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主人公对话中的情态词研究

2022-04-02 05:44周乐乐陈晗露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呼啸山庄

周乐乐 陈晗露

内容摘要:情态词可以传达对话者之间的介入关系,蕴含不同的情感意义。通过对情态词的类型、量值和取向进行分类,对比《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在情态词上的使用差异,展开情态词的介入分析,为探讨小说中人物的角色关系和心理状态提供了新的角度。

关键词:介入系统 情态词 情态类型 情态量值 情态取向

《呼啸山庄》自它出版以来,文学界就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大多局限于文体、叙事结构、宗教、意识形态等视角,从语言的角度来探讨作品中话语意义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探讨《呼啸山庄》人物对话中情态词的选择,揭示其语言如何通过情态词表达介入,为更好地剖析和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探讨其角色关系提供思路。

Palmer(1986)的研究认为不论形式如何,情态总是反映说话者的主观看法,体现话语使用者本人对事物认识的估量和不确定性。因此,情态的选择通常反映说话者的地位、态度、身份等特征。Martin等人(2005)在其评价理论中试图将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情态系统与评价理论的相关系统打通,认为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是文本中语言手段共同作用而表达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是感情强弱、价值观念的来源方式以及如何使作者与作者意见保持一致的方式。也因此可以了解到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也具备此特点。在国内,李基安(2008)系统阐述了情态与介入的关系,评价理论把情态视作重要的介入资源,突出其对话的本质,拓展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而情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情态词。用介入系统对情态词的研究尚为数不多。关于《呼啸山庄》的相关研究,有学者从评价理论与情态词两个方面分开进行分析。付晓丽、付天军(2009)从评价理论的极差系统出发,对《呼啸山庄》进行纯语言的分析,通过两个次级子系统语势与聚焦的对比,发现语势资源的选择与小说的主题相呼应,验证了韩礼德提出的“选择即意义”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张琳(2014)对《呼啸山庄》中的语言进行了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其研究揭示了小说语言是如何通过情态表达情感意义和人物角色的关系,为系统功能语法中利用人际功能探讨语篇主题意义提供了佐证。

一.介入与情态

Halliday(1994)认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马丁等人提出的評价理论就是在语篇语义学框架下对人际功能的拓展。评价理论包括三个系统:态度、介入和分级。态度是指说话者对人、事、物传递的情感。介入体现了说话人的观点和对话语的参与情况。分级表明态度与介入的程度。

介入系统关注的是言语进行人际或概念意义的协商方式。根据话语是否涉及其他声音分为单言和多言。单言是说话者直白的陈述,没有提及其他声音或承认其他立场。多言就功能来讲,可分为限制和扩张,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缩小选择范围,限制对话的立场和不同声音;后者则扩大选择范围,表明不同立场和声音存在,引导不同立场和声音的介入。情态与介入系统的多言有关,情态与介入系统的多言有关,在介入系统中,情态是说者与听者进行协商和对话的一种资源 (Givon,1995)。李基安(2008)认为评价理论把情态视作重要的介入资源,突出了对话的本质,拓展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情态就是是与否之间的意义区域,即肯定与否定两极间的中间地带”(Halliday,1994:356)。因此,无论是何种情态,与不含情态的直白陈述相比,相关命题的真实性是降低的,从对话角度看,情态是具有包容性的,情态表示说者的观点只是多个可能出现的观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为可能性留下余地。Palmer(1986)也表示不论形式如何,情态总是反映说话者的主观看法,体现说话者对事物认识的估量和不确定性

Halliday(1994)对情态的要素作了系统的描述,包含四个子系统:类别、取向、量值、归向。

在类别上,情态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情态化是指说话者对命题的可能性和经常性的判断。情态化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1)情态操作词;(2)表概率和频率的语气附加语;(3)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意态化与意愿、允许、强迫等意义有关,是指受话者执行某一行为的职责和义务或者发话者对实施某一行为的倾向或意愿,意态化在语篇中有四种表现方式:(1)情态操作词;(2)语气附加语;(3)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4)谓语的扩展。除此以外,其他词类(如动词、名词)和介词短语也可以表示情态。为方便起见,文中把所有表达情态意义的词语和结构统称为情态词。

情态取向与说话者的情态责任有关,即说话者在多大程度上公开地为其所表达的主观估量承担责任。说话者既可以选择主观或客观的方式,同时也可以选择隐性或显性的方式来表达观点。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情态中存在四种取向:显性主观、显性客观、隐性主观、隐性客观。

