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和《梦醒》的比较研究

2022-04-02 13:51王阳李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爱情诗

王阳 李莉

内容摘要:在比较研究中,《春怨》和《梦醒》通过广义的梦意象,表达怨思的主题。从形象、时间、空间、抒情方式、风格这五个方面探讨两首诗的差异,从男性视角下来看,前者塑造了“怨女”形象,后者塑造了“痴男”形象;从梦醒时间来看,前者是清晨,后者是深夜;从空间来看,前者是广阔的室外,后者是封闭的室内;从抒情方式和风格分析,前者间接抒情、含蓄委婉,后者直抒胸臆、热烈真挚。

关键词:爱情诗 《春怨》 《梦醒》

中西方爱情诗源远流长。爱情诗在中国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最早的中国爱情诗可能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国风·周南》中的《关雎》。在西方,古希腊萨福的爱情诗堪称经典,又是西方抒情诗的源头之一。[1]俄国的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詩坛的太阳”,其抒情诗中有大量的爱情诗,《梦醒》是诗人对初恋离别后的告白。而中国的金昌绪不为人知,仅此《春怨》,广为流传。这两首诗均写梦醒,通过梦意象,表达离别后的怨思。在形象、时间、空间、抒情方式、风格这五个方面有差异。总体来看,两首诗风格各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同

《春怨》和《梦醒》这两首诗通过诗人的传情达意,在诗歌主题和意象上都有相同点。

(一)主题:“怨思”

《春怨》和《梦醒》在抒发情感方面都体现了怨思的主题。

《春怨》写闺中少妇在梦中希望穿越重重阻隔与征夫相会,却被无情的黄莺惊扰,还未相见,便与梦中的征夫分离。于是她怨上心头,只能移情于物。《春怨》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开篇,让人思考为什么闺中少妇不让黄莺在枝头啼鸣?诗中“啼时惊妾梦”解释了原因。但黄莺啼晓,说明已经是清晨,可闺中少妇为什么怕惊醒她的梦呢?原来是因为“妾梦”“不得到辽西”。“辽西”作为军事重地,暗示征夫远在千里,长期不能相见。闺中少妇怨黄莺啼鸣惊破美梦,实际是怨征夫长期不得还家;怨黄莺成双成对,不愿说自己思念丈夫,由此传达了闺中少妇的怨思。

《梦醒》中“美梦啊,美梦,哪里是你的甜蜜?夜间的欢乐,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欢乐的梦,已失去影踪”写出抒情主人公在梦醒时分回忆梦境的美好,由此捕捉最后的欢乐甜蜜。在美梦中醒来,不断追寻和怀念曾经的恋爱时光。“我孤零零,在黑暗中,苏醒”如怨如诉,一句一意,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独自一人在黑暗中醒来的孤独状态。“床周围,是沉默的夜”通过移情,用沉默的夜来代替此刻沉默的“我”,烘托了抒情主人公孤寂的心情。“爱情的幻想,忽而冷却,忽而离去,成群地飞跃”写出了梦境的虚幻飘渺,现实世界中爱情的幻灭。现实的孤寂悲伤,梦境的虚幻易逝都增添了抒情主人公的怨诉和对所爱之人的思念。整首诗深切地传达着抒情主人公的怨思,诗的最后“我宁可死去,也不愿意梦醒”更体现出抒情主人公至死不渝的怨诉和思念。

(二)意象:“梦”

