发现的作业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凸显出优化作业设计对于落实“双减”政策、构建优质教育生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认识,重新思考作业的功能、目标和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提升作业的质量。

二、作业设计的实践

基于以上对作业设计的思考,笔者带领全区团队经过实践探索,构建了“1+N”作业设计模式及优化实施路径,努力解决现实中作业设计存在的十二个问题。

(一)“1+N”模式的构建

“1”指基础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是面向班级所有人,强调是根据教学实践的针对性作业,根据学生存在的知识薄弱点进行的适切性练习。“N”指拓展性作业,包括“分层、弹性和特色作业”。鼓励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综合实践探究作业,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素养,增长能力,促进创新。

在“双减”之下,为什么还要布置拓展性作业呢?顾泠沅教授有一项研究,将认知目标及其对应能力表现水平描述为“操作、了解、领会和探究”的四层次框架。在组织的大样本区域小学数学质量监测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操作、了解类的目标达成度较好,而领会和探究的目标相对不足。也就是说,我们常在低水平的层次高频训练,却在高阶思维水平低频发展。适当降低这种低阶思维水平的“高频训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去经历“高阶思维水平”的挑战,应该成为日常作业教学改进的方向。所以,我们在“1”的基础上,增加“N”的拓展性作业,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举例、画图、探究,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

(二)“1+N”模式的开发路径

1.初步研讨:由教研员先行研究,组织“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思考和实践”专题教研活动,教研员分享《“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思考和实践》研究成果,引领全区数学老师进一步深入思考与探索。

2.专家引领:举行“作业设计”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讲座,高位引领。

3.建立样本先行校:组建以教育集团总校为主的作业设计样本先行校,以大单元为框架,分别设计一个年级一个单元的样本,并通过三轮研讨,进行交流汇报,互相点评,提出优化意见。

4.单元样本三轮研磨,形成定稿。组织三次线上线下的研讨,进一步优化、打磨样本,形成可供全区参考编写使用的定稿。

5.全面覆盖进行编写。集团总校牵头,组织各集团内的教研力量,分工设计,覆盖三到六年级整册书每一个知识节点进行作业设计,形成完整、适切本区学校老师参考使用的“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新作业样本。

(三)“1+N”模式的具体案例

1.设计思路

我区作业设计团队基于作业的素质教育导向,做大单元视角下的作业设计,力求突出题目的实践性、生活性及地域特色,覆盖三到四年级的每一个单元知识节点。

2.目标指向

作业设计的目标指向有两个,一个是服务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另一个是引领老师,强化研训一体,在团队开发、设计的过程中深化对教材的研读、加深对命题的认知、提升设计的能力。

在这样的目标指向下,我们开发了学生版和教师版的作业设计模板,教师版的作业设计包括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分析、单元知识框架、每课时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设计意图、作业多元评价、单元小梳理等内容。

为了突出对作业总量的把握,每项作业都加上教师对学生完成该项作业的大致时长预估,严格按“双减”政策规定的时间,从定量到定性把控作业的布置。

学生版的题目在教师版中提取,就是其中的具体题目部分。題目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盲点和易错点,题目出在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避免机械、重复题目的出现,追求题量少而有代表性。

3.具体实例

三年级下册教师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示例:

在本单元作业设计中利用学生熟悉的汕头市区的真实生活场景进行命制,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为了让优等生吃得饱,思维和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团队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了学生自行挑选、弹性完成的分层性探究作业、前置性探究作业和个性化特色作业。

探究性作业并不是每一课学习之后都需要设计,而是要对数学教学目标充分解读,再根据内容剖析学生还需要经历怎样的思考过程,进而进行相应的探究性作业设计。

小学生的小研究作业,不一定要研究出一个新的重要发现,而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去表达,去展现他们个性化的思考结论,像下图所示的对近似数等数学历史小知识和温度小知识的项目式研究,鼓励学生以录制小视频形式呈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Z].2121-07-24.

猜你喜欢
调查思考实践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