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教材单元整合阅读教学策略

2022-05-30 10:48李新民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部编阅读教学教材

李新民

在部编语文教材“精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编排特色,加强单元内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过全面性的整合,构建更加系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单元主题的支撑下,围绕各个语篇内容深度赏析,来掌握相关的单元主题。

一、明确单元主题,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单元阅读的主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规划。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更加清晰的目标,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更加规范,整体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

以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为例,基于部编教材以“单元主题”进行编排的阅读体系,老师可以根据《短文两篇》《山水画的意境》和《驱遣我们的想象》的内容把单元阅读主题设定为“读书鉴赏”,并根据这一单元主题,把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设为:1.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2.能独立思考疑难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3.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目标设定后,老师就可以围绕这些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本单元的文章,了解不同文章的主旨,并让学生分析主题中所包含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领略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中汲取读书的智慧和经验。

二、以一篇带多篇,确定阅读方法

在单元整合施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一篇带多篇的原则,向学生渗透更加规范的阅读方法,以保证学生在参与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展现出良好的学习姿态。并在正确方法的支撑下,更加高品质地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

以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为例,在组织学生阅读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精读《敬业与乐业》一文来带动《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的阅读。这三篇课文都是议论性文章。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精读《敬业与乐业》,通过分析文本,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材料和观点及其联系,理清论证的思路,掌握学习议论性文章的方法,然后再运用所学的方法去阅读《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实现学以致用。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方式,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在比较阅读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构建单元体系,引导综合赏析

统编教材单元板块设置清晰,单元内部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策略方面的关联性很强,有利于教师梳理整合教学目标,便于教师将“精读”“自读”“课外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统整,从而使阅读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阅读教学与生活结合,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体系。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的第1单元中,教师可以将《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乡愁》等内容进行整合,构建以单元为支撑的整合阅读体系。教学过程中,可以《沁园春·雪》为精读篇目,学习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品析策略,再以《周总理,你在哪里》《乡愁》为自读篇目,学习运用精读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与策略。最后在此基础上,学习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这样的教学过程,把精读与自读的教学策略融为一体,形成了“学习、鉴赏、创作”由浅入深的单元整合阅读体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课内外相结合,延伸拓展

在单元整合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内外相关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的延伸与拓展活动。

例如,在教读现代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时,可以联系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进行拓展阅读,引领学生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品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爱国深情。在教读鲁迅的《故乡》一课时,可以拓展阅读鲁迅的另一名篇《在酒楼上》,通过两个文本的比较阅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更进一步认识两文中“我”的形象。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意识,体悟其作品“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創作意图。

【注:本文系广东省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立项课题“‘创新区域教研模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YQJK390)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部编阅读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谈部编高中教材基于价值观立意的确定方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谈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
大还是小?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国家认同元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