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卢拉政府应对社会问题的举措和意义

2022-05-26 05:32陈俊峰司海峰
关键词:卢拉巴西政策

陈俊峰 司海峰

巴西卢拉政府应对社会问题的举措和意义

陈俊峰 司海峰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安徽合肥 230601)

巴西作为拉美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所取得的发展成就非常突出,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卢拉执政期间,贫困、失业、社保政策不合理、教育不公、城市病等问题日益恶化。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卢拉政府推出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然而这些治理举措在适用范围、财政支持比例、落实质量、可持续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目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些经验与不足对我国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与警示意义。

巴西;卢拉政府;社会问题;治理举措

巴西是拉美地区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所取得的发展成就非常突出,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也十分严重。2003年,劳工党领袖卢拉当选为巴西新一任总统。在其执政之初,巴西国内的许多社会问题不断恶化。针对这些问题,卢拉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又颇具特色的治理措施,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治理效果。但从卢拉政府推行的治理举措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与不足,导致巴西国内的社会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本文将对卢拉政府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梳理,对其采取的应对措施加以归结,进一步分析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对我国社会问题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与警示意义。

一、卢拉政府面临的社会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为恢复国内经济活力、降低通货膨胀率,巴西开始效仿西方国家,实行市场自由化、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即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的高度自由化,使得公共领域投入资金减少,政府逐渐丧失对社会的有效调控,在此背景下,巴西国内的社会问题愈加严重。

(一)贫困程度加剧

贫困人口总量大。按照世界银行1990年所制定的国际贫困线标准,人均每天低于1美元即为贫困人口[1]。21世纪初,巴西有4 404.3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7.8%,涉及932万个家庭,其中贫困家庭占所有家庭的21.9%[2]。同时,巴西贫困人口还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数据显示,2002年,巴西东北部地区贫困率最高,达到56.5%,其余依次为北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分别为45.2%、23.5%和21.8%,东南部地区最低,仅为21%[3]。不同地域贫困差异明显。

两极分化程度高。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收入差距情况。根据联合国对基尼系数的划分标准,当基尼系数大于0.5时,反映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并容易造成社会动乱。巴西的基尼系数在2002年就高达0.586[4],可见当时巴西国内收入差距巨大。同时,数量庞大的贫民窟也是两极分化的一种体现。巴西国内有近3 900个贫民窟,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其中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贫民窟数量最多,分别占全国贫民窟总量的29.8%和24.8%[5]。

(二)就业机会不均等

失业人口逐年增加。失业人口激增一直是巴西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其中,青年失业人口占据相当大的比重。2001年,全国15-17岁和18-24岁两个年龄段的青年失业率分别达到13.4%和12.5%,总量多达400万人[6]。此外,有色人种的失业问题也愈加严重。如在圣保罗,白人男子和妇女的失业率分别为13.8%和19.2%,而黑人男子和妇女的失业率却高达20.9%和25%,黑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白人[7]。

非正规就业群体众多。在巴西6 900万有偿劳动者中,正规就业者仅占40%[8],超过一半的人从事非正规职业。非正规就业日益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一方面非正规就业者更容易逃避税收,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政府公共投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该群体处于公共社会保障范围之外,使其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福利,生活条件很难得到改善,导致该群体往往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进入21世纪后,巴西的社会保障财政赤字一直呈上升趋势,2004年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会保障支出占巴西直接社会支出的60%[9]。如此巨大的财政赤字使政府的压力骤增。

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公私部门养老金标准不一致上。在巴西,私营部门员工退休后只能领取120美元的退休金,而公务员退休金则是以本人最后月工资为标准,平均能达到3 500美元,是私营部门员工的20倍以上[10]。这种不合理的养老金标准使巴西民众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极大不满,公务员被公众称为“特殊社会阶层”,也让社会保障制度丧失其原有功能。

(四)教育发展水平滞后

民众文化水平偏低。首先,文盲人数多。1997年,巴西15岁及以上民众的文盲率为15.9%[11]。1999年的文盲率虽有所下降,降至13.8%,但文盲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依旧很大[12]。其次,入学率低。20世纪90年代后期,巴西人均在校学习时间只有5年,远低于基础教育的正常年限。这些方面都导致巴西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提高民众文化水平成为巴西政府实施教育改革的重点。

