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2-05-23 21:13余继林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融合小学语文

余继林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深入贯彻和实施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劳动教育一直以来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劳动教育长期的不受重视以及相关课程资源的短缺,使得学生劳动意识和思想观念较差,劳动教育的作用和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征则能有效扭转这一局面,为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丰厚沃土。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促进劳动教育的深入贯彻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融合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这一目标在某种程度上与劳动教育所倡导的培养正确劳动价值取向和崭新劳动精神面貌的思想不谋而合。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目标的契合性及其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赋予了语文教学以全新的内涵和意义,使得教师在关注基础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将劳动技能的培养、劳动精神的渗透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贯彻于教学中,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含义,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并逐步形成积极的劳动精神,从而最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特征及其全面培养人的作用充分展现了出来,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策略分析

(一)深入挖掘教材,引导了解劳动知识

语文教材中包含的篇章不仅行文流畅、文质兼美,文章本身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其中不乏对劳动教育思想、劳动技能等相关内容的阐述和介绍。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充分把握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并在课堂上适时安排相关内容的渗透点,实现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统一,避免被割裂、孤立现象的产生,让学生能够随时感受劳动教育思想的熏陶,形成对劳动教育内容的特定了解和认识,为实现劳动教育在语文课堂上的全面渗透和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以《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例,文章表面上看上去是在阐述母爱的深沉与伟大,实则蕴含着许多对辛勤劳动者崇高与伟大的赞颂之情。文章中的许多细节之处可以说明这一点,“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将一个外表看似瘦弱而内心坚强、辛勤劳动的母亲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些与劳动有关的字眼或是展示相关情感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蕴含在文章中的劳动教育思想,感受劳动的价值以及劳动人民的无限魅力。如此,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劳动教育内容的挖掘,展现了语文教学的包容性及其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性,使得劳动教育得以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开展下去。

(二)抓住古诗精髓,引领感知劳动精神

古诗词虽然本身比较短小、精悍,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更是包含诸多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这些古诗内容不仅主题鲜明,情深意切,还极为贴近现实生活,因而抓住古诗的精髓和内涵进行劳动思想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古诗词的主题和内涵出发,引领学生对其中蕴含的劳动教育思想进行深刻感受和领会,引导学生在把握古诗词整体轮廓以及感知古诗词整体印象的基础上进行情感内涵的深刻感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劳动精神的建立以及劳动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以《清平乐·村居》这首古诗的教学为例,古诗运用平和、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使人单单通过阅读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乡村美景图、大儿锄豆图、小儿卧剥图等等。这些美好画面的呈现正是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勤于耕作、辛勤劳动,才有了安居乐业、安乐祥和的画面。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古诗蕴含的劳动内涵进行挖掘,并引领学生深深领悟体会,从中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勇敢。如此,通过对古诗精髓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进一步促进了劳动精神的渗透以及劳动思想的传播。

(三)鼓励阅读探究,深化劳动观念意识

通过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活动,学生能够对文章的主旨内涵有深刻地领悟和感受,从而进一步内化、升华为自己的思想观念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从阅读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入手,通过对课文中相关劳动资源的捕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细心品味,从微小的标点或是简单的字词入手,感悟字里行间所传达的劳动价值和意义,与作者在思想与情感上产生共鸣,展现文章本身所倡导的劳动价值理念,促进学生正确劳动观念意识的树立以及语文教学的深入实施。

以《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文章运用朴素自然而不失流畅通达的语言描述了老北京过年期间的风俗习惯,展示了一个年味十足的北京年。通过对老北京人过春节场景的生动再现,展现了诸多与春节习俗有关的内容,比如春节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如买年货、打扫卫生等等,这些无一不与劳动有关,这也充分说明了劳动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應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从中感受文章所体现的劳动教育思想并体味其内涵所在。如此,便将劳动教育与阅读探究活动融合了起来,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的文化感知意识得到了深化发展。

(四)实施拓展教学,培养升华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的教育宗旨和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指点和引导形成劳动自觉,通过自主生发劳动情感感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完成劳动价值和劳动精神内涵的自主构建。虽然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但是如果将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课内单方面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进行劳动思想的渗透,通过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衔接促进劳动思想的深化发展,在扩充课堂教学容量的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体验文本内容的深刻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深层次理解以及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从课后作业的设计环节入手来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比如让学生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某天参加劳动的情景,或是记录放学后帮父母做家务、父母感受无比欣慰的场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形式感受劳动的重要性,在习得劳动技能的同时从中感受到良好的劳动品质。如此,便实现了课内外教学的有效结合以及劳动教育内容的拓展,劳动教育质量和成果也得以不断改进和提升。

总之,劳动教育所倡导的劳动价值观念、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等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充分把握自身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深入贯彻开展以劳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热爱劳动、拥护劳动者正确劳动价值观念的形成,使之能够以此为指导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 于静. 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思考[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4):84.

[2] 刘展云.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96.

[3] 王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策略初探[J]. 考试周刊,2019(62):52.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融合小学语文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