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常见失误分析

2022-04-02 13:39高为王金禾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对策

高为 王金禾

内容摘要:从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来说,2015年的全国卷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论证能力和逻辑论证能力。但作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学生也容易出现一些常见失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见有偏离题目、论证浅显和逻辑混乱等失误问题。笔者尝试提出紧扣材料,驱动任务;积累素材,驱动内容;辩证思考,驱动思维等措施实现作文的多维驱动,以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 常见失误 对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生写作要求发展批判与发现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所谓“任务驱动”,就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1]。基于建构主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的写作教学的话题随意性与写作任务缺乏情境性的局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同样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陷入偏题、论证浅显和语言内涵不明等误区。

一.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常见失误问题

自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为高考重要作文题型,学生都对这类作文十分重视,在开始的过程中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以湖北省某高三语文考试作文为例,分析学生在驱动型作文写作时出现的失误。考试作文题目为:

2020年五四青年节之际,B站发布了献给新一代的演讲视频——《后浪》此“浪”一出,引发全社会的如潮评论。有人说,“迷茫、忧伤、无私、无畏”这些词语戳中了他们的泪点;有年轻网友说,“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敬意、感激”话语真诚有力,直击各代人的心扉;还有人说,与其定义前浪后浪,不如思考何为青春,何为青年,以及如何让后浪真正奔涌起来。以上评论触发了你哪些思考?《青春对话>栏目邀请你和以下嘉宾进行交流,请你们给其中一位嘉宾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思考。被邀嘉宾有:“两弹一星”功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敦煌女儿”樊锦诗,95后科学家曹原,古风美食博主李子柒,穿越疫情生死线的最美快递员汪勇。

这次的作文以“作为青年,如何让后浪奔涌起来”作为任务驱动点,学生依据驱动点联系材料进行独立思考。围绕“前浪与后浪的青春”话题,采用书信体方式,进行代际对话或同龄人的交流。考生可以就其中一点展开思考也可以综合两点或三点写出感悟。可以抒发对“前浪”的敬意与感激,也可以叙写从迷茫忧伤到无度自信的青春成长过程;可以热烈赞颂“青春是有为奋进者的共同称呼”,也可以冷静思考让“后地年涌的激情之源和成功之路,呼吁社会(包括“前浪”)给“后浪”创造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氛围,让他们眼中有光,心里有火、脚下有路。但学生在写作过程出现一些共同问题,主要对偏离题目、论证浅显、逻辑混乱素材使用不当等这几个问题进行探析。

(一)偏离题目

所谓“偏离题目”,就是指写作内容偏离了作文的要求。偏离题目是学生作文写作中出现的常见现象,写作过程中偏离题目主要表现为立意偏离和文体偏离两方面。

1、立意偏离

立意偏离是指作文的立意与题目的立意不相符。作文应该如何立意?如这次作文的写作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思考“作为青年,如何让后浪真正的奔涌起来”的问题,有学生以《那无法奔涌的后浪》为题,文章的中心在于理解那些无法奔涌的后浪,如那些迷茫的人,忧伤的人。但作文题目所设的任务核心是让学生思考“何为青春”“作为青年,如何做才能让后浪奔涌起来”,而有些同学的立意是“那无法奔涌的后浪”,在立意上与题目要求不相符。因此在审题立意上,要记住最基本的一条,在写作过程中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必须服从“说理”的需要。

2、文体偏离

文体偏离是指作文的文体与题目要求的文体不相符。作文题目写到道“请你们给其中一位嘉宾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思考”由此可见,这次作文的文体是书信体。在此次考试作文中有不少同学得文体不是书信体,仍然是普通的作文格式,没有收信人也没有写信人的姓名,并且也缺乏书信体语言的亲昵性。这个问题看似小,解决方式简单,但却是同学们容易忽视的问题。

