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视域下车载数字阅读生态构建:要素、障碍与对策

2022-05-23 20:43傅莹郭嘉
编辑之友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字阅读场景

傅莹 郭嘉

【摘要】随着智能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汽车正从以往单纯以车为中心的出行工具转变成以人为中心的移动第三空间,数字阅读也从传统场景移植到车载场景中,成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和流量入口。文章依托场景理论,对构成车载数字阅读生态的环境要素和媒介要素进行深入解析,针对车载数字阅读生态构建过程中内容、产品、交互、社交四个方面面临的障碍,建议从场景特点和内容需求入手,实现内容情境化适配,打造再媒介化产品,探索多通道主动交互模式,构筑社会化阅读场域,以期为未来数字阅读在智能驾驶场景下的转型与落地提供参考。

【关键词】场景 数字阅读 智能驾驶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2)5-031-06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5.004

2014年,美国学者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其著作《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曾大胆预言,“未来的25年,互联网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场景时代”。“所谓场景,主要是指基于特定时间、空间和行为及心理的环境氛围。场景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空间和环境、用户实时状态、用户生活惯性、社交氛围。”[1]移动互联时代正是这样一个基于场景的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的内容媒体、关系媒体和服务媒体,都以场景为新的核心要素。抢占场景成为媒体在移动时代的主战场。“场景的意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大强化,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适配。”[2]

在走向大众化、智能化的进程中,汽车正在从原本的代步工具演化为除居家场所、办公场所外的第三空间。根据公安部的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92亿辆。在5G、车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汽车将成为链接城市服务和用户生活的移动载体,成为流动性的新型知识信息场域。车载数字阅读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开车通勤路上使用在线音频产品已成为仅次于工作闲余的第二大场景,44.5%的受访人群表示会在驾驶或乘车过程中收听在线音频内容。在驾车出行场景下,驾驶员与乘客基于不同的出行目的、行程计划和心理状态形成动态化、常态化共存的信息需求,并通过调频广播、手机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载体接入和获取数字内容服务。未来,车载信息内容服务有着非常广阔的探索和发展空间,数字阅读服务商需从场景视域切入,把握车载场景的媒介特点,剖析车载场景下特有的用户使用习惯和内容需求,将内容服务与车内车外的情境、状态和氛围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与智能驾驶技术的优势,积极布局车载端内容矩阵,构筑基于场景服务的车载数字阅读生态。

一、车载场景数字阅读生态要素分析

1. 環境要素分析

(1)技术环境。“场景五力”赋能数字阅读内容传播。数字阅读内容在车载场景的传播离不开技术的赋权。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上文提到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从技术角度概括出“场景五力”——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场景五力”激活了受众的场景需求,受众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实时的心理状态成为受众需求的重要变量,也成为为用户提供车载场景数字阅读内容服务的重要依据。[3]“场景五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使数字阅读内容在车载场景下形成了特有的传播路径和分发规则。具体而言,移动终端设备为数字阅读内容和场景体验提供平台,是其他“四力”的数据中转站。大数据是场景传播在技术层面的核心驱动力,它为个性化数字阅读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以数据的方式记录世界、勾勒用户画像,让数字阅读内容精准触达用户。社交媒体是用户进行社会认知和互动表达的社会化平台,是个性化内容的源泉所在,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的行为,技术可更准确地辨别你是谁、你正在做什么以及你未来的计划等情景,捕捉丰富的个性化内容。传感器是实现物联网和泛在传播的基础媒介,凭借其洞察性探测和收集周边环境及用户数据,感知和报告变化信息。定位系统能精准识别用户位置,收集、记录数据,分析用户偏好,适时匹配用户所需信息,是场景传播必备的技术能力。

借助“场景五力”各自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相互交叉互融,数字阅读服务商可在数据循环流动中把握用户在车载场景中的行为习惯和行动轨迹,适时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与车内场景及周边场景实现共融,推进知识和信息的有效传播。

