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仁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混合痔术后热积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2022-04-25 06:02孙瑞霞李忠卓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穴位混合疗效

孙瑞霞,李忠卓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混合痔术后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手术后,在多种致病因素影响下,粪便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变得干燥甚至坚硬,从而出现便秘症状,如排便困难、排便时费力、便不净等。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焦虑感,影响术后功能恢复[1]。严重者还会引发伤口疼痛和出血,影响愈合。肛门直肠有其独特的解剖生理结构[2],加之伤口疼痛刺激,混合痔术后便秘发生率较其他疾病术后更高,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非常重要。笔者选用麻仁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混合痔术后热积型便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混合痔术后热积型便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9岁~56岁,平均(39.23±11.44)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岁~57岁,平均(37.93±9.1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混合痔术后便秘诊断标准:参考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3],并结合临床评定。术后排便费力,需多次用力;术后排便粪质硬干,或呈团块状;术后排便有便不净感;术后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梗阻感;术后需要辅助手法(手指辅助、盆底支撑等)以促进排便。如果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两个或者更多,即可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热积型便秘[3],主症: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腹胀或腹痛。次症:口干,口臭,面赤,小便短赤。舌脉:舌红,苔黄,脉滑。主症均具备,次症满足两项或以上,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热积型;②未予其他药物治疗,如溶剂型泻剂等;③性别不限,年龄在18岁~60岁之间;④于我院在骶管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⑤遵从医嘱者。

1.4 排除标准

①手术之前6个月内有超过1个月的便秘病史;②对研究药物或贴敷工具过敏;③合并有其他肛肠疾病;④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⑤依从性差者。

2 治疗方法

嘱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避免久蹲久坐,避免过劳过累,每日晨起饮温水500 mL,术后2 d半流质饮食,第3日开始正常饮食,忌生冷辛辣黏腻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遵医嘱适当进行功能锻炼。

2.1 治疗组

麻仁通便贴的制备:取麻子仁10 g、大黄10 g、白芍10 g、杏仁10 g、枳实10 g、厚朴10 g、当归10 g、桃仁10 g、冰片10 g研磨成粉末状,充分混合后阴凉处备用,治疗当日取10 g中药粉末,加入5 mL蜂蜜与适量75 %酒精溶液,调匀至糊状,置于3 cm×3 cm 无菌穴位贴上制成麻仁通便贴。注意现用现配,一患一调配,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药局制备。每日取麻仁通便贴,分别置于患者神阙、双侧天枢、双侧大横穴位处固定良好,贴敷6 h后取下并拭净周围皮肤,连续治疗7 d。

2.2 对照组

每日取大黄粉10 g同法调配,其他均与治疗组相同。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参照《便秘症状和疗效评估》[4]拟定评分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时间、排便困难度、排便紧张度、排便时疼痛、便干、腹部胀满感症状评分,按等级分为0分、2分、4分、6分。

3.2 疗效标准[5]

痊愈:便质软,无其他症状,排便恢复至术前水平;显效:便质稍干,其他症状绝大部分消失;有效:便质先干后软,排出顺畅,其他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上述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显著性标准设为0.05,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组在改善排便时间、排便困难度、排便紧张度、便干、腹部胀满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分)

4 讨 论

混合痔术后便秘是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现代医学认为,其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外科手术引起的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麻醉后影响肠道蠕动,以及术后使用抗炎药和止痛药引起的副作用等[6]。临床上经常采用口服泻药、润滑性灌肠剂和其他辅助技术来促进排便,依赖性强,患者满意度差。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将经制备的中药放在相关经络的某些选定穴位上进行贴敷,中药功效与穴位刺激共同作用,安全高效,自由配比,灵活加减,患者配合度佳、满意度高[7~8]。神阙穴归属于任脉,可用于治疗腹胀、便秘等脾胃疾病,且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其下并无脂肪组织[9],经脐给药可促使药物更好吸收并高效渗透到全身。天枢、大横为脾胃经穴位,均可治疗便秘,联合取穴共奏行气通便之效。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患者术后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以滋补,胃肠积热,热盛伤津,肠道失润,大便干结[10~11],加之手术损伤,气血运行不畅,大肠传导失司,发为便秘。故混合痔术后热积便秘的主要病机是热迫肠道,津液不足,气血失调。因此,本试验选用麻仁通便贴进行治疗,所选处方以张仲景麻子仁丸为基础进行加减,具有润肠泄热、活血行气通便的功效。方中麻子仁润肠泻热,行气通便;大黄苦寒泄热,攻积通便;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枳实、厚朴下气破结,行气除满,以加强行气消滞通便之力[12];加入当归、桃仁行活血润肠通便之功;冰片作透皮促透剂,开窍类中药善于走窜,可以引其他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13]。蜂蜜调之增润下之功,缓泻下之力,使泻下而不伤正[14]。药理实验表明,该方能增强肠平滑肌活性,促进肠推动功能,同时还能增强肠道酶活性,保护肠黏膜[15]。对比分析此次试验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排便时间、排便困难度、排便紧张度、便干、腹部胀满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应用麻仁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混合痔术后热积型便秘临床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穴位混合疗效
混合宅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混合运算的方法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