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构音障碍矫治的个案研究

2022-05-15 05:33李燕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4期
关键词:智障儿童

李燕平

【摘要】本研究为探究智障儿童的构音障碍矫正方法,采用A-B-A-B倒返设计,对一名12岁、智力残疾三级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构音障碍矫正进行研究,以“发u音”为例。首先开展构音障碍评估,了解被试的构音功能情况,制定干预方案,开展相关干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构音障碍的智障儿童实施有针对性的构音训练,能有效改善其言语习得的能力。

【关键词】智障儿童;构音障碍;构音训练

语言是人们用以沟通思想、表达情感、适应生活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智障儿童感知、识记速度慢,再现困难,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使其语言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语言发展是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生存于社会的重要保证。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一名智障儿童的构音问题进行展开性研究,确定“发‘U’音的嘴型”为构音问题干预目标,以回合制教学作为干预支持策略,采用A-B-A-B倒返设计,开展智障儿童“发‘U’音的嘴型”控制干预训练。

一 、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阿梅,女,12岁。智力残疾叁级中度智力落后,經韦氏量表评估智商为46,言语智商为0。说话含糊不清,明显存在言语障碍,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被试构音基本信息情况如表1所示。

2. 研究框架

本研究自变量为针对智障儿童“发‘U’音的嘴型”的构音问题的干预训练。因变量为被试对“发‘U’音的嘴型”构音的掌握程度。因变量测试指标包括:(1)被试“发‘U’音的嘴型”时嘟嘴的掌握程度,测量指标为被试听到指令做出正确反应的正确率;(2)被试“发‘U’音的嘴型”时嘟嘴嘴角和两腮放松的掌握程度,测量指标为被试听到指令做出正确反应的正确率;(3)被试“发‘U’音的嘴型”时嘟嘴的掌握程度,测量指标为被试听到指令做出正确反应延宕时间平均值;(4)被试“发‘U’音的嘴型”时嘟嘴嘴角和两腮放松的掌握程度,测量指标为被试听到指令做出正确反应延宕时间平均值。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的控制变量为干预时间、干预地点、记录者和训练者。其中,每次干预时间控制为35分钟,选择被试熟悉的个训室作为干预地点,记录者由实习老师担任,训练者是由研究者担任。

3.教学材料及情景

根据被试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视觉工具为直尺一端距离为1.5cm处粘贴糖果的标志物,以及嘟嘴嘴角和两腮放松的感觉提示卡,如图1所示,提示形式分为图卡纸提示和实物提示两种。

4.实验设计

采用A-B-A-B倒返设计,两个目标的实验过程分别为基线期A1、处理期B1、基线期A1、处理期A2共8个阶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目标1基线期A1、基线期A2

这两阶段不实施任何干预,通过自编的嘟嘴测量记录被试的嘟嘴基线水平。具体做法:两阶段测试时间各为5天,研究者观察被试拟干预的嘴巴嘟长目标行为,使用数据收集表记录并统计正确反应次数百分比和正确反应延宕时间平均值。了解被试的起点能力和处理期B1和基线期A2的能力。

(2)目标1处理期B1、处理期B2

此处两阶段对被试进行“嘟嘴训练”,使用视觉提示工具的训练教学,连续教学5天,每次教学时间为35分钟。本阶段被试目标行为的观察和记录方式与基线期一致。嘟嘴训练教学分为二个步骤。第一步:首先让被试明白带有标志物的直尺顶着下巴,当听到指令“嘴巴嘟嘟,碰到它”后,被试开始做向外嘟嘴的动作。此刻记录者按下秒表计时。当训练者观察到被试嘴唇碰到标志物时,记录者暂停秒表,训练者并撤除直尺,以便提示被试训练结束。第二步:待记录者记录数据后,训练者重复第一步,进行回合训练。

5.目标行为定义和数据收集

(1) 目标行为定义

目标行为定义是将目标“发‘U’音的嘴型”的构音问题分解为可观察和测量的目标行为细目的研究过程。本研究把目标“发‘U’音的嘴型”的构音问题分解为2个程序性行为细目,并定义其具体执行过程。表2为“发‘U’音的嘴型”目标行为定义一览表。