(2)产品环境。在线音频为车载场景数字阅读主流模式。数字阅读场景可分为伴随式场景和独占式场景。伴随式场景指开车、运动等活动进行的同时,以阅读作为辅助场景;独占式场景指休息时、学习时、睡觉前等可专注于阅读活动的场景。相较而言,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独占式场景中,用户可接受的阅读方式较为多样,图文、视频等均可;伴随式场景下,由于驾驶对视觉集中度的要求,用户只能通过耳朵接收信息,人对音频的依赖度更高。因此,在现阶段驾驶模式下,复杂的系统和设计暂时无法实现其真正意义,在线音频的内容传播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最自然和最具优势的内容形式,从而几乎独享整个车载内容市场,成为车载场景下数字阅读的主流模式。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驾车出行场景中,68.8%的用户使用音频形式获取内容。各大在线音频平台,如喜马拉雅、荔枝等,都将视线从手机移动端转移到车载场景,有计划或已经开始在车载端进行切入和尝试,打造基于车载端的音频内容生态圈。在线音频可在车载听觉内容服务中传播具有真实性、情感化的符号,通过话语和音乐给人带来精神和感官体验。

相对于传统阅读,车载有声阅读产品在选题、录制、发行等各方面都会考虑汽车用户的阅读特点,进行针对性靠拢,是对有声阅读的受众市场进行细分及深度挖掘后的产物,旨在使汽车用户“开车时不无聊,堵车时不急躁”,充分利用交通时间用耳朵来“阅读”,客观上是对全民阅读的一种倡导,在理念上符合大众对于阅读的需求。[4]

(3)政策环境。智能驾驶将拓展车载数字阅读边界。2018年年底,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表示国家将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车联网产业的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分两个阶段实现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车联网产业发展从示范应用阶段向规模应用阶段跨越。具体指出,2020年之前,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30%以上;2020年之后,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5]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数字化座舱的发展,司机和乘客的注意力和时间将获得最大限度地释放,车内空间用途将被赋予新的定义,多元化内容和沉浸式交互逐渐成为可能,车载场景下的信息娱乐将开辟一片新的蓝海。

据统计,选择开车上下班的人们平均每天至少需要50分钟完成通勤,这一现象在一线城市更为突出。可以预见,在自动驾驶普及之后,搭乘自动驾驶车辆的乘客们能够获得1小时空档,可以运用这段时间工作、休息和娱乐,让原本的通勤时间获得更有效地利用。数字阅读可在这一时间中延展出更丰富的形式,人们不仅能随心所欲地在车内刷新闻、学知识,还可随时根据自身需要与车载媒体进行智能交互,获取个性化的阅读服务。未来的车载数字阅读产品还将融合多屏、声音、AR/VR、车载香氛等技术,以通感联动的形式为用户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2. 媒介要素分析

(1)伴随式形式。伴随式,指受众和媒介接触的过程中可以非专注性的形式接收信息,是当下傳统驾驶模式下媒介的典型特点。车载数字阅读产品的重点在于陪伴,以资讯、有声书等内容为主,较少占用车主注意力。

从受众心理维度看,媒介传播第一步是吸引受众注意。具体包括两种方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目标非常明确,且需要受众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集中注意力;无意注意则是相对自然的一种心理过程,是无自觉目的的,不需意志的参与和主观付出的努力。在现阶段车载场景下,数字阅读产品主要扮演配角角色,不应过多占用驾驶员专注力,更不能使其因长期维持注意力而产生疲劳和焦虑感,影响驾驶安全。因此,数字阅读内容提供商在内容生产与呈现的各环节都需找准定位,唤醒和巩固受众的无意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车载场景的阅读效果。

(2)片断化内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陡然加快、智能设备迅速普及,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变得极为便捷,随时随地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碎片化的文本。相较于碎片化阅读来说,车载场景的阅读时间相对更加完整和连贯,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且有明显时间规律的阅读行为,呈片断化特点。驾驶时间在日常通勤出行情境下,一般在15分钟到1小时左右,且集中在早晚高峰,在自驾出游情境下时间相对会更长。从人类认知规律角度看,在这种相对固定化和常态化的时间块内,人们更易于接受相对系统化的知识信息,这就为有声书、知识学习、语言学习类的内容创造了生存空间。车载数字阅读服务商需从场景视角仔细考量用户特定的行为规律和内容需求,把控好深阅读与浅阅读之间的切换和平衡,产出定制化的阅读内容。

