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训练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2-04-14 06:37
林区教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训练任务基础训练计算机

韩 涵

(江苏省邳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邳州 221300)

计算机基础训练已成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训练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输入汉字,掌握Windows10操作系统,重点学会使用Word 2019文字处理软件、Excel 2019电子表格软件及PowerPoint 2019,熟悉简单的网络应用。组织学生训练时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根据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与优势,整合设计模块化训练任务,搭建情境化训练平台,多元化评价训练过程,指导学生在相互探究中完成训练任务,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训练、协作训练的习惯,有效发挥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训练的学情分析

1.对专业认识不足,学习主动性差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是普通高中录取后余下的中考毕业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少学习主动性,多数学生还存在厌学现象。但为了保证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数量,很多中职学校不得不把这些中考生“照单全收”,导致了生源素质降低,增大了中职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难度。还有部分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有偏见,轻视专业技能在就业岗位中的重要性,对专业的认识不到位,致使这些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计算机基础训练时漫不经心,不能按照教师的安排独自完成学习任务,训练环节中也不主动和其他同学互动探讨,共同分析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与训练技巧,甚至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听音乐,忽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

2.专业课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

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教学中发现,仍有部分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转变,传统课堂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更新,课堂上把控了各个教学环节,教学节奏全由教师来主导,专业课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接受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为保障计算机基础训练的教学需要,大部分中职学校都配置了高性能的计算机房、多媒体一体机等教学设施,为专业课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条件。但由于多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认识不足,组织学生训练时,还是以教师讲解理论内容、演示操作步骤的教学形式,没有脱离“教师讲+学生练”的训练方式,多媒体设备成为呈现学习内容的“小黑板”,没有发挥出多媒体设备具有互动性强的优势,没有把信息化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地运用在训练环节中。

3.训练任务不明确,训练重点不突出

计算机基础训练是中职学校每一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涉及到全校的每一位学生和各个专业,是学习后续专业课、技能课的重要基础,通过专题训练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提炼获取信息、文字与数字的分析处理、传递交流数字化信息的能力,因此,做好计算机基础训练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但在课前,教师没有针对训练内容整合优化操作任务,没有给学生呈现情境化、完整的操作任务,导致训练任务不够明确,训练重点不突出,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有效掌握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上机训练时,多是按照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而多数教材编写时注重理论知识,动手操作的训练内容相对偏少,导致教师花费长时间进行讲解理论内容,留给学生操作练习的时间最多10分钟,教学过程没有把理论讲解与动手操作相融合,操作训练的重点基本上放在了软件的组成,训练时主要让学生点击查看一些对话框,忽视了如何运用软件完成一些具体的操作任务。另外,学生对新内容的领会能力不强,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难度大的错误认识,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环节的积极性。

4.训练评价不及时,评价激励效果差

构建一个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引导学生反思训练得失、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教师的适当点评,能对学生归纳和总结各个训练环节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学习内容较多,为了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每次训练活动,教师应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训练中、训练后恰当评价学生的训练情况,并且以鼓励为主,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在训练中取得的进步,哪怕是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也能得到肯定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建立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自信,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环节的积极性。但在实际训练中,绝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及时评价学生的训练结果和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一般只局限在期中、期末考试时评定学生的成绩,并没有评价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态度、合作探究的主动性等,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表扬,很多学生在训练中的良好表现被忽视,期中、期末考试评价也没有给这些学生指出训练的起点,导致这些学生找不到训练的正确方向,评价的激励效果没有得到发挥。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计算机基础训练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各种类型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参与训练环节,让学生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内容、学会新技能。学生通过对教材、学案、信息化教学资源等辅助材料的运用,进行自主训练和互动探究,按照训练计划的安排完成教师设定的各项任务,达成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训练中的基本技能,并从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自主参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1.能让学生有目标地完成训练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技能训练的主体,将训练环节与训练任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互动探究训练任务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新知识与操作技能,并激发和维持学生参与计算机基础训练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训练中,学生始终在给定训练任务的驱动下参与学习活动,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保证了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的表现,适时评价学生的训练达成情况,考察学生在训练中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的表现,以促使学生达到训练目标中的要求。由于各个训练任务中会关联一些就业岗位的内容,也增强了技能训练的针对性,能够使学生明确训练的各个环节,清楚每一项训练任务的目标及原因,使学生将计算机基础训练作为学习任务目标,进而激发学生认真完成技能训练任务。

