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带动课程分层分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以“生物技术大实验”课为例

2022-04-12 01:35陈燕飞易道生包英华刘静华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程

陈燕飞,易道生,包英华,岳 强,刘静华,刘 主

(韶关学院 英东生物与农业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为响应科技部推进生物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倡导[1],各高校都在努力提高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力度[2-3].韶关学院也对“生物技术大实验”课程,尤其是课程内容,进行了多次优化和调整.“生物技术大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常规操作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巧和保养方法,锻炼独立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对鸡防御素[5]进行研究的同时,课程组开展学生能力和课程要求衔接性的研究,结合分层分类教学,将科研工作与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生物技术的同时,体会科学研究的魅力,产生科研使命感,为我国的生物技术事业培养可用之才.

1 从科研工作中发掘适用于课程的题材

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6].作为综合性实验课程,“生物技术大实验” 将各门技术进行有机整合,使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贴近生产实践,同时要求实验难度适宜该阶段学生进行学习.一个适合的实验对象更能使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防御素是一类重要的抗菌肽[7],能有效灭杀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8].鸡体内命名为Gal-7的鸡β-防御素7,主要存在于鸡骨髓中[9],在抵抗微生物侵害的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0].课程通过RT-PCR克隆基因gal-7,构建pET32a-gal7表达载体,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大量表达Gal-7融合蛋白,并确定了融合蛋白具有很好的抑制细菌生长的效果,是当今养殖业急需的抗菌药物[5]. 基因gal-7及其表达蛋白质Gal-7的分子量不大,实验的成功率高,其终产物蛋白易于纯化,且抗菌性能通过简单的细菌培养即可体现,是“生物技术大实验”课的一个良好的材料.此外,该研究工作也有本科学生的参与,为其在调整为本科生实验教学内容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参考.

2 优化科研成果为实验课内容,分层分类规划生物技术实验技能的训练

“生物技术大实验”共80个学时,包括动物组织总RNA提取,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子的构建、转化及鉴定和目的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鉴定等4大模块,融入了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学科的实验技术.该课程对鸡防御素研究的相关实验进行了改良和整合,使其既覆盖生物技术研究所需的基本实验技能,又能使实验之间相互衔接.经过对2008—2018级多个年级学生的实施并将课程内容和体系进行逐步修改、优化,最终确定文中的课程内容体系(见表1).

表1 生物技术大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及设计思路

3 基于优化的实验内容,分层分类实现生物技术实验技能的训练

3.1 实验前,开放实验室锻炼学生实验准备技能

在课程安排上用4个课时对课程的实验体系进行介绍.先介绍防御素的抗菌优势,而后为学生确定“通过原核表达量产防御素”的目标,再以任务型教学[11]的方式将实验框架(详见第2部分)展开讲解.

在构建好整个大实验的理论框架后,利用实验准备的机会锻炼学生试剂配制等实验准备技能、培养周密的实验思维.先将大实验中各个实验项目的准备工作指定给各实验小组,课余开放实验室,各小组学生自行安排时间为所负责实验完成准备工作,包括药品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以及其它仪器耗材等的准备、整理和保存,实验员则负责提供原始药品试剂和工作液配制方法等.实验准备工作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形成良好实验室风气,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和礼仪,提升学生在实验中所获得的成就感.既可拓宽学生就业方向,又能帮助学生确立考研方向并为此打下更扎实的基础.为鼓励同学们积极地进行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3.2 以周密的课程安排保证教学效果

为保证课程有序且高效地锻炼学生的生物技术实验能力,笔者采用分层分类教学的方式,周密地对课程各实验内容进行组织安排.

在实验操作前,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等细节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或示范,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实验中各个操作步骤背后的原理和机制,以便更规范地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有条件地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工作或重复实验提供便利条件,更是学术型、应用型学生完成选修实验的黄金时间.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册上及时详实地记录实验步骤及现象、数据等,并进行分析.教师在仔细评改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或课上的讲评.

为帮助实验失败的小组能继续完成后续的实验,除开放实验室允许其再次尝试外,在其能透彻分析失败原因的前提下,将鸡防御素研究过程中所存留的相应实验样品(如成功构建的质粒、筛选的菌种等)提供给学生[5].借此契机说明生物技术的优势、实验材料存留的方法和必要性,充分进行实验记录的习惯养成等问题.为考研的同学培养实验思维,帮助准备就业的同学养成本专业求职必备的实验习惯.

3.3 形成发展性评价体系,激发学习积极性

为引导学生更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并细化每个环节的得分权重.评价体系中,将实验准备纳入评价体系,全面培养实验能力: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其实验准备工作,尤其是卫生整理方面进行点评,并将此量化为成绩,以10%的比例计入小组成员的期末总评成绩;提高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报告册成绩中,“实验过程”部分分值提高为50以促进学生养成及时详细进行实验记录的良好习惯,实验准备和实验结果部分分值分别为20和30;操作考试中增设了笔试部分,答卷包括“实验项目”“所需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等4个部分.评分包括操作规范性、操作熟练性、理论理解度和答卷认真度等4个维度,分值分别为30、20、30和20.其中,前3项根据学生现场的操作进行评分,然后学生闭卷形式完成答卷,主考教师再根据答卷完成情况进行“答卷认真度”的评分.在操作考试的过程中,除要求学生完成课程内指定的实验操作外,还会从题库中选取如“如果目的蛋白是蛋白酶,还可以用抑菌圈的形式来检验吗?”等拓展性问题的提问,考察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情况的同时,引发学生课余的思考和讨论,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4 结语

对鸡防御素的研究原是市级科研项目,后延伸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后,2014年将改良后的“鸡防御素研究”作为“生物技术大实验”课程的内容用于教学,再经过数年教学实践的磨合,将研究中的实验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内容,最终构成文中的课程体系.

课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分层分类教学模式以满足学术型、应用型等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运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开放实验室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实验准备、重复实验和选修实验提供条件[11];细化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安排;构建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式、全面锻炼生物技术实验能力、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创设积极和谐的实验室氛围.努力为生物学、生物技术领域培养具有较高综合实验素质的人才.

随着课程体系的发展和成熟,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提高了就业率,更得到了就业单位的认可.课程在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养成优良实验习惯、端正实验态度、形成科学思维、激发科研灵感、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参考,是以科研带动教学的优秀范例.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课程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做个怪怪长实验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