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

2022-05-21 11:15王洋王美鑫吕静周秀玲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床边胜任护士

王洋, 王美鑫, 吕静, 周秀玲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愈加凸显,我校自2017级本科护理学生开始,创新性地构建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指由医院遴选的“双师型”临床教师,完成原本学校大三年级的临床护理核心课程,包含理论授课与床边教学实践。理论授课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床边教学实践围绕临床具体案例进行讨论查房。该教学方式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组合教学,交叉进行,做到了“边理论、边实践、边思考、边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临床思维综合能力和护理实践技能,又能使学生尽早适应医院环境,为进入角色转化做好准备。

“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实施效果及教学效果优劣都取决于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而临床师资队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实践,为其遴选、培训教师标准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管理机制。胜任力(compotency)是1973年由哈佛大学戴维·麦克利兰教授正式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未来某项工作的特质[1]。临床教师的定位通常是多角色的,既要承担教学工作又要承担一线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遴选及培训工作较高校专业教师培训更加复杂,难度也更大。本项研究借鉴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的先进经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德尔菲法和问卷调查法,初步构建“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下教师胜任力模型,为护理院校、医院选拔、测评、培训等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自2019年7月至12月抽取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医院及护理院校专家23名,其中专职护理教育专家4名,临床护理教育专家6名,护理教学管理专家4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9名;副高级职称专家为3名,其余均为正高级职称;所有专家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占82.6%;年龄(44.51±4.84)岁,工作年限(22.33±6.22)年,教学年限(15.74.±4.26)年。纳入标准:① 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② 本科及以上学历;③ 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或教学15年以上。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法、Delphi法,获取胜任特征词条,最终构建胜任力模型。检索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检索式(TI=岗位胜任力*护理教师+胜任力*护理双师+岗位胜任力*护理双师+胜任力*护理教师+岗位胜任力*护士)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19年7月,检索到文献111篇,依据内容逐一筛查,对筛查后的文献进行文献技术分析,获得能够为临床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提供基础研究条目的文献16篇[2-17]。阅读文献,对护理教师岗位胜任特征及模型构建逐字逐句提炼,进行频次统计,并将结果进行编码、归类,提炼出主题,获取岗位胜任力特征词条。结合“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的临床护理、教师工作职责分析和岗位胜任力内涵,分类、合并、删除、整理出 25个岗位胜任特征词条作为指标,设计出专家咨询问卷。

1.3 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师岗位胜任特征核检表》及《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师任职资格调查表》。其中《”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师岗位胜任特征核检表》重测信度0.791,《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师任职资格调查表》重测信度0.847。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依照 Likert 5 级评分法进行评分,5分为很熟悉、4分为熟悉、3分为一般、2分为不太熟悉、1分为不熟悉,权重采用专家权重赋值法确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22.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和专家协调系数等。Microsoft Excel 2010 作为数据展示工具以建立胜任力模型中对应特征项的典型行为描述。

2 结果

2.1 指标整体构建咨询结果及专家意见 采用网络调查及现场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3份,回收有效问卷23份。整体构建经专家咨询,平均认可率为85.15%,有15名专家提出了12条意见,其中2条增加条目,5条合并更改指标名称,4条指标重新归类,共采纳了9条建议,见表1。

表1 指标整体构建咨询结果分析

2.2 “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师任职资格调查分析 78.3%的专家认为临床教师学历应为本科以上;100%的专家认为临床教师需具备护士执业证书;87.0%的专家认为需要具备教师资格证书;47.8%的专家认为临床教师需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认为理论授课教师的最佳人选为临床护士和临床医生的专家占比都为34.8%;91.3%的专家认为床边授课教师的最佳人选为临床护士,详见表2。

表2 “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师任职资格调查结果

2.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 专家咨询的一级指标两轮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826和0.912,W值均接近1,经卡方检验χ2值分别为7.194和7.621(P<0.001),有统计学意义。专家咨询的二级指标两轮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768和0.843,W值接近1,经卡方检验χ2值分别为42.043和45.272(P<0.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3 讨论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及查阅相关文献,护理专业传统的“3+1”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现象[18]。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如何培养适应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的护理人才已成为新时代下高等护理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们会通过体验式教学、仿真情景教学、PBL教学、模拟训练、拍摄情景剧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认识以提升护生核心岗位胜任力。但张莹等[19]研究表示,实习前具有临床实践经历的护生,有较高的自信和应变能力,也就是说,临床实践经历可以促进临床护理能力。因此,我们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得与失”的基础上,选择本校大三年级学生进行“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3.1 “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指标整体构建咨询及专家意见 “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临床教师的遴选条件决定了该模式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为确保模型构建的权威性,本项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法、Delphi法,获取胜任特征词条,构建胜任力模型,邀请专职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教育、护理教学管理、临床护理管理方面专家进行调研及修订。专家对条目的平均认可率为85.15%,有15名专家提出了12条意见,其中2条增加条目,5条合并更改指标名称,4条指标重新归类,共采纳了9条建议,经过专家两轮建议及修订,最终确定一级指标5个条目,二级指标21个条目,即职业素养(护理职业道德、临床服务意识、师德师风、奉献精神、以身作则、伦理观念、热爱临床护理及教学、护理法律与患者安全)、专业发展能力(外语能力、科研能力、专科护理)、教学能力(学术整合能力、课程熟悉程度、课堂驾驭能力、学风严谨、评判性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业务水平(临床护理水平、临床应变能力、团队协作、护理法律与患者安全、临床推理)、关系构建能力(沟通能力、同理心、责任心、爱心、压力应对能力)。

3.2 “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调查分析级专家集中程度 78.3%的专家认为临床教师学历应为本科以上;100%的专家认为临床教师需具备护士执业证书;87.0%的专家认为需要具备教师资格证书;47.8%的专家认为临床教师需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认为理论授课教师的最佳人选为临床护士和临床医生的专家占比都为34.8%;91.3%的专家认为床边授课教师的最佳人选为临床护士。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为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临床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大专、本科、硕士等多层次的方向发展,理论授课教师的最佳人选在调查中呈现临床护士及医生比例相同,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临床护士培训过程中缺乏高学历师资的现状,本科学历的护士仍然是充当临床指导教师的生力军,符合我国国情与国内相关研究[20-22]。在调查中认为应适当增加具备研究生学历及增加具有临床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成为临床指导的教师,可以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因为该模式教学是培养临床“应用型”护理人才的教学改革,教师不仅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有临床经验,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才能重视培养和发展专业护士的创造力、思维力和观察力。该教学模式对理论及实践教学师资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临床培训及带教工作,要求临床教师既要具有护士职业特性,又要具有教师职能特性。在专家咨询的集中程度中(见表3),专家咨询的两轮协调系数W值均接近1,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协调系数检验中专家对各级指标结构及其评价标准体系较为合理科学。“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职资格的合理的构建,可以帮助护士进行护理生涯发展规划,同时可以为护理人力资源胜任水平提供发展需求,规划临床护理人才储备,提升个人能力及发展空间,达到护理发展与临床护理教学发展双赢的目的。

综上所述,“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师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可以为临床遴选及培养师资提供参考标准,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绩效改革和评价的指标之一,对护理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具有现实性意义,本研究结果也将为后续发展临床教师胜任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床边胜任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叮咛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理由不成立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