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2022-04-28 22:01付怡钦
成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学

摘 要: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极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对于当前的语文教育及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指导和启发的现实意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叶圣陶一生语文教育思想的荟萃和教育实践的智慧结晶,思考书中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为更好地理解学习语文和对于当前的语文教育与教学提供一些方向和思考。

关键词:叶圣陶 语文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

1 关于叶圣陶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先生原名叶绍钧,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心力,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美誉。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教学教育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极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对于当前语文教师教学、语文教育及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现实意义。

叶圣陶先生从1912年起从事关于语文教育方面的工作,终其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三十年代的《开明国语课本》和《国文百八课》就是由叶圣陶所编写的独具特色的初等小学和初中语文课本。《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叶老先生在半个多世纪里对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利弊得失的深切阐明,是叶老一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的集中荟萃。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书《序》中写道:“按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1]

1980年8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为了方便一般读者学习语文的需要,便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学习和研究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也为改进语文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方向。此书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4年10月经过修订再版,将原来的两本合成一本,编入了叶老自1919年以来论述语文教育的文章112篇,书简36封,共分为六个部分。书中内容涉及面很广,不能一一呈现,只能摘取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解读。书中有些文章有不少半文言文的词汇,读起来会感觉绕口和不适应,需要读者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反复涵泳。

2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及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有两大要点: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是一种工具,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是人们工作生活必备的一种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师教语文是为了帮助学生用好语言文字,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

时隔一甲子,语文学科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中,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课程性质提出了明确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實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其中“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是强调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3]叶老认为,学习语文是为了用,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学习语文,写文章能够文从字顺,与人交流能够理解透彻、表情达意,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利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这也正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体现。

叶圣陶是“语文”这一词汇的创始人,在解放之前,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解放之后才统称为“语文”。叶圣陶在建国之初提出了“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顾名思义就是口头语言为“语”,书面语言为“文”,书面语言以口头语言为本,不可重“文”轻“语”,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做“语文”。叶老为语文学科这一正名,反映了“语”与“文”不可分割的与时俱进的新课程理念。

2.1 “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一生从事过很多职业,比如教师、作家、总编、馆长等等,但他最乐意和引以为傲的工作还是教师。叶老对教师这一行业充满炽热,给自己的定位永远是“一位教师”。叶老曾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写道,当教师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而决不说“教书”,“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4]总结成一句精辟的话,即——“教是为了不教”,这是贯彻全书的核心教育思想,是叶老毕生追求的教学宗旨与最终目的,也是广大教育者所认同和践行着的教学理念。

叶老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高的境界是“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给学生方法不如引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好奇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这才是真正地热爱学习。他还要求作为教师一定要严以律己、自觉觉人、自勉勉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与时俱进,充实完善自我,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唯有这样,才能不断汲取源头活水,让自身进步,使学生受益,深受学生喜爱。现实中确实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学生就是因为喜爱崇敬老师,深受老师影响才喜欢上这门学科的。

1978年,吕叔湘在《人民日报》发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发问:“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5]这便是语文教育领域著名的“吕叔湘之问”。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一状况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究其原因,学生的学习太“功利化”了,学习语文这一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容易的,于是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功用性”更强的其他学科上面,语文自然就被“冷落”了,当然这与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必须回归到“语文”本身上来。做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认字练词连句成篇,字斟句酌、分析文意,思考问题、阅读写作,让学生领悟到文字的美好、语言的伟大,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爱上学习语文。

“教是为了不教”同样也能回应“吕叔湘之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问学生如果都渴求知识,热爱语文,那么还存在吕先生的这个问题吗?关键是如何能让学生渴求知识,热爱语文,养成学习的习惯。叶圣陶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提出,要养成一种习惯,需要反复的历练。在上课前就要求学生预习的时候准备充分,在上课中养成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锻炼学生多思多想、能说敢说的能力。“学习语文要练基本功”,从一个标点、一字、一词、一句、一段到谋篇布局都要做好功夫,学生写起文章来没有障碍,能够随心所欲,养成这些好的习惯,就叫做基本功。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功,四者不可偏废,才能相互促进、提高成效;“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精讲多练;“知”“能”结合,“知”为过程,“能”为目的……这些都是叶老留给我们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引导启发着一代又一代教育者,也影响着国家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针的制定改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前言里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提出了十条总体目标和内容,针对四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四个维度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和核心。学习一门语言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漫长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应该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语言的运用与思维的提升,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自主讨论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2 关于阅读教学

