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及培育路径

2022-05-30 20:05黄艳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人文精神高职院校

黄艳华

内容摘要: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精神培育中可能并没有得到高职学生的真正认同和遵从,难以显现效果。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就要正确界定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内涵,让高职学生看到“职业教育大有前途”、从“学历和学位”得到提升、让高职学生能够切实从“实力和地位说话”。通过以人格尊严培育出起点,重视动手实践,采用分类化培育等方式方法来培育人文精神,从而达到立德树人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足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精神 内涵需求 培育路径

关于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界定,学者和教育者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或理解大同小异,黎凤环在《对高职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中认为“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陈新文在《论高职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中认为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的核心灵魂,是通过不同时期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文化运动以及人道主义理想表达出来的,具体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格发展等;王浪等在《略论高职课程改革如何体现人文精神》认为文精神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思想态度……关注学生个体对知识的需求和建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些年来虽有也屡有研究者涉及,不断在丰富和完善上述内容。这些学者从现实出发,大多较为概括地提出人文精神的概念大貌,但很少涉及到人文精神的确切定义和概念,更少从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适应性的角度来阐释高职教育人文精神的特征性。因此总体上比较笼统,在现实实践中尽管可以融入教育体系,但操作面临困难较多,且难以显现效果。

一.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内涵与要求

高职教育因历史较短、办学定位和受社会经济发展地域影响等原因,在整个国民教育序列中有时较为“尴尬”,从国家层面认为既具有普通高校性质,又有培养生产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技校倾向;在管理上曾经隶属高等教育,但现在又和成人教育成为一类。因而在人文精神的内涵方面既有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又具有职业技术的独特性。纪明泽先生在《学校人文精神的弘扬》中经过对学术界的梳理和总结,对学校的人文精神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提出人文精神的内涵包括“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以关注人的存在为前提,承认人的个体合理行为”、“人性是人文精神的基本概念,重视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强调对个人自身关注的同时,也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文化精神,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等等[1];再结合胡守钧先生提出的“人文精神就是人文文化的优秀传统和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其)内涵大概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正义精神、民主精神、博爱精神、终极关怀等等”[2]。以此为基础,按照国家有关高职的分类和界定,可以把高职人文精神界定为:以高职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核心,重视高职学生的个性需求,营造尊重高职学生从业的社会氛围,打通高职与普通高校的进入通道,给予他们职业上升的途径和方法,体现出高职在我国高等教育序列中与普通高校的同等对待和切实关怀。

(一)让高职学生能够看到“职业教育大有作为大有前途”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2019年在考察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时更是直接指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前途,我支持你们!”两个“大有”的强调,不仅充分显示了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更是为从事职业教育的从业者鼓足了干劲、充满了希望。“两办”和教育部也多次发文助推高职教育向纵深发展,现实中也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高职教育体,涌现出了大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线制造和服务的高技能人才,他们也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关键力量。但在现实社会中,高职学生因其“出身”,还是被认为是“低人一等”,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其中最主要的理由就是高职学生一般都是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岗位要求不高的工作,很难让他们看到希望。2021年11月12日,一則《朋友圈晒出2张大学生对比照,刺痛无数父母,家长:希望你考名校》[3]的推文,通过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在食堂苦读与一所高职学生在课堂打游戏的对比,虽然不能展示高职学生的全貌,但也确切说明高职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比普通高校还有很大差距。而据麦克斯研究院发布近三年《中国高职学生就业报告》来看,半年离职率都在40%以上,造成了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工作持续的质疑,这既有高职学生社会适应性普遍较长,也有现实中网络“鸡汤”和网红的“快钱”对高职学生影响,短视频的高收益、流量变现的高知名和豪车名宅的展现都让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心生羡慕,甚至导致盲目模仿,最终导致学业荒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和国家相关部委对高职教育的期望,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4]。

