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方式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

2022-04-14 07:54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第一实验小学
新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方式道德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第一实验小学 陈 平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其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生活化资源的利用,通过有效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积极引进生活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1]。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时间的影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只能讲授一些理论知识,缺乏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也没有将生活化的资源利用在教学中,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对生活化资源的利用,促进学生道德法治观念的养成。

一、生活化教学特点与其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

1.生活化教学特点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化教学具有几个特点:首先,生活化教学需要考虑开放的时空条件,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教师讲授为主,所以受到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制约,学生只能从固定的教材中获得知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生活化的知识了解甚少,对于既定知识的用途也知之甚少。而生活化教学更多的是从生活实际入手,重在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利用,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贴近生活的实际素材,通过构建不同方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实际的生活中去探索知识,使教学的情景逐渐延伸至实际生活,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范围逐渐扩大,教学环境得到延伸,便于学生更好的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其次,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教学内容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教学需求,这种方式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情感体验,目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生活具有复杂性,所以生活化教学也呈现出了多元性特点,只有多元化的学习才能将实际生活还原,为人们提供更加有益的生活指导[2]。再次,生活化教学具备真实的课堂情境,目前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生活,这个理念为课堂情景化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因此在学生的情景探索过程中,应该全面地加强对课程知识的掌握,通过合理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真实。生活化教学方式利用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需要构建真实的课堂情景,通过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利用,逐渐将互联网教学资源当作情境真实性教学的有效因素。最后,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就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正面影响,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作用

将生活化方式利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首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正确认识生活,然后在热爱生活的基础上服务生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能感受社会文化和知识,从而积极探索生活实践,通过主动地探究,逐渐实现自我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生活化教学法的利用,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将个体化的生活价值体现出来,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明确人生的方向,发挥其对成长的作用。学校生活是小学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明白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社会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中。接着,小学道德与法治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其来源于生活,也直接反映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毕竟单一的理论学习无法让学生理解学习的价值,也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只有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可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真谛,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最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实际生活中而来,最终也会归于生活,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社会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对生活化方式的利用,才能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支持。只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方可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成长,从而更好地服务生活。

二、生活化方式运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1.教学目标设计生活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设计中利用生活化方式,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为确保教学目标设计的生活化,教师首先要加强新课导入,在课程中积极融入生活化内容,以便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领悟。教师能够针对性的在目标中引入生活化内容,毕竟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南,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指导,合理引入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在课堂上引入生活资源,展示与生活相关的图片,导入新课内容,方可在教学中引起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学会进行自主探究[3]。比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爱心的传递》教学目标设置,需要引入生活化内容:(1)对于知识目标的设定,需要让学生通过对社会实际的观察,认识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爱心事例,然后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奉献出自己的爱心;(2)在能力目标设定中,需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知识学习,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友爱事件;(3)对于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设定,需要让学生认清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关爱的支持。在课程开始阶段,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先播放《爱的奉献》歌曲,烘托充满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主题歌曲引导下,积极思考课堂教学的内容,然后通过对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的理解,利用电子课件制作爱心故事,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深刻地展示出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为了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一个搀扶老人通过马路或者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画面,然后让学生感悟这些问题和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还做过哪些帮助他人的事情?”“帮助他人你要注意什么?”等。在这个问题设置和回答中,可以使整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得到满足,最后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处处体现爱,生活需要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的传递中会让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等语言总结课程。

2.课程内容设计生活化

要想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现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就要积极促进学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与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践,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通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化实践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其通过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实践,然后根据详细的实践开展情况作出报告,课后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传入班级群,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积极地参与到生活实践中。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巩固课程内容,从而实现对生活实践任务的满足[4]。比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生命最宝贵》内容设计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整个知识构建包括“人类生命的独特性”“人们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容,然后详细对这几部分内容进行细分。接着,根据“人们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的内容设计时,可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设定生活化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比如:水中有一条小鱼危在旦夕,不同的人对这条小鱼的态度是不同的,成年人的态度可能十分淡然,而小孩的态度就显得十分在乎和关怀,针对不同人的不同态度,让学生分析产生态度差异的原因,然后总结出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道德观念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学活动设计生活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生活化方式。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活动设计的针对性和新颖性,要保证在设计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便于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变得更加广泛,从而更加合理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是班级的主人》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设定实践活动环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其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实践,选出最佳方案。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习内容变化更加丰富,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积极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老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重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利用,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对道德法治内容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4.课堂导入设计生活化

为了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导入设计,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因为优秀的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只有课堂导入设计生活化,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课堂导入内容并不是十分理想,对于生活化场景的引入质量不高,这就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下降[5]。所以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就要积极地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身边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我的家在这里》内容教学时,对于课堂导入的设计,需要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家庭成员,分析自己的家庭特点,然后让学生经过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讲解的知识,将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充分实现知识和生命的密切结合,促进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5.教学过程探究生活化

为了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尽量不要提出针对性较低的问题,最大限度保证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教学过程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积极促进教学过程优化,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后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引入生活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案例的探究中促进问题解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道德与法治《四通八达的交通》,在讲授“多样的交通方式”内容时,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初步认识交通工具和社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划意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放学你们乘坐哪种交通方式回家?如果去旅游你们喜欢什么交通方式?”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小明一家打算去海南旅游,我们一起为他们设计一个旅游行程吧。”教师充分结合教材后,可以为学生提供从当地到海南的地图和不同交通方式的速度图表、故事文本等,将这些信息充分展现在多媒体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妈妈的意愿是乘船看大海,爸爸想节约成本,而小明想坐飞机”等这些愿望,让学生深入思考,在生活化场景的思考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点评,最后评选出最优方案,然后讲解方案最优的原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促进对生活化案例的掌握,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具有开放性高、真实性强等特征,所以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利用,能够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生活化方式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律意识,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方式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