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与中药炮制学联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2-05-21 11:15张成中何旭辉张嘉宝卜其涛郑承剑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饮片炮制性状

张成中, 何旭辉, 张嘉宝, 卜其涛, 郑承剑

中药鉴定与炮制技术是中药学专业学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中药鉴定学》与《中药炮制学》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应以学员充分掌握知识技能为目的。《中药炮制学》以中药饮片为研究对象,是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且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传统特色学科,其课堂教学由于课时量的限制,主要侧重于炮制原理、炮制工艺的教学;《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重点是原药材的鉴定,炮制后的药材没有明确的鉴定内容。两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有交叉重合,但教学活动又相对独立,有学校对两门课程的联合教学做了初步尝试,把中药鉴定学的知识应用于中药炮制学教学中,运用中药鉴定的方法,通过药材标本教学、增加实验项目等考察饮片炮制前后性状的差异,提高了学员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但未能结合鉴定的知识对炮制原理教学做深入研究[1]。联合教学是根据学科特色、学员特点,以提高学员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为目的,联合其他教学、科研及应用单位,整合相关资源,所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2]。为了使本科学员更了解专业知识、增强技能与提高运用能力,同时提高专业实验室及实验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多学科全方位中药学知识的交叉讲授使学员充分理解中药炮制与鉴定的关系、炮制对中药饮片鉴定的影响及中药学综合知识体系的学习与应用特点,近年来,我校将《中药鉴定学》与《中药炮制学》两门课程进行联合教学设计,并积极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联合教学模式作以下报道。

1 中药鉴定学与中药炮制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中药鉴定学》与《中药炮制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两部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

1.1 理论教学

以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原理解析为主。《中药鉴定学》讲解中药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形态、理化鉴别要点、化学反应原理、含量测定等;《中药炮制学》则讲授炮制目的、炮制原理、炮制工艺操作要点、炮制前后功效的变化等。

1.2 实验教学

以验证为主。中药鉴定学实验主要包括:对比药材性状,验证理化现象,进行显微鉴定,如通过药材粉末或组织切片观察教材描述的特征,通过理化反应验证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中药炮制学实验主要按教材要求完成药材炮制,简要描述炮制后性状特征。

1.3 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

传统模式虽然能够满足两门课程各自知识的传播,但理论课讲授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实验课演示讲解及实验操作按各自的教学方法实施,两门课程稍有交叉但不够全面深入,缺乏综合两门课程知识之间融会贯通的应用,未能就中药从原药材经鉴定-炮制成饮片-饮片鉴定的全过程设计并完成实验。另外,教学与实验过程明显受教员知识理解和技能操作水平的影响,同时实验讲义中对知识的原则性说明,也无法满足学员在操作中的实际需求,学员不能很好地综合炮制与鉴定的知识认识中药。

2 联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进行中药鉴定学和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资源整合,把鉴定的知识应用于炮制的教学,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专业技能。联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联合教学使两门课程原来各自开展的独立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鉴定学包含药材炮制前后的鉴别,炮制学包含炮制对鉴定特征的影响。

2.1 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讲授、学科交叉知识讲授、实验操作与验证等。学员学习结果评价以实验操作及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为依据考察。实验操作的考察形式为炮制出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饮片质量标准要求的中药饮片;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考察形式为根据操作过程运用鉴定学知识探索并解释饮片炮制前后的变化原因,并以实验报告呈现。

2.1.1 中药鉴定学专业知识学习 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来源鉴定使学员明确药材的来源,性状鉴定使学员掌握常用中药的主要性状特征,理化鉴定使学员知道常用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培养其掌握中药鉴定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够通过多媒体、文献等多种资源提高自己的中药鉴定能力;培养其中药鉴定的专业科研思维,使其能够独立开展中药鉴定相关的科研工作。

