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语文”创构及其启示

2022-04-02 10:16段双全付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3期

段双全 付煜

内容摘要:在语文课程改革大潮进入21世纪深水区之际,彭小明以一个高校语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秉持着溯源、求根的语文教育理念,创构了“元语文”。“元语文”坚持本源性阅读教学观、本真性写作教学观、本体性语文教育观以及重视言语形式习得以培养言语能力的策略,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独特的解构和建构。其启示是:不可为语文创名而创名,而应依语文之本而创名,为语文的科学发展而创新。

关键词:“元语文” 元阅读 元写作

在语文界,为语文创名似乎是一线语文名师的事。但根据李海林“语文名师代际传承”研究可知,第一代语文名师梁启超、鲁迅等创立了“国文、国语”之名,第二代语文名师叶圣陶等创立了“语文”之名,第三代名师钱梦龙、洪镇涛等创立了“学导式教学法”“语感教学法”之名,而第四和第五代名师,如韩军、李镇西等创立了“新语文教育”“语文民主教育”等名称。[1]这五代语文名师的创名追求,第一第二代是创“经学教育转向语言教育”的“新语文”之名,第三代主要是从教学论视角创语文教学法之名,第四第五代主要是从课程论视角创“个性语文”之名。他们的创名都体现了自己的追求,展现了语文教学研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不要以为只是一线名师的事,一些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高校语文教研者,也有自己的语文创名追求,温州大学的彭小明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一.“元语文”的提出

在甲骨文、金文中,“元”是“人”上添一横(或点),用来指示人的头部,表万事之始。《说文解字》释:“元,始也。”表示开始,起始之意。在《新华字典》解释中,“元”有第一,居首位;开始,起端;根源,根本;本来,原来之意。彭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元”的研究,譬如,1983年,彭小明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浙江伏布中学和云和中学任教语文,在这期间,就开始研究语文的“源”问题,他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实践、提炼,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溯源教学法”理念和模式。1994年他在《丽水师专学报》第三第四期发文《溯源教学法浅探》《溯源教学法再探》论述语文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他认为所谓溯源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要对一些事件或名物讲解一下它的来源历史或流变情况”[2],他还认为“溯源教学是追溯所教的知识的源流的一种教学方法”[3]。后来,彭教授经过总结认为,“所谓追根溯源法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追溯一些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现象的源头、由来”“所谓的溯源就是搜集资料,探究其源与流”。[4]

21世纪,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语文教学思考的不断更新与深入,一些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也随之提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彭教授本着当过十年中学语文教师的初心,秉持着语文求根、溯源科学理念和语文“新课标”中四大核心素养的要求,在酝酿多年之后,于2017年3月25日,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浙江分会温州语文学习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正式提出“元语文”概念。随后,在2019年,有研究生以《“元语文”:理念阐释与教学策略》为题对该理念进行了系统研究。[5]2021年出版了专著《元语文教学研究》。下面我们以上述文献为基础,对其“元语文”教育理念进行简要介绍。

二.“元语文”的基本理念

“元语文”是语文的,也是教育的。元语文是语文的,说明其要研究语文课程,也即“教什么”(课程与教学内容),或者说,起码要研究语文最核心的领域——“阅读和写作”这两大根本内容;元语文是教育的,说明其要研究“教育元素”,像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学习和评价,等等。彭小明的元语文研究着力最多的正是“本源性阅读教学观”“本真性写作教学观”和“本体性语文教育观”。

1.元阅读——本源性阅读教学观

尽管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层出不穷,但有些理论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本真。彭教授“元阅读”理论的提出就是要回归语文阅读教学真正的本源,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认为,“元阅读”就是在阅读中理解文本、阐释文本内容,进一步鉴赏文本形式,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建构自己独特的语言运用能力。

“元阅读”主要内容包括积累、欣赏、体验、建构语言四个部分,其核心是围绕言语,培养学生对言语的理解、阐释、欣赏与运用能力。因此,“元阅读教学”积极提倡以言语的理解与建构为目标、以语感文感美感培养为任务、以多元媒体为主要手段来促进学生阅读,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他认为,元阅读教学要在“言语理解”中培养阅读理解力、在“言语建构”中发展阅读思维力、在“言语运用”中提升阅读创造力;元阅读教学要以言语形式学習和言语内容学习为核心,以言语感知为原点,以言语理解为重点,以言语审美为焦点,以言语运用为终点。