教育不公现象突出。首先是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公。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为例,在巴西,接受好的基础教育意味着更有机会进入公立大学,但现实是好的基础教育多为私立学校,其高昂的学费成为贫困家庭孩子教育路上的绊脚石,导致其进入公立大学的机会更低[10]。其次是种族间的教育不公。2003年巴西每年140万新生中仅有3%为非裔和其他种族学生。未接受教育的有色人种比未受过教育的白色人种人数比例高15%,完成高等教育的白色人种比有色人种高8%[14]。教育不公问题突出使贫困存在代际传递风险。

(五)城市病问题凸显

区域发展不平衡。首先表现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巴西东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居于首位,达到89.3%,然后依次是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分别为84.4%和77.2%,而东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仅为65.2%和62.4%[15]。除此之外,不同地区人均GDP分化也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人均GDP往往也越高(表1)。总体上看,在巴西,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更高,如东部和南部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表1 巴西各区域人均GDP指数变化表(全国平均水平为100)

年度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1999 东南地区145143153149144136138138137 南部地区10510294107106114106119119 北部地区615456486262646560 东北地区464939384146444546 中西地区58737173871041229094

资料来源:巴西联邦政府规划部应用经济研究所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室。引自朱欣民. 巴西落后地区开发的经济与社会成效评价[J]. 拉丁美洲研究,2005(01): 18-24+29-77.

住房供需矛盾严重。在巴西,城市住房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2008年巴西国内住房短缺量约630万套,占住宅总量的11.1%[16],且短缺区域主要在城市地区。住房资源的短缺导致出现许多由私人搭建、以城市低收入人群为主的非正规住房。住房问题突出会降低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再加上非正规住房区域缺乏有效的社会管理,较易产生犯罪行为,不利于整个城市的良性发展。

城市环境不断恶化。首先是生活垃圾问题。城市人口增加必然会导致城市生活垃圾增多。巴西5 500多个城市每天能产生固态垃圾14万吨,人均每天的垃圾量达到0.61公斤[17]。其次是空气污染问题。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巴西各城市分布着大量工业区,工厂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圣保罗市为例,在全国50多家最大的公司中,有30家的总部设在这里,每年向空中排放350 000吨烟雾[18]。最后是水污染问题。河水的污染导致水质普遍较差。1999年报告显示,在圣保罗129个水质检测样本中,只有50%被评为良好水质;30%被评为可接受、差或者更差;优秀水质仅占15%[19]。

二、卢拉政府应对社会问题的举措

卢拉是巴西历史上首位工人出身的总统。卢拉政府一直以“实现社会公正,推动经济发展”为执政目标,致力于解决贫困、社会不公等问题。面对国内诸多的社会问题,卢拉政府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实行多元综合治理,纾解贫困问题

卢拉在就任总统时就表示,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将是他任期内的首要工作。“零饥饿计划”是卢拉在竞选期间提出的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的政策方案,是巴西反贫困政策的关键,该计划于2003年1月10日正式启动。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卢拉政府将卡多佐执政时推出的“学校津贴”“食品津贴”“燃气津贴”三个社会计划进行整合,实行“家庭津贴计划”,其本质是“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家庭津贴主要由两项福利组成:其一是针对极端贫困家庭(即每月人均收入不超过70雷亚尔)的基本福利金,补助68雷亚尔;其二是针对一般贫困家庭(即每月人均收入70-140雷亚尔)的可变福利金[20]。前一种是无条件获得;后一种为有条件获得。当贫困家庭有17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且入学率、课堂出勤率等条件达到后,政府可为其提供儿童或青年福利金。这成为贫困群体获取基本生活保障的主要途径。

推动家庭农业发展。其一是实行加强全国家庭农业发展计划,主要为家庭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提供信贷服务。其二是实行家庭农业食品采购计划,即成立国家食品供应公司直接收购农民家庭中的农副产品,将其提供给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该计划规定政府仅能收购小农户、失地农民等生产的农副产品,并在市场平均物价水平的基础上,以公平的价格进行收购[21]。其三是鼓励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卢拉政府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反贫困事业,开展反饥饿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针对性救助服务。“零饥饿计划”的实施为解决巴西贫困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优化就业环境,维护就业市场秩序