(3)场景化功能。驾车出行的移动性和目的性赋予了车载媒介环境特殊性。车载媒介作为信息流和服务流的入口,也因用车情境的不同而具有相应不同的功能。如在亲子场景下,为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儿童对驾驶行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可在接送幼儿上学、放学和假日出游的驾驶途中,播放儿童有声读物或视频。既能转移儿童注意力,又能起到教育作用,这即是典型的车载数字阅读产品功能性的体现场景。在未来自动驾驶模式下,车载媒体同样会在家庭亲子使用场景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家庭集体出行途中,通过车载媒介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增加家庭成员的交流互动,弥合彼此间的关系,是未来车载媒介功能设计开发当中非常好的切入点。在“场景五力”的技术支持下,可对用车人此时、此前、此后这三个时段的情境和状态进行判断和分析,在满足其当下需求后,预判下一步行动计划和方向,挖掘和引导未来可能发生的潜在需求,在合适的时间推送合适的内容,以更好地发挥车载媒介的服务和引流功能。

(4)交互式体验。人与汽车的交互方式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进化和演变,从最原始的实体按钮,逐步发展为包含触控、语音和手势等操作方式在内的多模态交互方式。尽管交互方式变得愈发多元和复杂,但遵循的逻辑是一致的,就是方便与安全。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用最短的时间和动作传达指令,避免复杂的操作分散过多的注意力,保障驾驶安全。“触控+语音”相结合的交互方式是目前车内最主流的交互方式。未来,“千禧一代”用户将成为主流购车群体,年轻消费者会更加关注车载数字阅读内容平台的用户体验,在需要高品质内容的同时,更注重互动感和参与感。在基础硬件和智能系统的加持下,富媒体电子书、流媒体直播等新形式将不断涌现,驾驶过程中的强社交需求也会得到进一步满足。因此,低学习成本、强情感互动的多维交互模式在未来将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二、车载场景数字阅读生态构建的障碍

1. 内容与用户、场景相互割裂,无法有效适配

从市场现有的车载数字阅读产品看,以单纯提供内容、再由用户结合自身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自行挑选内容为主要服务模式,尤其在海量的家用汽车领域,车载应用的智能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所谓网络化、智能化、场景化的车载产品仅是一种愿景,距离大规模、普及性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汽车的移动性和工具性决定了产品使用场景和用户内容需求的多变性。但在现有模式下,内容与用户、内容与场景间完全是一种割裂和分离的状态,用户所处的场景、实时的状态、功能的诉求都无法被产品主动感知,更无法在内容分发和产品服务中有所体现,从而难以实现信息的有效适配。

2. 产品多为机械移植,忽视媒介差异

由于车载端用户群体和应用场景的特殊性,用户对车载数字阅读产品的使用特点和内容需求也与其他移动端产品存在较大差异。从移动端产品向车载端产品转型不代表简单照搬和机械复制,反而具有较高的门槛,要求产品开发者在互联网和汽车行业同时具备经验和技术的双重积累。现阶段,数字阅读平台虽然意识到车载场景的发展契机和潜力,开始有意向车载场景发力和倾斜,但相对来说,产品开发思维还是较为固化,过分依赖原始产品内容体系,只在原有内容库基础上进行筛选,在原有产品原型基础上进行适配,并未跳出固有模式,结合车载场景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全新设计,从长远角度看,不利于产品的成长和生态的培育。