元阅读教学理念是在新时期新课改背景下,适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要求而建构起来的教学观。这一理念的意义在于尽可能地避免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伪阅读”,回归语文阅读教学的言语本源,追寻语文阅读教学最初的目标。在此理论指导下,我们语文教师才能把握好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6]

2.元写作——本真性写作教学观

彭教授在写作理论和实践研究上成果丰硕。他前后发表有关写作教学论文《我国中小学典型作文教学模式评述》等5篇,出版了《写作学习论》(语文出版社,2013)、《写作教学模式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写作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17)三部专著。无论是其论著,还是论文,都强调“本真写作”。

他认为,“元写作”是建立在对“元”字本义认知基础上提出的新型写作理念,主张写作是写作主体思想和个性情感的本真表达,是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于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的直接抒发。

“元写作教学”以言语为本体,以学生为本位,以生活为本源。元写作教学主张引导阅读、积累生活,培养思维、发展语言,创设情境、交流表达,多元评价、实践应用。元写作教学强调通过“前写作”教学——激发热情,引发兴趣;“写作中”教学——引导思维,疏通语言;“后写作”教学——激励发表,感受成功”。

元寫作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真善美思想的培养,让学生回归到写作最原初的意义,即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发表自己对人生思考的真知灼见。学生通过写作,能够认识到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以及和周围世界的联系,从而达到作文和做人的成长,做到“人”与“文”的统一。

元写作教学是对传统应试作文教学的挑战,是基于人们对当今社会“真体验”“真思考”“真表达”的要求而提出的新型作文教学模式。元写作教学提倡发挥批判性思维,表达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是对于传统写作教学理论的解构与重构。[7]

3.元语文——本体性语文教育观

彭教授认为,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首先要对“语文”有最本质的认知,其“元”字就表达了他对语文最本源的态度。换句话说,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能够更得体的运用语言,这便是语文学科最初设立的本意。因此,“元语文”坚持语文课的根本,以求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让学生学习言语,通过言语学习,让语文课成为关于言语学习的本体学科。

彭教授的语文教育研究不仅紧扣语文的本质,如强调“语文课程是学习言语的实践性课程”的语文课程观,“优秀的言语作品是语文的教学材料”的语文教材观等,他还喜欢站在教育的学术前沿并根据时代的诉求来看语文教学,提出了“本体性”语文教育观。

所谓“本体性语文教育观”,就是强调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只有一个,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正确而自由地表情达意的言语能力。这是语文课的立身之“本”,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独特价值所在。本体性语文教育观重视语文对话教学,在问答、谈话、讨论和辩论等师生、生生、生本对话中把语文教学过程打造成言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在这种言语交际中既受到言语训练,又能开阔视野、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本体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形成学生的言语能力,也即“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将“是否学会言语运用”作为语文教学评价的最终标准,这既坚持了元语文的语用初衷,也实现了元语文固“言语之本”的终极目标。[8]

三.“元语文”的教学策略

元语文将坚持以学生的言语能力为核心意识,学习言语形式为主要内容,有效利用社会、生活的言语资源,通过言语交际培养言语能力,学会言语运用为教学评价标准的理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为其今后能写好字、讲好话、读好和写好文章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1.强化培养言语能力的核心意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认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人类必须的能力,而言语能力就成为了最核心的培养需要。

在语用学语境下,言语能力不是指识字能力、解词能力、造句能力,不是指能发音,能说出一个词的意思,能说出结构完整的句子的能力,而是指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如果说,语言能力是指主体与语言之间的联系,那么言语能力则是指主体与语言、语言与客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9]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言语训练,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要设计良好的听说读写训练,要让学生达到不但能听,还要听得懂、听得透;不但能说,还要说得准、说得好;不但能读,还要读得通、读得深;不但能写,还要写得顺、写得美。不断通过朗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能力运用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与教材的引领下得到规范、得体的言语训练,习得个性化的语言能力,最终能够完整、顺利地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

2.确定学习言语形式为主要内容。语文课学什么,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所深思的问题,对于一篇课文的讲授来说,每个教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所以看似学生们学习的是同样教材,但在不同教师的引领下感受到的是不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一直是语文课授课的问题所在。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将言语内容作为了主要的切入点与讲授重点,但是却疏忽了言语形式是语文的本体性内容,因此在语文课核心内容把握上出现了偏差。