卢拉政府执政期间高度重视国内失业问题,采取诸多措施加以应对。

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卢拉政府将解决青年人就业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努力为青年人就业创造条件。2003年推行“第一次就业计划”,主要为不满24岁且无工作经验的贫困青年提供资助,如给创业青年提供低息贷款、为接收青年人的企业给予补贴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行“支持青年计划”,通过政府专项拨款,资助贫困青年接受业务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此外,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由2003年的240雷亚尔增加到2010年的510雷亚尔[22],这有助于提升就业者对就业前景的积极预期,提高就业水平。

推动就业“正规化”。卢拉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要求年产值和销售额低于3.6万雷亚尔的非正规化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将雇佣关系合法化,政府将正规化企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员工只需缴纳相当于最低工资11%的税收,便可享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8]。

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卢拉政府通过采取为妇女以及除白人外的其他种族提供职业培训的机会、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监管力度等措施,严厉打击就业歧视行为,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和稳定。

通过推行上述措施,巴西国内失业率从2003年的13.7%下降至2010年的8.5%,失业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图1)。

图1 措施实施后对巴西国内失业情况的估算(%)

资料来源:CEIC.https://www.ceicdata.com/zh-hans/ indicator/brazil/forecast-unemployment-rate.[2021-03-26].

(三)推行社保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

为解决收入差距悬殊问题,同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2003年8月,卢拉政府正式推行新的社会保障改革法案。

鼓励延迟退休。调整最低退休年龄,从原来的男性53岁、女性48岁分别提高到男性60岁、女性55岁。其中,对于打算提前退休且平时积极就业的公务员,允许其按原来的规定年龄退休,但每提前一年退休金需减少5个百分点。而对于达到退休年龄且希望继续工作的公务员,可以免除11%的社会保障缴费用[23]52。

缩小福利差距。对于公共部门退休人员,将对每月养老金高于1 440雷亚尔的联邦雇员或者每月养老金高于1 200雷亚尔的州以及地方政府人员征收11%的税收。同时将私营部门在职人员的社会福利由原来的1 869雷亚尔提升到2 400雷亚尔[23]47。

调整养老金标准。养老金发放标准参照退休人员就职期间的平均工资水平,对新入职人员的养老金将不再以原先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依据。此外,政府还依据物价水平变化情况,对养老金标准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

随着改革措施的出台,虽然政府财政支出赤字仍较严重,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特别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逐步缩小,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四)以全民教育为导向,促进教育公平

实行全国扫盲计划。2003年9月,卢拉政府开始实施为期四年的全国扫盲计划[24],该计划的初衷是提高成年人的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基本具备劳动力市场中所规定的相关工作条件,促进其就业,提高其生活水平。此外,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大学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也积极为成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知识培训机会。

推行“所有人大学计划”。为解决高等教育不公问题,卢拉政府于2004年通过立法推行“所有人大学计划”,将私立大学的部分入学名额免费提供给贫困学生,为其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其中,非营利性的公立大学必须提供20%的免费名额给贫困或弱势学生,盈利性的私立大学必须提供10%的免费名额给贫困或弱势学生。若私立高校满足上述条件,则可享受政府税收减免优惠政策[25]。该计划实施以后,贫困和弱势学生高等教育入学率显著提高,教育不公矛盾得到缓解。

实行“配额制”。为解决不同种族间学生教育不公问题,2003年,卢拉政府在里约热内卢试点实行“配额制”,规定公立大学50%的入学名额应按照各地区人口比例,分配给各地区非裔和其他种族学生[26]。随着越来越多的公立大学相继执行该项政策,非裔和其他种族学生的入学人数迅速增加。

(五)加快民生领域改革,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是巴西政府一直以来的议题。卢拉政府上台之后,同样推行有效措施促进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如为鼓励开发巴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规定,对外国在这两个地区的投资(必须是以巴西为主要持股者的合资形式)免征10年企业所得税,第11-15年减征50%[27]。这种政策对外资流入后发地区起到重要的导引和刺激作用,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改革公共住房体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设立相关部门。2003年成立城市部,负责统筹城市建设、住房、交通等方面。二是扩大住房领域的投资规模。政府投资从2002年的70亿雷亚尔大幅增长到2009年的620亿雷亚尔[28]。三是推行多项措施改善住房问题。首先是住房信贷政策,国家住房银行向收入为最低工资1-3倍的家庭提供住房信贷服务,重点扶持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住房;其次,卢拉政府加大住房兴建力度,通过“联邦政府、地方政府、招标建筑公司”三方联动,为低收入群体建设低价房;最后是进行贫民窟改造,对于合法用地上的自建房,主要采取旧房改造措施;对于非法用地上的自建房,采用“迁移第一、改善第二”的原则进行改造[29]。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卢拉政府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如2005年优先推动东北部地区的公路、饮水工程等建设。2007年卢拉政府推行“加速增长计划”[30],该计划涉及交通、能源、住宅、卫生、饮水等众多领域,目的是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存环境。不仅提高了城市发展质量,也对缓解城市社会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三、卢拉政府社会问题治理的局限