叶老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指出,要得到知识就得养成习惯,简括来说,只有两项——即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就是学习语文的目标。[7]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开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息息相关,都离不开积累和训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摄入,写作是输出,有了摄入才能有输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感觉写不出文章、写不好文章的原因所在——阅读少了或是写作少了。没有阅读的摄入和滋养,怎么可能开出写作之花、结出丰硕甜美的果实来呢?如果只有阅读的输出,而没有写作的输出,那也得不到“写”的锻炼。正如冰心所说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如今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了一项“读整本的书”,读经典名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都是在讲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是两大要素,叶老认为基本训练尤为重要。“训练”就是将学生从外界学到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与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有相通之处,都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经验和方法的获得,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生成知识。叶老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8]“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渗透全书的核心思想。

精读与略读应当相辅相成。叶老把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指出精读的指导包括预习、讨论和历练三个阶段,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方法:学生预习认识生字生语、通读全文做好笔记、养成学生讨论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吟诵的方法等等;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给出了详尽的版本、序目、参考书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精读指导,但也不能忽略对学生的略读指导,精读与略读相辅相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九百多年前苏东坡就对好友董传说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语道出读书的益处来。好多人不知道它的上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意思是虽然只能穿着粗布麻衣度日,但是胸中有学问有才华,气质自然光彩照人。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中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写出了古代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金榜题名便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报效国家。到了现代社会,这句话还被奉为鼓励人们读书的金玉良言,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知识真的能够改变命运。从物质层面来说,读书能够带来更好的物质生活与品质;从精神层面来说,读书可以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滋养心灵,陶冶情操,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可以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辽阔和有意义。

在中小学阶段,读书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来源,阅读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灵滋养与成长极其重要。阅读的好处那么多,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阅读呢?如果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动力和毅力,为读书而读书的确是一件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的事情。读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耐得住寂寞,需要不断的去摄入、吸收、积累才能达到训练,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于阅读和学习的兴趣也绝非易事,与学生及其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只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去引领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多训练勤思考,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2.3 关于作文教学

集子里面专门谈论作文的文章就有二十多篇,可见叶老对于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对于怎样写作、写作什么、作文教授等問题都有具体详尽的论述。叶老认为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写作是一种技术,写作的历练就在于多写多练,将从阅读中汲取的知识用心思考认真地写作出来。总之,无论在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中,叶老总结出的二字精髓——“训练”。

写作在于“求诚”,作文的源头是生活。叶老的《作文论》整整用了26页,文中的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里面叙述了十个方面的内容,详细讲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四种写作手法,在《论写作教学》里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两种习惯:一是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二是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功夫。[9]叶老认为作文来源于生活,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这是致力于生活充实的两个目标。这当中也蕴含着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要从生活中、从经验中学习和成长。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写作。著名学者梁衡在《我的阅读与写作》中也提出,文章为思想而写,我手写我心,为文第一要激动,写作是一种感情和思想的喷发,有激动才是真文章。[10]而这份写作的激动恰恰就是当前所缺少的,写作就是一种创作,没有激动、没有灵感与热情的创作就像是一朵蔫了的花朵,没有生命力,让人感受不到真情真意。有感而发便能作文,勤加训练便能做好文。有感而发并不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感悟都是写作的素材,难的是要将这些素材用语言组织起来,构思撰写形成一篇文章,这就需要运用到通过阅读汲取的知识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养成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良好习惯,要写出通顺的文章来,最要紧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习惯。

关于作文的修改叶老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叶老认为,给学生改文最好的办法是当面改,方便当面指导,但是全班几十个学生,当面改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需按时给学生评讲指导,教师要评讲得当,指导切要,让学生真正领会,深切思考。做到这些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学习更新,充实自己,才能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指导。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教师若能培养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那是比教师帮助学生修改要事半功倍的,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3 结语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汇集了叶老一生语文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结晶,是语文教育者的精神食粮,是当之无愧的文学瑰宝,值得一代又一代语文教育人反复研读,用心去领会、涵泳、思考,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去探索、践行与创新。借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与君共勉。

参考文献:

[1][4][7][8][9]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0.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 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46.

[5] 葉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1.

[10] 梁衡.我的阅读与写作[M].北京:教育联合出版公司,2016.1.

作者简介:

付怡钦:(1995.10—),女,仡佬族,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

猜你喜欢
叶圣陶语文教学
霜的工作
一首37字的小诗
37字小诗 20年酝酿
燕子,住下吧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