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5-27 02:14
医药前沿 2022年10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炎性

姜 欣

(齐齐哈尔建华医院神经内科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管在短时间内血流中断导致供血部位脑细胞血氧缺失的一种疾病,在神经内科非常多见,会造成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失常,严重者会发生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该疾病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该疾病的产生与血管内膜脂质过氧化、载脂蛋白代谢紊乱相关,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影响,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一直十分重视。临床对该疾病的用药方面具有较高要求,通常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对病情进行一定控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静脉溶栓治疗对于该疾病患者血流再通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脑细胞发生缺血的十分钟内可以及时再通血流,脑细胞重新获取血液供应,则会大幅度降低脑细胞死亡、损伤的程度。溶栓治疗是目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可以帮助患者缺血区血流得到再次供应,减少缺血造成的脑细胞损害。相关研究表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该疾病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 年12 月—2021 年2 月期间本院收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 例,分组观察,分析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19 年12 月—2021 年2 月 期 间 我 院 接 收的7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将患者划分成常规组(35 例)与研究组(35 例)。常规组中,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龄61 ~76 岁,平均年龄(66.42±2.66)岁;病程1 ~5 h,平均(2.44±0.44)h;发病原因: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例数分别为16、19 例。研究组中,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60 ~77 岁,平均年龄(67.11±2.05)岁;病程1 ~4 h,平均(2.37±0.15)h;发病原因: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例数分别为17、1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②初次发病,病程不超过5 h;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存在脏器类重大疾病者;②颅内存在既往出血史;③凝血功能异常者;④存在精神障碍者;⑤没有自主语言表达能力者;⑥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基础治疗,具体内容为:为患者控制血压、血糖、颅内压,对其体内水电解质失衡问题进行处理,给予患者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脑血管循环药物及清除氧自由基等药物治疗。在静脉溶栓前按规定为患者进行适应证、溶栓禁忌证的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在溶栓时间窗内。

常规组给予常规方式治疗,为患者静脉注射尿激酶(生产厂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290),总剂量150 万U,滴注时长不超过30 min。

研究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生产厂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批准文号:S20020034)治疗,根据患者体重给药,0.9 mg/kg,确保总剂量不超过90 mg,初始用药在1 min 内为患者注射10%的阿替普酶,之后在1 h 内通过微量泵泵入剩余90%。

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和临床疗效、认知功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1)随访患者30 d 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超敏C 反应蛋白四方面,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2)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改善、无效三方面,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显效: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有效:指患者症状减少30%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以上;无效:指患者症状没有任何缓解,甚至更加严重。(3)随访患者30 d 后的认知功能,应用简易智能评价量表进行评定,包括记忆力、定向力、概念形成、注意、语言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分值最高分为6 分,分数越高代表认知功能恢复越好。(4)不良反应包括颅内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瘢痕、消化道出血四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s,分)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因血管腔闭塞、脑血栓等引起的一种脑部供血不足、脑组织坏死情况,其特征为发展迅速、发病突然,如治疗不及时会增加预后风险,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留下后遗症。相关报道显示,每年死于该疾病的患者多达四百多万,该疾病患者的供血区脑组织极有可能产生缺血性坏死情况,对其局部神经细胞造成损伤,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进而对其生命造成威胁,所以要尽快治疗,因此为该疾病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非常关键,静脉溶栓治疗是该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对患者血流再通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对患者神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相关研究表明,脑部坏死区周围神经元功能缺失后,神经元依然存活,如果患者进行及时治疗,能够恢复脑供血,避免神经元坏死,从而恢复神经元功能。阿替普酶是急性脑梗死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是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主要成分为糖蛋白,溶栓效果良好,具有较佳治疗效果。阿替普酶属于血栓溶解类药物,是临床常用药物,一般用于治疗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动静脉瘘血栓患者,与血栓网状蛋白产生作用后,会促使纤溶酶原活化,保持脑供血,促进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利于缺血区域的血供恢复。为患者进行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可以激活患者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让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产生溶栓效果。阿替普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且特异性较强,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脑部血液循环阻力,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缺血区域,从而尽快恢复神经功能。同时阿替普酶给药方式是静脉注射,可以加快血液灌注速度,能够尽快拯救缺血半暗带脑神经细胞,降低脑神经受损程度。相关研究表明,根据患者急性脑梗死情况,为患者进行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减少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此外,在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之前,要掌握患者的病史、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口服抗凝药治疗、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以及80 岁以上的患者,要谨慎使用,且在用药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全天候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杨红、吴江研究中,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65%,高于静脉注射尿激酶治疗组。而本文中,为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表明采用上述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增强疗效。在李鹏飞的研究当中,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得到改善。而本文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表明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在张红伟研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记忆、定向力、概念形成、注意、语言的能力评分分别为(4.65±1.03)、(4.51±1.12)、(4.43±0.89)、(4.29±1.44)、(4.77±0.61)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而本文中,研究组的记忆、定向力、概念形成、注意、语言的能力评分分别为 (4.76±1.14)、(4.62±1.23)、(4.54±1.11)、(4.38±1.55)、(4.88±0.72)分,均高于常规组,和张红伟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在任宝龙等的研究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发生率为16.7%,低于大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而本文中,为患者进行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低于常规组,与任宝龙等人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早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降低出血发生率,具有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方式下,能够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提高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炎性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