巴西自卢拉上台以来,其推行的各项社会政策在维护国内社会稳定、解决社会尖锐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明显的问题与不足。

(一)社会政策适用范围有限

以“有条件现金转移”①计划为例,很多家庭人均月收入略高于140雷亚尔的边缘困难群体,无法享受该资助政策,政策“悬崖效应”比较明显,那些濒临贫困或已摆脱贫困但仍具有返贫风险的家庭,反而可能沦为底层弱势群体。同时,该计划要求受益家庭必须送孩子上学或定期体检才能享受补贴。这给该政策适用范围带来两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资格限制,受益对象只能从有孩子在小学或初中就读的家庭中选择,学龄前儿童不包括在内,使得有学龄前儿童或无孩子的贫困家庭无法享受政策福利;另一方面是事实限制,部分贫困地区由于没有公共医疗机构或没有学校而被排除于计划之外,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导致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反而无法从中受益[31]。

(二)公共领域财政投入不均

卢拉执政期间,巴西联邦政府在社会公共领域财政投入上畸多畸少的问题依然突出(表2)。可以发现,健康、教育、社会救助以及就业仍是卢拉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2005年,这四项投入占比达到94.03%。其中,包括“零饥饿计划”在内的社会救助领域支出占比增长最快,由2003年的13.73%提高至2005年的18.3%,增长了4.57%。与之相反的是,联邦政府在文化、运动休闲住房、卫生设施等领域的政府总支出占比不到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卢拉政府对不同领域投入的巨大差距,既是政府对社会问题轻重缓急作出判断的反映,反之,也可以看出卢拉政府社会政策具有一定的短视性。例如,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然而卢拉政府对教育领域的支出占比却不断下降,其中2005年与2003年相比,下降了4.45个百分点。

表2 2002-2005年巴西联邦政府各公共领域财政支出比例(%)

年份公共领域2002200320042005 健康45.6244.3143.4642.25 教育23.7123.2019.1518.75 社会救助11.6813.7318.2818.30 就业15.2015.4914.1214.73 农业组织2.482.333.454.15 文化0.430.380.430.57 运动与休闲0.480.260.360.49 住房与卫生设施0.400.300.750.76 财政总支出100.00100.00100.00100.00

资料来源:联邦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汇总报告。引自GRAÇA DRUCK, LUIZ FILGUEIRAS. Política social focalizada e ajuste fiscal: as duas faces do governo Lula[J]. Revista Katálysis, Vol. 10, Iss.1, (2007), p. 30.

(三)重机会平等轻落实质量

长期以来,巴西都被看作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社会不平等是巴西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那么,针对低收入群体自然就成为卢拉政府特别是卢拉执政前期的基本政策方向。卢拉政府推行的社会政策有效缓解了社会不平等问题,但很多社会政策着重解决的是低收入群体获得“进门”资格问题,在“进门”以后,社会政策实施的效率、效果等质量问题,却考虑得很少。例如在教育领域,一方面,存在政策实施效率低下问题。研究发现,有64%的受益人即使没有接受现金转移也会去上学,有24%的符合受益资格的孩子接受了现金补贴但并没有去上学[32]。另一方面,政策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如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巴西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及科学三个领域得分排名长期处于末游,且2003-2009年,缺乏基本识字技能的学生比例达到50%[33]。反映出卢拉政府在提升国内基础教育、中等教育甚至高等教育质量上,缺乏系统性的政策扶持,教育质量与教育机会未实现同步提升。

(四)忽视中产阶级利益需求

卢拉政府推行的社会政策主要针对低收入阶层,中产阶级往往成为政策盲区,这个问题在卢拉的第一任总统任期内尤为明显。一方面,对于原有中产阶级而言,无法享受医疗、教育、就业等相应利好政策,自身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对于新晋中产阶级而言,由于不能再继续享有各类救助政策和帮扶措施,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减弱,存在阶层地位下滑甚至重新返贫的风险[34]。卢拉政府推行的社会政策导致中产阶级经济发展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购买力严重萎缩,以及公共福利待遇水平不断降低。带来的突出后果便是其社会稳定器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低收入阶层与中产阶级间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政府执政的社会基础流失。这是卢拉在第二任总统任期不得不实行兼顾多元阶层利益的更具包容性社会政策的重要原因。

