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04-14 01:19徐永涛
医疗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上颌鼻窦鼻窦炎

徐永涛

上饶市立医院耳鼻喉科 (江西上饶 332020)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患者表现为鼻黏膜非特异性炎症,且多合并鼻息肉[1]。该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急性鼻窦炎的主要原因,患者通常表现为头痛、鼻塞、脓涕等症状;而慢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以脓涕为主要症状,偶可见不同程度的头痛、鼻塞及嗅觉失灵[2]。对于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保守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甚理想,且疾病复发率较高。传统手术是在蝶窦口后切除蝶窦前壁做切口,并在扩大上颌窦口后去除病变组织,这一术式视野局限,术区外黏膜损伤风险较高。而鼻内镜下手术视野清晰,术中鼻腔鼻窦无死角,便于医师观察窦口道内全部结构,有利于降低手术误操作而致损伤的风险。基于此,本研究以对照分析方式,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0~58岁,平均(35.2±6.3)岁。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57岁,平均(36.1±6.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病程长达12周;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即鼻道有鼻息肉、分泌物或息肉样水肿,中鼻道充血;X线检查示,黏膜增厚至少5 mm,且有1个鼻窦不透光;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真菌性鼻窦炎;合并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合并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合并前额底病变。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后行常规消毒、铺巾;经梨状孔黏膜入路暴露鼻窦后切除中鼻甲后半部及蝶窦前壁,开放筛窦及前筛窦,同步开放额窦口及蝶窦口,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后清除上颌窦内病灶组织,后消毒口腔内唇龈穹隆及口腔内黏膜,上颌窦接受浸润阻滞麻醉后行7~10 mm唇龈沟切口,打开尖牙窝进入上颌窦,探查上颌窦内肿物情况,完整切除肿物或窦腔内病变组织,创面止血后给予PVF系列医用海绵行鼻腔填塞;术后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即给予患者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Glaxo Wellcome, S.A.(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批准文号:H20140117,规格 50 μg×60喷]喷鼻,每个鼻孔1喷,1次/d,每日最大剂量为每个鼻孔不超过4喷。

试验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后行常规消毒、铺巾,并将2 ml盐酸肾上腺素(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12020526,规格 1 ml︰1 mg)及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注入鼻中道、双侧嗅裂和下鼻道表面,每隔5 min注入1次,共3次;于90°鼻内镜(卡尔史托斯公司,型号 7230AA)下,应用吸引器从额窦底找寻额窦开口,用刮匙扩张额窦周围,仅保留正常黏膜;然后采用钩突刀将钩突切开,用咬钳除去钩突和息肉,取部分息肉组织送病理标本,经由直筛窦去除筛泡,并将前组筛房的病变组织、前中组筛房至筛顶一并清理干净;切除部分鼻甲基板后暴露上鼻道及上鼻甲,依次切除上颌窦气房、窦顶气房及蝶筛气房,并开放上鼻道引流通道;使用弯头吸引器从扩张的额窦中吸出分泌物,并用切吸刀清洁术腔,更换70°鼻内镜后进一步处理上颌窦周围及窦内病变,且于鼻内镜下进一步处理上颌窦口周围及鼻窦内病变,清理残余骨片并修补黏膜后使用油纱条塞住术腔及中、下鼻道;术后2 d取出鼻腔填塞物并清理鼻腔,且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2次/d),后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行抗感染治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1.3 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于术后3个月评价,治愈,内镜检查鼻腔上膜皮化、无脓性异物,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内镜检查鼻腔上膜有轻微水肿、存在少许脓性异物,窦腔黏膜略肥厚,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内镜检查脓性异物仍大量存在,鼻窦狭窄,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2)生命质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参考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评估,包含睡眠障碍、鼻部症状、情感结局及相关症状4个维度,共20个条目[需要擤鼻涕、打喷嚏、流清鼻涕、咳嗽、鼻涕倒流(咽喉)、流脓鼻涕、耳闷胀、头昏、耳痛、头面部疼痛或压迫感、难以入睡、半夜容易苏醒、夜间睡眠质量不好、睡醒后觉得累、疲劳、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沮丧焦躁或易怒、忧虑、感觉不安或难堪],每项分值0~3分,由低至高分别为无任何困扰、轻微困扰、中度困扰、重度困扰[4],分值越高生命质量越低。(3)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7 d内淤血、鼻腔出血、脑脊液鼻漏、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4)疾病复发:术后6个月,通过入院复查或电话随访方式统计两组疾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术后3个月,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SNOT-20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SNOT-20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NOT-20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后7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疾病复发率比较

术后6个月,试验组疾病复发率为4.76%(1/21),低于对照组的35.71%(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6,P=0.017)。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鼻塞、流脓涕、记忆力及嗅觉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5]。该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认为与机体自身机能有关,此外,变态反应、感染、空气污染等亦会导致疾病的发生[6]。传统手术方案多需切除中鼻甲后半部,并在暴露蝶窦扩大上颌窦口后清除病变组织,虽可清除病变组织并解除窦口阻塞情况,但存在术野局限、术中开放不彻底的弊端,造成术区外黏膜损伤发生风险高[7],效果不甚理想,且疾病复发率较高,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8]。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内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不仅可减轻手术创伤,而且可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NOT-20各项目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效果较佳。经分析,其原因在于,鼻内镜手术的视野清晰,可直接提升手术操作的准确性,从而减少非必要的鼻腔内损伤,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进行器械操作时,不可直接对正常的鼻窦黏膜、鼻腔进行吸引,尤其是中鼻甲前外缘,否则术后易出现鼻腔闭合、粘连等不良情况;(2)对于窦口开放,并非越大越好,需结合患者病情而定,针对上颌窦口,除非有真菌感染,否则无需全部扩开;(3)医师应于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辅助检查,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同时应于术后帮助患者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降低疾病复发率。

综上所述,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效果突出,且可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

猜你喜欢
上颌鼻窦鼻窦炎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上颌后牙与上颌窦底关系的研究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基于CBCT的昆明地区人群上颌磨牙MB2根管特征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秋天警惕鼻窦炎急性发作
鼻窦炎护理不可不知的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