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研行”开启教育的浪漫之旅

2022-05-30 10:48邓卓昕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狮山雪花美术

邓卓昕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谈教育,强调要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更是给我很大的震撼,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知,也让我再次深度思考一名新生教师的成长之路。我想,教育是浪漫的,徜徉在爱与被爱之中,它穿越时空,联通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稚子逐冰乐,墩墩舞雪怡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才能很快进入教学教研状态,让研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近期刷遍朋友圈的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诞生故事,引起了我的同步思考。冰墩墩的设计团队是来自我曾就读的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师团队,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努力、拼搏,每一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你我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教育而言,同样需要如此。眼界要高,就是应该要对教育有整体把握,跳出狮山看狮山,放在全国的体系中定位狮山教育的独特性;跳出科技路小学看科技路小学,放在全国未来学校的建设体系中发现科技路小学的特有性;跳出美术学科看美术学科,美术应该是能催生和引发人的生命体验,真正认识生命之美。于教育者而言,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有大视野、大格局,要做教育的智者就要先做教育的知者。手段要低,就是要讀懂教育,发现教育本来的样子,把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当课题去研究,把生源当资源去研究,把历史与未来链接起来去研究。教育是一种不满于现状的折腾。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但需要随时随地发现生活的新乐趣,增加对世界的新感受;而且需要把“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作为一个毕生研究的课题,“以行定研”,让研究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二、春归万物生,策马踏新程

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应该是一种“以学习方式变革,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实现智能与人类双向赋能”的新时代教学方式。就如“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开场设置”引发了我的一个小思考,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怎么让小学生熟知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教师可以从这个研究问题出发,定出我们的学习方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固然能在美术课上让学生欣赏二十四节气的不同景色,并把它画下来。但是其作为古人数百年来的文化沉淀,不应该停留在观看的美,外在的美。美术、艺术不能停留在专业范围的小圈子里,应该结合生活发展成“大美术”,推动新合作。从不同学科的视野出发,进行美术与语文、科学、音乐、数学等的学科融合,进行线上线下的跨界联动,进行传统与现代的跨时空学习。用教育的方式,用不同学科的方式,体味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二十四节气在课堂中焕发生机,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社会与自然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中共生共长。教育,要学习,再学习。从读懂教育出发读懂孩子,和孩子一起做“学生”。用学习的心态对待工作,在工作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保持一颗平静的教育心、一颗对教育的好奇心、一颗永不停歇的学习心,一颗生机勃勃的教育初心。“以研定学”,让行动有效成为一种习惯。

三、雪花合成炬,冰开得暖光

教育的节律正在随着社会、自然与生命成长的节律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进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交互共生。比如科技路小学开展了以“‘博创教育理念下构建有效课堂之我见”为主题的“学研行”校本培训活动,教师们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理念探讨,一次又一次的观念碰撞。在教师与教师的研究之中知识和理念形成了不断的更新与转换,学深悟透,学以致用,最终得到成长,达到自我超越。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的新范式,实现师生共成长。这就是以“学研行”为载体,一次有实效、有意义的研讨活动。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借由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火炬手直接把最后一棒火炬放在主火炬台‘一朵雪花上”一幕,思考在“知行相生,研学相长”的教育进程中,学生就如雪花,从“世界上没有一朵雪花是一样的”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从“燕山雪花大如席”中关注学生的整体性,全世界不同的“雪花”汇聚在一起,成为一朵人类共同的雪花,一起奔向教育的新未来。教育,是一个相生相长的过程。“以学促行”,让学习成为一种需要、一种态度、一种方法、一种常态,让学习为教师工作增添灵动的生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感受生命不息。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狮山雪花美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雪花
淘气的小雪花
桃园,狮山春天的构想
指点江山 还看狮山
狮山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