3. 交互成本过高,影响驾驶安全

虽然新型人车交互技术正处于不断的探索和研发阶段,但从现行主流交互方式看,仍以被动式为主,所有阶段指令都由人向系统发出,由系统执行并反馈结果。整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由驾驶员主导和推进,如利用驾驶间隙发起需求并做出选择和确认,这不仅要求驾驶员熟练记忆每个功能按钮的具体位置,还需驾驶员的视线频繁在屏幕与路面间切换,同时利用手指完成点击或滑动的动作,这对于目前依靠双手和双眼的驾驶模式来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整个交互流程也相对低效。人车交互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领域,是决定产品体验好与坏的关键性因素,如何减轻驾驶员的认知负担和交互成本,减少注意力分散,确保驾驶安全,需要在人机交互模式的迭代与突破中寻找理想的解决方案。

4. 用户与产品缺乏情感关联,有待培育引导

就目前市场发展状况而言,车载数字阅读用户的使用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仍有大量用户使用传统的汽车广播、手机直接外放或手机连接车载蓝牙等方式进行车内阅读。究其原因,除车载阅读产品在功能性和便利性方面还存在缺陷外,更重要的是车載阅读产品开发者没有对社交属性给予足够关注。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产品价值的创造日趋依赖于社会化和公众参与。社交是产品与用户、用户与用户间建立情感勾连的纽带,是产品和内容实现自传播的有效路径。而社交属性的缺失会导致产品的可替代性高、用户黏性低,从而不利于整个生态的构建。

三、车载场景数字阅读生态的构建策略

汽车作为移动生活方式的载体,将成为互联互通的信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信息节点。汽车厂商、车载系统开发商和内容提供商需重新理解用户、产品和行业生态,扩展车载功能外延,开发新的内容、新的交互、新的消费精神和新的文化空间。

1. 拆分内容需求,实现情境化适配

英国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在《电视话语中的编码和解码》一文中阐述了著名的“编码—解码”理论。编码,是指传者将信息或意图转换为具有特定规则的代码。解码,是指受众将代码按照特定规则进行解读。受众由于知识结构、身份背景和解码语境的差异,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解码方式。因此,在车载数字阅读产品的编码过程中,设计者需十分清楚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接受能力以及相应的文化体系。由于需求及群体间的差异性, 预先设定的文本可能无法被正确解读甚至被忽略。所以,正确合理编码是产品作为消费品的第一步。通过收集用户数据,掌握人与地理位置的变化规律,实现人群标签划分,描绘精准的用户画像,是优化车载数字阅读内容服务的关键环节。

从阅读主体角色看,车载场景的数字阅读用户可分为驾驶者和乘客两类。对驾驶者来说,需要的是陪伴式、个性化的非深度内容。对车内乘客来说,内容和形式则不受限制且相对独立,不会影响驾驶。从阅读场景看,通勤、办事、出游和亲子是四个核心场景,内容需求也因场景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从阅读主体身份看,车载场景数字阅读用户的年龄层次多集中于拥有良好教育背景、注重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有较强消费能力的中青年人群。用户最主要的诉求是放松心情,其次是学习知识从而提升自我,在某些情况下,数字阅读有保持驾驶状态的功能。“随着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落地,车主对车载内容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转变。赛立信媒介研究数据显示,车主对于车载内容的偏好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中,资讯类和音乐类内容是车主的首选,此外,出行类、情感类、幽默搞笑类等内容也受到较多车主的青睐。”[6]从内容分发角度看,适配既需要内容与场景相匹配,也需要形式与特定场景下的阅读需求相契合。

车载阅读服务商需要在充分分析用户数据、行车数据和环境数据的基础上,打通线上和线下,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用户状态下为用户匹配最合适的内容和服务,从根本上改变内容传播模式,从主动获取转向算法推送,从伴随型的、线性的内容展示模式变为职守式的、场景化的智能内容匹配模式,变为行车环境数据感知和智能服务推荐模式,实现“人—车—路—云”的深度互动。