归向与量值相关,归向是“是”与“否”两级,量值是两极间的度阶。因此情态的值可以量化,所以不同类型的情态词具有不同的量值,他们可以表示不同程度的情态意义和意态意义。高值情态词意味着有对话空间非常有限,很难进行对话。低值和中值情态词暗示了介入系统中多言的使用,因此它们为各种不同的声音留下了空间。Halliday(1994)将情态值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

情态词的使用不仅反映了说话人对命题把握的程度,也反映了说话人愿意与听者构建对话空间,建立主体之间的意识倾向。

以下分析以《呼啸山庄》第十五章中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对话为语料,分析主人公对话中不同类型、不同量值与不同取向的情态词所表达的介入程度。通过比较情态词在表达可能性、经常性、义务性和意愿性上的使用频率和比例,可以清楚地显示出主人公对情态词类型的选择倾向。此外,通过比较对话中不同量值情态词的使用情况,还可以看出主人公允许对方介入到自己语言中的程度和态度的强弱。另外,两个主人公是否愿意为自己的话语承担责任以及他们的话语是否有利于介入,还在于他们使用情态词的取向不同。84A4CB26-FAF8-4AD2-9DAA-BDBA3C1A6832

二.情态词类型与介入

不同类型情态词的使用显示了说话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暗示了听众参与对话的空间大小。通过对主人公对话中不同类型情态词的分析来判断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相互给对方留下的说话空间。

评价理论指出,情态化的表达方式隐含其他观点与声音的存在,探讨不同情态词的使用情况,有助于了解说话者话语的深层含义。四种类型即表达可能性、经常性、义务性、意愿性的情态词在所选取语料的分布情况分别为:希斯克利夫所使用的四种类型的情态词分别占57%、5%、14%和24%;凯瑟琳所使用的四种类型的情态词分别占41%、9%、12%和38%。

由此可知,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在对话中多使用表可能性与意愿的情态词,较少使用表频率与义务性的情态词,这是因为这段对话发生在二人生死离别前夕,主人公二人间多为对以前美好回忆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言语间不再是互相间强烈的要求,因此对话中表可能性与意愿的情态词占多数,频率与义务的情态词偏少。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爱的深切,他的话语中饱含对过去凯瑟琳所作所为的责备,但又体现他难以自拔的爱,因此他言语中对情态词的使用多体现为可能性与意愿。如Would表意愿或倾向性,语气较委婉,表示这种意愿不是特别强烈,为其他不同观点留下一定的对话空间。下面句子情态动词would的使用,我们也能感受到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以及由爱生恨的痛苦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

例1:

You teach me now how cruel youve been - cruel and false. …Would you like to live with your soul in the grave(Emily Bronte, 2013: 160)

同时在希斯克利夫的这段文字中,也有多处will的使用,情态操作词will表达可能性。希斯克利夫采用这个词来弱化语气,从而与凯瑟琳建立了较大的对话空间。

Must表义务,表示说者认为必须这样做,态度较为强硬,对听者而言,较难介入对话。以下对话发生在凯瑟琳的丈夫——林顿从外面回来时。

例2:

Heathcliff: I must go, Cathy. But if I live, Ill see you again before you are asleep. I won't stray five yards from your window.

Catherine: You must not go! You shall not, I tell you.

Heathcliff: For one hour.

Catherine: Not for one minute.

Heathcliff: I must - Linton will be up immediately(Emily Bronte,2013:161).

得知林顿要回来了,希斯克利夫用must这个情态词表达自己必须要离开,显然是为了得到凯瑟琳肯定的回复,不希望凯瑟琳有其他的举动。但是凯瑟琳用了同样的must对希斯克利夫进行了否定的回答,这里也是两位主人公唯一使用义务性情态词的地方,也正体现二者情感之深,两人都态度强硬,不希望对方介入对话。

三.情态词量值与介入

不同量值的情态词反映了说话人留给听者的对话空间的不同程度,从而展现出介入的程度。通过主人公的对话中不同量值情态词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主人公语气的强度以及说者给听者留出的对话空间。选取的章节语料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所使用的高、中、低不同量级的情态词占比分别为:13%、65%、22%和13%、83%、4%。

可见,对话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都更多地选择了中值情态词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而高值和低值情态词的运用则相对较少。如,凯瑟琳在对话中使用的情态词多以中值情态词为主。

