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开启语文课外阅读之门

2022-04-08 16:33毛云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毛云

【摘 要】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与推动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工作中的关键地位与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但教材内容与课堂时间有限,此时,课外阅读活动就成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拓展自身眼界与见识的重要手段。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特意增加了“快乐读书吧”这一教学板块,为课内文本的阅读学习与课外阅读活动构建了有机的联系。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者与引路人的职责,全面挖掘“快乐读书吧”教学板块中的资源与素材,在科学的引导下构建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开启语文课外阅读之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与启蒙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优化阅读方法的关键时期。受到身心发展特征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与认知尚未成熟,普遍有贪玩、好动、好奇心强的个性特点。因此,如果没有教师或家长的引导,他们在课外自由活动时很难静下心来主动阅读。“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的出现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为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教师要抓准编者的编写意图,利用好这一教学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从而真正地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一、重视导读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由于生活认知与社会经验较为缺乏,小学生的好奇心往往更加强烈,他们探索问题的精神与意识是发自内心的。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快乐读书吧”板块的教学中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导读,通过设置符合学生兴趣、贴近阅读内容、难易程度适中的相关问题,激起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活动的期待,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在后续的阅读与探究中更加专注与耐心。

例如,在統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童年》这一经典书目时,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促使学生回忆童年时光,同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故事里小主人公的童年过得快乐吗?他的童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在问题的驱动下,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提升阅读效率。

(二)组织朗读,提高专注程度

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改变传统的默读方法,带领学生大声朗读,在阅读过程中做到眼、口、心三者之间的一致,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强调朗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采用带读、分角色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揣摩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童年》这一经典书目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书中描写“我”吝啬抠门的外祖父的相关片段,然后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模仿外祖父与外祖母的口吻进行对话,感受作者对外祖父“又好笑又令人生厌”的态度。通过朗读,在帮助学生集中精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文章情节发展的理解与掌握。

(三)创设情境,提高阅读趣味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语文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到“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中,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挖掘相关资源与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多维度、多元化的优势与特点,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的集成进行阅读文本的导读,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的感官刺激,提高阅读过程的趣味性。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小段探险家在荒岛进行野外求生的视频,使学生初步感受荒岛环境的恶劣。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片段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把你带到荒岛上,你会害怕吗?”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中就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鲁滨孙的勇敢、智慧以及顽强的精神,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二、加强方法指导,提升课外阅读效率

(一)对比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语文教师在“快乐读书吧”板块的教学中要深刻认识道:阅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而是要立足于长远目标,在阅读与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对阅读书目进行整合,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在学生阅读题材相似而背景与故事各异的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就文本内容展开对比与分析,针对不同的书籍总结出不同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童年》这本书入手,设置“成长过程中的笑与泪”这一阅读主题,带领学生阅读描写童年时光的《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等相关书籍,并对其中不同主人公的童年故事进行对比,感受他们各自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可以对比分析国内外文学作品在写作风格、语言、情节发展方面的特点与差异。

(二)布置任务,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快乐读书吧”板块的阅读只是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一个开始,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板块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课外阅读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常态化,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制定“阅读任务清单”的方式,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课外阅读计划,并通过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可以对每天的阅读时长、阅读的主要内容、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进行记录,督促自己按时完成阅读任务。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经验与自主时间管理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阅读任务表格,对书目的章节、目录以及个人阅读的速度,对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量做出计划,并根据表格积极完成阅读任务,将课外阅读发展为常规的生活习惯。

三、延伸教学维度,巩固课外阅读成效

(一)及时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总结与反思不仅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以及语文阅读活动中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课外阅读可以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但要将阅读的效率最大化,因此就不能抱着“读完了就过了”的态度,而应该对所阅读的书籍与内容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复盘,重视故事发展的情节,积极反思,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的片段、优美的词汇与句子,以及阅读的感受与态度。因此,教师在“快乐读书吧”板块的教学中要注重读后的总结与反思环节,及时带领学生回顾书中的内容,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效巩固学生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草房子》这本书时,可以在学生阅读结束后,开展专项的分享与交流活动。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感想与经验,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书中哪一部分的情节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等,深入探讨故事的情节,交流通過阅读获得了哪些成长与收获,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等,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效。

(二)读写结合,促进知识灵活运用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始终是“难舍难分”的。“快乐读书吧”板块下的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与写作素材,学习优秀的写作手法,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语感,为写作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活动对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与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切入点延伸阅读的教学维度,结合实际的阅读内容开展专门的读写训练,让学生能够“趁热打铁”,运用阅读时积累的知识与方法,在实操中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假如一觉醒来后,你发现自己在一个荒岛上,想一想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面对危险,你又会怎么做呢?”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写一段话,在书籍主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并鼓励学生在全班范围内讲述自己写的小故事,最后给予积极正面的点评。通过写作活动将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学生应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要通过大量有意义的阅读活动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快乐读书吧”这一平台,让学生真正地爱上阅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快乐读书吧”成为开启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门。

【参考文献】

[1]杨春容.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以五六年级“快乐读书吧”读写结合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33).

[2]任新娟.“快乐读书吧”,让整本书阅读快乐前行[J].小学教学参考,2020(28).

[3]方保梅.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价值与有效运用[J].读写算,2020(22).

[4]金立义.“快乐读书吧”要生发快乐——对统编教材高年级“快乐读书吧”的辨识[J].小学教学设计,2020(Z3).

[5]刘曙慧.阅读,从“自由化”到“课程化”——“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J].湖南教育(B版),2020(6).

猜你喜欢
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快乐读书吧”童话导读教学设计
《读读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基于“快乐读书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