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应用

2022-05-30 10:48杨瑜蓉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笔者班级活动

杨瑜蓉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者赛里格曼和希克赞米哈依主张用积极、欣赏的心态解释人的心理现象,激发人潜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提倡通过增强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个体积极的人格特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初中年级的教育内容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社交、心理活动最多的场所和环境,因此班级成员形成的班级文化对其身心成长与发展有“润物细无声”之效,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积极心理学核心理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初中生最大特点是在情绪表达倾向和行为方式上过于激烈,这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特质处于半幼稚与半成熟状态,遇到问题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出现情绪问题不知道如何发泄。初中生另一个特点是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辩证思维水平较低,有表面性、片面性,同时,他们又希望家长、老师和社会能给予充分的尊重。因此,班主任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再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激发学生潜能和挖掘积极力量。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获取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形成与环境、社会背景有关,并需要在环境中不断强化和体现。当学生身处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教室环境,享受着身心教育活动,就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陶冶情操。营造良好班级物质文化进行积极情绪体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空间大小以及光亮度,要求学生的课桌摆放整齐,或设立座位拼桌增大活动空间,避免有压抑感、冰冷感,增加舒适感。其次是色彩,可以从红色横幅,色彩丰富的黑板报,各色摆件装扮图书角,提高积极情绪。最后是个性化,在教室墙壁贴上学生座右铭、职业目标、作品以及活动照片,使学生有归属感,从而增强愉悦感、安全感等“积极体验”。为了体现“以生为本”理念,笔者利用班会课时间与学生共同创设教室环境,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能感受到最大幸福。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积极心理学对良好学校的总结是,学生认为学校的纪律政策要持续发生作用,重点是矫正和培养能力,学校能够看到学生的成就,并对他们积极的行为进行奖励等。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主性、和责任心等积极品质,在学校的每周文明班评比的框架下,笔者和班级成员一起细化本班的班规,根据班规每周对卫生、出勤、上课规则、作业、仪容仪表、早读、自习课、午餐午休、日常文明举止九个方面进行个人的德育评分,每周一班会课由班干部汇报总结全班情况,其他同学起监督作用,周二在黑板报对德育评分进行公示,期末以“公正、公开、公平”为原则根据每周数据得出德育等级。制定班规文字表述不仅仅有责罚,更多地需要积极引导,例如上课规则提到“预备铃响起时,迅速进入课室安静就座,并做好课前准备,无关物品不能放在桌面上。班长走到讲台前,面向同学,两次提醒未能做好课前准备的同学,班长有责任记录和帮助他改正。上课铃响后5分钟未见任课老师,科代需立即报告老师,其他同学在课室保持自习课状态。”制定班规时候需要注意人文意识,积极对待学生的问题。例如学生第一次迟到,笔者会耐心听取学生的解释,做好相关记录,和他商量避免迟到的处理,第二次迟到,进一步进行交谈,了解其深层次的原因,第三次迟到需要给出具体的判断,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让学生感觉老师处理问题严慈相济。具体实施责任追究前务必与当事学生达成共识,这样才能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管理意识。同时,班级还制定“科代表工作细则”,因为科代表工作具有广泛性、重复性、管理经验参差不齐等特点,细则可以对班干部日常工作进行具体指引,这不仅提高班干部工作效率,还能树立班干部威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使得班级管理有制度可依,有班干部执行,每周进行公布,使班级常规管理由约束条例转变为对学生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培养,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三、班级活动文化建设,激发个体的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班级成员的兴趣、愉悦、满足和自豪积极情绪可以使个人改观。笔者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以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活动中的个体,看重和强调的是个体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因此,在班级活动中体验积极情绪就是最有效的途径。

1.每周举行主题鲜明的班会课

结合学校计划开展必需的“专题性的活动”,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了主题鲜明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例如,开学初适合开展“新学期.新起点.新期待”学习习惯、行为养成教育,期中考试后适合开展信心教育,“时间管理交流分享”等学习经验交流,期末适合开展“立足当下 放眼未来”思想前途教育、“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需要坚持”信心教育,“正确认识考前焦虑情绪”挫折教育。同时在家委和班委的帮助下,在传统节日进行包汤圆、做香囊、做月饼、画灯笼动手活动,并将这次手工礼物送给科任老师,让学生们感同身受地熏陶中国传统文化。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等感恩类节日上组织学生自制贺卡、寄语,学会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这些活动都能很好地落实劳动素养的教育,培养“工匠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潜意识都希望能在群体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学校组织的活动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参加都是可以最大程度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例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科技节、篮球赛,同学们都会觉得为班级而赛,笔者可以趁此机会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还需要关注活动过程中个体积极表现,及时表扬,尤其是团体赛能更好创建有效能的班级小团体,提高幸福感。例如2017级的冯同学接手前早恋,上课精力难以集中,自信心不足,但体育素质良好,于是笔者鼓励其参加篮球队比赛,入选了海珠区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最后以特长生进入广州市第一中学学习。2019级沈同学接手前是后进生,经常不回校不回家,但热爱篮球,于是笔者恳求学校女子篮球队破格收编她,后来出勤率达到100%,最后在区篮球赛获得第四名好成绩,考取了理想职业学校。2020级吕同学接手前情绪控制能力低,经常与同学、老师起冲突,于是笔者引导其情绪失控时候去打篮球宣泄情绪,下学期后没有再与老师、同学起冲突,课堂专注力也提高了,最后顺利进入高中学习。

笔者在班级活动文化建设中扮演着导演角色,为每一位同学构建有价值的展示平台,充分信任他们,给予充分的尊重,让每个人都能认清自我,明确自我价值,进而塑造自信,激发潜能,实现科学发展。

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进取向上的文化

积极心理学家Perterson提出了6大美德和24种性格类积极力量,其中美德包括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和卓越。班级文化是以班级精神文化为核心,积极的班级精神文化有利于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激发自身潜能,有利于形成蓬勃发展的整体风貌。但是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易出现流于停留在表层化问题,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理念,需要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活动文化遥相呼应。例如笔者带班喜欢用“做更好的自己,创优秀的集体”作为班级目标,总结发言时候会用“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让今天的自己塑造明天的自己”鼓励学生把握当下,考试前用“不要小看自己”激励学生,每次谈心都以“我发现你比以前进步的地方是……”开篇,对进步同学会说“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对失败的同学会说“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以“超越自我 跨越巅峰”为主题班会,帮助学生设置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以“立足当下 放眼未来”指导学生职业规划,让其充分认识自己,然后设置适合自己的升学目标。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笔者班级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班级“四小怪”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