2. 把握车载场景特点,打造再媒介化产品

5G商业化落地为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的进一步结合提供了可能,也为出行场景和内容传播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机遇。而内容对场景的适配能力是场景化传播的重要指标。内容提供者在开发数字内容多样化呈现形态的同时,须立足信息传播场景和媒介环境的特殊性,深入考量读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摸清数字化时代人们特有的信息接收和处理模式。车载场景下的阅读与传统意义上字斟句酌式的深度阅读有着显著差别。一般来说,车载阅读内容的语言要以通俗易懂为主,避免句子成分、文章结构过于繁复,偏向于轻量化的内容。同时,在内容选择上,车载端也与其他移动端的需求有所不同。新闻资讯类内容在移动端所占份额较少,而在车载端则属于头部需求,这就意味着车载阅读不能是原有产品和内容的平行移植,车载阅读与传统的数字化阅读分属不同赛道,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产品。车载阅读产品需更多针对车载媒体的伴随性特征,对内容进行再媒介化,打造特定场景下特定的阅读内容,以多元化的阅读内容适应并满足用户不同行车场景下片断化的阅读需求。

考拉FM针对车载端特点,对内容生态进行创新和重构,向资讯、音乐、实时路况、脱口秀、话题直播等更适合在车载场景下生存的内容方向倾斜。荔枝则选择以“播客+直播”模式为切入点进入车载场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播客内容与车载使用场景的天然契合性。车载播客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内容分发平台,其创始人兼CEO赖奕龙不止一次强调“我们要为这个平台重新去做一款产品”。

内容的再媒介化不仅使内容的呈现形式更加多元立体,同时也降低了公众的信息获取和使用成本。呈现形式的感官化和内容获取的便捷化将会大幅提升大众信息消费的活跃程度。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AR、V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媒介形态将迭代升级,从而为信息带来全新的载体,掀起新一轮的再媒介化运动。

3. 使用多通道主动交互模式,降低驾驶干扰

目前人车交互主要包括六种形式:物理操控、触摸控制、语音交互、视觉交互、手势交互和生物识别。其中,物理操控和触摸控制这两种方式因交互成本过高正逐步被取代。在未来的座舱智能化时代,语音、视觉、手势和生物识别等相结合的多通道交互方式将成为主流。多通道交互即多种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并行,用最便捷的方式感知用户需求,用最适宜的方式提供服务,旨在为驾驶员营造更完善和更安全的驾驶环境。

此外,现阶段的人车交互过程仍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驾驶行为需要长时间占用驾驶员的双手和双眼,交互的距离和精准度会受到驾驶环境的影响。如何将驾驶员主导的被动式交互升级为机器自发的主动式交互,是未来人车交互研究需关注的重点。主动式交互模式下,驾驶员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寻找功能按键位置,能有效提高交互的效率。同时,主动式交互可大大减少驾驶员视线移开的次数,降低交互造成的驾驶干扰,从而保障驾驶的安全性。全球最大的语音识别公司Nuance在语音识别基础上,创造性地对驾驶员眼部和头部动作进行追踪,通过眼动和头动方向判断驾驶员对车外的兴趣点,主动推送周边场所的相关信息。这是业界对于多通道主动交互模式的有益探索。

4. 利用圈层效应,构筑社会化阅读场域

从传统意义看,数字阅读本应是单机型、私人化的阅读行为,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数字阅读产品开始重视社交模块的布局,其本质原因就在于人类的社会属性。人是群居动物,需要通过社交活动找寻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同类,表达个人态度,寻求社会认同。产品只有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才能持续保持用户对平台的黏度。

社会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区别在于,传统阅读是信息到个体的单向流动,而社会化阅读模式中,具有相同兴趣和价值观的个体聚合形成阅读社群,并对内容进行分享、交流和评论。正如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所说,人类社会传播形态已经经历了部落化和非部落化两个阶段,现在正步入重新部落化阶段。原本基于人口属性归属划分的阅读者,在社会化阅读场域中,依据其社会阶层构成因素,如教育背景、收入状况、身份阶层、人际交往等进行重新划分,并由此形成阅读场域中的惯习。受众可随时随地对自己与他人的阅读内容进行访问与参与,并将不同品位的知识生产进行圈层化的动态交互和双向传播,进而完成知识生产传播的场域构建。[7]

