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研究:述评与展望

2022-04-28 18:53梁晓宇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

〔摘要〕 自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重大命题以来,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伟大建党精神也成为学者们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话题。学者们从内涵特征、精神之源、生成方式和弘扬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对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并形成了相应的研究特征。综观现有研究成果,还存在着研究内容同质化、方法较为单一、研究视角不够开阔等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研究深入发展。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2)02-0025-07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是最早形成的革命精神,但研究起步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党人物和建党具体问题方面。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人心作用和育人功能,对这一研究的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有助于推动该研究进一步深化。

一、研究内容与基本观点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1.关于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研究。关于这类研究,学界相关成果较多,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文本中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逻辑关系。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立场、为民情怀,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具有丰富的内涵。孙岩、苏玉认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命脉灵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共产党人大无畏英雄气概的集中体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1〕。辛向阳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后,认为伟大建党精神的32个字具有丰富的含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这是因为这一精神的精髓在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要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质,这一特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民族利益要敢于牺牲、敢于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归宿,中国共产党人一生奋斗,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对党绝对忠诚〔2〕。

二是从理论参照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张明从百年党史的整体性角度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从本体论上看是一种本源性精神,从认识论上看是一种总体性精神,从方法论上看是一种普遍性精神〔3〕。章忠民、孟恩恩认为应从四个方面以整体视觉的角度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一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其历史整体性,洞悉伟大建党精神的来龙去脉和渊源趋向;二是在不同局域中把握其空间整体性,探知伟大建党精神在其生存与发展空间中所呈现出的聚合力和辐射力;三是从民族复兴的现实发展中把握其实践整体性,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内涵,并运用其推动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促进各领域事业发展;四是从“两个结合”的践行中把握其理论整体性〔4〕。

三是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中阐释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政治追求、政治品格等,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统领之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动力之源,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传承之道,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血脉之基〔5〕。何虎生认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党奋斗历史的红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革命精神谱系的内核,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政治品格〔6〕。

2.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特征。付洪、舒高磊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鲜明特征,具体体现在思想性与党性相统一、人民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7〕。蒲清平、何丽玲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建党前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淬炼,具有鮮明的特征,即对真理的追求、对理想的坚守表现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性;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表现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性;在斗争中产生、在斗争中发展表现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革命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态度则体现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性〔8〕。代金平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最鲜明的特征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先进性之源〔9〕。路克利、曲政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中,其中,担当性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底色,创造性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属性,人民性是贯穿伟大建党精神的一条主线〔10〕。蔡志强、袁美秀认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中,具有党性与人民性相融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契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革命性与创新性相协调的特点〔11〕。沈传亮、张成乐认为,伟大建党精神贯穿百年党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具有时代性、开放性、源头性和实践性的特征〔12〕。

(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中国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起点,经过长期的奋斗,先后形成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学术界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第一,从党的历史发展角度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之源。曹景文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之所以是党的精神之源,在于其贯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开端,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逻辑起点,其内涵凝练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13〕。刘建军认为,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才形成了党庞大的精神谱系〔14〕。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之源。蔡文成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基因,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根本标识,是其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是其精神血脉的根本源泉,是其伟大实践的根本动力,因而是革命精神的源泉〔15〕。黄细嘉、韩晶晶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各种精神在产生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在空间上相互交织和影响,但其内在的传承性和稳定性都来源于伟大建党精神,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得到了充分而深刻的体现〔16〕。

第三,从理论逻辑层面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之源。白显良认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提出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传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体现了不同时期革命精神的价值取向与精神渊源〔17〕。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

一是从逻辑层面探讨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生成逻辑。马报、王建华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三重逻辑探讨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他们认为,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理论逻辑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生成的历史逻辑源自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接力探索,生成的现实逻辑源自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建党实践〔18〕。田凯华、齐卫平认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产生出强大的思想伟力,这是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逻辑;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则为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实践基础〔19〕。

二是从理论层面探讨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徐凤莉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价值注解,马克思主义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源头和支点,马克思主义缔造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使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纽带〔20〕。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强调共产党人要有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阐述了共产党人必须要有忠诚的政治品质。李思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斗争精神、忠诚品质等,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之源〔21〕。中国共产党能够运用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武器改变中国的命运,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周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真理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价值坐标,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动力源泉〔22〕,这些马克思主义的特性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理论滋养。