2.1.2 中药炮制学专业知识的学习 理论课学习使学员掌握中药炮制的原理、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依据、炮制技术应用的关键事项,实验教学使学员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炮制技能,并根据临床用药需求选择合适的中药炮制工艺,通过实践操作观察中药性状的变化,通过成分分析探索炮制变化的原理。

2.1.3 中药炮制中的鉴定 饮片炮制前后除了药性上的改变外,其性状和化学成分也会随着炮制工艺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联合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时,药材经鉴定明确后,进行炮制实验操作,在炮制过程中观察药材饮片的变化,特别注意鉴别要点的变化,通过对药材炮制前后性状差异的鉴别以及对化学成分变化的分析,最终完成鉴定与炮制知识结合的实验教学。学员通过综合运用中药鉴定、炮制、药物分析等知识,掌握中药炮制与鉴定的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多学科知识的联合教学可以增强学员的学习欲望,增加学员的学习兴趣,了解不同知识体系的差异,探寻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2.2 教学实施

2.2.1 课前准备 根据实施对象特点及师资力量进行教学评估。实施对象为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员,前期已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等专业课程。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系列中的《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并结合本校主编的实验讲义等,配备高级职称教师、中级职称教师各3名,实验助教2名。通过集体备课分解教学内容,设置各层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鉴定方法、炮制原理和理论分解至具体炮制方法和贯穿于代表品种的鉴定与炮制全过程中来。以巴戟天的鉴定与炮制联合教学为例,知识目标是掌握巴戟天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酒制、盐制炮制增效的原理,炮制前后鉴定特征形、色、味、成分的变化;能力目标是能正确运用鉴定知识和炮制理论、方法及技巧完成巴戟天从原药材鉴定到炮制成中药饮片的生产实践;素质目标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合作精神以及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教师根据教学评估的内容制作课前教学资料,包括学习目标、重要知识点、难点、问题设计与提出及学员自主学习的任务分解。

2.2.2 课堂活动 教员首先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或是实验教学。前者采用以语言信息传递为主的讲授法,完成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主要知识点、炮制原理等的讲授;后者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实践法,实验操作时学员综合运用鉴定知识、方法,分析炮制过程中饮片性状、理化特征等变化,结合炮制原理解释饮片炮制前后鉴定特征变化的原因。最后教员对每个小组及个人完成实践操作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对运用鉴定知识与炮制技能完成的炮制品进行评分,指出学员实践操作成果的炮制与鉴定知识的运用,并解释现象的合理性,鼓励学员对课堂学习及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和发现的问题积极讨论,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的衔接。经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问题讨论,促进学员掌握系统化的知识链,实现理论与实践恰当的结合、知识技能的内化。以巴戟天的炮制与鉴定技术联合教学为例:学员先通过性状、显微鉴别以及水晶兰苷的含量测定等明确巴戟天原药材的真伪优劣,再分别考察巴戟肉、盐巴戟天、酒巴戟天等不同炮制工艺对巴戟天的影响,从观察性状上的变化,到根据中医药理论分析成分变化,设计并完成一套完整的鉴定与炮制相结合的实验程序。如酒制可以增强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之功,实验选择具有明确的抗炎、促进骨细胞生长等活性的水晶兰苷为指标,通过UPLC-MS分析盐制、酒制等工艺的成分变化,HPLC测定水晶兰苷的含量,证实酒制能够增加水晶兰苷的含量,具有增强巴戟天活血通络、祛风湿、强筋骨功效的作用[3]。实验把中药鉴定学中性状鉴别、理化鉴别的传统与现代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的工艺考察与分析,增强了学员对两门课程相关知识与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3 教学评价

