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岭南优秀音乐文化校园传承的教学模式研究

2022-05-30 05:00蒲汉杰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丝竹岭南教学资源

蒲汉杰

让优秀的岭南音乐文化走进中小学校园、进入我们的音乐课堂,我们就必须在了解岭南音乐文化的内容结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岭南音乐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模式。

一、基于“微视频”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

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像粤剧、粤曲、岭南民歌等地方性很强的岭南音乐传承,对于师资的要求非常高。对于许多非本地的“新客家”教师来说,开展教学难度比较大。基于此,我们的对策是集中一些对岭南音乐有一定造诣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微视频”资源的开发,通过这些微视频为广大教师提供可资利用和借鉴的相关教学资源。

以民间歌曲为例,微视频资源开发制作可分为语言、技能、文化三大类別。语言教学资源可根据相关作品,如粤语童谣歌曲的歌词内容设计微视频教学资源录制,可通过动画制作学习理解字词、诵读粤语歌词,让学生在诵读歌词《月光光》《落雨大》时更加有趣味、更贴近生活、更能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技能教学资源主要学习如客家山歌、粤剧、粤曲的演唱技能及不同的风格特点,可将艺术名家的演唱或讲解视频根据需求进行制作,形成每一种类的系列资源,结合名家的演唱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歌唱技能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训练和提升;文化传统资源主要通过作品的赏析实践,开发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统,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中华优秀音乐文化的力量,一个介绍“粤语童谣”“粤剧”“广东音乐”历史发展或者代表人物、经典作品的小视频,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力量感。

二、基于课程融合的欣赏教学方式

客观地讲,现阶段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落实并不乐观,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课时能够保证已属不易。因此,在现有音乐课程课时的基础上,如何将所开发的优秀岭南音乐文化资源融入常规音乐课程,是岭南音乐文化进入课堂的关键点。

1.分析研究教材,找到融合点

分析教材、拓展教材、资源融合。如在高中鉴赏“鼓乐铿锵”的教学中,虽然教材内容中没有岭南地区的鼓吹乐作品,但我们可适当融入岭南鼓乐文化,如潮州大锣鼓、醒师鼓乐等表演作品,以此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形成岭南音乐文化的有机融合。

2.通过对比式欣赏教学,形成岭南音乐内容与其他地方音乐内容的融合性教学

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对比欣赏最为直接和有效。一是岭南地区音乐的对比欣赏学习,如广东音乐与潮州音乐的对比、广东音乐与客家音乐的对比等,通过对比欣赏、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和体验岭南音乐文化。二是不同地区作品的对比学习,如我们在学习江南丝竹乐作品时,可以选择《步步高》《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禅院钟声》等具有代表性的广东丝竹乐作品进行对比欣赏,让学生评价同为丝竹乐,广东音乐与江南丝竹的差异性,以及形成差异性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既学习和掌握了广东丝竹乐与江南丝竹乐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又强化了学生对岭南音乐文化的认知。

三、基于学科融合的双师教学模式

《四元综合乐教体系》一书提出一个艺术与非艺术学科融合的理念——即“乐加X”,也就是艺术学科可与任意学科进行融合。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探究学科融合理念下的双师教学模式。

作为美育的两大学科,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可以说是最为广泛的。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为例,我们会基于一部音乐作品鉴赏的共同目标为音乐、美术教师分别设计教学任务,音乐教师需要完成学生对主题旋律的学习演唱、作品结构的分析、音乐知识的教授等,美术教师则通过作品的结构背景文化等方面获取的知识,从音乐的角度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创作作品,再从画面的角度去理解音乐。音乐与美术学科教学目标的高度一致、相互印证,能够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四、结语

近年来,我们通过岭南音乐课题的实践研究,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正确认知和了解,提升了文化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岭南音乐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YQJK015)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丝竹岭南教学资源
忆岭南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雨岭南
“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紫丝竹断弦歌落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