(二)让高职学生能够从“学历和学位”得到提升

根据教育部《2021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统计,全国3012所高等学校中,高职(专科)院校1486所,数量上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专科”的学历依然是最主要的学历“标签”,虽然高职本科的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原因,主流仍然处于专科学历层次,并不隶属于普通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序列中仍然处于尴尬的位置,在公招和知名企业的招聘中学历一栏就本淘汰出局,基本都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虽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职本科的建设与发展,但就整体来看,高职本科建设还面临较多问题,在实践中短期内难以有效展开,原因主要有:一是高职本科的定位还是比较“末端”,即使目前有些高职升格为本科,但仍然缺少普通本科高校学历和学位的持续性,高职硕士、博士等学历还没有提到日程,对于一些工作的学历要求难以逾越;二是现实招生的层次还难以归齐普通本科高校,且不说中职学生的对口招生,就是普通高考,即使是全国排名第一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分数有时甚至超过二本分数50分,超过20%的学生能在全国500强企业工作,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达到一本线的高考学生志愿报名,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差距一目了然;三是经费投入难以企及普通本科高校,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3999亿元,其中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3%[5],看似增长幅度较大,实际上还不到普通本科高校的五分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就要充分认清这些现实,既不能畅翔于“国家示范”、“国家骨干”或“双高”,也不要妄自菲薄,利用国家对高职本科学历和学位归齐的契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号召,放眼未来,全力为“大国工匠”的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让高职学生能够切实从“实力和地位说话”

高职院校虽然在表面上进入国民高等教育系列,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在社会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尽管国家连续不断出台各种扶持与助推政策,甚至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再加上高职院校本身的管理与教科研能力、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的社会印象,都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产生了错位,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在社会上的不平等:一是社会认知的不利,教育界认为高职基本都是文化基础薄弱(录取都是最后一批,有时甚至不需要考试)、企业界认为高职学生适合做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可有可无)、家长认为高职就是学渣混日子;二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局限,高职院校的教师曾一度被认为不需要科研(只要会教学就可以),高职院校多由中职、成人院校等升格或组合而来,在高校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短期内难以摆脱中等技术学校的局限,造成教师绩效管理、科研支持等方面的严重滞后,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全面培育掣肘较多;三是高职学生的生源劣势,由于文化基础普遍不高、自控能力普遍不强、人生态度普遍懈怠,往往在学习方面并不符合传统教育的观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在明确高职教育大有可为的前提下,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坚持以“高职学生行走社会的平等”为核心,正确认识自我教育的不足与局限,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的人生态度与需求,在保持充分提升他们技能技术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提升他们社会平等的方法和路径,既保障他们能够“适销对路”,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获得基本的生活支撑;又要让他们为自己的未来上升做好铺垫,从而正确确立自我的社会定位和努力方向,坚定人生目标,让高职学生在社会上真正能够“从实力和地位说话”。

二.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6]。早在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导向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既让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缺少了教育支撑,但也为其培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以人格尊嚴培育出起点

周国平曾说,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就要尊重人的尊严,这也是人道主义最基本的要求。而在现实中,高职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自迈入高职院校大门的那一天起,尊严就成为一个非常尴尬的要求,整个社会往往受制于人们传统的“仕进”思想而对高职学生“嗤之以鼻”,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将来从事的职业有关,从事的工作是第一线,上升平台较低且漫长,这就是高职院校首先要重视并且要认真解决这一问题,也是高职人文精神培育的出发点,在当前无法改变高职教育“社会现实”的前提下,只能最大程度要求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现状,营造适应高职学生自主意识尊严的校园环境,提升高职学生的现实社会认可度,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墨子”环境塑造,积极打造墨子文化馆,“传承墨子工匠精神·涵养高职文化自信”[7],不断促进学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提升,有效地将墨子精神渗入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尊严培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扬州工业技术学院利用城市转型之际,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推进创业园区的建设,近三年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5金1银3铜,独占鳌头,在极大地推动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的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尊严意识。二是高职学生要自我树立尊严意识,既然不能改变社会的“偏见”,能改变的就是自己,2013年的“非你莫属”的舞台上,来自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张东东凭借良好的职业素质、高超的销售技能和完美的临场表现获得了在场老板的高度赞扬,最终获得了30万的年薪;2018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在美国长滩举行的国际超轻复合材料大学生桥梁竞赛上,一举击败纽约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8个比赛项目获得7个项目冠军[8],成员被知名企业给予年新50万元待遇。真实体现了高职学生“用实力和地位说话”。

