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以《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1)》为例

2022-04-14 06:37
林区教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导向交际环节

汪 凤

(兰州工商学院 外国语学院,兰州 730030)

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外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讲授所有的教学内容到有所选择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将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流程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产出导向法的提出

“产出导向法”的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针对的是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2013年拓展到大学英语教学,2014年年初修订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同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被正式命名为POA[3]。“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外语教育专家文秋芳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该理论的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旨在提高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4]。其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在“驱动”环节,教师提供交际场景并为学生布置产出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促成”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输入性学习材料,对学生学习的语言形式、内容以及篇章结构进行引导,促成学生的有效产出; 在“评价”环节,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产出任务进行评价。三个环节有机统一,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学生,促使学生将输入性知识转变为产出性知识。

二、产出导向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课前导入—课本讲解—完成练习的模式来讲授和学习英语。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很多学生陷于反复记忆单词、背诵句型的机械化学习模式,无法体会英语的语言魅力和学习这门语言的乐趣。一些教师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设计单一。这样的课堂只是把学生当成了语言知识灌输的机器,课堂气氛沉闷乏味,缺乏参与感。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信息化时代下学生可以自主借助于网络查询单词的释义、句型结构及语法规则,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要给予学生引导,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产出导向法有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产出导向法在高校英语教学的实施改变了教师过去不加选择地全盘讲授知识、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在不同的教学流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多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相应的语言产出任务。产出任务的设立解决了学生在母语环境下缺乏语言交际机会的现状,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练习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产出任务,将教师在驱动环节的输入性学习资料转化为有效的产出性知识,这一过程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

(三)有助于发挥教师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产出导向法认为,教师除了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指挥者[5]。产出导向法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中介性的促成作用,遵循了其“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合理地引导学生依据产出任务进行有选择性的语言学习,使学生利用已有的英语知识体系来内化新的语言知识[6]。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中都需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包括场景的搭建、任务的布置、产出活动的完成和评价等,这些流程为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提供了平台。

三、产出导向法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一)教学设计

1.教材的选择

本课程教学实践使用《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1)》,该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精神,结合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针对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编写的一套立体化通用英语教材。该教材针对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采用“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现以该教材第四单元为例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课程实践的教学目标分为四个层面,如表1,即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交际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及其表达。语言技能目标分为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其中阅读技能是识别作者在文章中通过重复获得的语义连贯性;写作技能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正反两个方面阐述自己对于共享经济的看法。对学生来说,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的实现都是语言最基本层面上的目标,而交际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能够更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使他们得到思想上的启迪。

表1 教学目标

3.教学对象的选择

本教学实践的对象为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总人数为 61 人。经过前期测试,学生整体英文水平在 A2 级以上(根据《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来衡量),符合“产出导向法”针对中高级外语学习者的基本要求。本单元教学周期为2周,共10课时。

(二)教学流程

1.驱动环节

传统英语课堂热身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对背景知识的介绍或学生对相关热身问题作出回答。与传统的英语课堂热身活动不同,产出导向法下的驱动环节为:在一定的课程主题背景下,教师首先为学生呈现交际场景,然后让学生尝试产出,学生在尝试中意识到自身语言能力的局限性,从而产生学习动力,这样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教学流程逐步实现学习目标,最终顺利完成产出任务。例如,第四单元的交际场景为:本学期你正在上英语写作课,你的美国教师对中国还不太了解,他对中国的共享单车十分感兴趣。要求学生基于一幅共享单车的图片写一篇文章来谈论中国的共享经济这一社会现象。学生对共享经济的话题一点儿也不陌生,但是如何用英语来谈论这一社会现象会让学生力不从心,使学生意识到必须通过本单元的输入性学习资料,如相关视频和文章的学习来积累相关的词汇、表达。

2.促成环节

在促成环节,教师首先为学生描述产出任务,学生明确任务后进行选择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促成学生完成产出任务为导向,指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脚手架作用,帮助学生习得用于产出的学习资料,最后学生练习产出。“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假设认为,“产出比输入性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更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7]。

如表2所示,本单元的两篇文章讲述的是美国千禧一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即由拥有到共享的转变。教师在讲解文章中基本语言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在于指导学生从中选择可以用于产出的表达及观点。因此,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对语言层面的其他非主题的字词句的讲解可以弱化,因为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相关的学习,教师需强调与共享经济及生活方式相关的词汇和表达,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产出导向法下的教学流程要体现学生的产出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将促成阶段的学习材料应用于产出任务中,从而贯穿“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的教学理念,这一点至关重要。

