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使插图成空设

2022-05-17 00:10张艺
教育界·A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要】插图一直都是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当中的插画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利用好这些插画,能够让学生更明确地感知语文文本的意蕴,感受文本创造的丰富图景,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小学语文课本的插图的分布情况、插图的特征以及运用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插图设计;小学语文;色彩感知

作者简介:张艺(1991.12—),女,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沁春路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

语文课本中的插画往往经过精心挑选,与课文有很大相关性,又具有启发性。为了使插图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需要运用好课本中的插图,通过插图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插图整体分布情况

小学生的课本中往往都有着许多插图,这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仅仅只是文字教学,难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因此,小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需要教师使用插图去进行引导。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也需要注重结合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进行讲解,由此,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也能够将相对单薄的文字教学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图文教学。观察小学语文课本,不难发现课本中插图分布的巧思。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数量是远远大于高年级语文课本的,低年级课本中每篇课文都会配有1到2幅插图,这些插图一般都是分布在文字的上方,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色彩较为丰富,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发展思维是十分重要的。而到了高年级,课本中的插图就会逐渐地减少。

二、课本插图的基本使用特征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课本里的插图都会很丰富,插图能够突出文本的重要信息,让学生对故事有更好的了解,也能够提升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导入相关的插图,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能够让学生很明确地感知课文的中心思想。如果课文是描写动物的,那么插图多为对应的动物,学生看了插图就会知道这篇课文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如果课文描述的是故事,那么插图多为故事里的重要情节。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和插图内容展开讲解,能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插图去理解课文,使得学生形成与课文相关的视觉记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记忆课文的核心思想。

三、语文课本插图的运用策略

(一)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良好的插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低年级的学生往往都不具备良好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更需要从插图出发开展教学,启发学生联系相关的插图进行思考,由此教师的讲解就会更顺利,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重点以及要点。在联系插画内容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在学生观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注意到了什么,这能够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如果教师能够根据这样的策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就能够逐步地提升学生对于文字和图像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去感受和表达,上述策略也满足了这一要求。调查发现,学生对插图的喜爱程度要高于对文字的喜爱程度。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留出时间,让学生对插图进行观赏,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曹冲称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对文本进行阅读,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插图。之后,教师可以围绕插图提出一些问题,如:“插图中呈现了哪些人?你可以凭借人物样貌将主要人物区分出来吗?曹冲是怎么想的称象的策略的?你可以借助插图简单描述故事发展情节吗?”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引导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有了想法后,会不自觉地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由此学生可以充分挖掘插图内容,获得更多与课文有关的信息。从这一教学例子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教师留出时间,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可以培養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把文章的脉络理清,进而掌握文本内涵、主题。

又如,在讲授《乌鸦喝水》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不着急讲故事,而是让学生观察乌鸦喝水的插图。根据插图,学生可以想到在故事中有一只乌鸦在水瓶边投掷石头。由此,在教师讲故事时,学生就能想象出来乌鸦是在利用石头让水位上升,最后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根据这样的插图,学生就能够理解故事的关键点,而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故事的整体面貌就呈现在了学生的眼前,学生也就不需要仅通过生涩的文字想象和理解了。有些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好,教师也可以通过课文中的插图帮助其很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图片和文字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逻辑,由此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插图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悟,学生在观察插图之后进行阅读时,就能够根据感悟找到对应的文字,了解这种感悟应当如何去表达,了解怎样用非常简单的语句将感悟提炼出来,因此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自主讨论:“如果自己是乌鸦,还可以用到什么样的方式去喝水?”这样的讨论,能够让学生再一次进行思维训练,并以此提升对文本和插图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把控能力。学生都是非常喜欢去思考的,用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的思路逐步扩宽,激励学生自主地去感知文字的魅力。

