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推拿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022-04-14 01:19牛兵
医疗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活动度肩关节上肢

牛兵

海城市正骨医院 (辽宁鞍山 114200)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的范畴[1]。目前,临床上常用冷热水交替浸泡、微波治疗术等方法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但效果不佳,且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认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属于“痹症”的范畴,其治疗原则应以行气活血、解麻木为主。针刺与推拿均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法,可通过辨证施治,激活穴位,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对神经、关节功能受限类病症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结合推拿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73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55~78岁,平均(62.45±5.28)岁。试验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58~80岁,平均(63.49±5.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已签署同意书。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肩手综合征:病生机制、诊断和治疗》[2]中肩手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3]中痹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为单侧肩部、手部疼痛。排除标准:近期出现过脑出血倾向;心、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意识不清晰。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体位控制,指导其将患侧肩关节上提、前伸,将肘关节伸直后,后旋前臂,背曲腕关节,伸展手指;指导患者行主动运动,手指以交叉状握拳,伸直肘关节,双臂向上,旋转前臂;指导患者行被动运动,患侧肩关节做外展、内收动作,扩大动作及身体活动范围;拍打放松患者上肢伸肌等,20 min/次,1次/d。

试验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具体如下。(1)针刺:进针前,消毒毫针及进针处皮肤;用3寸毫针透刺合谷、极泉穴后,针刺手三里、曲池、外关等穴位,得气后留针30 min;然后用电针治疗仪(青岛中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ZH665)连接肩髃、曲池、合谷穴,留针15 min,以能引起肌肉颤动为宜。(2)推拿: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以拇指点揉其臂臑及曲池等穴位,揉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部位,环转活动腕部、肘部及肩关节,拍打患肢,20 min/次,1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3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评定,痊愈,经治疗,患者关节疼痛、水肿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手部肌肉萎缩消失;有效,经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关节活动功能轻微受限,手部肌肉萎缩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患者症状无缓解,关节活动功能严重受限,手部肌肉萎缩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上肢疼痛: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评估两组的上肢疼痛程度,分值0~10分,评分越高表示上肢疼痛越剧烈。

上肢水肿程度:采用我院自拟评分表进行评估,分值0~6分,其中无水肿记0分,轻度水肿记2分,中度水肿记4分,严重水肿记6分,评分越高表示上肢水肿程度越严重。

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于治疗前后依据《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6]中的相关标准评估两组的肩关节活动度,分值0~3分,评分越高表示肩关节活动度越好。

生命质量: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7]评估两组的生命质量,分值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好。

上肢运动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8]评估两组的上肢运动功能,量表内容包括坐位与仰卧位、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等,共33项,分值0~66分,评分越高表示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上肢疼痛、上肢水肿程度及肩关节活动度

治疗前,两组上肢VAS评分、上肢水肿程度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VAS评分、上肢水肿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上肢VAS评分、上肢水肿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VAS评分、上肢水肿程度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分,

2.3 生命质量及上肢运动功能

治疗前,两组SS-QOL、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S-QOL、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SS-QOL、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S-QOL及FMA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多见于卒中后1~3个月,发病至Ⅱ、Ⅲ期即为不可逆期;在患者发病初期,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有发展为典型畸形的风险,可导致患者永久丧失关节活动度。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康复训练等常规方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但缺乏系统性,且患者恢复速度慢,不利于改善预后。

中医认为,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血虚、血瘀,风寒湿毒侵体后,脉络瘀阻,限制其肢体活动范围。针刺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通过施针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临床上多用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且疗效已被肯定。推拿是指通过推、拿、提等手法按揉患者经络、穴位的一种疗法,具有镇静止痛、疏经通络、活血祛瘀的作用。手三里穴气血丰富,针刺该穴位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针刺肩髃穴可疏通阳明、活血祛瘀;针刺曲池穴具有清热活血、通经活络的功效;合谷穴是止痛部位,针刺该穴位可疏风、清热;通过针刺穴位,可激活患者的机体内环境,通过推拿,可消除其肌肉痉挛,缓解患肢疼痛,促进局部血流循环,减轻肢体肿胀症状[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上肢水肿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可有效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疼痛、水肿的症状,促进其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疗效显著。患侧关节、手部疼痛水肿是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而肢体浮肿可促进炎症因子表达,加剧机体炎症反应,导致黏多糖、胶原蛋白等渗出,造成患者指间关节囊肿大、上肢关节粘连,可增加肢体运动难度,降低其生命质量[10]。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推拿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静脉回流能力,预防肩关节、腕关节损伤发生,抑制炎症物质释放,并可通过消除肌肉痉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针刺可通过激活局部组织及肌肉,促进神经递质释放,阻断痛觉神经传导,从而可减轻患者的痛敏度,缓解不适,进而提高生命质量[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试验组SS-QOL、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可有效恢复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促进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升其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活动度肩关节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