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现状和对策析谈

2022-04-28 22:01王怡
成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堂参与小学高年级数学现状

王怡

摘 要: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当前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由于受到学生个体因素、教师教学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以及情感参与都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学生课堂参与存在的问题,笔者立足文献研究、教学实践的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 课堂参与 现状 对策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思维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这个观点告诉我们:唯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课堂改革的目标也方能有效的实现。然而,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受到年龄、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行为参与上,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专注度不够,开小差,做小动作,回答问题质量不佳;认知参与上,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惰性,对相关的知识、问题等缺乏深层次的思维和理解,对认知过程缺乏必要的反思和总结;情感参与上,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有待提高,对课堂参与存在焦虑情绪。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笔者尝试从行为、认知和情感多元化的视角提出解决建议,力求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 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

改革,是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助推力量。深入解析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思想我们不难发现:“以学生为主体”已然成为了现代教育改革创新的主流思想。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当前的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任务便是改变这一现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可以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各种教学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学生参与度低下导致的。如“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模式下,一系列的教育问题由此引发:学生的思维惰性,自主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低下等。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方能“自主”,而“自主”,则有助于促使思维、能力等的不断提升。

正是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提出“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现状和对策析谈”这一话题,力求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原因,探寻对策,为有效地解决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全面提高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1.2 基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堂,更是强化思维训练,学习经验方法的课堂。作为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中埋头当“听众”的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创新,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成长。例如,一些学生在课堂中,表面上在听课,实则在走神、开小差,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跟随教师的脚步,教师无论说什么,学生都是云里雾里,甚至还会做小动作,如传纸条、窃窃私语等;此外,一些学生虽然在课堂中能够认真听课,但一直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导致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主要掌握的是基本知识,缺乏基本技能、思维以及经验的积累,这一点也与教育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基于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笔者提出“小學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现状和对策析谈”这一话题,为改变高年级数学课堂的这一现状奠定基础。

2 学生参与课堂的影响因素分析

课堂参与,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从“行为、认知、情感”三个方面投入课堂学习的活动过程。课堂参与强调的是个体的主动化,内化知识、提高技能和思维等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因素,包含:性别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自我概念和效能感等。以性别因素为例,曾琦(2000)曾对我国小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我的小学教育中,男生的课堂参与与活跃度低于女生。以学习动机和兴趣因素为例,一般而言,有内在学习动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其课堂参与度一般会比较高;反之,若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淡薄,其课堂参与度也会比较低下;此外,有学者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课堂参与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中会比较活跃,参与度也比较高;反之,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容易出现开小差、做小动作等问题,课堂参与度较低。

2.2 教学因素

教师的教学因素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具有直接性的影响。教师教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风格、言语表达方式、师生关系等。以教学方法这一因素为例:一般而言,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而互动法,则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师生关系而言,师生关系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表达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如懂得艺术性表达的教师,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生硬,甚至还略带语言暴力,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效果。

2.3 课堂环境因素

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课堂参与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环境因素表现为:班级规模、座位编排。一般而言,大班额教学的环境中,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一名学生,难以了解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相比较小班额教学而言,大班额环境下,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此外,在课堂中,学生的座位编排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会习惯于关注前排的学生,更容易与前排学生有语言、眼神上的交流;而后排学生,因距离因素影响了和教师互动的效果,后排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低于前排学生。

3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存在的问题

3.1 行为参与问题

3.1.1 课堂倾听专注度不够

学生的倾听行为是衡量其课堂参与度的一个主要元素,认真倾听,代表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的步伐,这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一个关键元素。一般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拥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学生,其对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把握都会比较敏捷。而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存在课堂倾听专注度不够的问题。以学习成绩处于“优秀”层级的学生为例,在一堂课中,真正达到“专注”水平的学生仅占学生人数的50%左右,一般专注的占比40%左右,而开小差、不专注的学生占比10%左右;相比之下,学习成绩处于“差”的学生,其课堂的专注度更低,达到“专注”水平的学生占比不到20%,不专注的学生高达50%-60%。此外,就课堂专注这一元素而言,一些学生课堂伊始便不专注;而部分学生会在课堂开始10-20分钟左右开始出现走神、打瞌睡等不专注的现象。

3.1.2 学生的课堂提问状况不佳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提问,也是衡量其课堂参与度的一个主要因素。笔者在开展课堂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提问并不理想,以学习成绩处于“优秀”层级的学生为例,能够主动提问的学生仅占学生人数的60%左右;而被动提问的学生占比40%;以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例,主动提问的学生占比0%,学生100%处于被动提问的状态。关于课堂提问,笔者认为:主动提问与学生的主动思维正相关,即:只有主动思维的学生,才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中主动提问为0%,源于学生在课堂中并没有真正参与,缺乏思考,从而导致学生根本没有问题可问。