《春怨》和《梦醒》这两首诗都是通过梦意象表达怨思的情感。一般而言,根据梦意象的构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狭义的梦意象,就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一个个具体的梦。这种狭义的梦意象一般指的是这个梦境本身与梦觉前后的“现实生活”相对独立。另一种是广义的梦意象,即由具体的梦境以及梦境前后的“现实生活”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意象。[2]由此可见,《春怨》和《梦醒》中的梦意象都是广义的梦意象,它们既与梦相关,又与梦境前后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春怨》中梦醒后的少妇不直接吐露自己的相思之苦,却怨黄莺的啼鸣惊醒了她与征夫相见的美梦。梦中的期待,醒后的孤寂,更加深了“妾梦”“不得到辽西”的遗憾。由怨到思,怨黄莺打扰,不怨征夫别离;怨自己梦醒,不愿说相思。闺中少妇醒来时失落遗憾,又思念戍守辽西的丈夫,于是恼怒地赶走树枝上啼鸣的黄莺。诗中思念征夫的闺中少妇由于美梦被惊扰,由此产生的敲打树枝、赶走啼鸣黄莺的举动。这些都说明《春怨》中的梦意象既与闺中少妇与征夫相见的梦境相关,又与梦觉前后思念征夫、赶走黄莺的真实生活相关。这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形成了广义的梦意象。

《梦醒》中“美梦啊,美梦,哪里是你的甜蜜?夜间的欢乐,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欢乐的梦,已失去影踪”抒情主人公梦醒后不断地追问,反复追寻梦境的踪迹。特别是“美梦”“甜蜜”“夜间的欢乐”“欢乐的梦”都体现着梦境的欢乐甜蜜。而梦醒后的抒情主人公意识到曾经的欢乐已经失去踪影,就连梦中的重逢也短暂易逝,只有寂静漆黑的长夜来陪伴孤独的自己。诗的最后“爱情啊,爱情,请听我的恳求:请再把我送入梦境,让我再次心醉,到了清晨,我宁可死去,也不愿意梦醒”通过甜蜜与忧伤之间的对立,更体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待爱情至死不渝的态度。梦境的甜蜜让抒情主人公回忆起曾经相恋的美好,可清醒后的他不得不回到孤独的现实。因而《梦醒》中抒情主人公的梦境与梦醒前后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由此也形成了广义的梦意象。

二.异

中西方爱情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以下从形象、时间、空间、抒情方式和风格这五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春怨》和《梦醒》的特色,进而了解这两首诗的差异。

(一)形象:男性视角下的“怨女”与“痴男”

男性视角指的是建立在男权制的基础上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审视和评价的一种观念和方法。[3]这两首诗都是男诗人所作,通过男性视角塑造了“怨女”与“痴男”形象。《春怨》属于闺怨诗,《梦醒》是诗人写给巴库尼娜的“男怨诗”。《春怨》中塑造了一个思念丈夫而不能相见的“怨女”形象;而《梦醒》则塑造了一个失落忧伤又充满希望的“痴男”形象。两首诗皆是“怨”,但所怨之人、所怨之因皆不相同。

《春怨》中所怨之人是戍守辽西的征夫。在古代,征战沙场是男性价值追求的体现。相对于男性的刚强,女性是柔弱的代表,因而儿女情长大多通过女性的“怨思”来传达。由于丈夫戍守在外,闺中少妇长期思念却不能相见。又被黄莺惊扰与征夫相见的美梦,因而闺中少妇在长期相思中形成了“怨女”形象。闺中少妇将自己的烦恼怨思转为黄莺不解风情,故意扰人。又恼,又娇嗔的“怨女”形象跃然纸上。C58D9217-2362-43CF-A5B5-56FFB79106D8

而《梦醒》中所怨之人是巴库尼娜。诗人普希金在皇村学校遇到恋人巴库尼娜,并展开热烈地追求。后来巴库尼娜跟着母亲离开了皇村学校。诗人多次寻找巴库尼娜,都没有结果。诗人将自己热烈真挚的思念融入诗中,通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塑造了一个像自己一样苦寻爱情却爱而不得,忧伤失落又充满希望的“痴男”形象。诗的最后“爱情啊,爱情,请听我的恳求:请再把我送入梦境,让我再次心醉,到了清晨,我宁可死去,也不愿意梦醒”体现出《梦醒》中塑造的沉醉于爱而不得的感情中,对待爱情仍至死不渝的“痴男”形象。

