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应用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分析

2022-05-10 12:49刘靓
智慧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解剖学对照组教学模式

刘靓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分为大体解剖学和显微解剖学两部分。常规的教学方法只能灌输式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缺乏感性认识,易使学生厌烦和疑惑,不利于思维的启发,且学生消化理解及吸收的过程较为漫长[1]。混合式教学法可在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案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及学习兴趣为重点教学任务,为学生的理论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2]。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学校内的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单一,且对于从小便接触数字化信息的学生来说,单项传输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教育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线上教学及线下面授两种模式,一场课程内容涉及课堂材料发放、课堂、课后考核等等流程,任务繁琐,效率低,线上线下数据如何打通也是个难题。当前,未来学校的畅想曲已经响起,融合传统课堂现场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优势的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未来学校教学组织的主要方式。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换句话说,混合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更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拘于场景、空间等的限制,要兼顾学习效果与学习的趣味性比较具备挑战性,而在混合式教学的场景下,学习的可玩性更高了,通过把游戏的思维融入学习环境中,围绕学生能力发展路径和学习任务规划设计一系列的学习计划,以闯关的形式完成每一项的学习任务,有一定的挑战难度,完成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这种游戏化+系列课程的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后复习更高效。本研究主要探讨人体解剖学应用混合式教学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学院2020级护理专业学生219名,依据班级将其分为对照组(两个班级109名)和观察组(两个班级110名)。对照组男42名,女67名;年龄18~20岁,平均(19.37±0.46)岁。观察组男45名,女65名;年龄18~20岁,平均(19.28±0.59)岁。两组以上一般数据资料经计算对比,P>0.05,提示其数据差异在统计学研究中,无意义,故两组可进行后续比较。纳入标准:精神状态正常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等。排除标准: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病假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的教学,老师于课堂上依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及PPT演示,课后布置复习题及作业,学生借助模型、标本进行观察。观察组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由教育技术学院专业的教授对我们拥有教学任务的老师进行培训,内容主要为“学习通”网上教学APP建设在线课程的方法,并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如何制作教学视频,如何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及建设线上教学资源。教师需利用“学习通”结合教学大纲以系统为单位设计好将要求绘制的图形,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制作多媒体课件、相关性的临床案例、测试题、调查问卷、动画、模型或标本的视频等。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网上教学APP对学习任务,需进行学习的科目进行明确。通过“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在学生管理系统中将学生的信息进行导入,并根据学生的宿舍分布情况将其分成小组,并有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任务内容讨论,并相互进行督促完成课后学习任务,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可通过观看由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PPT等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课前线上的学习,同时按照小组分组对课程进行预习,教师通过软件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积分。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通过“一键签到、摇一摇提问”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对于学生不理解、易混淆的问题,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派代表汇报,由其他小组学生提问和点评,教师总结点评并对各小组成员线上给与相应积分。课后学生利用手机应用“3Dbody”绘图以及使用“3A思维导图”总结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及完成在线测试题。教学完成后由教师对学生上课学习状态进行综合评分,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写出课后反思报告,同时拍照上传至学习通平台互评,学生关于知识点的问题,可在学习平台的讨论板块发布问题,并由教师进行答疑解惑。两组均连续进行一学期的教学。

1.3 观察指标

①教学后,对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课程考试的成绩主要包括期末笔试成绩及过程性考核成绩,满分100分,及格线为6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成绩越好。其中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30%的线上考核以及20%的线下考核。期末笔试考试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学生的笔试成绩按50%权重计入总成绩;②教学后,采用由本院自行拟定的问卷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否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师生交流;③教学后,对两组学生课前自习时间、课前练习时间、课中练习时间、课后练习时间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的软件为SPSS 21.0,经计算,P<0.05,提示其数据差异在统计学研究中,有意义。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以[n(%)]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

教学后,观察组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成绩90分以上、75~89分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成绩60~74分、60分以下占比则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

2.2 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教学后,观察组的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师生交流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n(%)]

2.3 课前自习时间、课前练习时间、课中练习时间、课后练习时间对比

教学后,观察组的课前自习时间、课前练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课中练习时间、课后练习时间两组组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比较课前自习时间、课前练习时间、课中练习时间、课后练习时间(,min)

表3 两组比较课前自习时间、课前练习时间、课中练习时间、课后练习时间(,min)

3 讨论

随着医学生的不断扩招,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任务难度也随之增大,对于医学生来说,如何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其主要目标。因此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应侧重于质的教育,而不在于量,应对医学生的教育环境及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常规的教学方法下仅通过不断灌输理论知识与机械化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其可导致接受教学的学生多数处于被动接受且理解程度不足的情况,教学方式的针对性、系统性均欠佳[3-4]。

混合式教学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基于实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为主要目标,通过让学生体验、参与和关注学习过程,以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5]。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后观察组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成绩90分以上、75~89分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成绩60~74分、60分以下占比则低于对照组,表明人体解剖学应用混合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郑鸿燕等[6]研究结果一致。混合式教学通过引起学生对于复杂困难问题挑战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及创新能力,并从这些亲身体验中得到新的技能、批判思维及自主学习的能力[7]。

混合式教学模式帮助学校将本增效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有数智化的运营工具加持。比如说,课程资料复用率低的问题,教学效果无法追踪的问题,教学反馈不及时的问题等等,传统教学模式下都极具挑战性,这时候数智化运营工具的优势就体现了:批量上传课程资料,帮助内部讲师沉淀经验知识,搭建课程体系;通过对考试数据、学习数据、课程数据等的统计与分析,快速掌握教学情况等等这些功能,都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突破的[8]。混合式教学一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知识与能力的习得是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完成的;二是学习方式是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标志。“混合式”教学,从外在表现形式上是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开展教学的。

以自主式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的融合为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学习过程,都应该是两者共生共建的过程[9]。在线课程平台的文本、视频、PPT等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知识载体,而学习平台所拥有的交互论坛功能,则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虚拟空间,并且能使合作学习突破时空界限,特别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MOOC)或小规模定制在线课程平台(SPOC)支持下的学习,其网络化特征使群体在线协作学习成为常态[10]。在线学习与线下现场学习相融合,是混合式学习有别于传统班级授课方式的最显著特征。在网络环境下,借助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工具,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与驱动任务,开展个性化、自适应学习,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进程,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诊断学习效果。这种改变是自大班授课制以来学习方式的最大变革,其优势是学生建构知识能力与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增强,有利于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两大核心素养的养成。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后观察组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师生交流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课前自习时间、课前练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表明人体解剖学应用混合式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能力,延长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与秦迎等[11]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学应用混合式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习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延长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值得在其他医学相关科目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解剖学对照组教学模式
miR-155在过氧化氢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靶向SIRT1调控机制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抗螨高产蜂种“北京一号”
8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