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22-04-18 08:49李俊鹏叶秀雅赵小娟李国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佛山产教申报

李俊鹏,叶秀雅,赵小娟,李国杰

2019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中指出“要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1],随后出台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将“产教融合型企业”定义为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2]。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和改革举措,可以促进教育人才优势、创新优势与企业需求对接,是企业增强内在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当前国家、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正在全面推进,笔者在2021 年对佛山市的产教融合情况做了调研,在助推佛山市企业申报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 佛山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现实意义

佛山市作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地处珠三角腹地,东倚广州,毗邻港澳,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佛山市被定位为“重要节点城市”,目前已发展为一个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伴随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落地与进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崭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佛山市的产业结构发展对于实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3]。实现大湾区建设的目标,人才的支撑不可或缺。当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65 万,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数的29%,难以满足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湾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人才数量、结构的要求,对质量和素质的要求也会提升[4]。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深入研究区域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佛山要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突破的就是产教深度融合的瓶颈。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佛山目前产教融合最大的障碍还是机制体制问题,一方面,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相关支持比较少,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大部分是公办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机制体制不够顺畅。关于企业如何作为办学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是佛山未来要着重探讨的方向。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和培育,能够让佛山更好地立足雄厚的制造业资源,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育更多的“大城工匠”。

2 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实践中的问题

2.1 缺乏良好的建设培育环境

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实施开展分为4 个阶段:自愿申报、复核确认、建设培育、认证评价。2021 年广东省开展第二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申报工作,笔者在助推企业申报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企业员工甚至企业中高层领导没有听说过产教融合型企业,更别说知晓各类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纵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的大环境,存在中央热、 地方冷,教育热、产业冷的现象,缺乏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企业,步调一致并出台切实可行的支持优惠政策[5]。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健康成长。

2.2 企业内生动力不足

助推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双高”建设的一项任务,因此学校会主动寻求合作的企业申报。笔者发现,有些具有良好校企合作基础且符合申报准入条件的企业不愿意申报,究其原因是企业内生动力不足。首先企业的基本追求是盈利,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只有综合收益大于成本投入,才会拥有与职业学校合作的动力。但是,现阶段如果企业作为办学主体,需要投入的资金资源较多而收益结构单一,且收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投入与收益不匹配,导致很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6]。另外,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采用“先建后认”的实施路径,只有经过认证的企业才能享有国家给予的“金融+ 财政+ 土地+ 信用”组合式激励,从申报到认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能否顺利通过认证享受优惠政策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且具体的激励和优惠力度不明确,也是企业申报不积极的原因。

2.3 缺少长效运行机制

《实施方案》提出“通过5 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50 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全国建设培育 1 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因此,从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到产教融合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7]。目前不少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都是形式上的,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也都是固定的框架协议,并无实质性的合作内容,在企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也只是挂牌,并无实质的学生实训和实习的功能。从第一批入库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调研中发现,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产教融合建设工作几乎没有任何推进,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缺少长效运行机制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很多企业以为入库了就是产教融合型企业了,其实不然,想成为真正的产教融合型企业需要经过至少1 年的建设培育,而后经过认证才行。产教融合型企业也不是终身制,按照动态实施要求,经认证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每 3 年需进行资格复核。因此,无论是单一的校企合作还是多元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都需要有长效的运行机制,引导、督促企业持续地开展建设工作。

3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加强宣传引导

佛山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更需要重点建设培育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作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示范表率,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更多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调研显示,政府并没有专门的产教融合管理机构,产教融合工作主要由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工信等部门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门越多,工作越难推进,因此佛山市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相关工作。此外,佛山有很多的行业协会组织,他们掌握着本行业的企业信息和资源,佛山市政府可以利用行业协会的宣传桥梁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并真正让产教融合型企业受益。

3.2 找准企业需求调动企业积极性

企业是市场组织,职业院校是事业单位,两者所属性质不同,要实现产教融合一定要找准各自的需求。除了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力度来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外,职业院校也需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入口找到产教融合的契合点。学校接触最多的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因为人才招聘是企业对学校的基本需求,但是是否参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申报与建设是人力资源部门无法决策的,这就需要企业的高层负责人了解产教融合型企业并从思想上认识到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重要性。当然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需要一定的资质和实力,从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申报条件看出,企业需要有校企合作基础和一段时间的积累。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对企业各部门的深入调研找准企业需求,笔者2021 年助推的企业是佛山一家新能源企业,由于国家政策和“双碳”目标导向,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需求也迅速增加,近几年该企业每年的新员工招聘数量达到500 人以上。除了人才招聘,很多企业都有技术革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的需求,当前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应用型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因此也可以从技术服务方面寻求合作,找到企业的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单一的合作逐渐走向多元和深入,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夯实基础。

3.3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

企业通过遴选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录后,为避免企业对于产教融合工作的懈怠和不作为,需要科学的长效运行机制和完善的评价体系进行管理、监督和评价。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重要的办学主体,需要明确自身主体责任,理解产教融合对企业的总体要求,在高层领导下设置专门的办事机构,任命专职人员,形成有序的管理体系,就运行过程、人力、物力、财力安排等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在课程、专业、教材、教学、实习实训、技术协同创新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保障产教融合工作的长效运行。目前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尚不完善[8],对企业的认证、评价标准尚未出台[9],因此需要明确的评价指标倒逼企业动起来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进程。笔者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产教融合评价的详细指标体系[10],以期在国家和政府出台评价标准之前的空窗期,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提供指导和监督,为已入库的企业发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也可作为校企合作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如表1 所示,产教融合型企业评价体系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企业的整体规划布局、校企人才培养、师资共享、实习就业、社会培训以及技术合作,每个板块有对应的权重,再细分36 项指标。

4 结语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是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对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可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佛山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需要大量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只有立足于本地的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紧随国家战略和政策,大力发展产教融合型企业,才能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对接。诚然,每一次改革都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但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和推进,制度和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人们对于产教融合型企业在思想上的深度认识和接受,以及先试先行者的受益,相信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顺畅。

表1 产教融合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1)

猜你喜欢
佛山产教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佛山瑞光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广东佛山 小记者参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