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导图引领课堂教学探究

2022-05-30 10:48何光发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何光发

思维导图这种全新的兼顾“教”与“学”的工具,将教学知识点与图文联系起来,运用层次级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它的导教、导学功能,以思维导图为纽带,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潜移默化地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一、巧设构图,明确目标

思维导图的呈现是一个思维过程,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把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显性知识,使小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领悟隐性知识,在学习中起到引领学习的作用。教学要鲜明地突出重点,揭示难点,用思维导图揭示课堂知识,能够促进教学“有的放矢”,展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共同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筑好学习之路,让学习有路可循。例如,我在进行四年级《温度》一课教学时,我就采取了巧设思维导图这一教学策略,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温度”的全面认识。首先,创设一个天气预报的学习情境,学生观看播报后,思考:你们想学温度方面的哪些知识?很多学生举手发言,如读法、写法、比较大小等,要顺势引导。我筛选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板书,并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也是完成思维导图的第一个步骤。板书的内容都是学生提出来迫切想知道的知识,它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教师用彩色线条将课题与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本堂课学习知识之路——思维导图。整个过程,教师以探讨研究为主要教学方式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关联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完成对知识的系统化,并明确目标,深化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二、以图促学,寻疑解难

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够促成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基础上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顺着思维导图脉络去逐个掌握,通过层层设疑,引人入胜,贯彻从扶到放的教学思想,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以《温度》教学为例,继续探究上述提出的“写法”“读法”“如何比较大小”等问题。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带着上述自主提出的疑问,规定在5~10分钟内,探索问题的答案,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自学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是实现知识从抽象到直观的转化,实现知识的平稳过渡。教师依据构建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如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理解较为透彻,教师则不必在相应教学环节浪费过多的教学时间;对答案分歧较大的地方,教师应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并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等意见比较一致时再作补充解释,使教师教学节奏与学生思考节奏相一致,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避免学生脱离学习队伍。通過上述依图解疑的教学过程,能让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落实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同时,学生也因此掌握了各知识点的脉络联系与区别,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导了依图促学的学习方法。

三、据图探究,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已有“路”的基础上,能走出自己的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的过程,学生能否快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否快速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调动出来,可以检查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

下面就《温度》教学的“巩固与拓展”练习,谈谈将“思维导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做法,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导向、纽带作用,我设计了以下练习:课本85页练一练的第一题和第二题,既紧扣生活,又有知识的运用。

此类练习,看似简单,但在设计时以思维导图为依托,能在课堂的思维导图中寻找到答案,对知识、能力的迁移不构成难度,可以保持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对后续知识拓展的练习设计做好准备,学生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找到方法和答案。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