三是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过程探讨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赵凤欣、忻平认为,党的创建历程是党全部历史的起点,伟大建党精神则蕴含在党创建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前提,早期共产党人在渔阳里的建党实践是偉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必经过程,党的一大成功召开则标志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初步形成〔23〕。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选择的信仰,他们通过建立党的组织使这种信仰有了生根的主体,汤俊峰认为,从上海的兴业路到嘉兴南湖的红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新型政党的诞生,在此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逐渐形成,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革命精神的源头〔24〕。伟大的实践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诞生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创办刊物、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真理、开展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直接基因。

四是从文化角度探讨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张志丹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赓续和发展,因而无法割断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25〕。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基因,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世界,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奋斗。李敏、马召伟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承者,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内核熔铸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26〕。许凤鸣认为,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民族精神,这些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助推剂,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和升华,将理想信念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从而生成了伟大建党精神〔27〕。

(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途径

其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角度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董振华认为,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始终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28〕。

其二,从践行党的宗旨角度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刘国中认为,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坚决纠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贪污腐败问题〔29〕。管向群认为,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取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坚持党与人民命运与共、水乳交融、共筑梦想〔30〕。

其三,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角度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孙培军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与“九个必须”同时提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与“九个必须”有机结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和国家根本命脉中,融入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和伟大工程中,融入和平发展路线中〔31〕。

其四,从“四个伟大”角度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王前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与“四个伟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耦合关联,前者与后者的要求相契合,要通过坚定理想信念来推动伟大事业,通过践行初心使命来实现伟大梦想,通过发扬斗争精神来进行伟大斗争,通过坚持爱党爱民来建设伟大工程〔32〕。

其五,从党的建设角度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祝灵君认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落实在“四个伟大”的全部过程之中〔33〕。唐余方认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最前列,坚持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34〕。

(五)伟大建党精神其他方面的研究

智国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与提高党性修养的关系,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党的性质、彰显民族风骨、凝聚磅礴力量,是党的根之所系、魂之所在,可以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35〕。

岑朝阳、武文豪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哲学意蕴。他们认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蕴含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凸显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36〕。

刘凤敏探讨了李大钊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认为李大钊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个人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持,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敢于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与伟大建党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可谓是同根同流〔37〕。谈思嘉探讨了陈望道早期革命实践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体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心系国家危亡,积极参与建党的筹备工作,体现的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革新刊物,指导工人运动,体现的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不辱使命、呕心沥血为党工作,体现的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38〕。

曾劲松提出要以伟大建党精神打造社科研究的新气派。伟大建党精神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认知力、顽强的意志力、坚决的执行力和恒久的感召力,构筑中国特色社科研究的新气派,理论工作者要用伟大建党精神构筑捍卫真理的理论底气、改造社会的理论骨气、实践检验的理论勇气、持续创新的理论朝气,要以伟大建党精神站稳政治立场、扎根人民实践、倡导共同价值、构建学理体系〔39〕。

李海青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特质的关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理论品格;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实践要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精神力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政治品格〔40〕。

二、主要贡献与特征

(一)主要贡献

1.深化了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命题之后,学者们有的从伟大建党精神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着手,阐释其基本内涵,有的从伟大建党精神四个方面的逻辑关系出发,阐释其内在关联。此外,学者们还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明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理论来源等基本问题。

2.明确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关系。学者们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源与流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起点,为后者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丰厚滋养。学者们科学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譜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明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理念、引领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学者们不回避问题,勇于探讨,积极论证了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初步厘清了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异同。

3.回答了为什么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学者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论述,从历史发展、实践探索、基因传承、精神赓续等多方面论述了为什么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生成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创业的历史过程,学者们立足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建党实践,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血脉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根脉,因而是精神之源。可以看出,伟大建党精神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孕育、生成和发展的理论之源、宗旨之源和品格之源。