联合教学的评价主要针对学员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进行。经过理论课专业知识的学习,实验课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饮片炮制的整个过程,学员应当掌握了鉴定知识运用于饮片炮制前后性状、理化变化现象与原理的分析。考核方式采用学员动手炮制一定量的中药饮片,并运用鉴定知识分析评价炮制品质量的优劣。相对于传统各自教学的教学评价,在内容上体现了两门课程知识点的相互应用,形式上以实践操作为主,评价的关键点是完成符合中医药炮制理论的药材炮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炮制品的鉴定与原理解释。课程结束后,随机匿名抽取学员对课程兴趣、知识掌握、课堂形式、教员素质等进行评价打分。教学评价以学员的知识掌握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为指标,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4]。

2.3.1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中,从学员对课程知识的预习到课堂讲授到实践操作等整个教学过程。课前评价以启发式提问为主,了解学员对知识点的把握以及对关键知识点的思考;课堂评价以提问、课堂小测验形式为主,实时考核评价学员接受理解知识与技能的程度,以巴戟天炮制为例,问题及测试涉及巴戟天性状特征、炮制工艺的选择是炙法还是蒸法及其工艺差异、炮制辅料的选择盐和酒等以及辅料的炮制作用;实践技能评价以鉴定合格药材并用于炮制出符合标准要求的饮片过程中鉴定与炮制知识的能力运用为指标,如巴戟天炮制过程中药材的鉴定、操作的规范性、炮制成品的特点以及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3.2 总结性评价 课程结束后,通过闭卷考试来评价学员整体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实践操作结果及实验报告撰写来评价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应用,通过科研小课题实验设计及完成来评价两门课程的整体知识掌握与应用。根据各部分操作难易程度及知识点占比设置评分标准,以酒炙巴戟天为例,见表1。在联合教学的培养下,本校相关专业学员连续4年参加上海市中药行业协会、上海市药学会中药专委会、上海市中药炮制传承基地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中药鉴定与炮制技能大赛,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专业高等院校学员同台竞赛,多次获奖,取得优异成绩。4名中药学专业本科生设计并完成中药鉴定与炮制相关实验后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表1 以酒炙巴戟天为例设置评分标准(分)

2.4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同样在联合教学全过程中进行,根据学员学习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总结教学得失,调整教学内容。通过问卷或访谈了解教员在联合教学中的表现、学生对联合教学的接受程度及学习体验、联合教学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见表2)。以巴戟天鉴定与炮制联合教学为例进行反思:教学是否把炮制前后巴戟天的鉴别要点、炮制工艺选择的原则、炮制过程中的变化原理等讲透彻,学员能否结合实践把理论知识应用于鉴定与炮制的全过程,学员在学习实践过程的兴趣及知识接受的程度等。最后总结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整理分析,结合教研室实际情况改进、矫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实现师生教与学能力的共同提升。

表2 联合教学反思体系(分)

3 讨论

要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增强学员的专业知识应用技能,应该解决课程教学教什么、课程如何教学、课程如何评价、课程改革如何实施等问题。整合课程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较强、相互影响的中药学专业两门主干课程资源,进行联合教学,把具有独特理论的《中药炮制学》与方法技术不断更新的《中药鉴定学》相联系,把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操作

等内容贯穿于联合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并采用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全方位、多方式的评价方法,提高了中药学专业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及学员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改变了传统各自教学中单一的教员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演示-学员模仿的过程,使学员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炮制理论及其应用,通过炮制前后中药饮片性状、化学成分等变化的分析,运用中药鉴定技术研究中药炮制的变化规律及炮制原理,将两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既丰富了理论教学内容,又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也扩大了学员中药鉴定的知识面,使之认识到中药鉴定的方法技能在中药学专业工作中的全程、整体应用价值,同时增强了探索炮制工艺、原理的兴趣,较好地提升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根据《中药鉴定学》与《中药炮制学》两门课程的知识与教学特点开展联合教学,增强了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员教学水平及业务素养,一定程度地促进了中药学学科交流与知识融合。

猜你喜欢
饮片炮制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褐圆斑基因对蚕品种性状影响的试验初探
织锦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探究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我的梦想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医院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探讨
综合医院中蒙药饮片质量管理的经验及体会
中药小包装饮片质量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