(二)让学生使用插图进行创造

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挖掘,如果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挖掘,往往就会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陷阱中。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会觉得学习是与自己相关的事情,在面对问题时也往往不懂变通,慢慢变得思维固化。学习语文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挖掘自己的创造力,让自己能够在文字中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感想。因此,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时,应适当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逐步地提升自己的创造力。插画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通过插画的结构以及图片的相关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故事的相关情节,然后再一次进行个人创作。有一些插画与课文之间存在留白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补全内容。在创造的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能够逐步地加强,思维能力也会逐步地提升。由此,在生活中,学生就能够时常地运用自己养成的学习习惯进行思考,然后自我提问以及自我回答,这样就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在教授课文《秋天》时,课本中配的插图是金灿灿的大地,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插图进行思考—为什么秋天的颜色是金色的。有些学生会觉得秋天是丰富多彩的,而有些学生脑海中认为秋天是根本没有任何颜色相对应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从插图出发,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如果秋天的颜色是绿色的那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就会由此展开讨论,并开始想象秋天的颜色。“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硕果累累,所有的麦子都熟了,这个时候麦子是金色的,于是秋天对应的颜色就是金色的”,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如此学生就能知道物品所对应颜色都是有其内涵。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再一次去进行思考:“秋天除了金色还会有什么颜色呢?”提问后,学生再一次展开积极地讨论。此前学生阅读了课文,因此有学生很快联想到:“秋天的枫叶红了,那么秋天也可以用红色去表示。”随即,立刻有学生补充:“相较于麦子,枫叶的数量其实很少,秋天整体的颜色应该是金色大于红色的,所以应该用金灿灿的颜色去形容秋天。”另一位学生接着说:“秋天的时候,很多树叶都是泛黄的,所以秋天总是给人一种非常萧条的感觉。”这时,又有学生找到与之对立的一面:“秋天的景色非常萧条,但是秋天有硕果累累,因此农民伯伯会非常开心。”……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逐步打开,话匣子也就关不上了。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对课文的留白进行思考,由此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能获得提升。此外,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逐步联系到与自己相关的实际生活,并进行充分的表达,因此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也能渐渐形成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保持自己对生活的好奇心、发现力和探索力。

(三)引导学生利用插图理解文章

插图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提升教师上课的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重点内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非常抽象的文字,或者比较难以理解的情节片段,这个时候用插画去表示,就能够将抽象的文本变得具体形象,学生通过插画就能够感知故事的魅力。如果有些学生还无法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以及首尾句并进行语言概括,由此帮助他们整理文章的结构。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使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课文,能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运用插图开展教学,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兴趣,那么他们对于课堂内容自然就会抱有好奇心,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就会有探索的欲望,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也会积极地跟着教师的脚步,一步一步进行阅读和理解。

比如,在讲授《荷叶圆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再讲解课文。学生通过插图感受荷叶的形状后,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描述的荷叶的具体特征。再比如在讲授拼音中的韵母时,考虑到有些学生对于复韵母的认识很模糊,认为运用复韵母很困难,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更加形象地去认识复韵母。通过插图,学生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韵母特征,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四)以插图作为文本切入点

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插图资源利用起来,并适当运用演绎法,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本的內涵。

例如在讲授《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演绎插图这种方法让学生进行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加深对角色文本的理解,阅读思维可以被激活,进而加深对文本的内涵的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插图进行观察,在学生明确插图中的动物有哪些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想象力发挥出来,说一说,在动物王国开会的时候,这些动物有怎样的表现。由于这样的教学方法较为新颖,所以可以将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起来,而且学生乐于去模仿演绎,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比如有的学生会模仿老虎,并拿笔在脸上画一些老虎的花纹,大声洪亮地说话;有的学生会模仿兔子,一蹦一跳地走路。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得到有效增强,而且课堂氛围良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结语

插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有优势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插图教学来帮助学生不断地提升语言综合能力,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插图的留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课本知识,并能由此提升课堂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插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逐步地提升借助图像走进文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赖希博.提高小学语文插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270-271.

[2]赵素华,李冠春.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策略探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7):41.

[3]俞妍冰.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教学应用研究[D].喀什大学,2020.

[4]余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插图资源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6):166.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