(二)时间:清晨与深夜

《春怨》和《梦醒》从梦醒的时间来看,《春怨》中闺中少妇梦醒的时间是黄莺啼鸣的清晨,而《梦醒》中抒情主人公梦醒的时间是寂静黑暗的深夜。

《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这两句中写到黄莺啼鸣,表明了梦醒的时间。暗示闺中少妇醒来的时间是清晨。黄莺鸣晓,闺中少妇却不愿梦醒,原来是因为“妾梦”“不得到辽西”。从梦中醒来依旧想与征夫相见,这也体现出闺中少妇对丈夫的思念日夜不断。《梦醒》中“我孤零零,在黑暗中,苏醒。床周围,是沉默的夜”如怨如诉,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在美梦中苏醒后,陷入了孤独的沉默。“黑暗”“沉默的夜”表明抒情主人公梦醒的时间是寂静黑暗的深夜。相对于甜蜜欢乐的梦境,寂静漆黑的深夜让梦醒后的抒情主人公变得愈发孤单。

(三)空间:室外与室内

《春怨》和《梦醒》从梦醒后所处的空间来看,《春怨》中闺中少妇出现在明亮、广阔的室外,《梦醒》中抒情主人公出现在黑暗、封闭的室内。

《春怨》中闺中少妇因黄莺啼鸣惊扰美梦,于是敲打树枝想赶走黄莺。此处黄莺啼鸣成双成对,而少妇却孤身一人。由此可见,闺中少妇美梦被惊醒后,敲打树枝赶黄莺的场景出现在广阔、明亮的室外。《梦醒》中“我孤零零,在黑暗中,苏醒。床周围,是沉默的夜”写出了抒情主人公从美梦中醒来的场景。“黑暗”“床周围”体现了他梦醒后处于黑暗、狭窄的床周围。由此可见,《梦醒》这首诗展示出抒情主人公梦醒时分所处的空间是黑暗、封闭的室内。

(四)抒情方式: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

诗歌离不开抒情,抒情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诗歌的抒情方式一般分两种,分别是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春怨》和《梦醒》通过不同的抒情方式来表达情感。

《春怨》采用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诗中闺中少妇怨诉,借助相关的事物间接表达情感。怨黄莺打扰,不怨征夫别离;怨美梦易醒,不愿说相思。不写自己形单影只,而怨黄莺成双成对。诗歌采用间接抒情,层层铺垫。通过设置悬念,传达闺中少妇的怨思。《梦醒》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梦醒后的虚幻让抒情主人公产生深深的情感落差,面对爱而不得的现实,只能叹息忧伤。诗中“爱情啊,爱情,请听我的恳求:请再把我送入梦境,让我再次心醉,到了清晨,我宁可死去,也不愿意梦醒”直接抒情更是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体现了抒情主人公在现实与梦境转换过程中的失落和遗憾。《春怨》间接抒情,娓娓道来;《梦醒》直接抒情,引人共鸣。这两首诗采用不同的抒情方式,给人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五)风格:含蓄委婉与热烈真挚

从诗歌风格来看,两首诗的创作风格截然不同。《春怨》传达出含蓄委婉的诗歌风格,《梦醒》传达出热烈真挚的诗歌风格。

《春怨》中诗人不直接抒发闺中少妇思念远在千里的丈夫,而委婉含蓄地写“妾梦”“不得到辽西”。少妇不表明自己形单影只,只怨黄莺成双成对。不写思念丈夫,只怨黄莺扰人,梦不到辽西。《春怨》的诗歌风格含蓄委婉,仿佛是来自闺中少妇的内敛、娇羞,含蓄地传达着自己的怨思。《梦醒》中抒情主人公即使身处黑暗、身心孤寂,也仍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爱情充满幻想,这同样也是诗人普希金的真实写照。此时的巴库尼娜杳无音信,诗人多次寻找却没有结果,只能寄托于梦境,希望再次沉醉于过往的欢乐甜蜜。从甜蜜欢乐的梦境中醒来,面对寂静孤独的深夜,诗人袒露内心的真实想法,热烈真挚地抒发着对恋人巴库尼娜的思念和爱恋。由此可见,这两首诗体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春怨》含蓄委婉,引人遐想;《梦醒》热烈真挚,直抒胸臆。

