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探究策略

2022-05-30 06:41黄玮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科学

黄玮

科学探究体现了生物学的本质特征,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探究既是教学方式,也是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根据这种观点,生物概念教学可以分成以下阶段:

一、探究学生的前概念阶段

1.探究前概念的重要性。前概念会影响学生的感知,并对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师生之间对生物学现象认识的差异,不去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就不能够在教学中有效解除学生的疑虑。学生会机械接受新知识,甚至能够用语言描述新概念,但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却还是运用原来的错误观念,并不能够成功解决问题。这时,他们没有将科学概念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有效掌握科学概念。因此,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分析前概念可能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然后找准突破口,采取针对性策略是进行概念教学的前提。

2.前概念的类别及施教策略。前概念有两类:一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不完全相同,但存在合理的成分,教师可以利用这类前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歸纳,去除其中的偏颇部分,切入生物学实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另一类前概念是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点,是一些以表代里、以偏概全、想当然的观念。例如,“植物的地下部分就是根”“进行光合作用的都是绿色植物”“植物都进行光合作用”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往往积重难返。针对后者,教师应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前概念的错误,帮助学生转变认识,建立科学认知。

3.如何探究前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了解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1)问题法:围绕新概念,教师在课前设置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在正式授课前完成,并反馈给教师;(2)讨论法: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他们针对某一问题,通过“说生物学”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对自身原有认识进行分析、反思,然后提交有争议的问题。

二、概念领会阶段

1.探究新概念与原有知识结构间的关系,确定相应教学策略。认知同化论认为,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原有观念存在三种关系:(1)下位学习:原有知识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高于新知识。(2)上位学习:原有知识在概括程度和包容范围上低于新知识。其模式为上位总括性的同化。这种情况下必须提供有足够数量例子和变式引导学生探究概念的本质特征。先通过正例的连续呈现,让无关特征不断变化,帮助学生进行概括。再紧接着出现反例,利用分化,消除原有认识中的误区。(3)并列结合学习:新知识与原有知识没有上位关系和下位关系,但横向上存在共同的关键属性。对于这类新概念,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通过知识的正迁移来学习。

2.通过实验,探究事物本质,纠正概念认识和学习中的误区。生物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生命本质,转变其对生命的原有认识和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反馈信息着手,针对其认识上的误区和不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事实,纠正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观点,建立起科学概念。如:部分学生认为: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质和细胞壁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就是叶绿素、葡萄糖是直接的能源物质、糖都是甜的、甜的都是糖。针对这些错误的认识,我们应设计针对性实验来揭示事物本质属性: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来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通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四种不同的色素;让学生尝味淀粉和木糖醇区分甜味的来源。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探究是保证实验起到修正、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关键。

3.揭示概念的本质,全面理解知识的内涵。例如,教学“基因”概念时,首先把“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分解,强调这个概念包括了“遗传效应”和“DNA片段”两部分;第二步是把基因归类于“DNA片段”,指出通常情况下,基因属于DNA;第三步是指出基因和DNA片段的区别,提出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才是基因,不是每一个片段都有遗传效应,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是基因;第四步是强调“通常”,因为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4.探究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生物学概念反映的是生物学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是生物学事实的抽象产物。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经历从“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概念的应用阶段

1.探究出有针对性的习题教学,加深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当学生形成某一生物概念,并可以通过语言或文字复述和注解后,就应该学会运用这个概念,并将已学概念推广或引申到相关事物中,来解决新的问题,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概念,逐步建立概念系统,优化认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2.探究实际问题中的生物学模型和知识应用。探究实际问题中的生物学模型和知识应用,通过辨析、抽象、获得对现象的本质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认识。如学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概念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苋菜放到热水中焯过后,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如果用凉水洗,水会不会变成红色呢?”“为什么现在生产口香糖使用木糖醇而不是蔗糖呢?”通过关注自然和生活,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训练他们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更高的角度去领略和认识生物学的魅力。

四、探究学习中的错误认识,进行概念总结

学生的认知很容易形成一种惯性,即定势思维,这种定势思维对概念的认知和理解有时会起负迁移作用。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学生也会在学习中对相近概念发生混淆,或者孤立地学习一个概念,割裂彼此间的相互关联,不能有效地形成知识链条,建构整个体系,这样不利于对概念的正确认知和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因此,概念教学还应在总结阶段通过采用一定的探究方式,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清楚了解学生的问题之后,通过提出注意事项,列表对比,画概念图等方式深化概念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综上所述,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我们应做到:用探究的方式教学生学习概念、理解概念;教会学生学会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最终促使学生养成自觉探究生物学与技术、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应用价值的科学思维习惯。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生物学概念科学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幾樣概念店
点击科学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科学大爆炸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