2.能让学生产生训练的内驱力

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会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任务,任务中不仅包含了理论知识点,也包含动手操作的技能任务。挑战性的训练任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任务,充分体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进而使学生了解技能训练的价值所在,这种指向的明确性能够驱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挑战性的训练任务驱动下,对技能训练的目标会有所了解,这可以让学生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训练进程,检测自己是否有能力自主完成训练任务,是学生在训练前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方向,能够使学生适时调控个人的训练过程,并反思完成训练任务的情况。同时,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任务能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促进学生积极求知,推动学生主动展示个人的风采与能力,进而帮助学生主动完成训练任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

3.能让学生获得训练成功的体验

任务驱动教学的“门槛体验”让训练课堂具有整体感,训练任务中的导入环节,能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欲望,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训练情境。一方面,教师教授学生计算机基础训练理论知识,使学生体会理论知识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将学生带入技能操作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体验训练的重要性。训练任务中的理论知识学习是训练的起点,通过训练情境、学习目标、互动活动等引导学生的训练行为,体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训练任务中的技能操作并不是训练的终点,利用训练结果、训练意义、训练评价等总结学生的训练成果,让学生感受技能训练的成功,体会技能操作的“学无止境”。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新的训练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训练内容的增多和时间的推移,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学生高质量完成训练任务时,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使得学生体验到完成训练任务的愉悦和克服困难的成就感。即使学生在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会经历曲折、面临失败,但于学生而言,失败也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有效学习。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训练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策略

1.整合设计模块化训练任务

为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结合江苏省中职学校教学指导方案及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师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适时更新教材中的落后内容,增加与岗位关系密切的技能训练知识,优化设计适合任务驱动教学的模块化训练任务,体现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特点。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围绕现代办公岗位能力要求,以掌握岗位实用技能、提高岗位职业素养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计算机基础训练以Windows 10和Office 2019为平台,整合设计了四个训练情境、13个模块化训练任务(见表1)。每个训练任务涵盖了提出问题、任务分析、操作训练、总结与评价、拓展与提高五个环节,并分别制作成微课。优化后的训练任务突破了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理论体系的传统模式,着重于当前主流技术和新技术的讲解,训练内容与行业联系密切,并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将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按照工作过程来组织、讲解、训练新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水平。

表1 计算机基础训练模块化任务

2.搭建情境化训练平台

优化设计后的模块化训练任务密切联系行业技能需求,包含与就业岗位技能相关的知识链接,形成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Word 2019、电子表格处理Excel 2019、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 2019四个训练情境,为学生创设情境化训练氛围。在训练前,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营造与训练任务相关的真实训练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具体的训练任务进入训练情境之中,让计算机基础训练更加直观和形象化。还可以结合训练任务的特点,把训练任务进行岗位化设定,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四个小组,并用设定的岗位命名各个小组,如文件打字岗、文件校对岗、图片制作岗、数据分析岗等,并安排各个小组的组长为领班,承担本小组的任务分配与管理,学生在训练环节中的角色转换成了岗位员工,激发学生积极认真地投入到训练过程中,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2]。

3.多元化评价训练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完成了既定训练任务并不等于完成了专业技能的构建,还应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发现,教师恰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一方面,对学生是否完成规定的训练任务及完成质量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对学生训练过程中的态度与表现、小组互动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比如,《艺术小报排版》训练后,利用任务评价表(见表2)进行评价,让学生反思训练过程中的得失,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与操作技巧,激励学生共同做好计算机基础训练。在多元化评价环节中,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不足和最后获得的成绩,尽可能地多鼓励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委婉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使其保持参与技能训练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强调多元化评价训练过程的意图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的热情,激发学生参与计算机基础训练的兴趣[3]。

表2 《艺术小报排版》训练任务评价表

四、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训练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后的思考

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整合设计的训练任务既不能过难也不能太简单。训练任务太简单,一方面,会降低计算机基础训练教学的质量,不能达到技能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影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训练任务难度太大会使大部分学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不仅难以达成预期的训练教学效果,也会导致学生对后续训练任务的学习产出畏惧感。因此,整合设计高质量的训练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既定训练任务目标驱动下,在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下,主动参与训练过程,完成训练任务,真正实现以任务为主线和载体的训练模式。

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也要认识到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及时地解答学生的疑问与难点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教师的恰当引导和激励,学生的训练热情、训练动机是得不到有效维持的,学生可能会失去正确的训练方向,难以把握训练内容与训练进度,从而影响训练质量。另外,各个小组的互动探究环节,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点评,只有教师给学生搭建自主训练、互动探究的平台后,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训练,以保证任务驱动教学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训练任务基础训练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各年龄阶段的训练任务分析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分析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各年龄阶段的训练任务
Module 3基础训练
Module 4基础训练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海军航母编队启航执行机动训练任务
辽宁舰开放,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