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价值追求、规律认识和实现目标

2022-04-28 18:53金涛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金涛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依据。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要取得成效,不仅要以《决议》内容为遵循,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而且要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要聚焦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关键词〕 党史学习教育;百年党史;历史决议;党史经验;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2)02-0101-0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十分重视学习历史、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依据,而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则必须在党史学习教育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1〕。笔者认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必须从正确的党史观、历史规律的把握和历史选择的认识着手,明确其价值追求、把握其规律认识、聚焦其实现目标,以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进而使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一、 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追求

党史学习教育要明确“一个中心”,即“以人民为中心”。这不仅贯穿于百年党史的实践历程中,体现了党百年奋斗的宗旨,而且体现了党史学习教育应该有历史观念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2〕《决议》指出,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3〕1。可以说,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践行了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体现了人民主体意识,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追求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和立场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历史“由谁创造”的价值原则、“依靠谁”的价值意识和“为了谁”的价值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既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性”的特点,又要突出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不懈追求,既要用“人民史观”来分析历史问题,又要凸显人民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

(一)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无论是其理论出发点还是其价值依归都充分体现了人民性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4〕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经典著述中,旗帜鲜明地阐发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在《神圣家族》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起点,即“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6〕。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还表现为对无产阶级运动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无产阶级运动时,认为较之于过去为少数人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无产阶级运动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只有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谋幸福,才能体现其价值选择、实现其政治抱负。

(二)明确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明确为了“多数劳动群众”,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毛泽东在1944年《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在同年10月接见新闻工作者时指出,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在中共七大开幕词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8〕1027毛泽东还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8〕1094中共七大第一次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写入了党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客观反映了人民群众是中国历史的主体,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大公无私的本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人民立场,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激发人民参与建设的热情。一方面,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满足人民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尽快过上安定祥和生活的愿望;另一方面,加强党的建设,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开展专项运动整治脱离群众、贪污腐化的领导干部,确保党群关系不变质,以体现党执政后依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决心。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以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昂扬斗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党十分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总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评判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利益诉求、提升物质文化水平、实现生活富裕的共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是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凝聚了人民的力量、汲取了群众的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贯穿于治国理政新战略新实践的始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9〕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归宿、人民需求为导向、人民参与为力量,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迷失方向、不丧失动力,才能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所担负的历史重任,进而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二、党史学习教育的规律认识

党史学习教育是为了“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3〕79。《决议》指出,全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3〕72-73。学习历史,关键是把握历史规律,只有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从而達到研判历史趋势、制定长远规划的目的。“三大规律”既是党史演进中的历史规律,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既要认清中国共产党遵循规律的历史脉络和对“三大规律”的丰富与发展,又要认清社会主义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总之,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

(一)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反映其执政本质和必然性法则。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贯穿于党史之中,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深化。一是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0〕对人心向背的认识贯穿于百年党史进程中,是对党执政规律的普遍认知。二是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较之于其他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源于其掌握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本质及规律的科学理论,并把这一理论成功运用于实践且实现创造性转化,彰显出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独特品质。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党既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能利用组织优势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四是加强党的建设、敢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其中,“人心向背”和“科学理论指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则是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丰富和发展。

(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本质和必然的联系。我们党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既要“放眼世界”,讲清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脉络和经验教训,又要“立足中国”,突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只得照抄苏联”〔11〕。苏共二十大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必要性,提出了“以苏为鉴”,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探索适合自己的建设道路。由于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使得我们党在革命道路上遇到了重大的挫折,但仍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团结带领人民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进行探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现实、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12〕,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在“三大规律”中,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规律,影响并制约着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我们党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要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在准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既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去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要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从世界历史的演进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所彰显的价值代表着绝大多数人对美好世界的想象。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成为塑造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突出。约占全世界人口1/5的中国选择并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彰显了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三、党史学习教育的实现目标

党史学习教育要把党性原则贯穿于理解历史选择的必然性之中,具体而言就是要让人们理解近代中国“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即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四个选择”体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现目标和完成手段。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1〕,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理想信念没有历史依据的支撑,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笔者认为,阐明“四个选择”可以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指导思想、领导力量、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形成的缘由,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也能为人们树立理想信念提供坚实的历史支撑,进而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

(一) 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3〕6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器,使得中国难以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思想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阵下来,宣告破产了”。十月革命“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3〕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彰显了党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二) 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65近代中国受外国列强入侵逐渐沉沦,中国各阶級的仁人志士积极探索国家出路。但是,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还是义和团运动,“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无数志士仁人为此而抱终天之恨”〔14〕。当资产阶级的共和理想被军阀割据的现实淹没后,历史重任就落到了无产阶级肩上。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其领导核心地位既源于其掌握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又源于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党“不仅能够把全党的力量,而且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15〕267。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组织能力及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政治优势,最终成为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 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3〕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3〕68近代中国官僚资本主义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准备了物质条件。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但替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而且为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必要的准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面对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和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国内诉求,自然而然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发展有普遍规律,但道路选择则因民族背景、历史文化和时代需求各异。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关键要看它是否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否能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否能够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激发了社会活力,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和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选择。

(四) 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

《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3〕23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当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17〕,改革就成为必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正如邓小平所言,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历史一再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向前发展。而我国“长期停滞,发展很慢”,“同发达国家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不止是十年了,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是五十年”。〔15〕132 我国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追赶世界前进的潮流。改革开放的成就充分证明,历史的选择无比正确,它让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而只有“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18〕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强调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0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1.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6〕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

〔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9.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

〔1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1.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08.

〔1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14〕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党史出版社,2021:3.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30.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18〕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4.

责任编辑 芳 晔

〔收稿日期〕 2022-02-22

〔作者简介〕 金 涛(1982-),男,四川广元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改革开放史、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