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关系上,“任何言语内容都不可能脱离一定的言语形式而存在,任何有效的言语形式也都不可能不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但两者又不互相等同。言语形式是言语作品的外部方面,表现为有形的线性结构,直接诉诸人们的感觉、知觉,属于物质的范畴。而言语内容是一个言语作品的内部方面,是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本身无形无色无臭无声,只能存在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之中,才会被理解、接受。”[10]因此言语内容生成于言语形式,那么元语文坚持课堂要教授给学生的将是最本质、最关键、最扎实的言语形式能力,当其学到了言语形式,那么任何无形式的内容,都将寻找属于它的形式去表达出来。所以,我们才要确定学习言语形式为语文课主要的教学内容。

3.开发与利用社会生活言语资源。元语文认为,言语学习要在不断的言语吸取与实践当中循环往复地练习,才能够在不断的习得当中去运用,在运用当中去调整,在调整过后再提升。而社会与生活才是言语学习的大舞台,因此要主动开发与充分利用社会生活所能提供的言语资源,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的习惯,要提供给学生接触社会、体会生活的机会,要鼓励学生描写生活、表达社会生活中的思想情感。学习一门语言,就是要学会如何去运用语言,如何去运用好这门语言。元语文坚持将小鸟从校园中放飞,让学生在社会与生活当中,在不断的言语实践当中,去运用言语,去学习运用言语。

4.营造言语交流交际的课堂气氛。我们说社会与生活是言语学习的大舞台,但是也不否认学校才是能够提供给学生系统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因此学校语文教育也是言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这两个板块的内容之后,语文教学的范式便由“授受”转变为“对话”,学生开始成为真正言语交流的主动者。在一堂语文课上,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学习、表达、交流的机会,教师的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转变成为了言语交流的对话者,因此,要营造课堂言语交流交际的浓郁教学氛围,通过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全面、自由的言语学习环境。

5.以学会言语运用为教学评价标准。元语文认为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言语获取信息、通过言语表达交流,才能真正达到学习语文的目标与需求。语言是人类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如果要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那么言语能力是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以“学会言语运用”作为教学评价标准。那么怎样的标准才是好的言语习得标准呢?元语文确立了如下“四好”标准:首先,写好字。要求漢字要写对、写清、写美;其次,讲好话。要求汉语表达准确、简洁、生动、得体;第三,读好文。要求学会阅读各种体裁文本,有较强的认读、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最后,做好文。要求写文章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和言之有文。

四.“元语文”的意义及启示

“元语文”教育观坚持以“言语性”为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这是对传统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一次深刻反思。元语文认为只有将言语性定为语文课程的本性才能使语文教学回到本体,才能真正将语文教学引入正途。这一理念不仅立足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目的”,更是基于对语文课程设置“初衷”的认知[11]。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教育理念是深刻的、科学的。

总之,彭小明元语文创构,虽在“理论基础”“实践范式”“实验推广”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但他追求“本元”的努力是路向正确且有极大价值的。可以说,元语文将引领无数后来者继续研究语文、探究语文的真正本元是什么!不过,在以后的探究中,研究者一定不要为创名而创名,而要为语文科学的本质创造而创名!创名时,一定要创立一种既有理论基础、根本规律,又有操作范式的语文阅读或写作教学模式。当然最理想的是创立一种“读写考一体化”甚至“五大领域教学一体化”的语文科学教学范式。相信这个目标在真正热爱语文的研究者那里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论语文名师的代际传承——兼论历史叠影下的第五代[J].语文教学通讯,2007(10B):4-9.

[2]彭小明.溯源教学法浅探[J].丽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3):48.

[3]彭小明.溯源教学法再探[J].丽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4):84.

[4]王恬恬.彭小明与“语文溯源教学法”[J].读与写杂志,2015(11):35.

[5][8]陈芳君.“元语文”:理论阐释与教学策略[D].温州大学,2019.

[6]贺柳.“元阅读”教学理论阐释及其实施策略[D].温州大学,2020.

[7]万莉.元写作教学模式探究[D]. 温州大学,2018.

[9]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92.

[10]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166.

[11]彭小明.元语文教学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21:76.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文教师教育核心课程翻转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JGB362).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