4.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机理。学者们通过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论渊源、文化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机理。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物质基础是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发展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和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则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让党的早期创始人感受到了科学理论的生命力,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当时的中国,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去斗争,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动力。文化具有精神滋养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优秀品质,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依据。

(二)基本特征

1.后发性特征。相对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提出较晚,与其他精神相比,虽然其生成时间是最早的,但是在学术研究中却是“后发者”。自2021年7月1日以来,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文章数量井喷式增长,研究进展也迅速进入快车道。一是成果数量多,既有刊发于党报党刊的文章,也有刊发于学术期刊的文章;二是发文层次高,有关文章多刊发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重庆日报》《思想理论教育》等权威报纸、省级党报和核心学术期刊;三是研究人员多元化,既有专家学者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论证阐释,也有党政领导对如何运用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发展的思想感悟;既有权威专家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解读,也有青年学子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知灼见。

2.集中性特征。目前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关于内涵、意义、价值方面的论述占比非常大,与此相关的研究非常集中。主要表现在: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论述入手,就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32个字作了具体的阐释;从伟大建党精神提出的背景出发,论述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意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阐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措施;从党的历史发展角度,论证为什么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3.学科性特征。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带有明显的学科色彩。学者们主要运用中共党史、党建和马克思主义的学科理论知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党史学科方面,以百年党史为主线,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背景、深刻内涵和发展过程;在党建学科方面,学者们集中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对当前推进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学科方面,学者们探讨了伟大建党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继承,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持,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创新与发展。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1.研究内容较为同质化。学术界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在内容上多集中于对其价值的论述,对其基本概念的阐释,缺乏对伟大建党精神思想史、形成史及伟大建党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系统比较研究。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还需要加强,如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历史条件、文化因素。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学术研究内容还可以继续延伸和拓展,例如,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基因传承、精神延续方面探讨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关系,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过程探讨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史的角度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等。

2.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学术界目前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主要运用历史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伟大建党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几乎没有;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伟大建党精神相关人物、地点、事件的挖掘成果也很少。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在方法上还可以丰富,如强化对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建党人物的文献梳理,深入挖掘相关史料,分析总结建党人物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重要贡献。

3.研究视野不够开阔。学术界目前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还停留在解读层面,表现为对其基本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宣传教育式的倡导、号召式的阐述和个人心得体会。当前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从思想史的角度作分析和阐释的成果较少,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成果几乎没有,也缺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的成果。伟大建党精神与其他精神一起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其源头,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应该以宽广的视野,既要聚焦建党这一重大时间节点,又要关照全局,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学科的研究方法,又要运用传播学、心理学视角进行研究,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发展和传播。

(二)未来展望

1.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统一。伟大建党精神是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既包括特定历史背景和时空条件下的具体实践,也体现在党的历史发展中的整体实践〔41〕。目前学术界对伟大建党精神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主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32个字的概括而展开,对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逻辑推演,或者对伟大建党精神“是什么”进行解读。从伟大建党精神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其四个方面既可作单独解读,又统一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整体。因此,对伟大建党精神基本内涵的研究,既要宏观把握全局,又要注重局部特征,提升研究的系统性。另外,从伟大建党精神与其他精神的关系来看,二者共同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完整体系,统一于整个精神谱系当中,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一个整体样态,是伟大建党精神与其他精神连缀的结果。伟大建党精神是源,其他精神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伟大建党精神和其他精神的研究都要立足于整个精神谱系,从精神谱系这个全局去统筹研究。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来看,既有关键的历史节点,也有整体的发展过程,伟大建党精神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历史节点都促进了其生成,要在建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研究伟大建党精神。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伟大建党精神是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而形成的时代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有着相应的理论来源和社会实践条件。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气质紧密相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指引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目标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的拼搏品格;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组织性和严明的纪律性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战斗与奉献品格;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阶级属性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评判标准。伟大建党精神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在建党实践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催生了伟大建党精神。因此,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既要研究理论本身,也要着眼于时代的发展,发挥其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指导作用,将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伟大建党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基层党建实践相结合,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大众化。

3.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伟大建党精神虽然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但其所展现出来的思想伟力却跨越时空,经久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赓续发展不断构建丰富了党的精神谱系。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为指导,在重视命题研究的同时,要从传承与发展方面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既要突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地位,明确其基本含义及特征,也要呈现出各个历史阶段革命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继承和发展。

〔參 考 文 献〕

〔1〕孙 岩,苏 玉.深刻领悟和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J〕.政工学刊,2021(08):8-10.