例3:

I wish I could hold you till we were both dead! I shouldnt care what you suffered…. Will you say so, Heathcliff (Emily Bronte, 2013:158-159)

在这段话语中,使用了十个情态词,其中八个是中值情态词,一个高值情态词,一个低值情态词。从这十个情态助动词的使用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发自内心的爱和因为希斯克利夫的出走而生的恨。

首先,低值情态词could的使用表达了凯瑟琳的迟疑和内心的犹豫。Could的使用在暗示希斯克利夫能够回答自己的问题,给他留出了很大的介入空间。紧接着是两个中值情态词should的使用,虽然话语的主语不同,但都暗含着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责备。然后三个中值情態词will的使用展现出凯瑟琳内心情感冲突达到极限。Will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介入的可能,希望希斯克利夫能够回答自己的疑问。接着两个shall也证明了这一点,凯瑟琳借助希斯克利夫之口回答了问题,当然这只是她的猜测,而这也是她内心不愿听到的回答。

四.情态词取向与介入

不同情态取向反映了说话者在多大程度上明确地为其所表达的态度承担责任,说话者承担责任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主观显性、主观隐性、客观隐性、客观显性。选取章节的对话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所使用的不同取向的情态词占比分别为:13%、87%、0%、0%和17%、83%、0%、0%。一般来说,人物对话多采用主观情态词表明观点和立场,如表3所示,在选取章节的主人公对话中,没有客观性情态词的出现,这也正体现出二人是以亲密恋人的身份进行对话。由表可知,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都采取了大量的主观隐性情态词,因为主观的隐性的情态词具有较高的包容度,更容易让听者介入自己的话语。84A4CB26-FAF8-4AD2-9DAA-BDBA3C1A6832

希斯克利夫使用的主观隐性取向的情态词在整个情态词使用中占比最高,主观隐性不明示态度来源,但仍和说者紧密相关,体现出说话者较高的情态责任。

例4:

You have killed yourself. …What right - answer me - for the poor fancy you felt for Linton (Emily Bronte, 2013:160)

情態操作词may和will的使用体现了说话者主观隐性的取向,句子中观点没有明确的出处,但仍出自希斯克利夫之口,可以认为是代表他的观点,从介入视角看,这句话属于扩展,说话者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接纳听众可以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由于用的是低值情态,为凯瑟琳持有自己观点构建了大的空间。

从情态词的类型、量值和取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其在两类语料中的使用情况和分布差异以及介入关系。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在对话中多使用表可能性与意愿的情态词,较少使用表频率与义务性的情态词,这是因为他们在对话中总是在责备对方过去的背叛,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深沉的爱。从情态词量值角度看,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都更多地选择了中值情态词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而高值和低值情态词的运用则相对较少,这也使得他们的语言表达上总体很平和,但是与希斯克利夫相比,凯瑟琳在对话中使用了更多的情态词,体现出不一般的情感强度。从情态取向角度看,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对话中,没有客观性情态词的出现,这也正体现出二人是在以亲密恋人的身份进行对话,且他们都采取了大量的主观隐性情态词,因为主观的隐性的情态词具有较高的包容度,更容易让听者介入自己的话语。

《呼啸山庄》中情态词的选择与运用超越了情态本身在逻辑、传统语法中的作用,传达了对话者间的介入态度,蕴含不同的情感意义。介入视角下的情态词分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人物的心理,为更好的解读这部小说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Bronte, E.Wuthering Height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3.

[2]Givon, T. Functionalism and GrammarM].Amsterdam:J.Benjamins,1995.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M],1994.

[4]Martin,J.R.& P.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 [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5.

[5]Palmer,F.R. Mood and Modalit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6]符小丽.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的介入研究——以奥巴马最后一次联大演讲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7(2): 62-67+101.

[7]李基安.情态与介入[J].外国语, 2008(04):60-63.

[8]张琳.语言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以《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对话分析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022(002):55-58.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84A4CB26-FAF8-4AD2-9DAA-BDBA3C1A6832

猜你喜欢
呼啸山庄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Analyses of the Roots of Protagonists’ Trag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爱情
女性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叙学事视角下解读《呼啸山庄》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浅谈《呼啸山庄》叙述形式的革新
浅析希斯克里夫悲剧背后的魅力
论希斯克厉夫的性格变化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