(2)实验数据收集

实验数据测量工具:计时器、统计表、笔、纸。

测量程序:观察时间是一周连续五天,每天观察一节课(35分钟),每次测量15次,通过现场进行观察记录。

二 、研究结果

1.学习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试目标行为嘟嘴训练的干预效果由被试独立完成目标行为的正确率测量。被试在听到指令后作出正确反应的百分比=正确反应次数/总的观察次数*100%。表3和表4是统计被试完成目标行为的数据记录。根据表3统计被试目标1嘟嘴训练的反应百分比,目标1在基线期1.1开始,被试正确率为100%稳步发展,反应延宕时间在在逐渐缩短。目标2嘟嘴嘴角和两腮放松的训练中正确百分比也逐步升高,反应延宕时间也在逐渐缩减。在整个过程中看,被试在2个目标的学习上都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2.行为表现效果分析

图 2、图3以“周次/天”为横坐标,以“被试正确反应延宕时间均值”和“被试正确反应目标行为的百分比”为纵坐标,以此建立坐标系。坐标以每次两个目标的干预教学中被试正确反应目标行为延宕时间均值和百分比作为资料点,绘制曲线图,并依据实验设计分为基线期A1、处理期B1、基线A2、处理期B2共四个阶段。本研究通过水平范围、平均值和均值差反映4个阶段内与阶段间的数据变化情况,呈现阶段内与阶段间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干预的处理期和基线期的维持效果。

(1)被试“嘟嘴训练”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被试在基线期A1正确执行“嘟嘴训练”正确反应百分比范围在为37%-41%,呈现稳定状态,表明被试进入处理期B1教学之前没有掌握对应的程序性行为。在处理期B1,相应目标行为百分比的水平范围为64%-82%,平均值由基线期A1范围37%-41%增长至处理期B1范围64%-82%,延宕时间均值由6秒向3秒缩减,曲线变化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最终达到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的水平,表明干预效果较为突出。在该目标干预过程中,被试的理解能较差,训练者先采用语言和示范的辅助帮助被理解,逐渐撤销语言和示范的辅助,最后再撤销全部辅助。被试在基线期A2相应的正确百分比范围为45%-57%,与处理期B1比较明显下降,与基线期A1比较有稳步的增长,被试在处理期B2的正确百分比范围为86%-92%,与处理期A1比较又有稳步的提高,且延宕时间均值在基线期A2的4秒,通过处理期B2的学习缩减到1秒。

(2)被试“嘟嘴嘴角和两腮放松訓练”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被试在基线期A1正确执行“嘟嘴嘴角和两腮放松训练”正确反应百分比范围在为13%-20%,呈现稳定状态,表明被试进入处理期B1教学之前没有掌握对应的程序性行为。在处理期B2,相应目标行为百分比的水平范围为33%-60%,平均值由基线期B2范围13%-20%增长到处理期B2范围33%-60%,延宕时间均值由29秒向22秒缩减,曲线变化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最终达到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的水平,表明干预效果较为突出。在该目标干预过程中,被试的嘴角和两腮的肌肉比较紧张,训练者先采用身体辅助帮助被理解,逐渐向语言和示范的辅助,最后再撤销全部辅助。被试在基线期A2相应的正确百分比范围为13%-22%,与处理期B1比较明显下降,与基线期A1比较有稳步的增长,被试在处理期B2的正确百分比范围为40%-60%,与处理期B1比较又有稳步的提高,且延宕时间均值在基线期A1的29秒,通过处理期B2的学习缩减到22秒的阶段均值。为此,被试通过干预学习有稳步的提升。

三、讨论

1.智障儿童在构音能力方面偏低

在智障儿童言语训练中要基本遵循正常儿童的构音发展规律,但因发展速度缓慢,构音能力又落后于同龄的其他正常儿童,所以在智障儿童的干预中要注重以视觉化方式呈现教学干预。

2.智障儿童的构音能力与口腔动作能力存在不显著相关

智障儿童构音能力不完全取决于他们口腔动作的能力,以本个案为例评估结果显示口腔运动能力是良好的,但与个案的构音能力的表现不符。

3.在针对个案进行相关的言语康复训练,为达到预期目标效果

训练者可以尝试其他的教育干预手段进行尝试,以便提高智障儿童的言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昭鸣,万勤,张蕾.言语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2]姜双双.舌运动障碍唐氏儿的言语治疗个案[J].现代特殊教育,2015(4).

[3]刘淼.唐氏综合征儿童构音问题及教育个案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4]王永固,党昕,张庆,李晓娟.社会故事绘本教学改善孤独症儿童打招呼和分享行为的干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8(3).

猜你喜欢
智障儿童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和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
谈智障儿童绘本阅读的重要性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不同主题情感类抒情歌曲对智障儿童的影响与应用
下颌打开度受限智障儿童矫治的个案研究
智障儿童的有效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浅析如何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