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校长对学校发展的深度思考

2022-05-30 10:48叶常青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双减

叶常青

当前“双减”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社会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开展“双减”工作意在优化学生成长成才环境,减轻学生负担,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如此好的政策,作为校长,本人将着力点放在建设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上,让学校教育提质增效,以求更好地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

一、创建眷恋校园

“双减”政策的颁布,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在校内活动时间增加,校内活动内容增多。所以,建设一个环境更优美、学习氛围更浓厚的校园是当务之急。我们都知道,环境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化、熏陶作用。校园优美怡人,环境舒适怡心,能够让师生眷恋,同时也能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学校在校园的规划、布局上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因地制宜、突出文化氛围,使建筑、景观、花卉、草坪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而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育人功能。

一是建设主题景观:根据学校文化建设“心桥”广场,设置名人雕塑,建设书香园、校训石及文化理念墙;二是完善烘托景观:楼宇连廊进一步融入文化教育,如科技长廊、文化长廊、艺术长廊、名人长廊等;三是开展特色命名:将学校的“心桥”文化融入建筑;四是升级功能场室:根据“双减”后午托、晚托时间大部分学生在校情况,探索升级改造校史馆、科技馆、体育馆、悦读阁、生态园等,以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五是渗透文化标识:校园文化标识既是学校文化的展示载体,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显性文化表达,更是学校培根铸魂、全面育人的文化传承,学校要发挥校徽、校歌、微信号等文化符号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积极构建思想导向明确、人文气息浓厚的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育人环境。

二、探索高效课堂

“双减”的要义是减量不减质。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也符合群众家长的需要,而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此,提升课堂效能是當下思考的第一要务。

一是落实蹲点制度。对部分教师集体备课不够深入,如重难点、考点、分层作业、小测等研究不到位现象,以及个别老师少研究教材和缺少自备的情况,学校落实行政蹲点制,要求学校中层行政、级长分科组落实听课、蹲点备课工作,并将落实情况上传资源库评价,使集体备课做实做深做细。

二是监督教学过程。对学生提出部分教师课堂讲多练少、无抓考点过关、无学法指导、随意性强,还有个别教师课堂声音小、学生纪律差等现象,学校按照落级行政管理原则,探索落级行政每天上下午巡查,开展随堂听课,抽查备课、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让教师教育教学常态化全开放,在阳光下接受监督。

三是狠抓作业减量。对部分教师作业布置多、不改或改部分、无适当分层指导、无反馈等现象,学校探索以班级为单位每天公示作业情况,级长、科组长每天抽查教师作业容量、分层布置及批改作业情况,并通过家委监督反馈数据,让减少学生作业、提高课堂质量落到实处。

除此以外,对在教学调查中发现个别教师无研究新课程目标,没有用好作业、练习、测试等数据,教学反思不足,评讲课经常只对答案或“一言堂”等现象,学校都结合实际研究对策,逐一对号落实。

三、深化家校共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这表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预示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学校可以探索:一是进一步落实家长学堂,常态化、系列化、课程化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二是作为番禺区家教会的示范校积极开展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形成可推广的、有实效的家校共育成果;三是设立家校共育咨询点,定时为家长、学生排忧解难;四是开辟班、级家长讲堂,让不同领域的家长走进班级,开展前沿科技、生态文明、健康生活、礼仪知识、急救常识、安全教育等主题授课;五是组建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学校门口交通秩序维护、活动医疗支援、活动志愿助力等工作。众多举措让家长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员,大大提升家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提升家校共育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四、细化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是当前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的一个落脚点。学校结合实际,落实午休“躺平睡”工作,主要是利用教室、专用场室,分级分类为学生提供午休环境,老师轮流值班,保障学生健康。

同时,学校探索落实好晚托制度,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健康和发展的服务工作,解决家长的焦虑。一方面是开设普惠托管。在晚托时间,老师落班开展作业辅导、个别答疑等,解决学生学习上的疑难;同时段开设名著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开放学校场馆,方便学生体育锻炼。另一方面是开设个性课程,学校特色项目与学生自主选择项目相结合,打造一系列特色课程,涵盖艺术、体育、科技、思维等主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特色品牌建设。

五、关爱教师成长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桥兴中学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同时,学校由于扩班,每年都有不少新同事加入。如何让老师们能够在桥兴大家庭安心工作,乐教善教,以及健康幸福成长,成为未来桥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本人作为校长需要统筹思考的重要议题。

另外,学校还设立名师工作室,为教师提供各类专业成长平台;开展教师“阶梯成长”计划,鼓励和帮助不同年龄段老师学习、辐射和发展,让更多桥兴老师成为省市区名师。桥兴的关爱成就了老师,老师同样成就了学校的发展。

“双减”对教育人提出新使命和新任务。作为管理者,只有让学生减负,学校提质,“双减”工作才能真正落地有声。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