(五)社会政策缺乏可持续性

一方面体现在补贴政策的治标性质。卢拉政府的社会治理多热衷于以行政部门的“计划项目”为主要形式,以“补贴”为重要手段,推行各类社会政策,达到纾解社会问题的目的。通过直接或间接补贴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扶持力度,短期效果明显,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返贫风险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体现在政策法治化滞后。运用立法手段,将社会政策进行升格并固定下来,才能保证社会治理长效化。然而,巴西在再民主化进程后,国会立法程序复杂,掣肘因素过多,许多总统的立法建议都难以通过,甚至很多改革法案也命运多舛。卢拉政府采取不依赖国会立法程序的社会政策和计划项目的方式,避开立法程序的泥沼[35]。这种方式保证社会政策能够顺利出台,降低了治理成本,但并未获得法律法规层面上持久效力和持续保障,在政府更迭中可能逐步丧失其原有功能。

结语

为解决国内复杂、严峻的社会问题,卢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举措。一方面,从现实角度看,其中部分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成效,对我国社会治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例如,针对农业发展问题,在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基础上,既应通过加大信贷支持等方式推动家庭农业稳步发展,又应不断优化国家粮食收购工作,科学制定收购标准,重点收购小农户、失地农民、贫困农民等群体的粮食。又如,针对教育公平问题,政府可以利用增加招生名额、设立专项招生指标、增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适度提高直接针对农村户籍和贫困家庭的考生招收比例,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学生获得受教育机会。

但另一方面,卢拉政府在社会问题治理过程中也存在着短板与不足,可作为我国社会治理的反面示例。其一,重视贫困治理政策的延续性。要进一步优化贫困治理政策体系,将绝对贫困治理时期的帮扶政策纳入到稳定脱贫和解决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之中,从保障性政策转向发展性政策。其二,促进不同地区、院校间教育质量的提升。例如,利用规划和政策手段,教育管理部门要将优质师资在城市内部和三四线城市进行广域化配置。其三,加大社会边缘群体的保障力度。加大对城市农民工、无业人员、下岗职工等城市边缘群体的政策扶持,以工会为依托,引导边缘群体加入工会,使其拥有“单位”,在社会救助、医疗、失业等方面对其进行集中式服务,享受相应保障政策。

最后,感谢安徽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2018年度重点项目“卢拉政府应对社会问题的方式方法及启示”及安徽大学创发院双一流建设项目“中拉城乡社会治理及比较研究”(项目编号:LMS1002)的资助。

① “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是巴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的致力于减轻贫困、缩小贫富差距的扶贫制度,卢拉执政期间继续沿用并发展这一制度。其核心就是“用现金换取行动”,即政府与贫困家庭签订一种“社会协议”,将原先提供物质帮扶的形式转变为直接提供现金,但前提是受助家庭必须履行送适龄子女入学、定期体检、改善饮食等相应义务。

[1] 世界银行,编. 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0.

[2] MARQUES R M, MENDES Á. Lula and Social Policy [J]. Monthly review: an independent socialist magazine, 2007, 58(9): 22-31.

[3] ALMEIDA M H T. The Social policies of Lula′s administration [J]. Novos Estudos-CEBRAP, 2005(01): 1.

[4] 周志伟. 巴西缓解贫富悬殊之路[J]. 南风窗, 2012(09): 61-63.

[5] 王海峰. “贫民窟”治理: 巴西的行政实践与经验借鉴[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40-48.

[6] 巴西政府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一些经验[EB/OL]. (2004- 03-10)[2021-03-25]. https: //www.fmprc.gov.cn/ web/ ziliao_674904/zt_674979/ywzt_675099/wzzt_675579/jjywj_675649/t72529.shtml.

[7] 张宝宇. 巴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J]. 拉丁美洲研究, 2005(01): 12-17+47-77.

[8] 吴志华. 巴西以疏代堵引导地下经济扶持小企业解决逃税[EB/OL]. (2010-08-10) [2021-03-28]. http: // news. hsw.cn/system/2010/08/10/050593355.shtml.