在车载场景下,用户在汽车品牌、位置信息(包括居住地点、工作地点、学校地点、常去场所等)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其阅读品位和趋向的天然区隔,这无形中为数字内容的圈层化传播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基于用户的个体属性将同属一个圈层的用户勾连起来,并延伸、嵌入线下场景,有助于信息内容的裂变孵化和文化共同体的缔造维系,进而从社会层面构筑全民参与的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科学的阅读体系。

5. 紧随智能驾驶趋势,由伴随式向沉浸式转化

随着技术创新的持续赋能,汽车智能化程度显著增强,智能驾驶渗透率逐步提升。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2030年我国自动驾驶汽车将达到约800万辆,未来可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在理想的自动驾驶状态下,汽车座舱将摆脱单纯的驾驶场景,从单一交通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变,成为集娱乐、社交、办公、学习等于一体的综合智能空间,实现从冰冷的机械感到人文关怀的转向。

车载娱乐是智能汽车时代最具价值的部分,也是人类摆脱驾驶员角色束缚之后,最需填补和满足的部分。车载数字阅读作为车载娱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从现阶段的伴随式模式逐步轉向沉浸式体验。沉浸性将是未来车载内容的核心竞争力。阅读的沉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容的沉浸,平面化的数字阅读内容将根据驾乘者需求,在车舱内演进为多维度、立体化的通感体验,使驾乘者能更大限度地专注于信息的接收和理解。内容的沉浸因沉浸科技而生,扩展现实、氛围灯光、浮空投影、适配投影和电致变色玻璃等视觉技术,主动消音、定向声等声音技术,以及数字化气味技术的成熟与落地,使得为每一位驾驶员与乘客营造沉浸式的融媒体体验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是场景的沉浸,不仅可通过偏振显示、灯光效果和定向声进行车内场景分区,实现不同需求场景的流畅切换,为内容沉浸创造外部氛围和情境,同时,阅读体验也将与车外场景高度融合。未来基于动态位置信息,数字阅读内容将与外部地点有机结合,如自驾到达旅游目的地,景点信息、游玩攻略、背景音乐就自动开启;途经博物馆、书店等文化场馆,最新的线下展览或活动资讯便近在眼前。场景的沉浸是车载信息服务的最独特之处,也是最值得深度挖掘和探索的增值空间。

参考文献:

[1] 彭兰. 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 新闻记者,2015(3):20-27.

[2] 张莉. 移动有声阅读场景分类与场景应用路径探析[J]. 出版科学,2020(2):103-107.

[3] 刘茜,欧阳宏生. 场景力:移动时代传媒核心竞争力[J]. 新闻战线,2018(1):67-69.

[4] 金强,贾晓婷. 车载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 出版科学,2012(5):61-67.

[5] 何娜. 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J]. 物联网技术,2019(1):3,5.

[6] 赵景仁,胡洋. 中国车载音频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基于赛立信媒介研究2018年调研数据[J]. 中国广播,2019(7):37-39.

[7] 康茜. 从场域区隔到流动传播:社会化阅读的进路[J]. 编辑之友,2017(11):11-15.

作者信息:傅莹(1964— ),女,湖南臨澧人,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艺学、文化产业与管理;郭嘉(1986— ),女,山东济南人,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数字出版。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In-Vehicle Digital Re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ene: Elements,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FU Ying, GUO Jia(College of Liberal Art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he car is changing from travel tool to human-centered mobile third space. Digital reading has also been transplan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scene to the in-vehicle one, becoming a new way of life and traffic entrance. Based on the scene theo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and media elements that constitute the in-vehicle digital reading ecology. In view of the obstacles in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in-vehicle digital reading in terms of content, product, interaction and sociality,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starting from the scen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 demand, realizing the contextual adaptation of content, creating re-mediating products, exploring multi-channel active interaction mode, building a social reading field. In the meanwhile, this article ex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reading in intelligent driving scenario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cene; digital reading; intelligent driving

猜你喜欢
数字阅读场景
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农村用户数字化阅读培养策略研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大学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场景营销研究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全民阅读与阅读推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