三.差异原因分析

诗歌不仅抒发着诗人的情感,还反映着当时的社会背景。《春怨》和《梦醒》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受所处的时代、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影响,两首诗的抒情方式和诗歌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社会背景:战争带来的变动

战争带来的变动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同时变动带来的变化不仅有与家人的离别,还有思想的变革。

《春怨》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由于战争频繁,到辽西戍守的士卒长期不得还家。因此,广大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的生活。[4]《春怨》中“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表面写儿女情长,表达闺中少妇恼怨黄莺的啼鸣扰梦。实际借闺中女子对征夫的思念之情,含蓄委婉地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离别之苦。

在1812年俄法战争时期,普希金经常与近卫军团里的一些青年军官接触,接受了法国自由、平等的思想。1916年秋天,巴库尼娜和母亲离开皇村学校。诗人多次寻找,巴库尼娜却杳无音讯。[5]诗中“床周围,是沉默的夜”便是叹息感慨的回应。诗人恋情无果,梦醒后深夜的寂静,证实了梦境的虚幻。诗的最后“请再把我送入梦境,让我再次心醉,到了清晨,我宁可死去,也不愿意梦醒”诗人面对爱而不得的情感,更是热烈真挚地表达了自己追求至死不渝爱情的美好愿望。这种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热烈真挚的风格正是受自由、解放思想的影响。

(二)思想层面:儒家思想的束缚与思想意识的解放

影响诗歌创作的因素有很多,所处时代思想层面的影响更为深刻。中国社会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礼”来约束自身行为;西方受解放思想的影响,追求自由、平等。詩人受不同思想意识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诗歌风格。

儒家思想占据着中国社会的主流,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情感表达。在儒家思想的束缚下,男女的爱情会受到社会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得含蓄委婉。如在“克己复礼”的影响下,人们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自身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因而《春怨》在儒家思想的束缚下,诗歌也合乎礼法,体现着含蓄委婉的诗歌风格。

俄法战争后,俄国社会受法国思想的影响,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男女平等。普希金受其影响,思想意识得到解放,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热烈真挚的诗歌风格。《梦醒》“美梦啊,美梦,哪里是你的甜蜜?夜间的欢乐,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欢乐的梦,已失去影踪。”抒情主人公从深夜梦境中苏醒,带着一丝眷恋,不愿梦醒。诗人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以热烈真挚的重复开篇,更加深了他对甜蜜欢乐的追寻和对恋人的思念。因此诗人受到自由解放思想的影响,在作品《梦醒》中体现着热情真挚的诗歌风格。

通过比较研究,《春怨》和《梦醒》在主题和意象上有相同点,在形象、时间、空间、抒情方式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追溯《春怨》和《梦醒》的创作背景,找到了这两首诗的差异原因,为我们深入了解创造了有利条件。不管是哪个时代、哪个国家,不管是女怨男还是男怨女,爱之深、怨之切、思之甚都是爱情难以割舍的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郭亮亮.《诗经》与萨福爱情诗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邹强.中国经典文本中梦意象的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

[3]李玉侠.女性小说影视改编中的性别视角转换[D].苏州大学,2007.

[4]许鹏.文化与翻译——金昌绪《春怨》中“辽西”译文的比较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郭家申.普希金的爱情诗和他的情感世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通讯作者:李莉)C58D9217-2362-43CF-A5B5-56FFB79106D8

猜你喜欢
爱情诗
你怎么写了一本爱情诗
关于爱情诗的写法(外二首)
浅析席慕蓉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简谈《诗经》爱情诗中的美
徐志摩爱情诗的骑士精神
《诗经》里的典型相思心理探析
论夏宇爱情诗中的浪漫精神
浅谈约翰?多恩爱情诗中的生活化比喻
《诗经》中的爱情诗考证(三)
《诗经》中的爱情诗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