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激发及引导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

2022-04-25 01:52黄卓彤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教学

黄卓彤

摘 要:文章基于语文阅读课堂,侧重对阅读教学激发和引导加以探讨,旨在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优化课堂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进步提供平台。在此过程中,笔者关注教学生成,缘疑启思,顺势而导,循序渐进,收放有序,让阅读课堂真正成为涌动着的生命场。事实证明,从实际需求出发,构建活力十足的阅读课堂,让学生参与阅读,由浅到深进行探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教学;活性课堂;阅读兴趣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相较二年级学生,已经摆脱一味依赖教师的状态,认知和思维发展较快。因此,按部就班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该年级学生的成长需求。作为语文教师,笔者努力寻求更有效的指导策略,以激发阅读课堂的活性,引领学生爱上语文阅读。在众多的新型教学范式中,生成课堂无疑是更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于是,笔者尝试并探索生成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期把课堂成为充满活性的场景,使阅读教学变得精彩纷呈。下面以课本中的课文为例,分享一些具体做法和实施效果。

一、关注生成,随缘启疑,激起阅读兴趣

(一)关注课堂生成,尊重学习者的兴趣

笔者以对话激趣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初读古诗《望天门山》,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思考问题:为什么叫天门山?为什么山会断开?水往东流怎么还会往回流去呢?“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作者所站的小船还是对面而来的小船?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观察学生在阅读中关注什么,对哪些方面产生真正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设计教学方法,展开阅读活动,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探究阅读。这样方能激发课堂的活力,把教学活动进行得有序而有趣。

(二)随缘启疑,进行阅读引导

如果说抓住生成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缘疑而上和启发思维则能引导学生探讨碰撞并进入佳境。当笔者通过捕捉阅读活动中生成的疑问,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与思考,学生能回归诗歌本身,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活跃语文学习的课堂气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日趋活跃,会阅读、会思考。

二、顺水推舟,由易到难,指导入情入理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讲究顺势而为,力求做到由易到难、合情合理,绝不能揠苗助长、过于刻意。笔者结合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阅读课,谈谈指导策略和对应效果。

(一)顺水推舟,从感受故事到梳理脉络

阅读课堂讲究“三分教,七分读”,即面对每一篇文本,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笔者运用想象体验法引入阅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一棵树想要自由行走,会经历什么呢?笔者陪伴学生沉浸于故事中,并提供阅读表格,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梳理脉络,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奠定基础。笔者将关注点转移到学生身上,采用顺水推舟的方式,让学生产生阅读渴望、进行阅读与思考,并乐在其中,向着基本学习目标前进。

(二)由易到难,从浅至深阅读

对课文主题的感悟,要给予学生发现、汇报与交流的时间,而非直奔主题,否则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为了避免盲目性,笔者在《那一定会很好》的阅读课上,选择“很好”一词的文眼,让学生跟随线索获取对应的信息。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笔者让学生抓住重点信息,循序渐进地品味阅读,寻找情感变化的突破口。毫无疑问,把握阅读教学中的“量”与“度”,选择由易到难的点拨策略,确实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帮助学生从故事到道理,感受童话的魅力,发展思维水平。

(三)入情入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作

《那一定会很好》是学生喜欢的童话,当他们的探索兴趣被充分激发,教师不妨鼓励学生进行入情入理的创造,追寻自我阅读的高阶目标。笔者给予学生阅读的时间,配以和谐的轻音乐,带领学生闭上眼睛,进入温暖阳光的情境中,与学生一同想象大树成为手推车、椅子和木地板的情景,体会自我奉献、宁静平和的美好,体会创编故事的新奇有趣,实现语言架构和人文熏陶的双重教学目标。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彻底打破“精细讲解”的模式,在教学上突出学生自主阅读思维和能力方面的训练,赋予阅读活动更为丰富的内涵,帮助学生获取阅读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启迪。

三、基于文本,双向互动,课堂收放自如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阅读学习轻松有效,才可能实现课本知识的有效迁移,让所学所悟,内化为文学素养,使学生的未来具有更大潜力。

接下来,笔者结合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阐述相关的策略运用及其成效。

(一)回归文本,双向互动,演绎课堂精彩

实践证明,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初步阅读远远不够。只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活动强化,促使他们不断回归文本、体验感悟,才能形成实质性的认知和提升。比如《一块奶酪》动词和手法运用之妙,笔者通过“奶酪掉啦”动作短剧的活动,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着眼于奶酪渣掉下后的情节,让阅读课堂充满活性。通过反复研读文本,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蚂蚁队长的言行动作等文本内容,以现场言行演绎百转千回的心理变化,体现它面对香甜的奶酪有思考、有动作、有毅力的领导者性格。

教师融入其中,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起到积极推动交流的作用。比如,面对搬运中掉落的奶酪渣,笔者设计了让学生表演蚂蚁队长的反应,激发学生对表演的浓厚兴趣。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笔者肯定学生的表演过程,与学生回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体会动作的延展性。学生在此过程中,懂得了身临其境地深入阅读,体会与发掘文本的深度。

(二)收放有度,快乐拓展,促发阅读愿望

在统编版教材中,像《一块奶酪》这样的佳篇还有很多,但限于课文的篇幅,学生只能够在课堂上“窥一斑”,却无法“见全豹”。为了让阅读教学具有可持续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不断拓展延伸。譬如在《一块奶酪》阅读活动后,笔者利用信息技术链接画板软件,与学生一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尝试趣编故事:当第二块奶酪渣掉落时,其他的蚂蚁会怎样表现?学生在欢笑中体会童话的特点,把阅读教学变得有滋有味,读懂故事,并向着细读深思、读写相依的方向前进。

四、小结

课堂是动态的生成,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更是如此。教师要深入阅读活动,运用并研究激发和指导艺术,逐步构建充满活性的课堂,让阅读成为一场由易到难的探析。笔者从学生的角度切入,沿着有价值的生成,寻路突破,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引领,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品味交流、探讨收获,对阅读活动和语文学习产生热切的向往。总之,笔者渴望“学教融合”“促基启智”,让阅读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让教学成为活性十足的场景。

参考文献

[1]安宗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才智,2020(20).

[2]王小琴.打造活力课堂 催发个性生长[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0).F2865D46-5A51-4018-B865-D6F9314B42D3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教学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