(二)论证浅显,逻辑混乱

学生确定立意后,需要采用丰富的论证方式、深刻的论证语言和清晰的论证逻辑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但当学生面对高考的激烈竞争时,写作便成为一种谋取分数的手段,学生们便采取肤浅且俗套的语言堆砌一个又一个的事例,但这些例子不足以论证自己观点。在这次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过程中,一些学生通篇采用事例论证,方式单一,主要表现在论证浅显,逻辑混乱两个方面。

1、论证浅显

所谓“论证浅显”是指学生的论证语言浅薄、显而易见。论证浅显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次高三年级驱动型作文训练中,一些学生的作文中涉及李子柒、樊锦诗和汪勇等人的事迹,但对他们的事迹没有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和提炼升华。如有位学生以《吾辈是青年》为题目,其内容将材料中所提供的案例一一列舉,没有自己深入的思考,这样的论证显然是不充分的。学生没有从深层次理解樊锦,只是从表面上写樊锦诗坚守敦煌文化,没有揭示她坚守敦煌文化的本质,以及作为“后浪”从她的坚守之中得到怎样的启发。由此可见,这位学生的论证观点和语言都处于浅表化。

2、逻辑混乱

所谓“逻辑混乱”是指因果关系不明,思想混乱。学生在写作中,逻辑混乱的表现就是“把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情感问题交织在一起进行讨论和思考”这种写作方式容易让阅卷者感觉逻辑混乱,表述不明。在此次任务驱动型写作中,有一些学生的文章逻辑不通,语言反复,长篇大论的赘述也没有把自己的中心观点表达出来,思路也不清晰,在阐明自己的观点过程中,经常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结构混乱的情况。

二.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常见失误原因

高中生在写任务驱动型作文,易陷入偏离题目、论证浅显和逻辑混乱等误区,主要原因是学生审读材料粗疏、辩证思维薄弱和缺乏素材积累。

(一)审读材料粗疏

审读材料粗疏是指学生审读材料时马虎、不仔细。学生拿到试卷后,没有认真研读所提供的材料和任务指令,随意抓住材料中自己能够写的点进行立意,就会造成立意偏题。这次高三年级作文训练的任务指令是“作为青年,如何让后浪奔涌起来”,一些学生没有认真研读材料,导致自己的论文立意不准。本次写作文体是书信体,不少学生因为审读材料不仔细,讲作文写成传统的议论文,没有注意书信的格式和文体特征。审读材料粗疏也会使对写作文任务把握不准,会使自己立意与材料所要求的任务相差胜远,出现立意偏题的情况。

(二)辩证思维薄弱

学生作文内容论证无深度、浅显,其原因是学生的辩证思维薄弱。教师平时上课也疏于对学生语言的辩证性进行训练,同时再加上学生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中的一些概念不明确,也让自己的论证的内容显得肤浅,论证的逻辑也是混乱的。学生的辩证思维薄弱也就造成了学生认为对切一些华丽的辞藻、编织一个精美的骨架,再罗列一些名人、典故和诗句,就能成为一篇满分作文。但他们没有思考材料背后的深刻含义,所写的内容在流行的写作套路影响下,已经失去了本拥有的犀利与深度,也让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三)缺乏素材积累

学生缺乏素材积累的表现是作文出现语言贫乏,无话可说的情况。主要由三个原因,首先是因为平时作文素材积累过少,对一些时事新闻不了解。高中生学业压力过大,平时的休息时间本来就少,想要获取这些时事新闻的机会也不多。教师在新闻时事的选取与解读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其次,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更多的使用轻阅读,在当前高中生的作文网络用语、抖音段子随处可见。最后,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人生经历少,对自己所积累的素材,缺乏深入的见解,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使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有一种支离破碎之感,没有亮点。

三.高中驱动型作文教学对策

针对高中生在驱动型作文写作时出现的偏离题目、论证浅显和逻辑混乱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一)紧扣材料,驱动任务

学生审读材料粗疏,易造成作文立意偏题的问题。学生审读材料时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任务?怎样才算基本完成任务?怎样做才能完成任务?学生只有明确材料中的任务,审题理解任务,将材料的要求要一一列清,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學生明确任务,才能避免一意孤行、头脑发热、任意写作的情况。