[9] HALL A. From fome zero to bolsa famlila: social policies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under lula [J]. 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 2006(04): 692.

[10] 靳尔刚. 巴西、古巴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启示[J]. 中国民政, 2004(02): 26-27.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教育报告2000—教育的权利: 走向全民终身教育[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12] 展敏敏. 全民教育背景下巴西基础教育的发展和问题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3] 杜瑞军. 扩大的差距——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的变迁与面临的挑战[J]. 比较教育研究, 2012(10): 50-55.

[14] 高艳贺, 黄志成. 巴西教育平等透视[J]. 外国教育研究, 2007(08): 54-57.

[15] 张宝宇. 巴西现代化研究[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

[16] 刘佳燕. 1940年代以来巴西公共住房政策发展评析和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 2012(04): 43-49.

[17] 许江萍. 巴西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经验[J].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2005(11): 32-33.

[18] 程晶. 城市化进程中巴西圣保罗市环境问题探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200-204.

[19] CSILLAG C. Turning point: environmental health in Brazil [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00(11): 506.

[20] FERRARIO M N. Los efectos del programa Bolsa família en el consumo familiar [J]. Revista de la CEPAL, 2014 (04): 153.

[21] 苏波. 拉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巴西卢拉政府的粮食收购计划为例[J]. 拉丁美洲研究, 2014 (02): 24-27+59.

[22] 聂泉. 卢拉政府时期(2003~2010)的巴西经济和社会政策初析[J]. 拉丁美洲研究, 2013(02): 24-30+79.

[23] NSKAHODO S N, SSVOIA J R. The politics of pension reforms in Brazi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ardoso and Lula administrations [J]. Revista Brasileira de siências sociais, 2008(23): 52.

[24] 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巴西推出全国扫盲计划[EB/OL]. (2003-09-09) [2021-04-05]. http: //news.sina.com.cn/w/ 2003-09-09/1556720647s.shtml.

[25] 姜勇, 陈妮薇. 高校扩招与教育公正: 巴西“全民大学”改革述评[J]. 高教探索, 2008(04): 44-47.

[26] 杜瑞军. 扩大的差距——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的变迁与面临的挑战[J]. 比较教育研究, 2012(10): 50-55.

[27] 巴西近几年的经济表现[EB/OL]. (2009-05-14) [2021-03-25].http: //br.mofcom.gov.cn/article/ddgk/zwjingji/ 200905/20090506245637.shtml.

[28] 刘佳燕. 1940年代以来巴西公共住房政策发展评析和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 2012(04): 43-49.

[29] 徐勤贤, 窦红. 巴西政府对城市低收入阶层住房改造的做法和启示[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9): 121-126.

[30] 周志伟. 巴西城市化问题及城市治理[J]. 中国金融, 2010(04): 39-40.

[31] BAILEY S, HENKE J, SATHE V, SCHWARTZ A, et al. 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 programs in Latin America: how does Peru measure up? [J]. Public policy, 2007: 6.

[32] 郭存海. 巴西和墨西哥的“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评析[J]. 拉丁美洲研究, 2010(04): 37-42+80.

[33] JONES H. More education, better jobs? A critical review of CCTs and Brazil's Bolsa família programme for long-term poverty reduction[J].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2016(03): 471.

[34] 李紫莹. 拉美左翼政权困局分析[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7(01): 92-101.

[35] 张凡. 巴西可治理性问题分析[J]. 拉丁美洲研究, 2008 (03): 17-26+79.

The Measures of Lula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Social Problem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CHEN Junfeng, SI Haifeng

(Center for Social Governance Study,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Anhui, China)

As one of the fastest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Latin America, Brazil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development, but it also faces many soci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During Lula′s administration, problems such as poverty, unemployment, unreasonable social security policies, unfair education, and urban diseases have worsened day by da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Lula government launched a series of governance measures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se governance measures still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 But these governance measures still have deficiencies in terms of scope of application, proportion of financial support, quality of implement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a new stag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se experiences and deficiencies have certain warning significance for our country's social governance.

Brazil, Lula government, social issues, governance measures

C913.8

A

1672-4860(2022)02-0001-08

2021-07-13

2021-10-08

陈俊峰(1976-),男,汉族,安徽合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拉美社会治理。

司海峰(1995-),男,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拉美社会治理。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卢拉巴西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今天我们都是卢拉”
放不放?
巴西前总统卢拉被判刑
巴西战舞
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
何处得清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