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育的有效策略

2022-05-23 17:53周君琳
求知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教育工作者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提问、场景设计、分享榜样人物事迹等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与教学相结合,从不同的维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内驱力,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育;因材施教;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周君琳(1966—),男,甘肃省榆中县金崖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近年来,学生的成长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学更应重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培养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精神,提升其综合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人生成长的基石。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在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熟练大胆地正面表达。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1]。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不能只进行单维度思考,要学会多维度思考、全方位思考,并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此外,教育工作者还要学会鼓励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以致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提升学生正面表达的能力,并让学生领悟一些深刻的人文思想,使其能更清晰地描述事实和真实感受,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往往会很低。现在的教学模式常常过于工业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对于扩宽学生思路帮助不大。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较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不是很明显,且学生学会知识需要的时间往往很长,一旦学不会又要从头开始学,时间会被大量消耗,这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双方而言都是不利的。信息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既要具备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又要有创新的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对待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打破常规,不用线性思维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打造体验式的课堂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合,可以给学生很多思考和想象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采用情景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能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这样学生往往会有更直观的感受,比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收获更大。因此课堂的教学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课堂教学模式是要随时创新的[2],其应该随着需求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升级。多维的情景教学更适合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将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知识,让每个学生知道传统文化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更明显[3]。

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因材施教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4]。部分教师的思维仍然是线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制定教学方案都比较固化,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适用于工业时代,能适应工业岗位,但这种人才很难适应信息时代。工业化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学生本身的特点和能力,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工业化教学通常是运用固有模式开展的,它的教学模式是由外而内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可能教师讲得很卖力,但学生不知所云,出现听不懂也不愿意听的情况。工业化的教学注重死记硬背,这样其实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中华优秀傳统文化,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主动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教学重点。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与时俱进。但目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仍旧是用老一套,只是进行刻板的灌输式教学,语文教育工作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师教学模式固化

如今部分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学方法匮乏,模式单一[5],在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熟悉学习内容和知识点,但学生没有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讨论,教师也不能发现学生学习的盲区,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没有听进去或走神,学习效率低下。课后教师又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希望用作业来巩固知识,生硬地要求学生不断写作业,而并没有告诉学生应如何去理解这些内容,导致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由于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对知识领悟得不够透彻,每次到考试的时候,都是应付考试。大部分学生都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认为只要会回答试卷上的题目即可。教师从教学到布置作业再到考试,都是运用线性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固化。目前部分学校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学生无法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上课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一般情况下学生自己只管听课,很少主动提问,也不会动脑思考。如果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那么他学习的收获就会大不一样。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言堂”的形式,学生插不上话,教师从头讲到尾,全程没有互动,学生也只是刻板地接受知识,学习效率较低。学生如果只是从表面上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能理解其本质,那么最终也只是脑袋装了一箩筐文字,并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科核心素养E559006C-9D3C-4CC1-87BE-092703D3943B

教育工作者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知道其优势和不足,进而进行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对语文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感受,了解他在课堂上的收获。想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就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深入地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每次引导学生都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领悟传统文化背后的人文规律,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工作者要学会鼓励学生发现规律,传承传统文化,让每位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当学生答对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表扬和鼓励学生。曾经有一位学生,她在第一次分享后得到了教师的表扬,然后这个学生就变得特别爱发言,每次她都是主动分享,而且讲得越来越精彩,因此获得的鼓励也越来越多,进而她就更加愿意去和别人分享她的收获,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久而久之,这位学生对文学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领悟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理。这样,通过鼓励学生分享能增加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

(二)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

教师利用传统文化中一些家喻户晓的小故事来引导启发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典故。孔子遇到问题后对一个小孩都可以做到不耻下问、虚心学习,这里面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这节课里的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学会自我思考对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帮助的。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可以从问题入手,和学生一起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孔子在遇见问题的时候,他是怎么思考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他提出了哪些观点?他是怎么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结果是什么?在讲解故事的同时,教师要向学生提问,不断用问题来增加互动,引领学生边学边思考。

曾子是非常注重修身的一个人,他通过“一日三省”的方法,铸就了优秀的人格。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曾子看来,反思是一种很好的修身手段[6],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地加以改正,提升自身的思想修为和道德境界,在反思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格。很多古人引以为鉴,严于律己,认认真真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从中受益匪浅。圣贤把反思作为一种必要的素养来要求自己。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去反思,比如学生如果做错了什么,那么就可以通过引导他反思来改变他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没有反思的过程就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学生可以通过反思来寻找自己做错的地方,然后去修正和改变自我,进而提升自己的素养,这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把单一的教学方式变得多元化。

(三)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内驱力

学习不能人云亦云,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鼓励全班学生都积极分享收获。学生在分享收获的过程中能获得巨大的学习乐趣,从而产生更大的内驱力,促进自己更好地学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教师可以用分、合两种方式来调动班级学习气氛。分和合是活跃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内驱力的一种手段。例如,在学习中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时,教师可以把班级成员平均分成两个或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不同的思考,小组成员带着各自的观点进行辩论。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发挥天性、自由畅谈、快乐辩论,最后由大家一起做总结。每个学生的观点我们都要尊重,平等对待他人,这也是把优秀传统文化更具体地落实在生活中的表现。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很多人的观点往往一开始就和自己的不一样,我们要互相学习。

学习儒家思想对当代学生很有启发性。学生上课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诵读,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学习古人的思想,培养自己的言行,淡泊名利,志向高远。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小组轮读,让学生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用诗朗诵或者唱歌的方式把学习内容展现出来。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如可以用学生们都知道的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旋律,指导学生把学习内容演唱出来,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加。这样的教学打破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刻板模式,課堂不再枯燥,使得课堂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的瑰宝,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理想,传承“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优秀精神。

四、总结

初中的语文课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可以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7],促进青少年对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热爱,让学生对国家和民族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浓烈的自豪感。每一名学生都有内驱力,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能产生很多奇思妙想,教师要善于引导。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用创新思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何婧莹.“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J].文化产业,2022(04):166-168.

何婧莹.徜徉课外阅读 传承传统文化[J].文化产业,2022(03):157-159.

何意萍.走进优秀传统文化 体验语言魅力: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2):110-111.

高作宾.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探讨[J].新课程,2022(09):163.

徐青,哈建民,张晓琴.文化传承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2(05):81-82.

任洪媛.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教师博览,2022(03):27-28.

王考强,邵晓曦.文以载道 立德树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外语文,2022(03):50-51.E559006C-9D3C-4CC1-87BE-092703D3943B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