1.开篇明任务,观点需鲜明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在第一、第二段点明任务,亮出观点,最好再照应标题。任务驱动型作文借助反映现实的材料,考查学生透过生活现象看出问题本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从材料入手,在叙述和揭示主旨中入文为题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方式。

文章的开头直接对题干中的材料做概括的叙述,之后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亮出观点,这样可以达到简洁洗练、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体感要求的任务情境中的效果。如在这次以“作为青年,如何让后浪奔涌”为主题的写作过程中。首先,学生能够明确本次作文的两个任务点。其一是作文主题是作为青年,自己如何做自己才能让后浪真正奔涌起来。其二是这次作文的文体是书信体。学生明确任务后,在开篇就要点明任务,合理利用材料中所提出的樊锦诗、李子柒、汪勇等这些前浪的例子,要注意开头适度编辑材料,但不能重复原材料。观点立场鲜明,开门见山,不能使用模糊语言,语言简约而不简单,破空而来,倨傲醒目,让人耳目一新。

2.段段扣任务,行文要深刻

行文中,心中要有任务意识,每段文字都要有,回扣任务的关键词或主题词,要求要及时明理,深入分析每段材料。行文中要完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重要“任务”就需要“即使明确,深入阐述”,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导向方式,又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还有“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段段回照任务,在文章结构上要注意层次逻辑鲜明,“是什么”——诠释界定任务,“为什么”——分论点论述意义,“怎么样”——具体建议升华。如在这次以“作为青年,如何让后浪奔涌”为主题的写作,在每段都要回扣作文的任务点,这样才能让文章的结构具有完整性。

3.结尾处,回应任务

在结尾处回应材料,再次点明任务,在升华中扣回标题。“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结尾短促有力,才会产生耐人寻味、咀嚼不尽的艺术效果。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过程中,在结尾处,重新概述材料中所要求的任务,能够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表述过程中可采取以实书写内容,以虚描绘结果及意义方式。

(二)积累素材,驱动内容

王鼎钧先生在《说理》中提到“你要让我同意你的观点,就必须拿出让我信服的材料。”学生写作时出出现的论证浅显、内容贫乏很大原因上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面较窄,所积累的素材不具备公信力。基于这种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的阅读外,也应做好课外阅读,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方资源,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素材。再次,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对一些新出台的概念理解有限或者资源不足,教师可以分类整理一些相关的最新时事材料,这样可以广泛的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如新出台的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的楷模黄文秀、白晶莹、张桂梅等人的事迹,他们弘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精神,教师提前整理他们的事迹,分发给学生阅读,学生在写作文时既能让自己有话可说,也可以让自己的作文与时事接轨,增强作文的时效性。

(三)辩证思考,驱动思维

近几年的任务驱动型写作,更看重对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的考察,对考生的判断力与思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辩证思考也是驱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论证无深度,辩证性思维缺乏的问题。学生在观看一些新闻时评类、演说类、辩论类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写出来,和节目里面的人所说的形成对比,并思考自己的这些论点是否能够站得住脚。比如在看2021年全国脱贫大会中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个人中事迹中。我们不仅要要求学生记录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品质,也要让同学们将自己的视野放在所在的广阔社会背景之中,并且思考在脱贫攻坚之际,党和人民为这一项伟大的事业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自己作为青年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做才能为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任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环环相扣的辩证性思考,逐步驱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型写作,就知识教学而言,是从“知识本位”到“需求本位”,从“教师立场”向“学生立场”转变。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出现的失误问题,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勤于思考,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鸿沟,我们要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要加强训练,多思考,多体悟,多积累,才能让写作水平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J].语文学习,2015(7/8):8—12.

[3]李雪丽.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构思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

[4]谢启团.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提升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71-75+80.

[5]叶黎明.从知识本位到需求本位——写作知识教学的重大转向[J].语文建设,2020(21):18-23.

注 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2021年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工作站课题,课题名“黄冈中学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编号:5032021004),课题负责人:高为。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苏东坡书院))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