〔2〕辛向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04):12-18.

〔3〕张 明.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关系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18-30.

〔4〕章忠民,孟恩恩.从整体上把握伟大建党精神〔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1-14.

〔5〕揭 晓.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及内在逻辑〔N〕.深圳特区报,2021-08-03(B04).

〔6〕何虎生.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意蕴〔J〕.党的生活(黑龙江),2021(09):15-20.

〔7〕付 洪,舒高磊.论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鲜明特征与时代价值〔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06):5-11.

〔8〕蒲清平,何丽玲.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12-22.

〔9〕朱 涛.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征和时代价值〔N〕.重庆日报,2021-07-08(07).

〔10〕路克利,曲 政.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所有奋斗之中——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征和时代价值〔N〕.北京日报,2021-07-05(09).

〔11〕蔡志强,袁美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形成机理与实践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21(08):4-11.

〔12〕沈传亮,张成乐.伟大建党精神:特质、内涵与传承〔J〕.教学与研究,2021(10):5-11.

〔13〕曹景文.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J〕.思想理论教育,2021(08):18-24.

〔14〕刘建军.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21(08):12-17.

〔15〕蔡文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J〕.学习月刊,2021(08):11-12.

〔16〕黄细嘉,韩晶晶.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色基因本质属性〔J〕.老区建设,2021(14):3-6.

〔17〕白显良.基于四重逻辑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3):9-14.

〔18〕马 报,王建华.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结构维度及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31-38.

〔19〕田凯华,齐卫平.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生成的三重逻辑〔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0(04):70-80.

〔20〕徐凤莉.论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厚意蕴、形成机理及传承理路〔J〕.红色文化学刊,2021(03):43-50.

〔21〕李思学.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和时代薪传〔J〕.探索,2021(05):38-49.

〔22〕周 丹.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生成逻辑〔J〕.哲学研究,2021(09):13-21.

〔23〕赵凤欣,忻 平.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与时代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2021(04):27-34.

〔24〕汤俊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J〕.党建,2021(08):30-32.

〔25〕张志丹.伟大建党精神的多维诠释〔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07):32-41.

〔26〕李 敏,马召伟.论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价值〔J〕.大连干部学刊,2021(08):5-10.

〔27〕许凤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基础、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09):13-19.

〔28〕董振华.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J〕.红旗文稿,2021(14):16-20.

〔29〕刘国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J〕.党建研究,2021(07):30-32.

〔30〕管向群.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取向〔J〕.群众,2021(13):13-15.

〔31〕孙培军.第五课 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J〕.党课参考,2021(Z1):70-85.

〔32〕王 前.试析伟大建党精神与“四个伟大”的内在契合〔J〕.理论建设,2021(04):22-26.

〔33〕祝灵君.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J〕.中国共青团,2021(13):15-17.

〔34〕唐余方.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前进力量〔J〕.当代党员,2021(15):6.

〔35〕智 国.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J〕.党建,2021(09):38.

〔36〕岑朝阳,武文豪.伟大建党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J〕.理论建设,2021(04):27-32.

〔37〕刘凤敏.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N〕.唐山劳动日报,2021-08-06(04).

〔38〕谈思嘉.从陈望道早期革命实践理解伟大建党精神〔J〕.红色文化学刊,2021(03):35-42.

〔39〕曹劲松.以伟大建党精神构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气派〔J〕.南京社会科学,2021(08):1-7.

〔40〕李海青.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基于中国共产党特质的分析視角〔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07):24-31.

〔41〕齐卫平.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0(06):74-81.

责任编辑 王亚峰

〔收稿日期〕 2022-03-10

〔基金项目〕 重庆市社科规划专项(2021YBCS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CDJ014)。

〔作者简介〕 梁晓宇(1984-),男,陕西蒲城人,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室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与统战理论。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革命精神培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