表2 促成环节

3.评价环节

学生在完成产出任务后需要得到教师以及学生相互间的评价,评价环节必不可少。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评价了解学生产出任务的完成情况,有助于教师今后在驱动环节合理设置交际场景、把握产出任务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明确产出任务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今后完成高质量的产出任务。因此,如图1所示,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此次教学实践的产出任务是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来介绍中国的共享单车及对共享经济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完成该产出任务,按照教师的要求分步骤书写。教师可以在结构、内容、语言表达等不同层面进行评价。从学生的产出结果来看,学生在文章中首先能够描述图片引出话题,然后在中间段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共享经济的看法,最后作出总结。

(三) 教学效果

1.学生满意度

教师对学生参与此次课程教学实践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很认可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产出导向法并认为这一理论中的教学流程很有新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还有8%的学生习惯于知识填鸭式的教学,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他们的语言产出,但是不利于知识的大量输入和巩固。总体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此次课程教学实践持支持态度,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给予意见及反馈。

2.学生产出任务的完成质量

61名学生全部参与了本次课程教学实践并按照教师的产出任务要求上交了一篇作文。从内容、语言、结构和表达思想上来看,61名学生中有39人,即64%的学生在此次教学实践中的产出质量较高,能够在作文中使用促成阶段教师所讲授的语言知识点,如表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依据教师提供的促成阶段的输入性学习资料进行知识转化,将选择性学习时的输入句型转变为产出任务时的输出句型。这样有针对性的促成能够帮助学生有效产出。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有效产出也是对输入性学习内容掌握的一种重要体现,只有内化了输入性学习资料才能在其基础上加以应用并有效产出。

表3 教学流程中促成向产出过渡的语言体现

有17名学生的作文写作质量一般,表达平平,没有使用或转化教师在促成阶段的输入性学习资料。剩余的5名学生在作文中出现了明显的语法错误和一些汉式英语的表达。对于这部分学生,今后在教学中应加强对选择性学习资料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并督促他们从选择性学习知识输入向有效语言产出过渡。

四、课堂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应设立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产出导向法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当是多维度的,包括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交际目标、情感目标等。每个目标的设立都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掌握语言层面的知识点是最基本的目标,交际目标和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语言交际行动和情感表达上得到提升。将学到的语言层面知识点加以应用转化为交际能力是多维度教学目标设立的最佳效果,只有学生掌握了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涉及的教学内容,才能通过对学习资料的再加工等方法完成产出任务,最终达到交际目标和情感目标。可以说,不同维度教学目标的设立符合产出导向法提倡的“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上都有了全方位的提高。

(二)产出任务的布置需基于教学目标

教师在布置产出任务时首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依据于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来布置产出任务,产出任务最好在特定的交际场景下进行,交际场景的设置也要在教学目标的范围内。脱离教学目标来任意布置产出任务就违背了产出导向法的宗旨,打破了正常的教学流程,使教学目标与后续的其他教学流程不能做到有机统一。产出任务与教学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在语言层面的目标中学习的词汇表达可以与技能目标和交际目标完美融合,最终促进学生有效产出,这也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体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内容可以用于实践,从“学中做”,从“做中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言的真正意义体现在其交际性上。

(三)促成环节与产出任务需有效衔接

促成的目的是有效产出。因此,促成环节的质量至关重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让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选择性学习不能等同于任意的学习,不是省略难点,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而是依据于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促成环节输入的学习资料如果与产出任务不符或关系不紧密,就会严重影响产出效果。能否做到两者的有效衔接,首先要注意选择性学习资料与产出任务的关联度,确保学生的促成结果与教师的驱动目标形成一致性。其次要注意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关注促成环节的输入并将教师强调的输入信息有效地转化为产出内容。最后在评价环节,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对其他学生产出任务的同伴式相互学习,师生可以有意识地修正促成结果与产出任务相脱节的问题,在以后的产出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产出任务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结束语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实践课堂的应用,一方面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对自身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一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进一步提升。新的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为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驱动与学生的促成紧密相连,两者密不可分。当然,每位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各异,每次教学情境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在新的教学理论的指引下,需要进行积极的反思性教学,应走出教学的舒适区,乐于尝试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将自己置身于实践的教学情境中,在实际的教学中反复验证教学理论,找到该理论在实际教学应用时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加以解决,这样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导向交际环节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偏向”不是好导向
交际羊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