二)重视动手实践的培育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指出,职业教育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9]。课程作为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手段,在教育界和学术界多有涉及,基本都认为课程融入人文精神是最有效的,但这里基本都忽视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特性,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下,高职学生正是因为学习能力的不足和局限才进入高职,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课程融入人文精神教育,效果难免会有很大折扣。而高职学生要求和擅长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人文精神融入方面探索并不太多,这确实是一个不应有的失误。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大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正如从农夫到首席科学家陈根余所说“年轻就是资本,学历不是问题;只要心怀理想,脚踏实地钻研技术,就一定会出大成果”[10],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一动手实践培育作为人文精神的手段,有力地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培育,收效显著,继2016年该校学生刘书洋勇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全国选拔赛冠军之后,2019年郑权便在俄罗斯喀山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石雕项目金牌,他们都得益于该校“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强化动手实践能力”的高效培育手段。该校并没有采用常规的课程人文精神的“面上”渗透,而是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动手实践能力的每一流程、每一动作,让学生在精确中体验精益、在细腻中体悟品性、在汗水中体会人文、在努力中成就自我,从而摆脱了课程的“生硬”或“深刻”培育,既帮助学生锻炼了职业技能,也在技能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我的人文精神,让高职学生的“大有希望”落到实处。

(三)施行分类化培育

2011年,中国青年报以《高职自主招生学生期待个性化培养》为题,探讨了高职自主招生后“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性,由于高职生源的多元化(包括高考生、中职生、复转军人等),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人生目标、生活阅历等等皆不相同,个性化培育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11]。2019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高职院校要“制订体现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类别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标准不降的前提下,单独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而从现实来看,高职院校普遍以文学、史学、艺术学等通识教育来培育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对于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目标、不同人生经历的高职学生并不能完全适合。因为人文精神并不是一种专业或个人的定格精神,而是作为一种精神观念存在于各个专业和具体的每一个职业之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具有分类化和个性化的针对性培育,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一方面非常突出,高考落榜的高晨阳在精细化工专业老师张军科副教授的引导下,对工业分析检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努力钻研,不断激发自身的专业潜能,在2015年校、省、国三级大赛冠军,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功录用[13]。米粒老师曾经有一位学生,因身体重病而不得不选择中职读书,米粒老师在知晓其要考二级建造师之后,对其进行仔细的职业生涯分析:成绩优异,自律性较高,高质量完成教师任务,做事条分缕析,擅长辩论和唱歌等等,同时家庭也能提供充足的保障,完全可以实现更高的目标,虽然该同学英语薄弱,但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被录取为复旦大学的博士生[14]。学历和地位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最为真实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15],高职学生作为我国制造业最为关键的人才支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基石之一,高职院校理应正视这一问题,将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营造体现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注重在产教融合、专创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贯穿,在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融入和彰显更多的人文精神,才能真正体现出立德树人打下坚实的基礎。同时高职院校也要意识到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而繁复的过程,面对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和经济环境,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不断改变目前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式微现状,切实加强人文精神的恰当培育,为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和社会主义制造业合格的建设者提供充分的精神保障。

参考文献

[1]纪明泽.学校人文精神的弘扬[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07:188-190

[2]胡守钧.文明之双翼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话[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04:149-151.

[3]依依教育指南.朋友圈晒出2张大学生对比照,刺痛无数父母,家长:希望你考名校[EB/OL].https://view.inews.qq.com/a/20211112A098XG00?refer=wx_hot.2021.11.12.

[4]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Z].http://www.gov.cn/zhengce/20

21-10/12/content_5642120.htm.2021.10

.12.

[5]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4/t20210427_528812.html.2021.04.27.

[6]陈旭光.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E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人文精神/1546?fr=aladdin.

[7]夏伟.传承墨子工匠精神涵养高职文化自信[EB/OL]https://www.sohu.com/a/13

3086894_284449.2017.04.10.

[8]陈淋.厉害了!四川这群高职生一举拿下7个世界比赛项目冠军[EB/OL].四川新闻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3121639704921728&wfr=spider&fo

r=pc.2018.6.13.

[9]习近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3/c

_1111276223.htm.2014.06.23.

[10]技校生“逆袭”!24岁,世界大赛冠军,副教授待遇[EB/OL].扬子晚报网: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10724

01.html.2020.12.26.

[11]王寿斌.高职自主招生学生期待个性化培养[EB/OL].中国青年报http://zqb.cyol.com/html/2011-09/05/nw.D110000zgq

nb_20110905_1-11.htm.2011.09.05.

[1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

t/2019/content_5437144.htm.2019.06.05.

[13]他虽是一名专科生,却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研究核武器[EB/OL].教育观察者.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671753509914779&wfr=spid

er&for=pc.2020.01.16.

[14]他从中职到高职,9年后成为复旦大学的博士,挡不住的是梦想[EB/OL].米粒老师说教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682453449109397&wfr=spid

er&for=pc.2021.06.27

[15]新华网.在发展中融入人文精神[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6-04/25/c_128928049.htm.2016.04.25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1SZ009)

(作者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人文精神高职院校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