3.1.3 问题回答两级分化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直接反映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反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关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主动回答和被动回答,主动回答以学生自主举手回答为表现;而被动回答,则是教师点名才回答。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般而言,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加倾向于主动回答,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地举手;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多数处于被动回答的状态,需要教师点名才回答,很多时候,由于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紧随教师,导致其回答问题的质量也比较低。

3.2 認知参与问题

3.2.1 思维惰性

思维惰性,也称思维依赖。即学生在课堂中,缺乏独立思考、主动思考,很多学生存在“教师讲什么,我听什么”的心理,导致其学习思维一直未能真正得以激活。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遇到一个相对有难度的拓展性问题时,部分学生(尤其是B层级和C层级的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讲解而不是自己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对教师的多度依赖以及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的缺失,往往导致的结果便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下。

3.2.2 缺乏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教育改革背景下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认知为基础。深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迁移和应用能力。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中低学习水平的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依然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学生思维不够活跃,知识的归纳总结、应用迁移能力不强,举一反三能力也不强。这样的学习模式,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课堂息息相关;同时,这种学习的思维和模式,也不利于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课堂。

3.2.3 认知过程反思的缺失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实践中,总结与反思有利于促使学生取得不断的进步。高年级学生,年龄集中在11-12周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总结反思能力。然而,很多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往往缺乏对过程的思考。例如,一些学生总是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甚至是一错再错,但学生却很少思考自己的过程,如是否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是否是解题思路出现问题?等,学生缺乏反思、缺乏举一反三,影响了其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3.3 情感参与问题

3.3.1 缺乏兴趣,内在学习动机不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内在动机等,与其课堂参与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笔者在开展课堂参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无趣、枯燥的事情,尤其是进入高年级之后,数学知识的难度系数增大,让学生打心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是基于这种情感上的认知障碍,影响了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2 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情感认知问题。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这种焦虑情绪体现为: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是害怕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在课堂上,学生面对教师的关注会采取逃避、躲闪的态度,在被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信心不强,声音小,支支吾吾。部分学生甚至在上数学课前就存在紧张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适当的焦虑情绪并非坏事,反而有助于促进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但过度的焦虑情绪,却容易导致不良的学习效果,如学生因过度焦虑而忘记了听课,忘记了参与课堂。

4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策略

上述,笔者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四个层面阐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存在的问题。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文献研究的思路、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对策。

4.1 课堂行为参与的提升策略

4.1.1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倾听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根本。试想,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并没有认真倾听,对教师教学的思路、内容等都一知半解,那又如何参与到课堂中呢?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极其重要。笔者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中,采取如下办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首先,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在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方面,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倾听的重要性,认识到倾听是知识、意见或建议等输入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乃至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可以适时提点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倾听,促使其充分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其次,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好的习惯并非与生俱来,需要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在高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多元的。例如,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和学生约定一些倾听的规则,如别人发言时不要插嘴,而要认真倾听;老师上课时坐姿端正,眼睛平视前方;等等。教师还可以采取任务倾听法,如在A同学发言时,教师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A同学发言完毕之后,教师随机点名让B同学复述A同学的发言。任务型倾听的方式,对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乃至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1.2 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意识不强、被动式回答问题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的思维、行动等真正在数学课堂中活跃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在问题意识培养方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敢问”;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应用问题教学法,精心设计针对教学内容的、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质疑,进而向教师提出问题。笔者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中,设计了一项数学游戏活动:学生或者是学生小组出题“考”老师,如果学生出的题能够难住教师,学生或学生小组将会得到奖励。这一游戏活动出台之后,学生出題的积极性颇高,很多时候学生甚至会发挥群体的智慧出题考老师。在笔者看来,这一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有助于引领学生思考、参与课堂。

4.2 课堂认知参与的提升策略

在认知参与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思维惰性、深度学习缺失。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认知参与,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构建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知识习得过程中,思维惰性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的习得不主动、不深入,归根结底,源于学生在知识习得过程中的主体性缺失。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当前比较热门的“翻转课堂”,采取课前“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改变思维惰性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二是在教学方面,教师要善于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促进深度学习。例如,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以生活案例、生活现象为基础开展数学知识讲解,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具有重要意义。

4.3 课堂情感参与的提升策略

情感参与方面,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的显著问题为:学习兴趣不浓、动机不足、畏难情绪。以上几点,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都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感参与,教师需要从“兴趣”、“动机”、“情绪”等多方面入手。例如,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采取故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富有趣味性的方式,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如在给学生讲解“体积”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乌鸦喝水”的故事,以故事引入知识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此外,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竞赛活动、课堂游戏活动、当“小老师”等多元化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全面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林淑萍.试论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提高[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51-152.

[2] 白振华.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3] 王珊.学生课堂教学参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7(7):54-58.

[4] 彭银梅.基于多感官刺激的学生课堂参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9)59-61.

[5] 吴斯娴.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探析[J].海峡科学,2018(12):92-93.

猜你喜欢
课堂参与小学高年级数学现状
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管理应用策略的提出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生活化情景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程度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课堂有效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元认知思路构架
中国文化对英语课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例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