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失败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

2022-05-21 11:15杨丽贞彭忠艳吴小红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包茎尿管增生症

杨丽贞, 彭忠艳, 吴小红

导尿术属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基础技术操作,其主要作用是及时解除尿潴留,完成对危急重症患者尿量的记录,实施残余尿的测定,采集膀胱尿液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开展膀胱内药物灌注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等,且绝大部分的导尿术操作均由护理人员独立完成[1-3]。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因患者自身原因亦或是护理人员原因,继而导致导尿失败的发生。而再次导尿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亦会明显降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甚至增加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风险[4-6]。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导尿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亦是目前临床广大护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导尿失败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并予以分析,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方案支持,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泌尿外科接受导尿术干预的1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2例,女性20例;年龄32~78岁,平均(53.11±10.73)岁;前列腺增生症17例,尿道狭窄15例,包茎20例,体质量指数(BMI)19~32 kg/m2,平均(23.59±1.38) kg/m2;麻醉方式:全麻12例,局麻90例;术前导尿35例。入组标准:①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导尿术干预;②均为成年人;③无临床病历资料缺失。剔除标准:①合并导尿禁忌证者;②意识障碍或合并精神疾病者;③正参与其他研究者。入组人员均于同意书上具名,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悉并核准。

1.2 研究方法 通过查询医院住院及门诊病历系统,以及患者就诊纪录及护理记录,分析患者及护理人员相关因素。患者因素涵盖下述几项:①性别;②年龄;③前列腺增生症;④尿道狭窄;⑤包茎;⑥体位不配合;⑦BMI;⑧麻醉方式;⑨术前导尿与否。护理人员因素包括局部解剖不熟悉、操作错误以及物品准备不充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协助患者取准确的截石位,明确尿道外口和阴道口关系,对膨出的阴道前壁实施还纳,采用胶浆头端试探性扩张阴道外口,为尿管顺利进入尿道提供有利条件。对于男性患者,导尿时垂直提起阴茎以消除尿道耻骨前弯,为尿管的进入提供有利条件。针对无法插入尿管的患者,严禁暴力插管。完善物品的准备内容如下:针对存在前列腺增生症、包茎以及尿道狭窄的患者,导尿包自身配备的普通橡胶尿管可能无法顺利通过尿道狭窄部位,从而增加了导尿失败的概率,可考虑使用硅胶弯头尿管。熟练操作技能内容如下:导尿技能的熟练程度是循证护理实践模式的重要表现,且有赖于理论学习、培训以及临床实践,属于持续总结经验优化操作的过程。笔者认为针对男性患者开展导尿术时需注意下述几点:①协助患者取正确的截石位。②经尿道外口将丁卡因胶浆注入其中后以手指夹闭尿道外口,另一手则顺着尿道方向由外而内推挤按摩,保证局麻药物最大限度上进入后尿道。③待尿管插入并有明显尿液流出之后,继续进管至膀胱,采用20 ml的空针向尿管水表中注入生理盐水,回抽可注满空针,且无液体经尿管旁流出,即说明尿管头端位于膀胱,可于尿管水囊中注水。反之,注水入尿管水囊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显著的疼痛感。护理人员若未达成上述相关标准,即判定为局部解剖不熟悉或操作错误或物品准备不充分。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与导尿术失败与否的关系,以及导尿的失败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导尿失败与患者一般资料的关系分析 102例患者中,导尿失败共11例,导尿失败率为10.78%(11/102)。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包茎、体位不配合及BMI均和导尿失败有关(均P<0.05),见表1。

表1 导尿失败与患者一般资料的关系分析[例(%)]

2.2 导尿失败与护理人员因素的关系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可得:护理人员局部解剖不熟悉、操作错误、物品准备不充分和导尿失败有关(均P<0.05),见表2。

表2 导尿失败与护理人员因素的关系分析[例(%)]

2.3 导尿失败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导尿失败与否为因变量,赋值如下:成功=0,失败=1。以患者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包茎、体位不配合、BMI及护理人员局部解剖不熟悉、操作错误、物品准备不充分为自变量,赋值如下:患者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包茎、体位不配合及护理人员局部解剖不熟悉、操作错误、物品准备不充分均以是=1,无=0;患者的BMI指数≤28 kg/m2记为0,>28 kg/m2记为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包茎、体位不配合、BMI>28 kg/m2及护理人员局部解剖不熟悉、操作错误、物品准备不充分是导尿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P<0.05),见表3。

表3 导尿失败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导尿失败并发症情况分析 11例导尿失败患者出现疼痛10例(90.91%);肉眼血尿2例(18.18%);包皮水肿以及留置三腔尿管膀胱冲洗各1例(均为9.09%)。

3 讨论

循证护理主要是基于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一种护理模式,主要是以可靠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于护理过程中谨慎、准确地应用上述依据,综合自身专业技能以及临床护理经验,针对患者开展最理想的护理干预,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7-9]。导尿术是临床护理操作基本技能之一,虽然操作复杂程度不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较高的失败率[10-12]。

本文结果发现:导尿失败率为10.78%,这与陈昌珍等[13]的研究报道结果(导尿失败率为9.29%)相近。由此可见,如何有效提高导尿成功率是临床医务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患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包茎、体位不配合、BMI>28 kg/m2及护理人员局部解剖不熟悉、操作错误、物品准备不充分和导尿失败有关。其原因可能是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包茎均会对导尿过程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护理人员的导尿操作,继而增加导尿失败。而随着BMI的增加,脂肪组织势必增加,从而可能阻碍护理人员的相关操作。护理人员局部解剖不熟悉、操作错误、物品准备不充分则会影响导尿的操作,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严重影响导尿的顺利开展。同时,本研究结果发现因护理人员因素导致的导尿失败率占据一定比例,提示了医院护理实践可能仍以传统经验模式为主,并未完全转变成循证护理模式。有研究报道[14-16]表明,任何一项临床护理操作均应将循证护理理念贯穿其中,从理论高度实现对护理人员的具体护理操作的指导,保证护理干预措施的系统化、条理性。综合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医院提供导尿术规范化培训、开展护理科研条件、有效调整护理人员自身理念可能是提高导尿成功率的关键。

此外,11例导尿失败患者中,出现疼痛10例(90.91%),肉眼血尿2例(18.18%),包皮水肿以及留置三腔尿管膀胱冲洗各1例(均为9.09%)。这提示了导尿失败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且以疼痛为主。而疼痛、肉眼血尿以及包皮水肿均未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害,经积极干预后可缓解。而留置三腔尿管膀胱冲洗极易引起患者尿道大量出血,从而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故此,再次证实了降低导尿失败率的重要性,其中如何有效预防留置三腔尿管膀胱冲洗的发生值得重点关注。

综上所述,导尿失败的原因较为复杂,涵盖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护理人员相关因素,于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应基于科研证据以及临床技能,尽量减少导尿失败相关因素,以达到降低导尿失败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包茎尿管增生症
护士主导的尿管拔除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小儿包茎手术最佳年龄
早期拔除尿管在骨科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小小尿管学问大
如何判断小儿包茎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气囊注水量对老年女性留置尿管溢尿的影响
男性乳腺增生症X线诊断
乳癖内消汤合了哥王片治疗乳腺增生症58例
逍遥散合二仙汤加味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170例
不可忽视的儿童“包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